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陳官村的結果 展開

陳官村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轄村

陳官鄉陳官村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城北21.5公里,鄉政府駐地西二公里,廣青路、辛河路交叉處西二公里,廣青路北。據有關資料顯示引,全村總戶數448戶,人口1850人。該村有張、王、宿、程、耿、丁六姓。村莊佔地面積825畝,有耕地5350畝,其中棉花2350畝,大蒜2000畝,小麥1000畝,有坑塘75畝,其他30畝。

歷史沿革


村名由來

據傳元朝陳姓立村,因陳姓開飯館,故取名陳館,后改稱陳官。民國修縣誌載有陳官。

隸屬沿革

明清兩代樂安縣崇信鄉,1911年崇信鄉崇二保,1914年廣饒縣義區,1929年六區,1941年廣北六區,1945年廣饒縣六區,1948年12月六區碑寺鄉,1956年碑寺區碑寺鄉,1957年碑寺鄉,1958年9月東風九社,10月碑寺公社,1961年6月花官公社,1964年3月花官區碑寺公社,1970年11月斗柯公社,1984年陳官鄉。

地理環境


南陳官村與后屯村、新村村、大王西村、河溝村大王東村中李村大王南村西李村劉集后村、劉家村、鞠家村劉集前村吳家村劉堡村相鄰。

經濟


綜述
藉助靠近鄉政府駐地近、交通便利、土地廣闊的地理優勢,在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把發展招商引資工作作為拉動全村經濟增長的重中之重來抓,取得了可喜的佳績。從2006年開始,村兩委提出了“以地招商,以地生財”的發展規劃,拿出村東600畝土地進行工業園區建設,用優惠的政策和全方位的服務吸引外地客商來村興辦企業。
截至2006年,陳官村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在鄉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硬化了貫穿南北的路面,安裝了路燈,水電設施齊全。截至2006年,工業園區已落戶企業十多家,累計吸引外資1.5億元,解決該村就業勞動力100餘人,工業園區的發展壯大,拉動了全村經濟快速發展。在發展企業的同時,養殖業也得到了發展,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地方、統一管理的原則,在村西建設了佔地十畝的養殖小區,在村東南建設了佔地8畝的養雞小區,極大地調動起了群眾投身養殖業的積極性。

文化


特色美食

有大王秦椒、中國齊筆、花官大蒜、中國齊筆、廣饒草莓等特產。

傳統曲藝

“短穗花鼓”發祥地----廣饒縣陳官鄉陳官村:陳官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以來群眾就有熱愛文藝、喜好演出的優良傳統,村內自辦的呂劇演出隊在當地小有名氣。更為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陳官短穗花鼓”正是起源於此。短穗花鼓創始於明清時期,清朝道光年間廣為流傳。陳官村民間藝人張延水在長期的乞討生涯中練就了一身打花鼓的絕技,並不斷改進技巧,翻新花樣,提高表演水平,形成了這種技藝獨特的民間舞蹈——短穗花鼓。張延水回村后,把短穗花鼓技藝傳授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張洪祥(1914年生)、張洪果(1929-1991)。張洪祥年輕時能擊打三十多種套路動作,並傳授了不少徒弟,其弟張洪果主要為張洪祥表演短穗花鼓時擊鑔伴奏和演唱,能唱二十多個段子,並能即興編詞,出口成章,兄弟二人多次在舞台表演上展露光芒。

社會


民生

該村從2000年起實施了村莊搬遷規劃,沿廣青路建設新村,截至2006年,該村已完成搬遷戶近300戶,所有搬遷戶的住房均達到了“統一尺寸、統一樣式、統一標準”的原則。
2005年,在市建委黨建工作組的大力幫助下,該村投資80餘萬元疏通硬化東西主要街道3條,總長度2200米,路面寬10米,並對兩邊進行了高標準襯砌和綠化,村莊建設的標準和檔次在全縣首屈一指。同時,村裡成立了衛生清潔隊,定期對村內所有街道進行清理,確保村內衛生長期清潔。

體育

截至2006年,該村投資20多萬元建成了集村委辦公室、小康書屋、老年活動中心、警務室於一體的多功能村文化大院;投資10萬多元建設了陳官村衛生服務社區,同時,院內配備了健身器材。投資5萬多元對“文化誠信一條街”進行了粉刷、綠化、亮化,牆壁訂上了文明誠信宣傳牌,懸掛了高標準的過街牌,真正成為了廣大群眾講文明樹新風的平台。根據該村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村裡成立了短穗花鼓隊、呂劇團,每年進行多次的演出,滿足了群眾的精神需求。同時,每年年底進行“雙十佳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的評選活動,倡樹大家明禮誠信、講求道德。

獲得榮譽


2004年廣饒縣“五個好”黨支部;
2005年市級小康文明;
2006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連續多年全鄉村及綜合考核一等獎。
2019年12月31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南陳官村榜上有名。

旅遊


南陳官村附近有《共產黨宣言》紀念館中共劉集支部舊址、壟丘遺址、門田氏祠堂、榮庄遺址、北郭西花園遺址等旅遊景點。

代表人物


鄧天一,李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