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天興縣的結果 展開

天興縣

唐朝鳳翔府治所

唐肅宗於至德元年(756)改扶風郡為鳳翔郡,分雍縣東南地另設天興縣。

目錄

正文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推行郡(州、府)縣制。撤銷扶風郡,分設岐州,治所雍縣。太宗貞觀元年(627),實行道、郡(州、府)、縣三級制。雍縣屬關內道岐州。玄宗天寶元年(742),撤岐州,設扶風郡,治所雍縣。“安史之亂”中肅宗於至德元年(756)改扶風郡為鳳翔郡,分雍縣東南地另設天興縣。二年八月駐蹕時,取“鳳鳴於岐,翔於雍”的祥瑞之意,升鳳翔郡為鳳翔府,稱“西京” ,改雍縣為鳳翔縣。代宗寶應元年(762),鳳翔縣併入天興縣,屬鳳翔府。敬宗寶曆元年(825),鳳翔府又稱“西都”,不久廢。鳳翔府治天興(今鳳翔縣南七里,遺址無從詳考),領八縣:天興、寶雞(今寶雞市區)、麟游、普潤(今麟游縣西部)、眉縣虢縣(607年撤洛邑縣後置,在今寶雞縣境內)、岐山扶風
唐末開始,李茂貞割據鳳翔,領四鎮十五州。四鎮為鳳翔鎮(今寶雞市大部分及甘肅省清水一帶)、興元鎮(今漢中市大部及四川省南充市部分地區)、洋州武定軍(今陝西省洋縣、西鄉一帶)、秦隴天雄軍(今甘肅省天水市一帶),十五州為隴州(今陝西省隴縣、千陽及甘肅省清水一帶)、鳳州(今陝西省鳳縣一帶)、興州(今陝西省略陽一帶)、洋州(今陝西省洋縣一帶)、文州(今甘肅省文縣一帶)、利州(今四川省廣元一帶)、集州(今四川省南江一帶)、壁州(今四川省通江一帶)、巴州(今四川省巴中一帶)、閬州(今四川省閬中一帶)、通州(今四川省達縣市一帶)、蓬州(位於通州西,無從詳考)、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一帶)、渠州(今四川省渠縣一帶)。
五代時期仍為道郡(州、府)縣三級制。天興縣屬關西道鳳翔府,府治天興。鳳翔府仍領八縣。
北宋地方政權設路、府(州)、縣。神宗熙寧五年(1072)置秦鳳路(治所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其提點刑獄(司法機構)在鳳翔府,府治天興,領九縣:天興、岐山、寶雞、扶風、眉縣、虢縣、周至、麟游、普潤。
金太祖初年,仍沿宋建置。熙宗皇統二年(1142),改秦鳳路為熙秦路。三年,改天興縣為天興軍,不久又恢復天興縣。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以“天興縣”與京都“衍慶殿”字音相近,更為鳳翔縣。二十七年(1187),分熙秦路增設鳳翔路,治所鳳翔,領二府四州。轄地相當於今周至、扶風以西,秦嶺以北,甘肅省葫蘆河流域以東,寧夏海原、同心縣以南。不久升鳳翔府為總管府,后又改稱鳳翔府。鳳翔府治所及領縣均同於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