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龍

長春龍

長春龍(Changchunsaurus)是一種原始的小型鳥腳類恐龍,體長一米左右,兩足行走,體態輕盈,善於奔跑,主要以植物為食。生存年代為距今1.2億年前的早白堊世,發現地點在亞洲,中國吉林。

物種學史


長春龍是我省出土的首具恐龍骨架化石,它是2005年7月由吉林大學博物館科研團隊,以吉林省省會“長春”命名的新屬新種恐龍。長春龍屬鳥臀目,是一種原始的小型鳥腳類恐龍,體長一米左右,兩足行走,體態輕盈,善於奔跑,主要以植物為食。長春龍的發現,對於鳥腳類恐龍的演化,角足龍類的起源,以及深入了解松遼盆地白堊紀的古生態、古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長春龍是鳥臀類恐龍中角足龍亞目(Cerapoda)的基礎類型代表,它的發現為解決鳥臀類恐龍系統發育研究中最有爭議的問題之一――角足龍類的起源提供了重要材料。通過對長春龍頭部特徵的詳細研究,對比所發現的其他基礎角足龍類材料,重新分析了角足龍類的三個演化分支(鳥腳下目、腫頭龍下目與角龍下目)之間的關係,為今後基礎角足龍類的系統關係研究奠定了基礎。通過研究還發現,長春龍與中國早白堊世的另一類角足龍類“熱河龍”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很可能是姐妹類群,代表了東亞地區早期角足龍類的發展方向。

形態特徵


長春龍圖冊
長春龍圖冊
修復后的長春龍體態嬌小,僅有95厘米長、55厘米高。它們的前肢較短小,後肢修長優美,由此可以推斷它們善於奔跑,以植物為食。除了混合鳥腳類恐龍的一些原始和衍生性狀外,長春龍還與角龍灰恐龍有相似的特徵。因此,長春龍的發現對於研究鳥腳類、角龍灰恐龍的起源有重要意義。
通過化石判斷,長春龍全長近1米,頭骨長為115毫米,吻部比較短,眼眶長度接近頭骨長度的三分之一。這種恐龍具有5顆以上頜骨、眶前孔小、外下頜骨缺失、前齒骨發達等特徵。經科研人員研究認定,這是鳥腳類恐龍化石,根據基頭部特徵判斷,長春龍屬於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屬新種。

館藏位置


長春龍館藏於吉林大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