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原
今河南三門峽張汴鄉古地名
目錄
“陝,隘也”,就是險要難以通行的地方。
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即出現村落。
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90年)置陝縣。
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陝州。
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均屬陝州。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升直隸州。公元1913年廢州置縣。公元1928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管轄;1932年屬河南省第十一行政區管轄。其間陝縣均為行政公署駐地。
1949年5月,陝縣解放,歸屬河南省陝州專員公署管轄。 1952年4月,陝州、洛陽兩專區合併,歸洛陽專屬領導。1959年,黃河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大壩動工興建。陝縣與三門峽市合併。1961年10月與三門峽市分開辦公。1962年3月恢復陝縣建置,縣委、縣政府設於三門峽市。1986年4月,洛陽專區撤銷。三門峽市升格為省轄市,陝縣歸三門峽市管轄。1994年5月,陝縣縣委、縣政府遷址三門峽西溫塘村。1995年,報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大營鄉和西張村鄉撤鄉設鎮。1998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陝縣人民政府從三門峽市區遷至陝縣大營鎮溫塘村。
2000年,陝縣轄4個鎮、13個鄉:大營鎮、原店鎮、觀音堂鎮、西張村鎮、張汴鄉、張灣鄉、宜村鄉、菜園鄉、東凡鄉、張茅鄉、王家后鄉、硤石鄉、柴窪鄉、大延窪鄉、西李村鄉、宮前鄉、店子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43863人,其中:大營鎮 48546人、原店鎮 33143人、西張村鎮 30952人、觀音堂鎮 28913人、張汴鄉 12343人、張灣鄉 24298人、宜村鄉 22715人、菜園鄉 22086人、東凡鄉 14604人、張茅鄉 21283人、王家后鄉 9330人、硤石鄉 15367人、柴窪鄉 9514人、大延窪鄉 9151人、西李村鄉 22730人、宮前鄉 14871人、店子鄉 4007人。2005年,陝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大延窪鄉併入觀音堂鎮,撤銷柴窪鄉併入王家后鄉,撤銷東凡鄉併入菜園鄉,撤銷宜村鄉併入西張村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陝縣轄4個鎮、9個鄉:大營鎮、原店鎮、觀音堂鎮、西張村鎮;張汴鄉、張灣鄉、菜園鄉、張茅鄉、王家后鄉、硤石鄉、西李村鄉、宮前鄉、店子鄉,共有9個居委會、263個村委會,223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4910人。
周成王以“陝原”(今河南陝縣西南)為界,原東為周公封地,原西由召公管轄。後人遂稱陝原以東為“陝東”,陝原以西為“陝西”。“陝東”這一帶隨著歷史的演變逐漸被“河南”這一稱呼所取代。以行政區命名始於唐朝“安史之亂”以後,設陝西行中書省,明清為陝西省,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