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風物誌
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
此書是大英縣歷史上第一部志書,介紹了大英縣民風民俗、鄉土文化、名勝古迹、古今名人等內容,兼及大英縣歷史沿革及經濟發展等概況。
序一 蒲昭雄 | ||||
第一篇 地理概況 | 一、概述 | 二、地形 | 三、氣候 | 四、河流 |
五、礦藏 | 六、八鎮三鄉 | — — | — — | |
第二篇 建置沿革 | 一、巴興縣時期(355--555) | 二、長江縣時期(555--1282) | 三、併入蓬溪縣時期(1282--1997) | 四、大英縣成立(1997年12月28日) |
五、大英縣建置沿革簡表 | — — | — — | — — | |
第三篇 名勝古迹 | 一、大英卓筒井 | 二、古代動物化石 | 三、長江縣城遺址 | 四、賈島祠和賈島衣冠墓 |
五、明代宰相席書墓祠 | 六、明代提督譚子謙墓 | 七、古剎寂光寺 | 八、羅都復莊園 | |
九、清代蓬萊宮廟縱覽 | 十、大英縣城十二景 | 十一、隆盛鎮長灘寺 | 十二、清代河邊鎮四大宮 | |
十三、石門郭子儀後裔墓群 | 十四、卓筒井鎮三聖宮及“船形街” | 十五、象山鎮富樂寺 | 十六、玉峰鎮玉印寺 | |
十七、寸塘口水庫風景區 | — — | — — | — — | |
第四篇 古今人物 | 一、唐代苦吟詩人賈島 | 二、唐代高僧克幽禪師 | 三、宋代詩人謝金 | 四、宋代名臣張述 |
五、宋代學者杜陟 | 六、宋代高僧道沖禪師 | 七、清代蜀中學者鍾瑞廷 | 八、清代鄉彥詩人鍾永定 | |
九、清代書畫家端秀 | 十、清末名醫陳奕端 | 十一、川中名醫陳壽庵 | 十二、川中學者曾世禮 | |
十三、川中書畫家劉鴻業 | 十四、交通廳長譚衛根 | 十五、蓬柚改良者劉孔庸 | 十六、抗日陣亡少將張治平 | |
十七、川中名師郭汝成 | 十八、全國植棉勞模王精益 | 十九、著名民間泥塑師徐得親 | — — | |
第五篇 名人遺蹤 | 一、東晉譙縱郪口稱王 | 二、楊炯為長江縣孔子廟堂碑撰文 | 三、杜甫未曾到蓬萊 | 四、賈島與《長江集》 |
五、晚唐詩人會聚長江縣 | 六、崔毅敬慕賈島葬長江 | 七、宋代學者王灼詠長江縣風物 | 八、宋代學者魏了翁過長江驛 | |
九、明代四大名臣暢遊長灘寺 | 十、明代文學家黃輝題河邊鎮桓侯祠聯 | 十一、明代學者曹學佺明月山頭懷賈島 | 十二、清代書法家蔣超長江壩上留墨寶 | |
十三、清代將領德楞泰與蓬萊德勝街 | 十四、清代舉人趙燮元游明水寨 | 十五、章藩題詠大英風物 | 十六、文棨詩吟大英縣 | |
十七、沈賢修詩題賈島祠 | 十八、川劇名旦黃佩蓮蓬萊學戲 | 十九、詞壇巨匠周岸登詠大英 | 二十、劉湘敗走蓬萊鎮 | |
二十一、畫虎大師張善子任河邊鹽場知事 | — — | — — | — — | |
第六篇 文化教育 | 一、詩文創作 | 二、書法繪畫 | 三、民間工藝 | 四、川中大樂 |
五、清代書院 | 六、大英中學 | 七、回馬中學 | 八、河邊職業中學 | |
九、象山初級中學 | 十、大英縣進士、舉人、貢生名錄 | — — | — — | |
第七篇 風味特產 | 一、郪口青苹 | 二、回馬柑桔 | 三、河邊檸檬 | 四、天保柚子 |
五、蓬萊“魁山牌”高級烹調油 | 六、蓬萊“銀花牌”調味鹽 | 七、回馬土陶 | — — | |
第八篇 歲時民俗 | 一、春節 | 二、元宵節 | 三、清明節 | 四、端午節 |
五、中元節 | 六、中秋節 | 七、重陽節 | — — | |
後記 |
大英縣位於四川盆地腹部,涪江中游。大英山川秀麗,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像一塊獨具美質的璞玉,鑲嵌在川中丘陵上。大英縣歷史悠久,夏商周時為蜀國所轄,秦代為蜀郡領地,漢代為郪縣和廣漢縣所轄,東晉永和十一年(355)縣境始建巴興縣,西魏易名長江縣,唐宋時期為長江縣,元至元十九年(1282)併入蓬溪縣,1997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大英縣,縣人民政府駐蓬萊鎮。因縣境內有被譽為“世界現代石油鑽探之父”的四川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英卓筒井”和大英場,大英縣由此得名。1999年11月,劉安遇、胡傳淮編著出版了《大英風物誌》,此書是大英縣歷史上第一部志書。該《志》分別由大英縣第一任縣委書記蒲昭雄、大英縣第一任縣長侯曉春撰序。
《大英風物誌》目錄照片
大英風物誌
大英風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