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川起義
漢川起義
目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經過一夜激戰,起義軍佔領了武昌城,起義取得了勝利。11日清晨,九角十八星旗飄揚在武昌城頭。同日,消息傳到漢川,漢川革命黨人、群眾在梁氏兄弟的領導下,也舉行了起義,縣官、反動武裝向起義軍投降,傍晚起義軍就控制了局面,奪取了政權。漢川起義成功與武昌起義的勝利僅相隔十小時左右。
漢川起義的成功,是以梁氏兄弟為首的漢川黨人多年奮鬥的結果。是第一個響應武昌起義的地方政權,為其它地區的起義作出了榜樣,有力地拱衛和支援了武昌軍政府,漢川起義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梁鍾漢,1878年出生於漢川馬口一個富有的商人家庭,家有兄弟七人,他排行老五。幼年,他和六弟耀漢、七弟輝漢師從於曾當過太平軍的楊藻廷先生門下。在楊老先生的諄諄教導下,兄弟三人從小就立下為國為民的大志。
梁耀漢,1883年出生,中過武秀才。1903年東渡日本入經緯學校,參加革命團體“拒俄義勇隊”。1905年回國,同年在武昌成立革命團體“群學社”,並開辦培養革命新人的學校“明新公學”,積極開展反清排滿的革命活動,在湖北武昌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生與社員多達1000多人。並鼓勵同志、同鄉參加新軍,實行抬營主義,1906年與劉靜庵領導的“日知會”合併,成為“日知會”的首領之一。
梁輝漢,1889年出生,1905年肄業於省立西路高等小學,1906年和鍾漢東渡日本入路礦學校。鍾漢通過黃興的介紹認識了孫中山先生,在孫先生的主盟下參加了同盟會。同年,萍瀏醴起義爆發,鍾漢受孫先生委派與譚人鳳、胡瑛等回國,策動武漢同志響應起義,由於判徒的出賣,鍾漢等九人不幸被捕。
在獄中,鍾漢繼續從事革命活動,發展漢川同鄉30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為漢川起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輝漢從日本趕回國,遵從鍾漢的指示,在家鄉積極從事反清宣傳,把從鍾漢處拿到的革命刊物在社會上廣為散發,結交有識之士,隨時作好起義的準備。
1911年9月鍾漢得到武昌即將起義的消息,指示漢川黨人組織隊伍,準備響應武昌起義。
漢川黨人在梁輝漢、黃警亞的帶領下,趕製炸藥,收集製作武器,製作十八星旗和符號,擬寫起義布告,作好起義的一切準備。
1911年10月11日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漢川,傍晚,梁輝漢、黃警亞、張蔭蘭等革命黨人率領漢川義軍1000多人舉行了漢川起義。他們高舉十八星旗,由南大門順利進入漢川城,縣城防隊長余治平率部陣前起義,漢川名紳周植三、商會會長毛玉成、典獄官洪上綱等親赴監獄請梁鍾漢出獄。
起義軍攻入縣衙,縣官賀祖蔚投降。起義大獲全勝。鍾漢向群眾演講:“革命是推倒滿清皇帝之統治,士農工商、各安其業。大家要維護安寧秩序,嚴防壞人破壞。舊官吏願走便走,願留便留,不加傷害。”他動員大家剪掉辮子,表示和滿清決裂的決心。
漢川群眾給起義軍端來了茶水,全城沸騰了,大家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之中。讀著起義軍貼的布告,許多人流下激動的淚水。
第二天,起義軍在縣高等小學舉行會議,成立漢川軍政分府,公推梁鍾漢為總司令,黃警亞為參謀長,設參謀、秘書、軍需、事務、稽查等處,將義軍編為一個獨立營、三個支隊、一個補充大隊和一個敢死隊。然後鍾漢親赴武昌,向省軍政府報告情況,並領取槍支彈藥。
10月14日,湖北軍政府派張卿雲到漢川協助整編隊伍,帶來幹部60餘人,槍1000支,炮4門,子彈10萬發,炮彈500發。因漢口軍政府已成立第一支隊,所以漢川為第二支隊。梁為總司令,張卿云為副總司令,王守愚任參謀長,部隊改編為五個營。經過整頓,部隊成為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十分強的部隊。
為了拱衛武昌,免西顧之憂,軍政府成立安、襄、勛、荊招討公署。梁鍾漢決定率部參加。12月4日,漢川義軍趕赴沙洋,正式編入招討部隊。他們歷時約三個月,行程一千多公里,經過大小多次戰鬥順利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