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燒頭香的結果 展開
- 中國民間信俗
- 民間風俗的第一爐香
燒頭香
中國民間信俗
燒頭香,中國民間信俗,在春節期間,人們習慣於到寺廟上香。大年初一,許多人競相趕早,爭著到廟裡上第一柱香,認為這樣可帶來好運。
燒頭香·虔誠的中國香文化
早些年前,就聽朋友們說起過大年初一赴深圳仙湖弘法寺去燒頭香的事。每年的年初一,弘法寺從凌晨甚至除夕夜起就開始聚集起越來越多的人來燒頭香。
這是某年初一上午弘法寺燒頭香人群的壯觀場景↓
又到了一個燒頭香的好日子,索性就搞搞清楚,什麼是香,什麼是頭香,什麼是香文化?頭香,亦稱頭爐香,即凌晨在神佛像前,為表虔誠而焚燒的第一支香。這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習俗,源遠流長,直到今天還普遍存在。
燒頭香中又以除夕之夜搶燒新年頭香為主。近幾年來各地佛寺還相繼拍賣第一炷香的進香權,盛況空前。同時在我國台灣地區,燒頭香也是重要的中國民間習俗,不少人相信在大年初一第一個將香插在廟裡的香爐,可為自己帶來一整年的好運。台灣相關政界人士選舉時也前往佛寺搶燒頭香,以期給自己帶來吉利。
燒頭香從形成到現今依舊傳承不衰,在中國已成為一個特定習俗,並在一些節日尤其是春節十分流行,與人們求神靈保佑的宗教心理也有很大關係。
燒香之俗,在中國古已有之。燒香,又稱焚香、拈香、捻香、告香、插香、炷香等,在中國,燒香也稱“進香”,雖稱謂不一,意義卻無甚差別。
大致說來,燒香可分為祭祀時所燒之香和日常生活之燒香。
生活燒香,主要是除臭、提神、營造特殊氛圍等作用,古時用香料來熏染房屋、衣物是人們平常生活的一個方面,甚至還成了達官貴人爭奢鬥富的一個手段,在唐代,長安富商王元寶在床前置木雕矮童二人,捧七寶博山爐,徹夜焚香。
祭祀燒香,主要是敬神拜佛供祖宗,敬各路鬼怪,且日益成為燒香的主要作用。
在佛家看來,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和目的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凈,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同時燒香在燒香人看來,可以以此與神靈心靈相通,將自己的心愿傳達給佛祖,使自己心想事成。因此,在佛家又有“香為佛使”之說:香能通達人之信心於佛,猶如佛之使者,故稱為佛使。
對於中國人的宗教心理,許多學者對此都有所研究。梁漱溟先生《中國文化要義》中說:“中國人宗教意味淡薄,中國文化缺乏宗教。”季羨林先生也曾說:“漢族不能算宗教性很強的民族。”然而我們卻可以看到這樣的事實,不管是佛教菩薩,還是道教的玉皇大帝,不論是自家的灶王爺,還是村口的土地廟,都是老百姓崇拜的對象,這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是極其少見的。對此,費孝通先生有一段十分精妙的描述:“我們對鬼神也很實際,供奉他們為的是風調雨順,為的是消除災禍。我們的祭祀有些像請客、疏通、賄賂,我們的祈禱是許願、哀乞,鬼神對我們的是權力,不是理想;是財源,不是公道。”這段話十分敏銳地直刺中國人隱晦在其心中敬神拜佛的深層心理。
燒頭香能夠延續至今,說明對於現代人來說,追求好運和吉利仍然是永恆不變的主題。對於傳統,我們完全可以剔除迷信的內核而保留真誠以及文化儀禮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