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0戰鬥機

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發的戰鬥機

1945年2月,p-80開始交付軍方使用,成為美空軍裝備的第一種噴氣式戰機,而且僅裝備美空軍。F-80戰鬥機f-80是一種單發戰鬥機,他的發動機就安置於緊貼飛行員後面的機身中。1948年3月1日,p-80c首次試飛成功,它也是p-80的最後一種改型機。

發展沿革


原型設計
1943年春,洛克希德公司的代表與航空技術勤務司令部就如何生產具備作戰能力的噴氣式戰鬥機進行了初步磋商。1943年5月17日陸航司令富蘭克林·卡羅爾准將主持會議,陸航工程部主任把初步磋商的結論正式化。洛克希德被邀請提交一份圍繞哈爾福德H.1B發動機設計的戰鬥機方案,洛克希德隨即開始了L-140噴氣式戰鬥機方案的初步研究。1943年6月17日陸航批准了L-140方案,6月24日發出了正式的函件合同,並賦予XP-80的編號。10月16日雙方正式簽訂合同,合同的關鍵要求之一是洛克希德要在180天內交付首架飛機。
1943年11月2日洛克希德終於等來了地面測試渦噴樣機,裝上發動機的XP-80被卡車從伯班克運到莫洛克干湖。11月16日陸航正式接收XP-80,洛克希德以143天的成績擊敗了合同規定的180天。
F-80戰鬥機
F-80戰鬥機
原型機與試飛
1944年1月8日試飛員米洛·伯徹姆駕駛XP-80首飛,升空5分鐘后伯徹姆發現無法收起起落架,副翼操縱過於靈敏而緊急降落。上述問題很快就得到解決,在隨後的試飛中該機在6242米高度達到了808千米/時的最大速度,成為首架在平飛中突破800千米/時的美製飛機。但在試飛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包括失速和尾旋特性差、桿力過大、燃油管理系統欠佳、發動機的性能和可靠性低下。失速前XP-80會無預警或極小預警並急速向右滾轉的現象。洛克希德一個接一個地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攻關。在第5次試飛后,XP-80機翼和尾翼的鈍翼尖被改為圓形翼尖,並在翼根增加了尖銳的前緣延伸段,平尾的安裝角增加了1.5度。
XP-80空重2852千克,起飛重量3718千克,翼展11.28米,長10.01米,高3.12米,翼面積22.30平方米。該機實用升限12500米,初始爬升率914米/分,安裝六挺12.7毫米勃朗寧M2機槍,每挺備彈200發。
XP-80后移交給第412戰鬥機大隊進行作戰評估,之後返回莫洛克干湖編入伊利諾斯州沙努特機場的陸航訓練司令部。XP-80最後在所有測試中倖存,1946年11月8日進入史密森學會永久展出,1978年5月該機被修復一新。
裝備演變
1948年6月,美國決定統一用“F”來代表戰鬥機,於是P-80C改稱F-80C。到1954年從空軍退出現役為止F-80總共生產了1731架,其中有798架是F-80C。T-33共有5000架左右,仍有大量T-33在美國國內各處基地服役。
1947年3月~1948年3月間洛克希德共交付了240架P-80B,其中包括209架P-80B-1-LO批次和31架P-80B-5-LO。后一個批次是寒帶型,增加了座艙蓋加溫裝置,並換用了適用於阿拉斯加極地氣候的特殊潤滑脂和天然橡膠部件。此外P-80B-5-LO使用改進型12.7毫米M-3機槍取代了M-2機槍。
1946年6月加州馬赤機場的第1戰鬥機大隊首先裝備P-80B。
117架F-80B在服役中升級成F-80C,並被定義為F-80C-12-LO批次,朝鮮戰爭結束后裝備給了空中國民警衛隊和空軍預備役中隊。
F-80戰鬥機
F-80戰鬥機

技術特點


F-80是一種單發戰鬥機,發動機就安置於緊貼飛行員後面的機身中。進氣口位於機身,緊靠機翼根部前端,尾氣從機身的最後面排出。緊貼機身側面有導流槽,這個導流槽用於防止空氣在進氣口內部分離。早先的原型機沒有這個導流槽,因此進氣口內空氣發生分離,導致發出讓飛行員膽戰心驚的巨大響聲。F-80在機翼前緣下表面也有一個“俯衝-恢復”副翼。裂開的機翼后緣用於在低速時提供升力。
F-80量產版的座艙是增壓座艙,並且裝有空調。另外在F-80C中還裝備了彈射座椅

性能數據


乘員:1人
長度:10.52米
翼展:11.85米
高度:3.45米
機翼面積:21.8平方米
空重:5753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7700千克
動力系統:一台J33-A-5渦噴發動機
推力:21.3千牛(2360公斤)
載油量:2430公斤
載彈量:908公斤
最大飛行速度:0.76馬赫(932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13700米
航程:1,930千米
作戰半徑:700千米
爬升率:35米/秒
翼載荷:353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0.28
F-80戰鬥機
武器:2挺12.7毫米M3型機槍,射速1200發/分鐘
F-80戰鬥機
F-80戰鬥機

服役動態


流星”的服役歷史始於1944年,陸航決定在歐洲部署4架YP-80A服役測試機,向作戰部隊展示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的性能以鼓舞士氣,並發展對抗德國噴氣式戰鬥機的戰術。1945年夏第414大隊的近30架P-80A被航母運往菲律賓準備參加對日最後一戰。但悲劇的是隨機沒有攜帶翼尖副油箱和飛機電池,所以飛機在航母上白白等了30天。等到副油箱和電池抵達時太平洋戰爭已經結束,P-80就這樣錯過了對日作戰的良機。
朝鮮戰爭
1951年10月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美國空軍在朝鮮清川江橋上空進行空中作戰。當日9時42分~10時9分,132架美機活動於朝鮮新安州、順川、永柔等地區上空,其中一批F-80戰鬥機轟炸掃射清川江橋。10時11分,志願軍空軍第4師第10團團長阮濟舟率領20架米格-15型殲擊機,在蘇聯空軍98架殲擊機協同下,前往清川江橋上空打擊美軍戰鬥轟炸機。在清川江橋東南上空,該團1大隊發現20餘架美軍F-80型戰鬥轟炸機。激戰中,副大隊長李憲剛擊落美機1架;中隊長褚福田在吳奇掩護下擊落美機1架;中隊長趙明在張洪清掩護下擊傷美機1架;飛行員吳奇擊傷美機1架。隨後,該團2大隊發現另1批美機。副大隊長侯書軍在何有珍的掩護和配合下,擊落美機1架。此戰,基本保持雙機、四機作戰,長僚機配合密切,取得擊落美軍F-80型戰鬥轟炸機3架、擊傷2架的戰果。己方被擊落飛機1架,飛行員孫悅昆跳傘成功。
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流星”共出擊了98515架次,擊落37架敵機,其中6架是米格-15,擊毀地面敵機21架,投擲了41593噸炸彈凝固汽油彈,發射了81000枚火箭。在34個月的作戰中,F-80C遭受沉重損失,損失的數量差不多佔總產量的35%。其中14架被米格-15擊落,113架被地面火力擊落,16架損失原因未知,150架因各種事故損失
F-80戰鬥機
F-80戰鬥機

總體評價


F-80的原型是P-80。1943年夏天,由於美國仿製的前幾種噴氣式飛機由於技術原因,飛行實驗一再失敗,研製一種新的噴氣式飛機的計劃就提上了日程,P-80於1943年6月開始研製機上裝有一台從英國引進的H-1B噴氣發動機,但是由於發動機的問題,P-80在1944年1月才進行了首次試飛並取得成功,飛行速度達到806公里/小時,成為當時美國飛得最快的飛機。P-80的出現引起了美國軍方的注意,為了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中優勢,一次就訂購了5000架。1945年2月,P-80開始交付軍方使用,成為美空軍裝備的第一種噴氣式戰機,而且僅裝備美空軍。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幾個月後就結束了,訂購數量銳減到917架。隨之朝鮮戰爭的爆發,給了P-80以一展身手的大好機會。1948年P-80改名為F-80。
P-80有A、B、C三種型號。P-80A裝有一台J33-A-11渦噴發動機,機頭內裝有6挺12.7毫米的機槍,備彈1800發。1947年3月,P-80B開始生產,它採用了推力更大的發動機,提高飛行速度,機翼下安裝了火箭發射器和新型的M3型12.7毫米機槍。1948年3月1日,P-80C首次試飛成功,它也是P-80的最後一種改型機。另外還有在F-80C基礎上改造成的雙座教練機T-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