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蟻草

天水蟻草

天水蟻草為菊科植物秋鼠麴草的全草。功用主治:祛風,宣肺化痰,解濕毒。治傷風感冒,咳嗽痰多,氣喘,濕疹,下肢潰瘍。

天水蟻草


正文


天水蟻草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


下白鼠麴草(《中國葯植圖鑑》),石曲菇、白調羹(《閩東本草》),山果花、大葉毛鼠曲、碎蟻草、黃花草、碎米花(《江西草藥》);大葉青花、碎葉青花、大白艾、青節草、毛鼠肉、火草、野火草、雷公青、水楊花桿、大水牛草(《湖南藥物志》)。

來源


為菊科植物秋鼠麴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


秋鼠麴草
一年生草本。莖高30~80厘米,質較堅硬,密被白色綿毛。葉互生;線形,長4~5厘米,寬2.5~7毫米,先端尖,全緣,基部半抱莖,上面綠色,疏被綿毛,下面白色,密被綿毛;莖下部的葉開花時枯萎。頭狀花序頂生,復傘房狀排列;總苞片5層,干膜質,白色或淡黃色,外層較短,廣卵形。有白毛,內層長卵形或橢圓形,光滑;花全部為管狀花,黃色,周圍雌花的花柱與花冠等長,或稍長;中央兩性花的花管細長,先端5齒裂;雄蕊5,葯連生,基部箭形,尾纖小;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2裂。瘦果長圓形,冠毛黃白色。花期9~10月。
生於山坡。荒地。全國各地都有分佈。

採集


夏季採收。

性味


甘苦,平。
①《閩東本草》:"性平,味淡微苦。"
②《江西草藥》:"甘,平。"
③《陝西中草藥》:"味微苦澀,性寒。"

歸經


《閩東本草》:"入肺、肝二經。"

功用主治


祛風,宣肺化痰,解濕毒。治傷風感冒,咳嗽痰多,氣喘,濕疹,下肢潰瘍。
①《植物名實圖考》:"補筋骨。"
②《中國葯植圖鑑》:"止咳,化痰。治氣喘及支氣管炎。"
③《閩東本草》:"能清熱,化痰,下氣,解毒。治肺熱咳嗽小兒泄瀉,久年氣喘。"
④《江西草藥》:"祛風止咳。治感冒,咳嗽,下肢慢性潰瘍,風疹塊中耳炎。"
⑤蘇醫《中草藥手冊》:"潤肺化痰,止咳平喘,降血壓。治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高血壓,胃潰瘍;並治痛經,跌打損傷,皮膚潰爛,濕疹,風濕筋骨痛。"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風寒咳嗽:鮮秋鼠麴草八錢。開水燉服。(《閩東本草》)
②治感冒:秋鼠麴草七錢,生薑三片。水煎服。(《江西草藥》)
③健胃化痰:秋鼠麴草葉、花。洗凈,搗爛和米粉作團糕食。(《閩東本草》)
④治金瘡出血:秋鼠麴草葉花搗爛敷患處。(《閩東本草》)
⑤治下肢慢性潰瘍:秋鼠麴草(鮮)適量,紅糖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⑥治小兒急驚風:秋鼠麴草三錢,鉤藤三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⑦治體虛痰多,吐血秋鼠麴草三錢,茜草三錢,野雞泡三錢,線雞尾二錢。水煎服。(《江西草藥》)

配圖


相關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