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波
東方傳奇國際傳媒公司總經理
袁曉波,男,1966年5月出生,博士在讀,北京市東方傳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曉波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進入了影視創意行業,是國內最早把電視劇推向市場化的電視人。
大事件
1966-05
出生
1966年5月出生。
1989
擔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副主任
1989年至1994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局工作並先後擔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團委書記、副主任。

1994
創立北京九歌公司
1994年至1997年北京九歌影視文化諮詢公司董事長。
1997
重回體制內工作
1997年至2001年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節目代理公司總經理。
2005
再次創立公司
2005年創立東方傳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198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
1989年——1994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局工作並先後擔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團委書記、副主任
1994年——1997年北京九歌影視文化諮詢公司董事長
1997年——2001年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節目代理公司總經理
2001年——2004年九州傳播機構副總裁
2005年——至今東方傳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作品名稱 |
《戲說乾隆》 |
《小井衚衕》 |
《情深深雨濛濛》 |
《天龍八部》 |
《射鵰英雄傳》 |
《京華煙雲》 |
《戲說乾隆》 |
《雪山飛狐》 |
《A計劃》 |
《天龍八部》 |
《情深深,雨蒙蒙》 |
《射鵰英雄傳》 |
《小魚兒與花無缺》 |
《一起走過的日子》 |
《紅佛女》 |
袁曉波曾經是個文藝青年,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他是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的一名學生幹部,二十齣頭的小夥子,唱歌、演講、組織活動樣樣行,偶然的一個機會,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大三那年,袁曉波已經算小有名氣——北京市歌唱比賽、演講比賽的優勝者,海淀區人大代表……此時,經常給他頒獎的廣電部一位副部長覺得小夥子不錯,有意讓他做自己的秘書,這樣的一個機遇,讓袁曉波一腳踏進了廣電圈。
秘書做了沒幾年,袁曉波突然辭職下了海,這在當時可是個另類的舉動。在老百姓眼中,副部長秘書的職業生涯正是官場躥升的捷徑,豈有放著舒服安穩官不做,去市場動蕩漂泊的道理。
“我比較愛說,這種性格不太適合做秘書。”袁曉波這樣解釋自己下海的原因。在上海新錦江飯店的大堂吧,前去採訪的《中國網》記者深有同感,從中午11點到下午1點多,兩個多小時,伴著香煙和冰鎮可樂,袁曉波的話匣子沒有中斷過。
愛說的性格到了商場卻是如魚得水,袁曉波辦的第一個公司頗為成功,靠著引進海外劇和代理一些廣告時段,他在各地電視台建立了深厚的人脈。作為總發行人和監製,《戲說乾隆》讓業界對他刮目相看。
不過,現在,他和記者說得最多是他的新公司——東方傳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下稱“東方傳奇”),這是廣電總局試點的首家民營影視製作聯合體,引來媒體的強力關注。
這家公司的四個股東來頭可都不小:北京光線傳媒有限公司,以其主打欄目《娛樂現場》成為中國娛樂節目製作的領頭羊;北京福緣視線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其總經理鐵佛是全國十佳製片人,曾製作暢銷劇《小魚兒花無缺》;北京金天地曾經拍攝出品了《讓愛作主》、《浮華背後》等一批名劇;上海藝誠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則是袁曉波自己的公司。
嗅覺敏銳
在成功做出第一家公司后,袁曉波曾重回體制內,他應邀擔任了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電視節目代理公司的總經理,這段經歷給他影響很大,他不僅在三年半當中,將一個年8000萬元的公司收入做到了2.5億元,而且熟稔了海外合作的各個環節。
“在國企做管理者有三種人,一種是希望借著這個職位繼續向上做官;一種是利用職務之便撈取錢財;還有一種是積累資源,獲取更多的經驗”,袁曉波坦言自己是第三種人,包括他此後去九洲音像公司做總經理,袁曉波一直是個不“安分”的人,國企的職位和舒適不能吸引他,他骨子裡總有股創業的衝動。
創立東方傳奇的想法來源於袁曉波敏銳的政策嗅覺。在2004年中的時候,袁曉波已經感覺到廣電總局將要著力扶持民營電視製作機構,民營電視的春天即將開始。
實際上,東方傳奇正是在廣電總局要求“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培育若干家有實力、有影響、有規模、有競爭力的節目製作公司”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另一個背景則是,2004年10月,廣電總局和商務部聯合發布44號令,正式允許境外專業廣播電視企業與國內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機構和其他投資者合資、合作設立廣播電視製作企業。
這讓民營電視機構備感壓力,民營製作公司雖然近年來有所發展,但由於電視台的天然壟斷地位,構成了他們發展最大的瓶頸,外資的進入將進一步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
根據廣電總局全國電視劇發行許可證核發的數據,2004年年度發行量在40集以下的小型電視劇製作公司所佔的比例約有一半多,而中等規模的電視劇製作公司約佔三分之一,年度發行量超過200集的電視公司不到總量的十分之一。這其中最大的八家電視劇製作機構發行量佔到全國總發行量的21%,按照國際標準,這是低位集中,正反映出中國電視劇製作企業的分散狀況。前八家中,只有北京英氏影視一家民營公司。
因此,東方傳奇的成立正應了廣電總局的想法:組建“大航母”,打破各自為戰。公司一創立即獲得總局頒發的《電視劇製作許可證(甲種)》,免三年所得稅,以期作出示範效應。
把這四家股東集合在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們都是電視節目市場的佼佼者,讓他們立即放棄現有品牌完全歸入東方傳奇不太現實,袁曉波於是設計了一個獨特的方案,將股東分為經營性股東和非經營性股東,福緣視線和藝誠兩家作為經營性股東,在東方傳奇成立后就不再繼續經營與其相同的業務,其他兩家股東是非經營性股東,他們在短期內還可以經營與東方傳奇相同的業務,但今後逐步過渡,完成最終的統一。
借船出海
東方傳奇一成立,袁曉波就將目標瞄準了海外市場,按照廣電總局的要求,東方傳奇在“走出去工程”上也必須起到示範作用。
袁曉波盯上了華索公司,華索公司為索尼與中影的合資公司,憑藉索尼公司的雄厚實力,成立不久的華索正欲在中國開疆闢土,東方傳奇也正是其中意之選。
在與索尼亞洲區製作總裁進行了幾輪飛行談判后,雙方迅速達成四大戰略合作意向,這一意義深遠的合作或可作為中外合作的範本。其一為節目製作的合作,雙方將合作製作電視劇和電影,他們將充分利用索尼在電影上的優勢資源,在拍攝電視劇的同時做電視電影,和以往不同,它將完全由兩個班子來做,保證產品的高質量;其二為以進帶出,優秀的海外劇目是搶手貨,東方傳奇將直接引進索尼海外節目,在此之前,這是各電視台的專利。雙方再將聯合製作的節目出口海外;其三則是改編一些喜劇,將其本土化。例如,索尼在國外有一部非常有名的片子《天才保姆》,在印尼和俄羅斯經過改編放映后都非常成功,東方傳奇引進后將依據原劇精髓進行完全本土化的再創作。其四,則是共同成立演藝經紀公司和發展音像市場。
一出生就攀上高枝,袁曉波期望它的不同凡響。
量化文藝產品
但如何真正將東方傳奇做成功卻不是僅靠個人魅力就能完成的事。電視劇製作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在節目交易過程中,供求雙方地位不平等,電視台始終處於強勢地位,他們普遍實現限價政策,制定購買單集電視劇的最高價,致使優秀產品價值無法體現,而在另一方面,為數不少的電視台採取“播后付款”方式,甚至拖延付款,致使民營電視公司投資回收慢,市場風險大增。
“票子、本子、班子”(資金、劇本、人才)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但在這三方面,民營影視公司始終難以獲得穩定的控制。
以2004年為例,民營影視遭遇寒流,演員市場價格暴漲、製作技術不斷更新,提高了製作成本、電視劇出口狹窄貼片廣告退出歷史舞台、海外市場和音像市場大幅萎縮。
“在我的商業計劃書里,所有的風險因素我都列進去了,每個字我都背得出來”,多年在電視圈的摸爬滾打已使袁曉波有備而來,“我們要能抵禦這些風險就要讓我們的藝術創作和生產流程標準化,打造職業經理人,用系統來代替老闆,用系統來量化影視作品,做品質穩定的產品。”
政府的強力支持是袁曉波充滿信心的因素之一,在東方傳奇成立后不久,廣電總局又陸續出台了很多扶植民營的政策,“讓政府來幫我們打破壟斷,幫助民營和電視台在平等的前提下進行業務合作。”
袁曉波甚至認為,廣電總局應該成立專門的小組,來監督各電視台的付款情況,對於故意拖欠的給予懲戒。
劇本和人纔則得益於東方傳奇的股東資源,東方傳奇近年來準備投拍的三大系列,包括現代劇系列;古裝武打系列,簽約和彙集了金庸、古龍、梁羽生等的大量作品;當代作家經典系列則將推出王蒙三部曲、王朔三部曲、蘇童三部曲等等。“這些我們十年也做不完。”袁曉波顯得非常自豪。
在真正完善了公司治理結構和業務推進后,東方傳奇考慮在資本市場融資,為民營影視製作機構探索出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