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文化理論
大眾文化理論
今天依然有人對大眾文化的崛起耿耿於懷,認定它的商業和娛樂特徵會造成固定化消費模式,從而把文化和大眾一併推向平庸。但理論家在關注、引導大眾文化的同時,在多大程度上認識到這一文化內在機制中的積極因素?當人習慣於居高臨下數落大眾文化,假如有一天大眾文化自己開口說話,又會是怎樣一種景象?
本書基於這一立場,介紹、評述了西方大眾文化的來龍去脈、它在當代中國接受模式的變遷,以及日常生活審美化現象,以闡明大眾文化在從反面走向正面的歷史過程中,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進步而非倒退。
陸揚,1953年出生於上海,1990年獲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文藝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曾先後在美國AUGUSTANA 學院和法國巴黎高師哲學系做訪問學者。著作主要有:《德里達:解構之維》、《精神分析文論》、《中世紀文藝復興美學》、《歐洲中世紀詩學》、《後現代性的文本闡釋》、《文化研究導論》、《死亡美學》等。譯著主要有:《論解構:結構主義之後的理論與批評》、《呼嘯山莊》、《重構美學》(合譯)、《第三空間》(合譯)等。
緒論
第一章 文化與大眾文化
1. 什麼是文化?
2. 什麼是大眾文化?
第二章 大眾文化理論變遷
1. 利維斯主義和大眾文化批判
2. 從羅蘭·巴特到伯明翰中心
3. 質疑大眾文化批判理論
第三章 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
1. 法蘭克福學派文化工業批判
2. 阿多諾的音樂理論
3. 本雅明的不同聲音
4. 對文化工業理論的反思
第四章 霸權理論與大眾文化
1. 葛蘭西的霸權理論
2. 霸權和市民社會
3. 從霸權角度看大眾文化
第五章 電視和大眾文化
1. 電視和大眾文化
2. 霍爾論制碼/解碼
3. 《達拉斯》與大眾文化意識形態
第六章 大眾文化研究在中國
1. 法蘭克福學派的影響
2. 重新定義大眾文化
3. 上海酒吧
4. 小資和咖啡館
第七章 日常生活審美化
1. 什麼是日常生活審美化
2. 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現代性反思
3. 中國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爭論
4. 遊盪城市的記憶
5. 兩種城市空間
6. 建築與革命
後記
2阿多諾的音樂理論
阿多諾對文化工業有過更為深入的細緻分析,其中最著名的應無疑問是他對流行音樂的批判。阿多諾本人是個訓練有素的音樂家,不但多有理論建樹,而且作曲。這在西方音樂理論史上並不多見。公元6世紀,哲學史上有“最後一個羅馬人”之稱的波愛修(Boethius),在他後來對中世紀音樂理論影響深遠的《音樂原理》(Deinstitutionemusica)一書中,提出過感官作為音樂的載體雖然不可或缺,真正能夠欣賞和音奧妙的,還非理性莫屬。他的結論故此是:真正的音樂家不是演奏家,甚至不是作曲家,而是理論家,因為唯有理論家熟諳音樂的數理法則。至於真正的音樂家何以必然是理論家而不是演奏家和作曲家,波愛修也有獨到的解釋:演奏家有技巧,有本能,然於音樂本身理解無多,是以只是亦步亦趨的僕人;同理,作曲家生來會唱,卻不是依憑思考和理性,而靠一種自然本能,他無異於工匠,領略不到音樂為理論方能企及的那種難以言喻的美。理論家不消說就是他本人,這有他自信必能流芳百世的著作為證,無需多加說明。但顯而易見阿多諾不是波愛修一類學者,他對前衛音樂造詣尤深,非一般理論家能夠企及,這也是他的音樂理論即便到今天也依然流行不衰的原因之一。
阿多諾認為流行音樂純然是文化工業的商業製作,它有兩個特點,一是標準化,二是偽個性化。比如說,流行歌曲外表上五花八門,實質上卻是干篇一律,其唯一的追求就是挖空心思玩弄所謂的技術效應。總之它們愈益變得就像某個核心結構的彼此間可以相互替換、相互替代的不同部分。故標準化是指流行歌曲如出一轍的相似程序,偽個性化是指它們之間偶爾出現的一些差異。標準化顯示的是文化工業如何在它生產的音樂中擠干一切挑戰的、獨創的和原生的成分。偽個性化則是埋下一個陷阱,將本質上毫無個性的東西用競新斗奇的外觀給包裝起來,說穿了玩的就是些改頭換面的把戲。阿多諾認為流行音樂的這兩個特點很大程度上是歸咎於文化工業的拜物教性質,其結果必然導致聽眾鑒賞力的退化,這與日常生活中文化工業教授給它們的順從態度,毫無二致。
阿多諾稱他對爵士音樂甚至有一種恐懼感。他說,jazz(爵士)這個詞使他想起德文中的Hatz(獵狗),叫人聯想到張開血盆大口的一群獵狗在追逐一隻在劫難逃的小動物。他指出爵士音樂不是在表達解放,相反是鼓勵被異化的個人認同他的文化現實。它沒有超越異化,而是強化異化,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它是用集體代替個人幻想的假民主,其即興式的演奏亦不過是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