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鳳
毛文鳳
毛文鳳,1967年出生於江蘇靖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后,高級經濟師。現任:江蘇可一文化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副會長、江蘇出版物發行協會副會長、江蘇非國有工作委員會主任、南京民營圖書業聯合會會長。
《華范》、《社會科學戰線》、《江蘇社會科學》、《杭州師範學院學報》、《東方論壇》、《書林》、《出版參考》、《解放日報》、《中國圖書商報》、《中國新聞出版報》等雜誌報刊發表哲學專業論文近十篇,以及文化產業論文十餘篇。出版有哲學專著:《死亡即上帝》、《終極關懷》、《神性智慧》以及詩集《虛脫之牆》等。
《亡帝》
《死亡就是上帝》封面
死亡到底是什麼?在死亡恐怖而神秘的表情後面究竟蘊涵著什麼?它究竟又傳達給了我們什麼?人類自誕生以來,始終都在堅持不懈地破解著死亡的謎底。把死亡搬上生命的殿堂,並非是要在生命的神聖和輝煌中吃喝拉撒,而是要通過死亡對生命中的虛無和偽真理、荒唐和偽價值的限定,通過死亡對人類生命的先驗揚棄,使人類個體自由地、創造性地、獨立自主地展開生命自我的本真存在,冥思生命的意義,積極追問終極價值,呈請神聖精神的出場,從而把有限的個體生命融入人類整體的永恆之中,在個體靈魂的死亡升華和超逾里,俘獲生命的不朽、絕對和無限。
在哲學博士毛文鳳《死亡就是上帝》里對死亡形而上學本體論的深刻剖析中,我們會聽到死亡對生命的佈道: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我若死了/死亡就是上帝!
本書是l996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死亡形而上學本體論導引》的再版,保持了原版的全文,更名為《死亡就是上帝》,內容增加了“代序”和“再版後記”。
《虛脫之牆》
《虛脫之牆》封面
《虛脫之牆》收錄了毛文鳳的詩歌和隨筆。
書中的詩歌部分,其主題基本是關注死亡、探求生命的意義、追求理想過程中的困惑,以及對愛情的嚮往和詠唱。那些關注生、死、理想、意義的部分,源於毛文鳳哲學專業的基礎和特定的歷史時期,而顯示其時間的價值和意義,從中可以看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理想主義盛行時代,年輕人的思考和追求。
八十年代,毛文鳳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讀書,專業是哲學,卻愛好寫詩。這本詩集中的大部分詩歌寫於八十年代末。那時的毛文鳳正當年少,才華橫溢,卻也憂鬱、孤獨,對人生的探詢,對未來的迷茫,對理想的追求,對愛情的嚮往,無不鬱積心底,需要一個途徑釋放,寫詩就是他當時最合適的選擇。兩年,僅僅八十年代末的兩年時間裡,毛文鳳一首接一首地寫出了5000行詩。這樣的詩句在詩集里信手拈來,流露著年青人的憤怒與激情,迷茫與困惑,以及在遭遇現實與理想衝突之後的無奈和失望的情緒。詩句乾淨漂亮,有些詩句的意象因跳躍很大而顯得晦澀難懂,但是,基本情緒還是容易把握的。《死亡奏鳴曲》、《漂泊》、《困獸》、《復活節前的毀滅》、《荒原祭》、《流浪》、《存在的代價》,等等,從這些標題就可以看到年輕詩人的苦悶和沉重、困惑和思考。這些抑止不住的情緒,通過詩句袒呈出來,即便今天來閱讀,依舊會被詩人深深打動。而描寫愛情的詩句,有真情的率性流淌、也有情與理的相融、更有理性的思辨。
《虛脫之牆》中比較清新易懂的是愛情詩,這些詩歌秉承了毛文鳳一貫的風格:語言華麗,意像紛呈,膾炙人口。
書中還收錄毛文鳳的日記體隨筆兩篇。《在教堂和紅燈區之間遊走》,是毛文鳳的歐洲見聞。《用活著為死亡守靈》,是毛文鳳為父親守靈9日寫下的日記。兩篇隨筆,一改毛文鳳一貫的“語言華麗,意象紛呈”的文風,以節制的敘述,表達深切的情思,讀來令人動容。
《終極關懷》
《終極關懷:儒家形上睿智的現代走向》簡介
《終極關懷》封面
“終極關懷”,作為一個概念或詞語是蒂里希首先提出來的。從總體上、深層結構上以及最深刻的意義上把握、解釋世界和定位人生,探尋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價值,確認人與宇宙的內在的本質的關係,奠定人類在宇宙中的安身立命之本,從而給人類獨特的生存活動、生命實踐確立根本的價值目標和意義追求,這既是哲學之所以稱之為“形而上學”的內在要求,也是宗教的“彼岸性”的本質所在,它們恰好暗合了終極關懷的思維模式:超越萬事萬物的當下狀態指向背後或彼岸的終極。
在簡要剖析比較中西方傳統視野中的終極關懷后,當我們再借用蒂里希的“終極關懷”概念來研究中國近代儒家哲學的相關側面的時候,實際上已經觸及到儒家哲學—文化傳統中帶有宗教性的要素,是研究這樣一個通常被認為是高度入世的哲學—文化派別所蘊含的超越性品格。
在中國傳統道德精神關懷的雙重進路上,無論是作為啟蒙中或轉變中的過渡者的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也無論是作為開創者的梁漱溟或者是作為奠基者的熊十力,他們畢生所追求的外王理想或者終極關懷著的內聖境界,都是為解決“人之所以為人”和“中國之為中國”的問題提供形上的睿智,或者說都是為了給生民立命,給國家立政,使國家富強,使生民有一個安身的根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生命的大化流行中。新儒家們則在工具理性肆虐的今天,重視心靈生命的抉發,強調道德理性的培養,復活儒家的宗教精神和形上智慧,呼喚儒家終極關懷的隆重出場。也正是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傳統儒家道德性終極關懷“舊瓶”里,新儒家釀出了道德關懷、宗教關懷不二的新生命的“酒”,使得儒家思想得以繼往開來,頑強地固守著這一方水土和綠洲。
《神性智慧》
《神性智慧》封面
師從南京師範大學滕守堯先生研究教育學的毛文鳳博士后在本文中秉承並發展了生態式教育的理念,從“以兒童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無休止的爭論中擺脫出來,以兒童與教師、兒童與自然、兒童與社會、兒童與知識之間的生態關係為入口,去把握兒童的生命和智慧,探索兒童生態智慧(亦稱神性智慧)的守護與存養的新路子,無疑是滕守堯先生生態式教育的重大貢獻。它實現了從灌輸式教育、園丁式教育的人類中心主義範式的轉換,即從對“教師”、“學生”的線性範式或單一性範式切換到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情感介入的整體同一性思維範式。
生態式教育的終極關懷就是為了讓世界在兒童的視域里恢復神奇而復魅,恢復神聖而敬畏,恢復神秘而審美。就是通過生存式教育範式,讓人類回復到人與世界的整體同一的神性智慧境界。在生態式教育中,對兒童進行美感教育是守護和存養兒童的神性智慧的最佳途徑,以自由創造為本性的審美、藝術活動可以充分保障兒童神性智慧在生態的環境里創造性地呈現和展開,兒童神性智慧中的個性化特徵,自由的、充滿想象的,富於情感和專註投入的,注重過程和愉悅的都具有審美創造的特徵,與美感教育同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