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杜邦

杜邦公司的創始人

皮埃爾·杜邦(Pierre S.du Pont),1870年1月15日出生。

杜邦家族幾代人靠開設火藥工廠和化學工廠,靠動蕩不安的世界局勢和美國國內局勢,大發戰爭財。第五代的皮埃爾·杜邦誕生了。他和帶領全家13口人乘帆船來美國的先祖同名同姓。他的父親拉蒙·杜邦,娶了個猶太姑娘,結婚一年後生下了他。他是父親的長子。

發家史


皮埃爾·杜邦
皮埃爾·杜邦
1800年元旦這天早晨,一個名叫皮埃爾·杜邦的人,帶領全家13口人,搭乘帆船"美國鷹號",橫渡大西洋前往美國。杜邦家鄉在巴黎南方60公里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革命群眾攻佔巴士底獄,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杜邦曾經是個外交官,因協調法國和美國的關係有功,被封為貴族,加官晉爵。路易十六被處死.杜邦也被株連下獄。杜邦後來越獄逃跑。拿破崙上台後,杜邦因為是"舊王黨分子",被放逐到美國去。杜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帶領家人倉皇上船的。"美國鷹號"由於船長兩次弄錯了航向,行程異常漫長。在狹小的船艙中,旅客擠得滿滿的,而且缺少糧食;他們只得捕魚、捉老鼠以免挨餓。途中他們兩次遇到英國船隻,得到過救助補給。
船員中的無賴之徒趁機打劫。杜邦一家臨行前,賣掉了祖宅,只帶了有價值的古董、銀餐具和裝飾品上船。成人男女都身帶佩劍,輪流看守。作為一家之主的杜邦,則將24萬法郎的金幣藏在懷中。
杜邦一家的目的地是紐約。誤航的"美國鷹號"抵達羅德艾蘭州海邊時,重重的濃霧籠罩著海岸。這是一個天寒地凍的早晨,全船的旅客像餓急了的野獸,等不及帆船下錨,便紛紛跳下船,爭先恐後泅水上岸。
岸邊有座房屋,他們敲門求救,但沒有反應,原來屋裡沒有人。從窗戶里看去,只見爐火燒得通紅,餐桌上擺滿了食品。依常情,這家人準是到附近教堂里做禮拜去了。杜邦家人和其他旅客一道敲碎玻璃窗,衝進屋裡。他們風捲殘雲般吃光了餐桌上擺著的迎接新年的美酒佳肴,而後杜邦掏出一枚金幣放在桌上,悄然離去。
皮埃爾·杜邦,這個后米成為杜邦財閥始祖的人,就是這麼來到美國的。
杜邦一家來到美國,受到歡迎。費城各大報紙都報道了杜邦一家抵美的消息。退職后一直隱居的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也發表談話說:"皮埃爾·杜邦先生,他一直站在美國一方,在對英戰爭的巴黎條約上,有功於美國。"副總統傑佛遜稱杜邦先生是"法國最有才能的人"。由於以上原因,杜邦一家人不是難民待遇,全家13口人備好了馬車,帶著行李南下去紐約。
從那以後,杜邦家族在美國紮下了根。

杜邦家族史


皮埃爾·杜邦合影
皮埃爾·杜邦合影
第五代杜邦自幼聰明好學,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后9年間,他一直致力於化學研究,獲得了兩項無煙火藥專利。這時候,杜邦家族企業的總裁,是杜邦的堂叔猶仁。由於家族式的"夥伴"制度和財產公有,已不適合競爭,杜邦家族開會決定分家。儘管猶仁還是杜邦父親拉蒙一手帶大的,但猶仁卻連一股也沒分給杜邦。杜邦對公司貢獻巨大,卻受到這樣不公平的待遇!他除了薪水和專利權金以外,一無所獲,一氣之下,他脫離了堂叔猶仁的公司。杜邦去了肯塔基州,幫堂兄科里經營鋼鐵工廠。後來他們把鋼廠轉手賣給聯合鋼鐵公司,用得來的資金加上自己的2.5萬美元,開發市內的電車,生意十分興隆。
杜邦32歲那年,堂叔猶仁總裁死於肺炎。猶仁死後,杜邦家族在旅館舉行秘密會議,有人以為,猶仁一死,公司就要亂了!由於猶仁死得突然,沒留下遺囑,家族亂成了一鍋粥。大家在家族會議上吵得很兇,談不出什麼結果。最後,董事會決定賣掉公司。
僅限於杜邦家族的幹部會議,到了最後表決的時刻,主持人亨利上校建議說.全部家當如果賣掉的話,值1200萬美元。各人拿分得的錢去存銀行,利息低得可憐。不如把它按2000萬美元抵押給家族的某個人,這個人按銀行的利息付給各位股東。這當然是划算的,大家紛紛同意。可是,誰願意做這個冤大頭呢?亨利上校胸有成竹地說,有人願意這麼做。於是,杜邦當上了新的總裁。
這一年12月,杜邦總公司移人威明頓,落腳在一座8層樓大廈中。接著,7月的美國獨立紀念日中,杜邦公司舉辦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慶祝會,會場高朋滿座,家族親友連同900名公司員工,共計有3000多人,在夜晚的特拉華河畔歡聚,人們飲著香檳酒,翩翩起舞,還放了焰火。
杜邦穿著比與會者顯然考究得多的細格紋西裝。他的面孔十分親切,明澈的大眼泛著湖藍色的光,臉上時常掛著微笑。除了精於化學,他管理事業的風格也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性格,或許可以用蛛網來比喻吧,是比較內向的,如同他溫和的外貌一般。但他卻能用細而柔韌的蛛絲,讓對手於不知不覺中動彈不得。
杜邦當上總裁后,特地從肯塔基鄉下請來了一位"軍師"。此人名叫拉斯科布,才23歲。杜邦和他是同學,知道拉斯科布是個少年天才,經營才能就連自己也自嘆不如。
杜邦果然是慧眼識才。拉斯科布一連幾天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夜以繼日對公司賬目進行分析。清理賬目后,拉斯科布兩眼發亮,他向杜邦報告說,整個杜邦公司的資產實際接近3000萬美元!就是現在以2000萬美元賣掉,我們也凈賺了近1000萬美元,我們撈到了一個天大便宜事!
拉斯科布又建議杜邦,開始一個巨大的收購計劃。他們收購了雷伯諾化學公司和東方火藥公司。至此,杜邦公司在龐大的火藥市場上,已經擁有75%的佔有率,而如果單就黃色火藥的佔有率來說,杜邦公司已佔了100%。
對外擴張走完了第一步,杜邦就把目光轉移到企業內部來了。他重新劃分四大部門,後來又增設了一個新的部門——研究部門。杜邦對拉斯科布異常器重,讓他掌管公司的財務大權。杜邦任人唯賢,對其他優秀的青年人,他也大力提拔。他網羅了大量的來自哈佛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及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學院的英才俊傑,安排在他的研究機構中。他讓這些人研究開發火藥以外的新產品。而擔住董事長的科里,則盤算如何壟斷火藥市場。
杜邦和科里決心把黑色火藥市場佔有率,從75%提高到100%。杜邦強硬地宣布,不管前途多麼艱難曲折,本公司都必須堅定地執行壟斷計劃。在西部的加州,前任總裁猶仁的女婿培頓,經營著一家名叫"培頓"的中型黑色火藥工廠。按理,培頓也算半個杜邦家的人了,杜邦也不放過他。杜邦強行購買培頓的股份,弄得培頓惱火至極,終於鬧到了法庭上。但是一個小小廠子,哪能敵得過強大的杜邦公司,培頓終於屈服了。
杜邦財閥的血腥壟斷,比同時代的洛克菲勒還要厲害。杜邦公司有個老職員瓦德爾,曾經擔任過營業部負責人,自從猶仁去世后,他就自立門戶,創辦了一家"巴卡伊火藥公司",跟杜邦公司對著干。杜邦派拉斯科布去同瓦德爾談判,打算買下他的公司。瓦德爾卻一口回絕了,而且幹得很出色,打破了杜邦的一統天下。但是沒過多久,瓦德爾的火藥工廠突然發生了爆炸,遭致停產。
瓦德爾一口咬定是杜邦乾的,並給各報社發出密函,揭發這件醜聞。瓦德爾還向所有聯邦眾議員和參議員揭發杜邦公司向總統行賄的醜聞。這消息猶如突然引爆的一枚定時炸彈,使總統成為眾矢之的。
瓦德爾這人還真不是好惹的。聯邦法院經過長時間審理,判定杜邦公司敗訴。因為違反了"夏曼壟斷禁止法",杜邦公司有罪。法院還根據這個法律給總統判罪,並下達了行政命令。但是,此時總統已因任期已滿而下台了。
新總統上台後,杜邦派他的法律顧問喬治,去遊說總統。他說:"總統先生,不遠的將來,歐洲一定會發生戰爭,只有杜邦獲得獨家製造火藥的權力,國家和安全才有保障!"總統認為喬治的話不無道理,於是下令舉行聽證會,他打算聽聽各方面的意見。
參加聽證會的陸海軍司令、政府各部首腦和各大學教授聽了杜邦的發言后,一致認為:在非常時期,由杜邦公司對火藥製造業進行獨霸,對於美國的安全保障,有百利而無一害。
總統最後裁決:杜邦公司改組成三家公司。其實這是遮人耳目的做法,這樣做,既免於違反"夏曼壟斷禁止法",又保護了杜邦公司。杜邦公司一分為三,實權仍牢牢握在杜邦堂兄弟幾個手裡。
不久,歐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杜邦公司的火藥供不應求。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杜邦向華爾街大闊佬摩根貸款1400萬美元。貸款之前,杜邦反覆琢磨過,年息是6%,而且要拿公司股票作抵押;到時候如果還不起,公司就要落入摩根的掌握之中了。但他分析,美國遲早會介入歐洲戰爭,對火藥的需求將猛增,到那時,杜邦公司將攫取巨大的利潤!
杜邦拿貸來的巨款,創辦了5個火藥工廠,其中田納西州的工廠是世界最大的無煙火藥工廠。
杜邦的預見太準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方面使用的火藥,將近一半是由杜邦公司供應的。隨著戰火的蔓延,杜邦一下子賺進了4500萬美元的暴利。至此,龐大的杜邦帝國已經成形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推動下,美國的大老闆們趁機大發戰爭財。由於威爾遜總統宣布美國保持中立,因而交戰雙方,不論是英、法、俄國一方,還是德國一方,都向美國各企業訂貨。除了火藥,參戰各國還大量採購軍用汽車和卡車;美國國內汽車需求量也直線上升。這時候,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即GM公司,它集合了別克、奧斯摩比和凱迪拉克三大汽車公司,由於迅猛地擴充發展,造成了資金短缺,職員的薪水都發不出來了。GM老闆杜朗向銀行貸款,但華爾街各銀行受摩根商行控制,沒有他的指示,誰也不敢輕易貸款給杜朗。杜朗快要走投無路了。
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國宣戰。美國政府將鋼鐵列入戰爭物資範圍,規定對鋼鐵徵收戰爭特別稅。製造汽車離不了鋼鐵,GM公司更是雪上加霜,股票狂跌。杜邦看準了時機,一下子買進了2500萬美元的GM股票。杜朗只好把GM公司董事長的寶座,拱手讓給了杜邦。杜邦握有GM公司23%的股票。
杜邦接著又進軍染料行業。公司的技術人員用生產TNT火藥的副產品,作為生產化學染料的原料。杜邦公司還開發出入造橡膠和塗料。後來,又陸續開發出人造纖維、塑膠。
對於杜邦公司來說,1938年9月21日,真是個歷史性的大轉折點。全美國的報紙都用大量篇幅,報道了"尼龍"的出現。由卡羅薩斯博士8年前開始研製的成果,終於從實驗室走向了市場。尼龍不負眾望,大受歡迎,出盡了風頭,連人造絲和人造纖維也被它取而代之。杜邦公司先把尼龍絲襪讓公司內的女秘書們試穿,然後投放市場。尼龍剛一上市,全美國各地女性看到廣告后,便蜂擁而至百貨公司及零售店,銷售盛況空前。僅這一年,就賣出尼龍絲襪子6400萬雙。也就是這一年,獨佔世界絲襪市場的日本人造絲襪被徹底地擊潰了。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襲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時,杜邦已經69歲,退居二線,但他仍然參與公司重大決策。
為了戰爭的需要,德國和美國均秘密研製原子彈。流亡在美國的德國猶太人、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寫信給羅斯福總統,建議加速研製原子彈。總統批准了這項名叫"曼哈頓計劃"的項目,並且歸陸軍部領導。陸軍部把"曼哈頓計劃"全部交給了杜邦公司。陸軍部和杜邦公司簽訂的合同中,規定除成本外,利潤僅為1美元。
杜邦公司為了這項製造原子彈工程,將全體職工6萬人由東至西搬遷了4345公里,到頭來卻僅僅索取1美元的利潤,實在奇怪。原來,杜邦公司是為了洗刷"借戰爭發橫財的軍火販子"這個醜名。不僅如此,杜邦考慮得更遠,公司可以藉此網羅大批最優秀的科學家,戰後借這項專門技術可以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
1945年8月6日,杜邦公司製造的鈾235原子彈投在了日本廣島;同年8月9日,美國人又在日本長崎投下了鈈239原子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杜邦家族滲透到了美國政界。朝鮮戰爭時期杜魯門總統的國務卿艾奇遜原就是杜邦的法律顧問;當時的司法部長克拉克,是杜邦的心腹;國防部長詹森也是杜邦的人。就連中央情報局長達列也曾在杜邦直屬的聯合水果公司任董事長。
1954年4月5日,為杜邦帝國起著承前啟後作用的皮埃爾·杜邦與世長辭,享年85歲。

杜邦家族成就


全美50個州,無論何處,無不受到杜邦家族的影響,至今依然。這絕不是誇張。杜邦複合企業大集團,就像一株巨大的根深葉茂的樹,其勢力範圍的分佈,簡直就是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的縮影。

杜邦家族企業


杜邦集團下屬的企業,包括工業、鐵路、石油、航空、銀行、波音飛機製造、可口可樂、保險、軍工、化學、食品、電視、電腦……幾乎滲透到全美和全世界國民經濟的每個領域。有人形容杜邦集團是一株覆蓋世界的巨樹。它是控制美國的十大財閥之一。

現代化工之父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皮埃爾·杜邦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皮埃爾·杜邦
提起杜邦公司,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國人民對它都不陌生。它是美國進入工業革命之前所建立的最早的企業之一,也是美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企業之一,同時還是美國經營和管理最成功的企業之一。杜邦公司的歷史,可以看作是折射兩個世紀以來美國企業發展史和經濟增長從史的一面鏡子。1802年杜邦家族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郊布蘭迪萬河畔建立起僱用了幾十名工人的火藥工廠開始,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杜邦公司已經成為擁有數百億美元資產,下屬幾百家工廠、實驗室和遍布世界的分支機構,發行2.3億股普通股票,僱用十幾萬名工人和僱員的現代化大型多樣化經營的著名企業。在坎坷而又曲折的發展進程中,杜邦公司在生產技術、科學實驗、組織結構和市場開發等方面的銳意創新,不僅使企業在長時期內保持了持續發展的勢頭,而且對美國工業經濟的改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開拓的協調技術研究和生產發展的系統化模式,被多樣化經營的大型企業視作保持發展動力的長期戰略計劃。它首創的大型多部門的企業組織形式,至今仍被美國的主要大企業所效法。作為先是火藥業、而後又是化工業的巨頭,杜邦公司對美國工業經濟的貢獻已經超出了行業的界限。它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對通用汽車公司的經營和管理,使美國的汽車工業受益匪淺。至今,通用汽車公司在美國企業排行榜中仍然名列前茅。勿庸置疑,杜邦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經驗中有不少內容是值得我國企業界學習和借鑒的。本書的目的在於向我國的企業界介紹這些經驗和方法,以供我們的企業界朋友在經營和管理自己的企業時參考。固於資料的缺乏,近15年來杜邦公司的經營狀況無法在書中記敘,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幸好杜邦公司的多數創新和成功的經驗均成就於本世紀上半葉,特別是30年代以前,因此,近期資料的缺乏基本沒有影響寫作本書的宗旨。但願我國企業界的朋友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對改進自己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有所助益。更希望我國企業界的朋友們通過自己的實踐,能夠創造出優於杜邦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經驗,為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創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新路。胡國成1996年10月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美國現代化工之父——杜邦第一章 杜邦公司的崛起杜邦火藥公司的創立和初期的發展一、杜邦家族與杜邦火藥公司杜邦公司的創始人厄留梯爾·杜邦伊雷內·(Eleutherelrenee du Pont),於1771年6月24日生於法國巴黎。其父皮埃爾·杜邦塞纓爾·(Pierre Samueldu Pont)是法國重農學派經濟學家,因獲得重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後任法王路易十六的財政大臣的杜爾哥賞識而進入仕途,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手下擔任過多種官職,其中包括任路易十六的商務總監。1783年,皮埃爾·杜邦參與了英美關於結束戰爭(即美國獨立戰爭)的巴黎和約談判,並草擬了條約中有關英法貿易的條文。由於此次談判使英美簽訂了和約,路易十六為嘉獎皮埃爾·杜邦,於當年底封他為貴族。此後,杜邦便被稱作尼莫爾的杜邦(Du Pont de Nemours,尼莫爾是杜邦莊園的所在地)。法國大革命期間,皮埃爾。杜邦由於其頑固的保皇立場,在雅各賓專政時期被捕人獄。雅各賓派的倒台使皮埃爾倖免於上斷頭台的命運。出獄后,皮埃爾決定舉家遷往美國,一是為了逃避尚未熄滅的法國大革命的烈火,二是為了在那塊封建的歐洲大陸之外的“世外桃源”中,按照自己的重農主義信念開創出一塊殖民地。他把自己打算開拓的殖民地命名為“邦提亞那”(Pontiana),準備在這塊殖民地上“建立住房、學校、公路、排水道,投資建立許多大型農場,種植各種農作物,甚至可能開辦工廠”。①這個冒險計劃獲得了包括拉法葉特和內克等法國著名政治家的支持,皮埃爾因此而得到了幾百萬法郎的資助。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使“邦提亞那”計劃在未來投資者的心目中更有份量。皮埃爾把表示自己貴族身份的家族姓氏DuPont,改為大寫字母開頭的Du Pont,這樣,現代杜邦家族的姓氏便由此產生。1799年10月2日,皮埃爾率領全家所有的13口人,打著杜邦家族的旗幟,登上了美國船“美國之鷹”號,開始了赴美冒險的航程,並於1800年元旦到達羅得島。到達美國后不久,皮埃爾便發現自己設想的“邦提亞那”計劃難以實現。皮埃爾原計劃用手中的錢大量購買美國西部土地,然後將其高價轉賣給需要土地的個體農民,從中牟取暴利。然而,當時的美國,由於土地投機商已經滲人西部,土地的價格已被抬高,投資地產和土地交易已無利可圖。這樣,皮埃爾的“邦提亞那”計劃尚未實施,便胎死腹中。在選擇投資方向的過程中,皮埃爾的次子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顯示出了企業家的眼光和精明,在法國時,他曾在著名化學家、現代化學之父、法國皇家火藥廠總監拉瓦錫(Antoine—Lurent Lavoisier)門下學習過製造火藥的技術。如今,在父親的“邦提亞那”計劃流產後,便輪到了他上陣。伊雷內仔細考察了美國的火藥生產,發現與歐洲相比,美國的火藥質次而價昂,而他掌握著能夠製造出比之更好的火藥生產技術。可以在技術競爭中戰①Jamcs Phelan&Robert Pozen,The Company,Stste(New York:Grossman Puhlishers,1973),P.83(詹姆斯·費倫、羅伯特·波曾:《公司州》。紐約,1973年版,第83頁勝對手。至於歐洲的對手,即使他在技術上競爭不過,也不必擔心。因為美國政府對國內火藥生產實行關稅保護,使他在面對歐洲的對手時,可以高枕元憂。因此,他決定投資火藥生產。在選定了投資方向後,伊雷內說服了家人和他們的法國贊助人以及一些美國人,來支持自己的計劃。1801年,一個資本為3.6萬美元的合股公司在巴黎和紐約成立。接著,伊雷內便騎馬去為人葯工廠選擇廠址,起初,他按照父親的意思,在火藥買主比較集中的聯邦城(即後來的華盛頓特區)附近的山中尋找,但沒響“成功。後來,他到達特拉華州威爾明頓(Wilrnington, Delaw:1re),發現這裡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條件非常適合於建廠:布蘭迪萬河(Brandy winecreek)終年不斷地流過這裡,水量雖然不大,但卻足以推動火藥廠的渦輪機,為工廠提供充足的動力;這裡緊靠著大西洋,未來的原料和產品的運輸也不成問題;特別使伊雷內感到滿意的是,他在這裡發現了與自己有著相同的語言、相同的文化和相同的政治信仰的大批法國人,他們都是在聖多明各奴隸暴動成功后從那裡逃出來的難民,很容易用極低的工資雇來為他工作。住在這裡的伊雷內的一位主要合伙人皮埃爾·鮑迪,也力主在這裡設廠。於是,伊雷內又從費城的銀行借來3萬美元,與鮑迪一起,合夥買進了位於布蘭迪於萬河畔的一座名叫布魯姆的農場,1802年4月在這裡建起了當時美國最大的火藥廠。杜邦公司由此誕生。①二、杜邦人葯公司的經營杜邦火藥公司早期的經營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1803—1810年間,該公司的收益平均為其銷售額的18%,而公司資產在1810—1315年間竟增至原資產的3倍。杜邦公司早期經營的成功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因素:首先,是由於杜邦家族與美國和法國政界的頭面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政治方面的聯繫。從前面所介紹的皮埃爾·杜邦、即杜邦家族的“家族之父”的身世和經歷中,不難看到該家族與法國政界的聯繫。儘管後來皮埃爾為逃避法國大革命的烈火而率全家移居美國,但他與法國政界的聯繫卻藕斷絲連。在到達美國后不久,當“邦提亞那”計劃流產後,皮埃爾又恢復了在法國的商業活動(“邦提亞那”計劃的投資者中,有不少法國政界和經濟界的名流)。波旁王朝復辟后,皮埃爾還曾擔任法國臨時政府的國務秘書。如果說皮埃爾本人與法國的舊政權有著剪不斷的聯繫的話,那麼,皮埃爾的兒子、“杜邦公司之父”伊雷內,則與當時法國的新政權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拿破崙的外交部長塔列朗在伊雷內的火藥公司中擁有股份

世界軍火大王


杜邦公司起源

儘管做“死亡販子”在美國聲名狼藉,但杜邦家族仍在美國上層保持龐大的影響力,連羅斯福總統也與其家族聯姻,美國原子彈的製造,與其密切相關。
1802年4月27日,在杜邦家族的歷史上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伊雷內·維克托和他的朋友亞歷山大的弟弟博迪,以6740美元的價格合夥買進了特拉華州工廠主布魯姆廢棄的棉織工廠。就這樣,杜邦火藥廠成立了,杜邦公司的歷史開始了。僅僅經過10年的發展,它便成了全美國最大的火藥公司。它的創辦人,是1799年從法國被拿破崙放逐到美國的著名路易王朝的保皇派政治家皮埃爾·杜邦的二兒子——火藥專家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
“杜邦帝國”的創始人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這個好聽的名字的意思是“自由與和平”。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位伊雷內的所作所為與“自由”、“和平”毫不相干,卻與其反義詞“統治”和“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然而本文所寫的“杜邦”不只是他一個人,而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是一個有190年歷史的美國軍火、化學及金融界的壟斷資本集團。杜邦家族猶如一株根深葉茂的巨樹,堪稱美國自獨立戰爭以來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的縮影。

操縱官府

1802年4月,皮埃爾向傑克遜總統建議,從拿破崙手中買下路易斯安那州,作為美利堅合眾國的領土。這片東西橫跨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南北從墨西哥灣至加拿大的法國殖民地總面積為82.8萬平方英里(214.4萬平方公里)。這個重大建議與傑克遜總統的觀點不謀而合。傑克遜認為:美國的民主與繁榮取決於自由民移居自由土地的能力。總統即派皮埃爾代表他去巴黎和拿破崙進行秘密談判。名義上,此事由總統的特使門羅辦理,但實際上皮埃爾·杜邦是執行人。1803年5月8日,拿破崙簽署了賣地條約,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將路易斯安那賣給了美國,平均每公頃3美分。美國在這筆交易中得到了驚人的實惠,將領土一下子擴大兩倍。年底,傑克遜寫信給皮埃爾·杜邦,對其“愛國行為”表示衷心的感謝:“祝賀你能在有生之年,在為千百萬未出世的人們造福的一筆交易中作出了貢獻。這筆交易將使地球上一部分區域變得遼闊廣大,我指的是當今美利堅合眾國的疆士。”
具有商人基因的杜邦家族當然是“無利不起早”的。1803年7月,伊雷內得知其父在這筆交易中所起的作用后,馬上給傑克遜寫信,要求政府給杜邦家新建的火藥工廠以優惠。不久,他得到了一份提煉政府所有硝石的合同。
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就成了伊雷內的最大買主。
先進的技術、廉價的勞動力、政府的優惠、日益擴展的市場——這一切構成了牟取暴利的杜邦公司創業階段的基石。1804年春,伊雷內·杜邦完成了首批黑色火藥成品的製造,並將其送到兄長維克托·杜邦在紐約格林威治街的貿易公司。維克托立刻在報上刊登廣告,宣稱杜邦火藥公司生產的這種黑色火藥優於任何火藥。維克托的廣告決非言過其實:“這種火藥色澤漆黑,爆炸力很強。用戶馬上看中了它。美國海軍訂購了2.2萬磅(約10噸),西班牙駐美大使訂了4萬鎊(約18噸),此外,美國陸軍部訂購了12萬磅(約54噸)。1804年杜邦火藥銷售額為1萬美元,1805年增加到3.3萬美元。
1812年,前外交官維克托作為布蘭迪瓦區的代表被選入特拉華州眾議院。
1820年又進入州參議院。這是杜邦家族稱霸特拉華州的開始。1817年8月,杜邦家族的老祖宗、前法國商務總監皮埃爾,杜邦已經去世,杜邦家族的首領變成了維克托和伊雷內兩兄弟。1824年,杜邦家族擠進了美國新的財閥集團。伊雷內被任命為美國銀行的董事,這家銀行壟斷了全國的貨幣。1826年,維克托也成了該行的董事。1827年2月,60歲的維克托死於疾病,伊雷內仍經營著火藥公司。這時公司年產80萬磅火藥,佔美國火藥總產量的七分之一。到1832年,公司已出口火藥120萬磅,而這30年公司貿易總額多達1340萬磅。1834年10月底,杜邦公司的創始人、第一任總裁伊雷內·杜邦也因心臟病去世,終年63歲,伊雷內死後,公司由他的女婿比特爾曼暫時代理,這種狀況維持了兩年多。
伊雷內有三個兒子,長子艾爾弗雷德生性溫順,他對化學實驗的興趣超過了謀利。父親死時他己36歲,兩個弟弟亨利和亞歷克西斯分別為22歲和18歲。1837年,艾爾弗雷德出任杜邦公司第二任總裁。他堅持要和兩個弟弟合夥管理公司,但最後裁決的人還是他。這以後的十幾年裡,國內經濟一片蕭條,企業破產、銀行倒閉,而杜邦公司卻一直生意興隆。這是由於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以及國內的礦業開採和公路鐵路的修建等都需要越來越多的火藥。1850年,艾爾弗雷德因病辭職,其弟亨利·杜邦成為公司第三任總裁。
這位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外表嚴厲,有軍官氣派。他長著火紅色的頭髮和鬍子,人稱“紅漢子”。他接手后全面整頓了公司,選用能人,不斷擴展國內外的市場,使公司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861年2月,繼林肯總統的就職典禮后,傑弗遜·戴維斯宣誓就任美國南部各州同盟主席。4月,南北戰爭剛一打響,亨利·杜邦立刻跑到華盛頓,宣稱他忠於政府,從而撈到了一大批軍火合同。到年底,杜邦公司向政府出售的槍炮火藥價值230萬元,這是公司成立60年來的最大的一筆交易。這時,政府供應的印度硝石十分缺貨,林肯總統擔心英國可能支持南方而停止供應東印度市場上的硝石。林肯派杜邦公司的“新星”、艾爾弗雷德的兒子拉摩特·杜邦到英國去,以杜邦公司的名義包攬世界硝石市場。拉摩特同意了,但條件是這些硝石必須由杜邦公司提煉。
南北戰爭期間,由於杜邦公司總裁亨利·杜邦發誓效忠政府,林肯授意特拉華州州長伯頓任命他為州武裝力量的少將。這位“將軍”牢牢地掌握了特拉華最大城市威爾明頓,並率領軍隊開進了特拉華南部地區,進而控制了全州。從1868年到1888年的五次總統選舉中,亨利都是特拉華州的總統選舉人。杜邦家族此時已是腰纏萬貫的新貴族、特拉華州一言九鼎的人物了。
1899年,杜邦家族為了得到大企業的許多特許權,竟然操縱州立憲會議,修改了州憲法。新憲法給予大企業納稅優惠的特權,也給建立大規模的股份公司開了綠燈。

同室操戈

1884年3月30日,杜邦公司的技術權威、全國最大的火藥托拉斯總經理、長於外交和經營之道的拉摩特·杜邦在一次事故中被炸死,這對杜邦家族是個不小的打擊。1889年8月8日,杜邦公司第三任總裁、“將軍”亨利·杜邦病死,終年77歲。他統治公司長達39年,身後留下了壟斷全國火藥產量92.5%的火藥托拉斯(1872年成立)和千百萬美元的私人財產,這些都是靠發戰爭財、殘酷兼并同行企業和剝削工人所得來的。亨利死後,他的親侄子、亞大克西斯·杜邦的兒子尤金·杜邦成為公司第4任總裁。尤金是個平時沉默寡言,但在緊急時刻頭腦冷靜的人,只是魄力明顯不如他的叔叔。即使這樣,他還是繼續兼并許多中小企業並向國外發展,與歐洲火藥大亨瓜分了世界市場。
1902年1月,62歲的尤金因患肺炎去世。以亨利上校為首的家族長輩認為,族中沒有人有資格管理公司,於是決定將公司賣掉。在這關鍵時刻,“杜邦救星”艾爾弗雷德·Ⅰ·杜邦登場了。他是公司第二任總裁艾爾弗雷德·杜邦的孫子。結果,他聯合了其他兩位堂兄弟托·克爾曼·杜邦和皮埃爾·杜邦一起和長輩們談判,僅花了3000美元,就籌齊了一個新公司的法定資金,獲得了世界上最大的火藥托拉斯。第五任總裁克爾曼上台後大顯身手,兼并和搞垮了一大批企業。他從發行股票中獲得了3595萬美元的新資產。到1905年,杜邦公司直接生產美國全部碳酸鈉炸藥的64.4%、硝石炸藥的80%、甘油炸藥的72.5%、體育用的無煙火藥的80%、軍用無煙火藥的100%,千百萬美元陸續進入了杜邦家族的口袋。
從三個堂兄接手公司之日起,艾爾弗雷德與克爾曼之間的經營權之爭便開始了。後者要關閉公司在布蘭迪瓦因的火藥廠,前者堅決反對;後者要把公司遷往紐約,又遭到前者反對,使這兩件事全都落空。克爾曼要順應外界工會要求8小時工作制的主張,艾爾弗雷德不同意並製造障礙。1911年,二人為布蘭迪瓦因的財產互相投標爭著出價,結果是克爾曼勝利了。1913年,克爾曼預先布置好的公司執委會會議上,艾爾弗雷德被免去了總經理和副董事長的一切職權。這場同室操戈的權力之爭的第一回合始告結束,克爾曼和皮埃爾二人完全控制了公司。
克爾曼不僅是杜邦公司的總裁,同時還擔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執行委員和發言人小組的主席,與威廉總統關係密切。因此,繼“將軍”亨利之後,克爾曼成了特拉華州國民警衛隊的將軍,控制了該州的政界。1910年,杜邦家的財產分佈在全美22個州,公司股息達每股12美元。克爾曼買下了紐約21層的麥卡爾大飯店,並開始營建另外幾所大飯店。他成了紐約的名譽警察局長,是這個世界最大城市中盡人皆知的大人物。
1914年,克爾曼親密的助手、堂弟皮埃爾·S·杜邦與克爾曼爭奪公司控制權的鬥爭開始了,這是三位堂兄弟爭奪戰的第二個回合。此時,自負的克爾曼打算參加總統競選,無意於公司的業務,提出將自己手中的公司股票賣掉,這個機會大大刺激了皮埃爾的野心。他四處奔走,最後在摩根公司得到了850萬美元的貸款,於1915年2月買下了究爾曼的全部股票,總計6300股,共付1390萬美元。這件事他瞞過了此時重任公司財務委員會委員的艾爾弗雷德,做得乾淨利落。至此,皮埃爾·S·杜邦成了杜邦公司第6任總裁。
這時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皮埃爾未任總裁之前,他已經是公司的實際統治者了。他和杜邦公司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就卷了進去。他通過摩根公司向英國政府貸款,從而履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炸藥合同。
1914年8月12日下旬,英國及其盟國向杜邦公司訂購了2162萬磅炸藥。到1915年杜邦公司凈收入5740萬美元,創歷史最高記錄。
1915年,杜邦公司聯合一些企業家、銀行家建立了“國家安全同盟”促使美國參戰。他們對反對派的國會議員進行了種種惡毒攻擊。杜邦家族的參戰主張與威爾遜總統擴展國際市場的觀點是一致的。1917年,美國國會對德宣戰,杜邦家族發大財的機會終於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杜邦家族獲得了十多億美元的毛利。大戰使杜邦公司從美國的第三流工業公司一躍而居首位,協約國的炮火所用的炸藥的40%是由它生產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歐洲1000萬士兵死亡,2000萬士兵受傷,1000多萬平民喪生。美國的死傷人數分別為13萬和20.34萬。戰後,美國出版過一本攻擊杜邦家族靠軍火發家的暢銷書,書名為《死亡販子》,這對杜邦來說真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黃金時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皮埃爾就預料到戰爭總有一天要結束,戰爭財不能永久地發下去,他指示公司新成立的發展部考慮新路子。在該部的建議下,皮埃爾買下了幾家化學行業的工廠,使公司的經營多樣化。1915年買下了製造真漆、火棉塑料、搪瓷的阿林頓公司;1916年買下了費爾菲橡膠公司;1917年買下了製造染料、油漆、清漆和重化學產品的哈里森兄弟公司。以後,他又盤進了另外五家化學公司。
1915年9月16日,處於資本耗盡、銷路大減困境中的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一通用汽車公司的董事長杜蘭特邀請皮埃爾參加公司董事會會議。會議討論的中心是新董事會的成員問題。
由於皮埃爾已經控制了通用汽車公司的3000股,所以被聘為該公司董事長。同時皮埃爾還將杜邦公司的三員幹將拉進董事會。這樣,杜邦家族成為操縱通用汽車公司的巨人。1920年,戰後經濟衰退,商人大批退貨,通用汽車公司股票暴跌。11月,杜邦公司抓住時機讓摩根財團改造500萬美元的債券,買下了杜蘭特名下的全部股票。12月1日,皮埃爾·杜邦成了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在此之前他已是董事長,現在身兼二職,完全掌握了通用汽車公司。
1919年4月,皮埃爾已經辭去了杜邦公司總裁,接替他的第7任總裁是他的親弟弟伊雷內·杜邦,但皮埃爾仍以董事長身份繼續留在公司,伊雷內上任不久,20年代就開始了。20年代可謂是杜邦家族對美國社會產生最大影響的時代。在此期間,杜邦家族建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帝國。這個帝國所囊括的不只是化學品和汽車,還包括美國政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戰爭與和平。
軍火大王杜邦家族的興旺發達、財源茂盛是和其傳統的統治方法有緊密關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杜邦家族中的十幾個核心人物每年各自有100多萬美元收入,而杜邦工廠工人的工資是每天1美元。從公司成立到1910年,有400多名工人死亡,數千名殘廢和受傷。而僅在一戰期間的幾年中就有347人喪生,受傷的人數根本沒有記載。更令人髮指的事件還有:1924年到1925年間,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合夥開辦的迪普沃特工廠,因生產毒氣四乙鉛而使8名工人死亡、300多人受傷害。這一切都是杜邦公司強迫工人加緊從事易爆品、危險品的生產而缺乏起碼的保護措施造成的。
杜邦公司不允許工人成立工會,更不允許他們罷工。公司沒有工會,卻有一支1400人的私人警察兼特務隊伍。這些人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前警察局長訓練,被杜邦家族僱用。數百名特務被精心安插在工廠中,任何對戰爭或公司待遇、工作條件不滿的人立即會被說成是“外國間諜”或“共產黨分子”而被清除。另外,公司主管可以隨心所欲地、大批地解僱工人。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軍火生產開始降溫。聖誕節前,皮埃爾一下子解僱了3.7萬工人。到戰爭結束時,他又解僱了近7萬人。這些曾為杜邦家族流過血汗、創造了驚人財富的無產者一夜之間被公司拋棄,生計沒了著落。
杜邦公司實行嚴格的等級工作制,使僱員彼此不相往來。熟練工人被作為工頭加入資方的行列,並靠這些人建立所謂的“勞資協議會”。公司對全體員工灌輸“你是一個杜邦人”的自豪感,再用入股計劃加強這種觀念。這些做法與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十分相似。

大發洋財

1932年的大選結束了。紐約州州長、民主黨人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戰勝胡佛,登上了總統寶座。當然,正如人們知道的那樣,這個勝利主要應歸功於杜邦家族代理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拉斯科布。他經過4年努力建立起一個以城市為基礎的政黨,並資助該黨渡過困難時期,使其得到了城市平民的支持。
1933年,是羅斯福推行“新政”的第一年,他得到杜邦家族的普遍支持。然而到了1936年1月,為了使自己再次當選總統,羅斯福擺出了“正義化身”、“民眾代表”的姿態,向美國的主要軍火製造商杜邦家族開火。在國會聯席會議上,他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們在34個月內,已建立了新的民眾權力機構。在一個人民的政府手中,這種權力就可能為人民的自由製造鐐銬。”然而,羅斯福的反擊不久就停止了。1937年6月,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出現在全國報刊上:羅斯福總統的兒子,小富蘭克林·羅斯福與杜邦家的埃塞爾·杜邦小姐的婚禮在杜邦家舉行,總統和夫人親抵特拉華參加。這一事件表明美國最有權勢的兩大家族休戰,同時也是以杜邦家族為代表的大財閥最終戰勝政府的標誌。經濟崩潰,戰爭在即,政府決不能開罪大財閥,因此率先打出白旗,放寬了對大公司的限制,決定對其減稅。羅斯福政府完全推翻了它早已制訂的稅收政策,從而動搖了“新政”結構的基礎。
戰爭是被稱為“死亡販子”的杜邦家族發財的好機會。小戰小發,大戰大發。1939年,規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機會又來了。1940年,杜邦公司向英國和德國提出了一個無煙火藥工廠的預算,6月4日軸心國批准了這筆預算,並簽訂了一項合同,同意資助全部工程。7月,羅斯福政府向杜邦公司訂購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無煙火藥。為了生產這批火藥,杜邦公司被授權以2500萬美元建造並管理一家新廠,其產量將達到全國火藥總產量的3倍。杜邦公司第8任總裁拉莫特·杜邦高興地說:“他們需要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好,讓他們付出相應的高價吧!”
1940年,杜邦公司第6任總裁皮埃爾·杜邦的妹婿之弟、52歲的沃爾特·S·卡彭特被公司選中,出任公司第9任總裁。此人不僅是專業研究人員出身,而且辦事果斷敏銳、有很強的社交能力。時值“二戰”,正是這種人物大顯身手的好機會。在他的領導下,杜邦公司生產了40.5億磅的火藥,占戰時全國總產量的70%,比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產量增加了3倍。與一戰不同的是,杜邦的非火藥生產和營業利潤更大,這些非火藥生產大多也是軍用的。杜邦的尼龍降落傘、蚊帳、油漆、染料用于軍艦、軍服,防凍液用于軍車,等等。1940年,杜邦公司的營業利潤為1億美元,1941年猛增到1.58億美元。另外,1941年杜邦公司還從通用汽車公司的紅利中撈到了3700萬美元。在1941年至1945年的軍工生產期間,杜邦公司獲得了7.41億美元的巨額營業利潤,3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1943年,杜邦公司盤進了製造X光和熒光鏡的帕特森屏幕公司,並開始買進最大的軍工承包商之一波音公司的股份。1944年,艾爾弗雷德·I·杜邦家族在佛羅里達州增加了其第15家銀行——美國國家銀行,使其總財力上升到2.59億美元。在北美航空公司,杜邦家族獲得了驚人的利潤:該公司營業利潤從1940年的0.1億美元上升到1944年的0.87億美元。

密造兩彈

1940年2月,一批物理學家在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所的愛因斯坦博士的聯合下,寫信給羅斯福總統,要求政府支持他們的核能研究工作。1941年底,羅斯福決定成立特別研究小組,其成員全是美國一流的物理學家。1942年6月,這個計劃命名為“曼哈頓工程”,歸萊斯利·格羅夫斯將軍領導,兩個月後,杜邦公司研究室的庫帕博士也成為這個小組的一員。
剛上任的格羅夫斯將軍找到了杜邦公司總裁沃爾特·卡彭特,要求杜邦公司在田納西州建造並管理一家秘密工廠,旨在成批生產原子武器的材料。
杜邦是化學公司,政府卻將主要依賴物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術的工廠委託辦理,為的是保密,同時反映出杜邦公司的實力和與政府的關係。
思維敏捷的卡彭特意識到新興的核工業具有巨大的潛力,因此馬上答應接受這項工程。曾為杜邦公司做出許多技術上的貢獻的化學家、公司董事克勞福德·格林沃爾特代表杜邦領導這項工作。從此,研製世界上的第一顆原子彈的實際工作主要成了杜邦的職責。在鐵絲網和士兵的包圍保護下的秘密車間里,終於製成了原子彈。儘管專利權是政府的,但實際知識卻屬於杜邦家族。他們得到了極為寶貴的情報資料。兩年半后,杜邦的“傑作”使長崎、廣島被可怕的蘑菇雲吞噬了。
1948年,杜邦公司第7任總裁伊雷內·杜邦的女婿、“曼哈頓工程”中杜邦的最高負責人克勞福德·格林沃爾特接替了卡彭特,成為杜邦公司的第10任總裁。1950年5月,格林沃爾特出席國會原子能聯合委員會,與政府簽訂了一份關於發展氫彈並投入生產的合同。和其它三家承包商一起,杜邦每年接受原子能委員會25億多美元的“補償費”。幾年前杜邦獨攬原子彈製造時接受的“補償”至今仍是未知數,但其參與“兩彈”生產而從中大大發財是勿庸置疑的了。
二戰以後,杜邦家族與政府的關係日漸好轉,很多杜邦的代理人和夥伴進入了政府。1950年夏,朝鮮戰爭爆發,杜邦公司又成了美國政府大批軍火訂貨的巨頭之一。1950年杜邦公司獲得了13.3%的年利,在通用汽車公司里比這更高。戰爭結束后,與杜邦公司關係密切的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查爾斯·E·威爾遜成了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國防部長,這給杜邦公司帶來了許多好處。雖然化學工業產品中只有5.3%用于軍事,可是到1960年化學工業的發展和研究工作需要的全部費用的20%以上,是由國防部直接提供的,杜邦公司因此大大受益。
在其它行業,杜邦公司認識到軍備競賽可以使自己發財。公司第7任總裁伊雷內·杜邦的女婿科爾蓋特·達登任董事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和干船塢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造船公司之一,其收入的約80%來自軍火合同。亨利·B·杜邦是北美航空公司的控制股東,格林沃爾特是波音飛機公司的董事,這時都賺了大錢,因為他們是1957年接受新防務合同最多的五家公司中的兩家。尤金·E·杜邦任董事長的非利普斯石油公司二戰後放手大幹,財產從3.32億美元增加到10.3億美元。加上國防部與雷明頓武器和美國橡膠公司簽訂的其它一些合同,杜邦家族在50年代冷戰中取得的利潤就十分可觀了。

今日杜邦


1986年7月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封面上,刊登了全美商業百家名單,杜邦是第二位。
在這家后,美國出版了由美國人傑奎琳·湯普生著《美國豪富》一書,其中開列了美國最富有的財產繼承人名單。財產超過10億美元的只有三個家族,杜邦名列第二。目前杜邦家族在全美100多家有數百萬資產的公司里享有控制性股權。那麼,杜邦家的財產總數究竟是多少呢?據很保守的估計、純粹屬於杜邦家的私有財產共計76.29億美元,他們佔有大部分股份的企業的資產則高達1500億美元。
如今,在杜邦家族的根據地威爾明頓市,屬於杜邦的高樓大廈比比皆是。
杜邦家族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家族擁有更多的財富,控制更多的有千百萬美元資產的大公司。有史以來,世界上任何一個家族都沒有象杜邦家族那樣擁有如此眾多的遊艇、汽車、游泳池、飛機和莊園。
192年前,當法王舊黨、商務總監皮埃爾乘“美國之鷹號”登上美洲大陸時,杜邦全家只有13人。今天這個家族的成員己超過了36萬人,其中1600人是直系後裔。組成共同族系的持股公司和信託公司來控制企業的人共有250人,而在這些人中,只有50人左右構成整個家族中獨攬大權的核心。他們控制了150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每年總產值還多。
杜邦家族的勢力早已遍布美國並擴展到世界各地,在經濟、政治、軍事等各個領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麻省理工


杜邦家族三個堂兄弟主導的管理革命,中央集權的多職能部門結構的創建
1902年,是杜邦百年大慶,然而,就在這年,杜邦的領袖尤金突然去世,幾個年邁的董事措手不及,無人可以擔當杜邦的新領袖。他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杜邦公司賣給競爭對手拉夫林·蘭德公司,當時的估價是1200萬美元。
董事中惟一的年輕人,創始人伊雷內的曾孫艾爾弗雷德大為不滿,他覺得祖宗基業怎能旁落他人之手,何況是賣給一直以來的手下敗將。
艾爾弗雷德決定買下杜邦,然而他覺得一個人財力和能力不足以完成使命,他想到了曾經同是麻省理工校友的兩個堂兄弟科爾曼和皮埃爾(像所有特拉華州的大家族一樣,杜邦家族的孩子們大都進入麻省理工接受教育,這也包括與杜邦家族淵源頗深的另外一個大企業家艾爾弗雷德·斯隆)。這兩個人欣然同意,三人決定攜手作戰,這就是日後人們津津樂道的杜邦中興三巨頭。
三巨頭中只有艾爾弗雷德在杜邦公司工作,另外兩個當時都在其他企業(皮埃爾曾短期在杜邦,因不滿老傢伙們的古老管理方式而辭職投奔科爾曼),並且在礦業和鐵路積累了豐富的先進的管理經驗。董事們同意將企業賣給他們。他們開始盤點這個百年老店,盤點的結果令人驚喜,公司總價值居然達到2400萬美元!這個驚喜的結果當然不會跟老董事們分享,他們大度地把公司價值提高到1536萬美元,老董事得知后,也收穫了驚喜。按照約定,三人只需要先支付2100美元的定金,餘下的款項和利息將從公司未來收益中分期支付。這一約定大大減輕了他們的財務壓力。
三個人各有所長,艾爾弗雷德喜歡技術,科爾曼具有領袖風範,皮埃爾精通財務和公司組織結構設計。三個人尤其是皮埃爾,把一家火藥帝國改造為現代化管理下的多元化公司。

製造部

製造部門的運營總部和各基層工廠之間是按照直線參謀制組織的,具體的權力路線見下圖:
運營總部經理人員的日常工作是通過這一渠道了解詳盡的經營數據,特別是成本數據,從而比較工廠之間、工廠各部門之間的差異,發現問題。工廠的一般管理人員,就人事、維修等廠內業務向廠長負責,出現工作流程和標準問題,可以直接和運營總部溝通。為了加強總部和工廠的溝通,運營總部會定期召開由總部和各工廠廠長參加的例會,以高爆炸藥製造部為例,例會要討論的主題包括:零配件的標準化、新的生產流程、安全措施、顧客的抱怨、各工廠的成本節約、士氣的激勵等。

銷售部

銷售總部設置了四個部門:技術、廣告、貿易記錄和銷售費用,以及17個區域辦事處。區域辦事處的經理和少量助手負責管理基層銷售隊伍。銷售員們已經取代了原來的代理商和批發商。另外還有一個管理國外銷售的部門,以及面向軍隊和工程分包商的兩個大客戶部門。
銷售總部總經理帕特森有三個直線助手,這三個人先按照地域分別管理美國東部、中部和西部的市場,然後,每個人負責管理杜邦公司三個主要產品系列中的一種。
讓我們簡單了解四個部門的職責,技術部有兩個任務,第一,培訓銷售員,第二,研究產品的新用途,以便擴大市場。廣告部職如其名。貿易記錄部,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說的市場部,負責統計杜邦以及競爭對手的銷售數據。銷售費用部匯總銷售成本,研究減少成本的辦法。
銷售部總部和辦事處之間的溝通和權力路線與製造部門相似,此處不贅述。
除了製造和銷售兩類很大的部門外,其他五個職能部門,基本材料部、發展部、房地產部、法律部和財務會計部都直接向總裁報告。

家族企業終結


中央集權的組織結構成功建立了,皮埃爾顯示了他在企業家和管理者兩方面的卓越才能,並在1909年接替了科爾曼的總裁職務。其時,科爾曼早已沒有當初大舉併購時的快感,厭倦了杜邦的事業,轉向保險、房地產事業。他投資建設了紐約第一高樓,甚至進入政壇,1908年他當選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委員,所以,樂得將大權交給能幹的堂弟。科爾曼的另外一個堂弟艾爾弗雷德由於管理工作能力不足,1911年被皮埃爾解職。為了更大程度地控制杜邦公司,在皮埃爾的精心設計下,科爾曼將股份賣給了他。這個舉動遭到艾爾弗雷德的強烈反對,他以個人的名義,通過訴訟、成立報紙、建立銀行等手段和皮埃爾治下的杜邦幹了起來。三巨頭終於離散了。一般的看法,兄弟鬩牆,為人所不齒。然而,作為身份特殊的幾個兄弟,我們不必用常理來臧否其行為。正是因為皮埃爾的舉動,杜邦公司慢慢完成了從家族企業向職業經理人管理的企業的轉變。皮埃爾認為,當杜邦家族的某個成員被認為還是有效的管理者的時候,他才能繼續擔當這個高層的職位。1914年董事會支持皮埃爾的重組計劃,在公司執行委員會和其他高層職位的杜邦老人全部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精通專業、經驗豐富、且效忠於皮埃爾的年輕人。其中包括皮埃爾的親弟弟、伊雷內·杜邦,他擔任統管製造和銷售的總經理,比前任總經理艾爾弗雷德的職權更大,1919年,由於皮埃爾必須抽身關注杜邦家族所控制的另外一個大公司通用汽車,便把總裁職位也交給了伊雷內。
由皮埃爾主導建立的中央集權職能部門的組織結構,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考驗。由於來自歐洲戰場的訂單劇增,杜邦公司的規模按照幾何級數膨脹,而管理層應付裕如。說明由大規模併購同一產品線工廠的戰略,搭配了中央集權職能部門的組織結構,在有大批量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是成功的。
然而,戰後,杜邦公司又面臨一次更為嚴峻的挑戰,戰略必須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