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阿波羅13號的結果 展開

阿波羅13號

美國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三次載人登月飛船

阿波羅13號(Apollo 13)是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於1970年4月執行。發射后兩天,服務艙的氧氣罐爆炸,太空船嚴重毀損,大量氧氣和電力損失。事故發生后,三位航天員立刻展開自救。太空中,他們面臨生命保障系統損壞所導致的種種危險,用航天器的登月艙作為救生艇,克服種種困難,最終成功返回地球。

任務成員


正式成員

吉姆·洛威爾
吉姆·洛威爾
吉姆·洛威爾
小詹姆斯·亞瑟·洛威爾(James 'Jim' Arthur Lovell, Jr. ),昵稱“吉姆”,阿波羅13號指令長,美國海軍飛行員、試飛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員。1928年3月25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1952年以海軍少尉軍銜從美國海軍學院畢業,1954年加入美國海軍航空兵部隊,擔任F-2H戰鬥機的駕駛員。1958年1月,洛威爾在海軍飛行測試中心(Naval Air Test Center,現美國海軍試飛員學校,U.S. Naval Test Pilot School)接受為期六個月的訓練,並以班級第一的成績畢業,在帕圖森河海軍基地擔任試飛員。同一年,洛威爾與其他109名試飛員一同參與水星計劃的航天員選拔,但遺憾的是當時洛威爾膽紅素偏高,沒能勝出。1962年,洛威爾申請加入第二組宇航員選拔,這一次他成功晉級,擔任雙子星4號的替補駕駛員。1965年12月,洛威爾作為飛行員搭乘雙子星7號升空,在軌時間14天。之後,由於雙子星9號宇航員埃利奧特·希和查爾斯·巴塞特因墜機事故不幸罹難,洛威爾成為了雙子星9A號的替補指令長。1966年11月,洛威爾作為指令長與後來大名鼎鼎的登月第二人—巴茲·奧爾德林搭乘雙子星12號再度升空。
之後洛威爾擔任了阿波羅計劃的宇航員,他原本計劃擔任阿波羅9號的替補宇航員,由於飛船上出現技術問題,洛威爾被分配到阿波羅8號上擔任指令艙駕駛員,提前開始了他的第三次飛行任務,他也由此成為了第一批繞月飛行的宇航員之一。洛威爾作為替補宇航員參與了阿波羅11號的訓練活動,並準備指揮阿波羅14號登月,然而考慮到準備搭乘阿波羅13號的宇航員缺乏訓練,美國航空航天局再次進行了人事調動,這才將洛威爾和兩位搭檔的飛行計劃變更為阿波羅13號。
在阿波羅13號發生事故后,洛威爾和兩位宇航員同僚成功將飛船軌道修正,期間他兩度手動操縱登月艙的引擎和機動推進器,靠著在行動指令目錄上作的計算,配合手錶和舷窗作簡單導航將飛船帶到正常軌道上。他本人因為這次事故成為目前為止唯一一位兩度抵達月球軌道卻沒能登月的宇航員,同時也創下了滯空715小時、經歷太空日出269次的紀錄,這個紀錄直到1973年9月才被天空實驗室3號的宇航員打破。
1973年,洛威爾以上校軍銜從海軍和航空航天局退役,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休斯頓灣牽引公司(Bay-Houston Towing Company)工作,在1975年成為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1977年擔任菲斯克電話公司(Fisk Telephone Systems)的經理,後來又在森泰爾公司(Centel)任職,1991年退休時擔任該公司副總裁。在1995年上映的電影《阿波羅13號》中,洛威爾本人客串了搜尋阿波羅13號的硫磺島號兩棲攻擊艦艦長,用他本人的話說這與他的軍銜正好對應(註:英語中海軍上校與艦長恰好是一個詞—“captain”)。
傑克·斯威格特
傑克·斯威格特
傑克·斯威格特
小約翰·萊昂納德·斯威格特(Jack Leonard Swigert, Jr. ),昵稱“傑克”,阿波羅13號指令艙駕駛員,美國空軍飛行員、試飛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員、機械師、航空航天工程師。1930年8月30日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1953年畢業於科羅拉多大學,隨後加入美國空軍,在日本和韓國服役,退出現役后加入美國空軍國民警衛隊,並先後在普拉特·惠特尼集團公司與北美航空公司擔任試飛員。1965年,斯威格特從倫斯勒理工學院畢業並獲得理學碩士學位,主攻航空航天工程方向,次年入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第五組宇航員,1967年獲得哈佛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斯威格特原本是被安排作為阿波羅13號的替補宇航員,但是,宇航局的醫療團隊懷疑正式成員有感染麻疹的可能,而三人之中只有指令艙駕駛員肯·馬丁利沒有得過麻疹,換句話說他對麻疹沒有免疫力,因此航天局高層決定撤換馬丁利,讓斯威格特替補。
阿波羅13號返回地球后斯威格特獲得了總統自由勳章,1977年,他從航天局退休並投身政界。斯威格特終身未婚,也沒有子嗣,1982年12月27日,他在代表共和黨參加科羅拉多州的參議院議員選舉期間,因淋巴癌去世,享年51歲。
弗萊德·海斯
小弗萊德·華力士·海斯(Fred Wallace Haise, Jr.),阿波羅13號登月艙駕駛員,美國空軍飛行員、試飛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員、航空航天工程師。海斯1933年11月14日出生於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1959年從俄克拉荷馬大學獲得航空工程學學位。他於1964年在美國空軍試飛員學校下屬的愛德華空軍基地完成了研究生課程,還於1972年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完成了PMD課程。他於1954年完成了美國海軍的飛行訓練,成為了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飛行員。1959年,海斯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劉易斯研究中心(Lewis Research Center)成為了一名航空研究飛行員,並於1963年在德來頓飛行研究中心(Dryden Flight Research Center)服役,1966年,還與傑克·斯威格特一道被選入第五組宇航員,他是同僚的第一個獲得太空任務的人。海斯擔任了阿波羅8號、阿波羅11號以及阿波羅16號的替補成員。1970年,海斯作為登月艙駕駛員參與了阿波羅13號任務。根據原本的計劃,他還要在後來被取消的阿波羅19號任務中擔任指令長。在1977年的企業號太空梭任務中,海斯擔任指令長。1979年6月,海斯從航空航天局退役,在格魯曼飛機工程公司擔任經理直到1996年退休。

替補成員

替補成員同樣接受任務訓練,在主力成員無法執行任務時接替。
• 約翰·楊(John Young,曾執行雙子星3號、雙子星10號、阿波羅10號、阿波羅16號、STS-1以及STS-9任務)指令/服務艙駕駛員。
• 傑克·斯威格特(Jack Swigert,曾執行阿波羅13號任務),指令長。
• 查爾斯·杜克(Charles Duke,曾執行阿波羅16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備份機組

備份機組並不接受任務訓練,但被要求能夠在會議時代替某位宇航員,並參與任務計劃的細節敲定。他們也經常在任務被執行時擔任地面通訊任務。
• 文斯·布蘭德(Vance Brand),曾執行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STS-5、STS-41-B以及STS-51任務。
• 傑克·洛斯馬(Jack Lousma),曾執行天空實驗室3號以及STS-3任務。
• 約瑟夫·科文(Joseph Kerwin),曾執行天空實驗室2號,STS-85任務。

成員變更

肯·馬丁利是原計劃中的指令/服務艙駕駛員,但是他由於接觸了麻疹,在發射前3天被傑克·斯威格特替換。他後來成為擔任了阿波羅16號任務的指令艙駕駛員。

飛控主任

• 白隊:吉恩·克蘭茲(Gene Kranz),首席飛控主任
• 黑隊:格林·倫尼(Glynn Lunney)
• 褐隊:米爾特·溫德勒(Milt Windler)
• 金隊:格瑞·格里芬(Gerry Griffin)

任務介紹


阿波羅13號任務開始時也曾出現過一次不甚聞名但同樣危險的事故。第二級火箭燃燒時,中間的5號推進器提前關閉了,使其他四台推進器必須延長燃燒時間。工程師們事後發現這個問題的起因是縱向耦合振動,而這種情況足以把第二級火箭撕裂。當時推進器承受著16赫茲的頻率,68G的重力,發動機架被拉長了約7.6厘米。幸運的是,震動導致了推進器壓力降低,控制電腦自動將其關閉。小幅度的縱向耦合振動也曾在之前的阿波羅任務中出現過,但在阿波羅13號時渦輪泵中的氣穴與縱向耦合的非正常作用時震動幅度加大。後來的任務中,火箭進行了反縱向耦合修改(阿波羅13號之前就已經在進行),解決了這一問題。修改是在中間推進器的液體氧線上添加一個氦氣儲存罐,以降低振動的幾率,並保證在這一辦法無效時5號推進器會自動關閉,以及在所有五個第二級火箭推進器上簡化的燃料閥門。

爆炸

在阿波羅13號前往月球的航程中,離地球321,860公里時,服務艙的二號氧氣罐發生爆炸。當時指揮中心要求三位太空人攪動氧氣罐,以確保氧氣均勻分佈。斯威格特攪動氧氣罐后,損壞的氧氣罐特氟綸絕緣電線起火,使氧氣罐內氣壓增加(標準氣壓為7百萬帕)導致爆炸。爆炸的確切原因不明,一種說法是小行星擊中了服務艙乃至於登月艙。
爆炸同時也損壞了服務艙其餘部分,一號氧氣罐尤其嚴重。爆炸后,指揮/服務艙失去了兩個氧氣罐中所有的氧氣。服務艙里的氧氣是指揮/服務艙供電系統的必要部分,換句話說,航天器的電力在爆炸后便所剩無幾。指揮艙里還有返回大氣層時所需的電池,但只能使用約十小時。由於電力必須留待返航大氣層時使用,所以三位太空人不得不把登月艙當作“救生艇”。登月艙作為“救生艇”的步驟在阿波羅13號出發不久前才剛開始有模擬訓練。

返回

航天器受損使原定在弗拉·毛羅高地的登月任務被迫取消。指揮中心有人提議立刻讓航天器掉頭並加速返回地球。但是整個航天器上唯一有直接掉頭所需推力的服務推進系統(SPS)位於發生事故的服務艙尾部,由於損壞狀況不明,點燃推進系統有再次引起爆炸的風險,為了安全考量,指揮中心決定不使用推進系統。他們選擇利用月球引力返航,繞過月球背面再讓航天器進入自由返航軌道。為了進入自由返航軌道,必須校正一次飛行軌道;正常情況下會使用服務推進系統來校正軌道,但由於事故影響,在工程師團隊長時間研究后,指揮中心決定使用登月艙的降落火箭。繞過月球后,登月艙降落火箭被點燃,進行PC+2( Peri Cynthion,近月點+ 2小時)燃燒,以加速返回地球。返回地球途中登月艙降落火箭再次點燃,以完成一次簡單的軌道校正。
如何操縱嚴重受損的航天器安全返回地球是三位宇航員和地面指揮人員最大的難題。登月艙原本只設計供兩名宇航員使用兩天,如今卻有三名太空人要靠它存活四天。登月艙上用以過濾二氧化碳的氫氧化鋰過濾器無法負荷這種需求。儘管指揮艙另有備用過濾器,但它們與登月艙上的介面形狀不同。在二氧化碳濃度不停升高的情況下,地面指揮即時想出了解決辦法,他們指導太空人用太空船上僅有的物資拼裝連接起兩種不同形狀的過濾裝置,成功降低登月艙的二氧化碳濃度。
在航天器逐漸接近大氣層時,航空航天局作了一個特殊決定:拍攝服務艙的照片以便分析事故起因,先拋棄服務艙而不是常態下應先被拋棄的登月艙。當三位太空人首次看到服務艙時,他們驚訝地發現燃料電池和氧氣罐上整塊面板都被炸飛了。
地面指揮中心還擔心返航途中為了省電關閉維生系統而失溫的指揮艙,會因為水凝結導致電子控制系統短路,這無法預防,只有在系統重開機的當下才會知道系統是否順利運作。幸運的是最後一切正常。
三位宇航員最終安全返回了地球,儘管海斯由於缺少飲用水以及排尿困難患了尿道感染必須住院。返回途中,三位宇航員被告知不可將尿液或其他液體排出艙外,因為在沒有推進器校正軌道的情況下,這會影響航天器的運行軌道。
儘管事故本身非常不幸,但三位宇航員仍應該感到幸運航天器是在去月球途中出現問題,而非回程;否則他們在緊急情況下可調動的剩餘資源會大大減少。如果服務艙的爆炸發生在繞月或返航途中,三位宇航員生還的機會非常渺茫。(若正常完成登月任務,登月艙會被拋棄,三位宇航員就沒有救生艙
矛盾的是,爆炸前氧氣罐的另一次故障可能剛好救了阿波羅13號三位宇航員的性命。任務開始后46小時40分鐘后,二號氧氣罐指針讀數異常,一度超過100%。為了找出原因,斯威格特被要求攪動氧氣罐:這次額外的攪動原本會被安排在登月之後。如果真的是這樣,洛威爾和海斯可能登月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地球了。
航空航天局事後進行了詳細調查,並修改了航天器設計以避免再發生類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