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足球之鄉的結果 展開

足球之鄉

梅州市

足球之鄉,是指梅州的前身嘉應府地區。後來設立“梅縣地區”(今梅州市),足球之鄉就泛指“梅縣地區”(時轄梅縣、興寧、大埔豐順、五華、平遠蕉嶺共7縣)。1956年,國家體委根據梅縣地區足球運動的悠久歷史和發展現狀,授予梅縣地區“足球之鄉”稱號。此時在梅城的帶動下,梅州地區各縣足球運動都蓬勃發展。1988年設立梅州市后,足球之鄉就指“梅州”了。

20世紀80年代,梅州湧現出曾雪麟蔡錦標池明華、楊寧、王惠良、郭億軍、伍文兵張小文謝育新、李雪峰、黃德保、吳育華、李玉展、鄧雪昌、謝棟、吳偉英、李小蘭等一批男女足國腳、省腳,開啟了梅州球員佔據廣東足球半壁江山的時代,梅州足球的技戰術打法也成為中國南派足球的代表之一。當時足球界還流傳著“北有大連、南有梅縣”的說法。

2013年11月3日,國家體育總局授予梅州“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城市·梅州足球之鄉”。

2018年,梅州被國家列為中國足協青訓中心、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2019年,梅州入選全國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試點,同時中國沙灘足球國家希望隊也落戶梅州,並全面啟動創建中國足球特區工作。

梅州現有梅州客家足球俱樂部(男足中甲)、廣東華南虎足球俱樂部(男足中甲)、梅州輝駿足球俱樂部(女足中超)三支職業足球俱樂部,是全國罕見的同時擁有一支中超和兩支中甲球隊的城市。

基本概況


足球之鄉
足球之鄉
梅州是我國著名的足球之鄉、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發源地,有著140多年悠久的足球運動歷史和獨特的足球文化底蘊,群眾基礎深厚紮實,足球人才輩出,正全力創建中國足球特區。梅州市已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城市梅州·足球之鄉”,被中國足球協會授予青訓中心,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被國家住建部定為全國6個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試點城市之一,擁有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的全國首家足球特色小鎮,成為廣東省足球試點城市、城鄉足球協調發展典範。
足球之鄉的美譽是來自於1956年,當年,國家體委根據梅縣地區足球運動的悠久歷史和發展現狀,授予梅縣地區“足球之鄉”稱號。20世紀50年代末,周恩來總理在一次對外工作會議上說:“梅縣是‘足球之鄉’,請外國友人去那裡參觀。”1964年,國家體委確定梅縣地區為全國開展足球運動的10個重點地 區之一。1979年,國務院批准在全國設立16個足球重點地區,梅縣地區榜上有名。
143年前,在一個叫元坑的村莊里,來了兩名傳教士,跟隨他們一起來的,還有當時風行歐洲的現代足球。一塊空地,兩端用木塊搭成的球門,孩子們在奔跑,腳下的皮球滾動著,由此拉開了中國內地現代足球運動的序幕。元坑在梅州五華,而這個地方也是球王李惠堂的故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來自梅州的球員在廣東隊佔據半壁江山,當時足球界還流傳著“北有大連、南有梅縣”的說法。
新中國成立后,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發展足球運動,興建了一批足球場地,舉辦一系列重大足球賽事,培養了一大批青少年運動員。據1955年統計,僅梅縣就組織有機關、學校、農村等足球隊344個,形成踢足球的濃郁氛圍。
梅州客家隊主場——五華奧體中心
梅州客家隊主場——五華奧體中心
政府主導和社會廣泛參與成為梅州足球得以走到全國前列的重要基礎和發展動力。1956年,梅縣足球隊在參加全國八縣足球對抗賽時得到葉劍英元帥和賀龍元帥的接見與鼓勵。同年,周恩來總理在一次對外工作會議上提到廣東有“三鄉”,其中梅縣有“足球之鄉”美譽。
一直以來,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足球事業的發展,2009年更是在全國足球發展處於低谷時期提出振興足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全市之力振興足球。由此,綠茵場上紛至沓來的捷報讓人們看到了足球之鄉的復興之光——五華隊奪得中乙聯賽冠軍成功沖甲,成為中國首支縣級中甲隊;梅州市少年足球隊代表廣東隊奪得中國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全國冠軍,並代表中國赴瑞典參加“小世界盃”比賽;嘉應學院女足獲第九屆廣東省大學生運動會女足比賽冠軍……
2016年是梅州被譽為“足球之鄉”60周年,為緬懷歷史,傳承足球發展之路,凝聚社會力量,為下一步加快振興足球、推進足球改革謀篇布局,努力讓足球點燃城市夢想,打造足球城市品牌,梅州市召開紀念譽為“足球之鄉”60周年暨振興足球工作會議。中國足協副主席容志行、廣東省體育局局長王禹平等出席了會議。並召開了“足球與城市品牌”交流會,足球名宿、專家教授紛紛為梅州足球事業發展獻計獻策,還表彰了一批為梅州足球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體育界、教育界和社會人士、集體。
據了解,為培養出高水平的足球人才,為梅州足球事業提供後備力量支撐,五華計劃與恆大足球俱樂部合作建設“李惠堂足球學院”,利用名人效應,充分依託職業足球強隊的技術經驗、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由於德國與五華在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發展上有深厚的歷史淵源,五華還計劃與德國足球俱樂部合作創辦特色足球學校。此外,為了讓李惠堂的精神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得到永續傳承,五華還計劃建球王博物館和球王文化廣場。
振興足球十年規劃實施以來,梅州獲得14個國家、省足球賽事冠軍,其中1個職業足球賽冠軍,2個群眾足球賽冠軍,11個青少年足球賽冠軍。饒偉輝、劉彬彬葉楚貴等入選國家、國奧隊,溫木蓮晉陞國家級裁判,國家U14、U16、U20、U22及女子五人制國家隊等國字型大小隊伍再現梅州籍球員,同時向省隊輸送了26名青少年球員,“十年規劃”中的國字型大小人才培養目標順利完成。
職業足球方面,2013年梅州組建了全市首家梅縣客家和梅州客家兩家中乙職業足球俱樂部,成為廣州、深圳外廣東第三個成立職業足球俱樂部城市,2015年、2017年梅州五華隊和梅縣鐵漢隊先後成功沖甲,2018年1月廣東唯一一支女子甲級足球隊落戶五華,梅州成為全國罕見的同時擁有三支甲級足球隊的城市。
青少年足球方面,2013年梅州市組建了廣東省第二家足球專業學校——梅縣富力足球學校和梅州首個足球本科專業——嘉應學院運動訓練(足球)專業,2016年梅州成功申報中國足協廣東省青訓中心,2018年1月成為中國足協授牌的新一期全國15所青訓中心之一。同時,通過大力推動完善市縣足校,創建56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84所廣東省省級校園特色學校、24家足球傳統項目學校,及日漸增加的社會青訓機構,全市青訓向形式多樣化、網點普及化發展,逐步打通人才輸送富力足校、嘉應學院、職業足球俱樂部梯隊等通道。
社會草根足球方面,梅州蟬聯廣東省百縣足球賽冠軍,並打造面向廣東省、閩粵贛客家地區乃至全國的球王杯、客家杯等“四大杯”“四大聯賽”等足球品牌賽事,建立健全市、縣、鎮、村四級足協及百家業餘足球俱樂部、球迷協會等足球組織,足球工作基本覆蓋了全市企事業單位、機關、縣鎮及部分鄉村,足球組織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在全省位居前列。
梅州的振興足球工作得到了國家和省的肯定和支持,梅州成為全國15家“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之一。此外,還先後被列為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城市·梅州足球之鄉、全國首批校園足球布局城市、中國足球協會梅州青訓中心;梅州被廣東列為足球與城鄉結合的試點城市、廣東省足球試點城市;梅州市體育運動學校成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梅江區成功創建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成功創建為省級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等11個國家級和省級足球發展項目。
梅州全市每年舉行足球賽事4000多場次,每年順利完成三支職業球隊主場賽事36場。全市現有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83所,省校園足球推廣學校138所,市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86所;每年開展校園足球四級聯賽賽事2000多場次;參與足球活動的學生人數達25萬人,約佔全市中小學生總數的40%。近年來梅州還獲得15個國家、省足球賽事冠軍,包括1個職業足球賽冠軍,2個群眾足球賽冠軍,12個青少年足球賽冠軍。
梅州市三支中甲球隊,尤其是其中兩支男子球隊每年的主場賽事達36場,吸引了大批市外球迷前往觀賽消費。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兩支男子職業球隊投資2億多元,創造地方稅收2800多萬元,承辦30多場職業主場賽事,吸引了省內外20萬人次前往觀看比賽,直接帶動當地酒店、餐飲、旅遊消費超過1000萬元。2018年兩支球隊的投入繼續增加,其中梅縣鐵漢生態隊投資額超3億元,梅州客家隊投資額超2億元,再加上輝駿女子甲級隊的投入,已較2017年翻了幾番,讓職業足球俱樂部帶來的總部經濟效應初顯成果。鐵漢生態隊投資人劉水透露,其球隊2018年上繳的稅收預計將超過6000萬元。全市共有280個體育市場主體,2017年梅州市體育生產總值11.74億元。
體育類學校:梅州市體育運動學校、富力切爾西足球學校、梅州客家霍芬海姆足球學校、五華客家精英足球學校、恆大李惠堂足球學院(籌建)等

梅州足球運動歷史


梅州是中國足球運動開展較早的地區之一。早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德(國)瑞(士)巴色教會到五華傳教,在五華長布的元坑設教堂,創辦新式學校——元坑中書館起,就開始有現代體育活動,將近代足球技術傳授進來。
1873年開辦的元坑中學(當時稱中書館),它與書院、私塾不同,實行班級制,學科是人文、自然、體育同時並舉,課程開設文學、科學、哲學、神學、體育、音樂六科。而體育科目中,設置單雙杠及體操、球類等項目,並有籃球場、足球場設施。由於把足球運動引入中學教育之中,元坑中書館聲名鵲起,當時負笈前來求學者,不但有五華縣學子,還有東、梅兩江各縣和東莞、惠陽、寶安等地的學生。
1902年,巴色差會傳教士馬謨鼎、凌高超與梅縣鄉紳黃墨村等在梅城北門崗文祠,合作創辦務本中西學堂。學校開辦時,舉行了盛大的開幕禮。地方政府官員出席,向傳教士與教師致敬。
1903年,巴色教會滲透到梅縣,並在梅城設教堂,創辦方言學校(后改為樂育方言學校),足球運動也隨之傳入到梅城。
1904年,為了突出這所學校由德語教學的特點,校名改為樂育德文學校。由於學生不斷增加,校舍遷至梅縣城西黃塘新校,又改名為梅縣樂育中學。
1907年,孫中山特派旅日同盟會員謝逸橋和溫靖侯回到故鄉梅州,創辦梅縣鬆口體育會和體育學堂,開展足球運動,同時培養辛亥革命軍事骨幹。
1914年,梅縣樂育中學迎來新一任校長——巴色差會瑞士籍牧師萬保全。萬保全原是瑞士國家隊足球隊員(此前報刊資料誤將萬保全說成是德國國家足球隊員),身高一米八多,外貌英俊,是個典型的美男子。萬保全親自教學生踢足球,並起草了《梅縣中學足球聯合會臨時簡章》,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現代足球比賽規則文字記錄。接著在梅城內的東山中學、梅州中學、廣益中學等中學,也相繼開展足球運動,足球運動迅速在遍布梅州城鄉的中小學校中傳播開來。促進了梅州足球運動的普及和提高。
1914年起,足球運動在梅州蓬勃開展,從學校到工廠,從城市到農村,到處都有人踢足球。沒有橡皮球的孩子,把未成熟的柚子當球踢。沒有球場,就在禾坪上角逐。足球成為梅州人民群眾最為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
1917年,萬保全發起組織了由樂育中學、梅州中學、東山中學、廣益中學等4間中學參加的梅縣歷史上第一屆中學運動會。萬保全為了讓足球運動走向規範化,組織成立了梅縣中學足球聯合會,並起草制訂了《梅縣中學足球聯合會臨時簡章》,這份《簡章》現存在樂育中學的資料室里,共有九章十八條。萬保全倡導成立的足球聯合會及足球聯合會章程,帶動了梅縣各項足球比賽的蓬勃開展和規範運行,促進了足球運動的普及和提高,對梅縣初期的足球運動起到極大的推動和示範作用。當時梅縣縣城幾間設備較完善的中學,如梅州中學、東山中學、樂育中學、廣益中學,號稱足球運動的“梅城四雄”,實力不相上下。
1927年冬,梅州張作晉、侯景超、林立起、鄭希賢、古百泉、林欽榮、林傑起、古康三、楊友森、劉環偉等10多個店員工人組建“強民足球隊”。1934年秋,改稱“強民體育會”。
1932年,強民足球隊訪問汕頭,以三比二擊敗英國艦隊足球隊,這是梅縣足球隊首次與外籍球隊比賽,並獲得勝利的記錄。
1935年、1937年以強民足球隊為基礎組建的梅縣足球隊在省第十三屆、十四屆運動會上,均獲足球聯賽冠軍。
1941年,以強民隊員為主的梅縣足球隊參加省足球比賽,奪得桂冠。
1942年,李惠堂帶領幾名香港航建足球隊運動員,回到故鄉五華縣,組織錫江足球隊、華華足球隊、航建足球隊。
除梅縣外,興寧、五華、蕉嶺、平遠足球運動也得到普及和發展,並逐漸顯示實力。1947年,在省第十五屆運動會上,五華縣足球隊奪得冠軍。
鑒於梅縣足球隊的驕人戰績,國家體委於1954年批准梅州足球隊可以直接參加全國性比賽。
1956年,國家體委授予梅縣地區“足球之鄉”稱號。
1964年,國家體委確定,梅縣地區為全國10個足球運動重點地區之一。
1967~1978年,梅州足球運動處於低潮。
1976年伊朗亞洲杯上,興寧中衛蔡錦標入選,他率領的中國隊後防在預賽中僅丟4球,殺入決賽圈后,球隊在僅勝一場的情況下奪得季軍。
1976年李惠堂被德國足球雜誌《環球足球》評為與貝利齊名的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79年,梅州被確立為全國16個足球重點地區之一,這是梅州自“足球之鄉”和“全國足球重點縣”之後的又一榮譽。梅縣籍的曾雪麟更是在後來當上了中國國家隊主教練,曾帶隊拿下科威特亞洲杯亞軍。
1983年三杯晉京:梅縣地區三支少年足球隊同時進入全國“三杯”比賽決賽,並分別獲得全國第二、三、四名的好成績。
1983年曾雪麟出任國家隊主教練,與此同時,國家足球隊中湧現了蔡錦標、楊寧、池明華、黃德保、王惠良、郭億軍、李小蘭、吳偉英、謝育新、伍文兵、張小文、李雪峰等一批男女足梅州籍國腳。
1988年,謝育新、張小文、郭億軍幫助中國國家隊殺入漢城奧運會;楊寧、池明華成為國家隊的防守屏障;王惠良、黃德保、鍾小健乃廣東隊稱雄六運會的冠軍成員;伍文兵是中國職業聯賽元年最快進球的締造者;
1989年,高豐文帶領國家隊出征世界盃預選賽,謝育新、伍文兵、郭億軍和張小文均來自興寧縣。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是上世紀30年代在上海流傳的一句話。1926年在上海舉辦的萬國足球錦標賽上,以李惠堂任隊長的中華足球隊戰勝葡萄牙、蘇格蘭兩支強隊,創造華人足球隊連續擊敗外國足球隊的紀錄。在1976年聯邦德國一家權威性足球雜誌組織的評選活動中,李惠堂與貝利(巴西)、馬修斯(英格蘭)、斯蒂法諾(西班牙)、普斯卡什(匈牙利)一起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
改革開放以後,梅州足球運動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1979年,國家體委確定梅州為全國重點開展足球運動的16個地區之一。1979~2000年,梅州共組建足球班(隊)108個,運動員2056人;參加省級以上比賽獲冠軍41個、亞軍33個、季軍31個。運動設施也得到明顯改善。梅州每年例行的“市長杯”、“梅雁杯”、“強民杯”、“梅州杯”、“球王杯”,興寧的“南豐杯”等足球比賽,也有力地推動了梅州足球運動的發展。
2010年8月6日梅州市人民政府發布《梅州市振興“足球之鄉”十年規劃》。目標是通過實施《振興“足球之鄉”十年規劃》,使足球運動進一步得到梅州廣大群眾的認同和喜愛,成為深入人心的第一運動,重塑梅州的“足球之鄉”形象。
2011年9月18日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委、市政府,梅縣縣委、縣政府在廣州富力君悅酒店召開了“梅縣富力足球學校戰略合作”新聞發布會。富力地產宣布將投資5億元在“足球之鄉”梅縣建設一所高標準的足球學校,打造世界一流、全國最好的足球人才培訓基地。
2013年9月26日在廣東嘉應學院成立足球文化研究中心,同時該學院開設的運動訓練(足球)專業也正式開學。
2013年梅州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城市梅州足球之鄉”;梅縣客家足球俱樂部、梅州客家足球俱樂部2支職業足球俱樂部成立;嘉應學院足球本科專業及富力切爾西足球學校正式開學。
2014年,梅州被列入全國僅有的20個校園足球精英訓練營試點城市之一,全市新建或升級改造場地175塊。
2015年9月26日,中乙半決賽次回合,梅州五華在主場以1比0擊敗南京錢寶,從而以總比分6比1淘汰對手,晉級決賽,沖甲成功。中國職業足球的版圖上又多了一支廣東球隊,這也是中國足壇目前唯一一支存在於縣級城市的中甲球隊。
2015年10月10日,中國足球乙級聯賽總決賽梅州五華隊對陣大連超越隊,在90分鐘常規比賽中雙方平分秋色。在點球大戰中,五華隊門將李偉軍連撲兩個點球,幫助梅州五華隊最終以8:7取勝,最終奪得了中乙聯賽的冠軍,這也是梅州職業足球發展又一新的里程碑。
2016年12月26日紀念被譽為“足球之鄉”60周年暨振興足球工作會議在市委禮堂舉行。副省長許瑞生、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專門發來賀信,充分肯定“足球之鄉”梅州為廣東、中國足球作出的突出貢獻,鼓勵梅州以此盛會為新起點,推動“足球之鄉”再結碩果,為中國足球改革發展再立新功。中國足球協會副主席容志行,市委書記譚君鐵,省體育局局長王禹平出席會議並作講話。會議表彰了60年來為“足球之鄉”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個人。
2016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梅州市足球綜合改革方案》及7項配套文件;梅州五華隊奪得中乙冠軍沖甲成功,成為梅州首個中甲球隊和全國唯一縣級城市中甲球隊;梅州市少年足球隊代表廣東隊奪中國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全國冠軍,並代表中國赴瑞典參加“小世界盃”比賽;梅州代表隊獲得2015年廣東省“省長杯”青少年足球聯賽男子乙組冠軍;嘉應學院女足獲第九屆廣東省大學生運動會女足比賽冠軍;代表梅州市參賽的嘉應學院女足隊奪得2015廣東省足協女子足球聯賽冠軍;梅州市代表隊獲得2016年“我愛足球”中國足球民間爭霸賽少年組廣東賽區冠軍並獲全國總決賽第四名;嘉應學院奪取2016年“特步”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暨廣東省“省長杯”校園足球聯賽甲A組冠軍。
2016年6月5日,“南方足球創新人才培養培訓協同中心”落戶嘉應學院。
2017年10月28日下午,中乙半決賽次回合的一場較量中,客場作戰的梅縣鐵漢生態隊在臨近比賽結束時絕殺深圳雷曼人人隊,以兩回合3比1的總比分,昂首挺進明年中甲,成為足球之鄉梅州的第二支中甲球隊。而在同一天進行的中甲收官戰中,同樣客場作戰的梅州客家硬漢2比1戰勝青島黃海,保級成功。客都球迷期待已久的中甲德比終於實現,梅州也由此成為了全國為數不多的擁有兩支中甲球隊的城市。
2017年11月16日至17日,國際足聯理事、中國足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張劍率隊到“足球之鄉”梅州調研足球改革發展工作。
2017年12月4日,棕櫚國際足球學院平遠青訓中心在梅州市平遠縣城南中學掛牌啟用。今後,來自英足總教練隊伍的2名教練和深圳寶安精英教練員將助力平遠發展校園足球,點燃校園綠茵夢。據悉,這也是棕櫚體育產業有限公司收購英超足球俱樂部西布羅姆維奇后國內首個掛牌的青訓中心。
2018年1月29日,廣東足球年度頒獎典禮在廣州舉行。其中,梅州籍前國腳張均浪與廖德營、程洪森兩位省內足球名宿共同獲得“終身成就獎”。備受矚目的“最佳本土教練獎”和“最佳本土裁判獎”,同樣分別頒發給了兩位梅州籍足球人,他們分別是率領球隊成功沖甲的原梅縣鐵漢生態隊主教練李海強和省內為數不多的執法中超聯賽的裁判員李海新。
2018年1月,依據中國足協的有關批複,梅州輝駿女子足球隊將於2018年4月份參加中國女子足球甲級聯賽。至此,梅州中甲球隊增至3支,分別為梅州客家男子足球隊、梅縣鐵漢生態男子足球隊、梅州輝駿女子足球隊,其中梅州客家足球隊和梅州輝駿女子足球隊主場設在五華。
2018年1月31日下午,中國足協青訓中心授牌及青訓總監聘書頒發儀式在北京舉行。梅州獲批為全國15個“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之一。經過評估組審核,結合前期專家組的實地調研情況,梅州和北京、上海、重慶、大連、武漢、成都、青島、深圳、廣州、延邊、喀什、蘇州、常州、普陀共15家單位獲批為新周期第一批青訓中心。
2018年7月30日上午,梅縣富力足球小鎮框架協議簽約暨加業營地掛牌儀式在梅縣區雁洋鎮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敏,富力集團聯席董事長兼總裁張力等出席活動。
同日上午,延邊州人民政府、梅州市人民政府締結足球友好城市簽約儀式在吉林延邊州舉行。延邊州副州長韓先吉、梅州市副市長張晨分別代表雙方簽訂協議,雙方將在互訪交流、足球青訓、賽事互動、職業足球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南北球鄉足球事業的發展。作為享譽中國足壇的南北球鄉,梅州和延邊還將攜手打響足球之鄉文化品牌,以“南梅州、北延邊”的足球之鄉資源,加強雙方對足球歷史文化的研究與傳播合作。
2018年10月22日,廣東女足梅州輝駿足球俱樂部沖超成功,以11戰8勝3平的不敗戰績提前一輪奪得聯賽冠軍成功沖超,獲得2019年中國女子足球超級聯賽參賽資格。
2018年12月,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全國校足辦)、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同意設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的函》(教體藝廳函〔2018〕84號),公布梅州與廣州、天津、大連、西安等27個地區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2019年1月1日,梅州市第一屆棕櫚·客家杯“一帶一路”國際足球邀請賽開幕式和揭幕戰在五華縣惠堂體育場舉行。
2019年1月14日,中國足協同意梅州市梅縣區鐵漢足球俱樂部更名為廣東華南虎足球俱樂部。
2019年中國足球協會女足四國賽(中國四國女足邀請賽)將於1月14日至21日在五華縣舉行。參賽隊伍有中國女足、韓國、奈及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家的女足國家隊,這是梅州足球史上迎來最高級別的國際足球賽事
2019年3月27日上午,全國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試點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公布了全國6個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試點城市,分別是遼寧省大連市、廣東省梅州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山東省煙台市、湖北省孝感市、湖北省武漢市。
2019年5月16日,中國首支沙灘足球國家希望隊落戶梅州五華。
綜觀梅州足球的歷史,可以梳理為三個發展階段:其一是清末民初從1873年將足球引入元坑至1929年強民足球隊成立之前,稱之為“萌生與醞釀期”,也是歐洲傳教士把現代足球的“火種”傳入梅州的時期。其二是1929年強民足球隊成立,特別是溫集祥執掌強民體育會征戰南北、民間足球力量蓬勃發展時期,稱之為“成熟與拓展期”。其三是2010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制訂《梅州市振興“足球之鄉”十年規劃》之後至今,可稱之為“振興發展期”。

體育場館


據1985年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統計:當時梅縣地區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大型體育場地3個(有看台設施),運動場14個,足球場149個,不規則的小型足球場125個。至2000年,有體育場11個、體育館2個、訓練館15個、游泳池16個、足球場357個、燈光籃球場103個、籃球場1583個、網球場7個、保齡球館1個。
截止2018年主要體育場館有:梅州市體育中心、梅縣文體中心、堅真文體中心、梅縣曾憲梓體育場、五華奧體中心、五華惠堂體育場、五華縣人民體育場、梅州體育訓練中心、田家炳體育中心、蕉嶺體育中心、梅縣體育場、興寧體育場、豐順體育場、平遠體育場、梅縣體育館、劍英體育館、東山中學體育館、豐順縣體育館、蕉嶺(南沙)體育館等。
足球文化景觀主要有: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園、五華足球文化公園、五華足球科技館、五華橫陂足球小鎮、梅縣富力足球小鎮、鐵漢·客天下足球小鎮等。

發展模式


“足球運動社會化、全民化,在梅州走過了漫長的歷程,一批批足球人為之做出了不懈努力,探索了具有山區特色的足球發展之路。”
梅州作為具有百年足球傳統的足球之鄉,又是粵東北的欠發達地區,發展足球運動必然有諸多的制約因素,如何薪火相傳,摸索出一條適合欠發達地區足球發展之路,延續球鄉的輝煌,成為擺在梅州市委市政府和體育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
《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於2015年2月出台,中國足球發展迎來“黃金十年”。而早在2010年,梅州就制定了《梅州市振興“足球之鄉”十年規劃》,提出全面實施振興足球工作,2012年,《梅州市關於加快發展足球運動實施意見》,2015年梅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梅州市足球綜合改革方案》及7項配套文件,一系列的規劃方案,提振了梅州發展足球事業的士氣,為足球之鄉未來的路指明了方向。“通過深化梅州足球改革,解決制約梅州足球體制及機制問題,加快推進振興足球工作,通過推進球鄉振興,構建足球產業。”
“落實足改方案及‘五抓五實施’,推進足球改革”,梅州市體育局局長陳建新介紹,主要從抓好組織體系建設、場地建設、賽事品牌建設、人才隊伍建設、足球產業發展等五個方面去深入實施梅州的足球改革。
市、縣兩級“足辦、足協、足校”是組織體系建設的落腳點,梅州通過出台足球方案,不斷完善市縣足辦、足球運動中心建設,做到有組織、有人員、有經費、有場地,並推動市體校機制改革創新,投入大量人財物等資源保證學校良好運作,制訂各項規章制度並規範管理,真正發揮市體校龍頭作用,推動市縣體校建設。
對於市、縣、鎮三級足協,尤其是市足協,實施管辦分離,市縣體育局本著“扶上馬送一程”的原則,從資金、場地、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從而帶動社會力量支持足球工作,重點扶持社會草根足球俱樂部聯盟,興寧縱橫融通足球俱樂部、梅縣鬆口鎮元魁塔足球俱樂部等業餘足球俱樂部紛紛成立,初步形成了市縣鎮三級足球社會組織。
場地是足球運動興起的前提條件,梅州實施“三進三邊”工程,讓足球運動“進學校、進鄉村、進景區”,實現在“路邊、村邊、山邊”都有足球場。市縣政府出台獎勵措施,鼓勵多方出資建設足球場地,凡是建成標準五人制、七人制、十一人制足球場,市財政分別獎勵10萬、30萬、50萬元。目前,全市現有各類足球場地800塊,計劃到2019年全市足球場地達1000塊。
為了營造振興足球氛圍,實現以賽促訓效果,梅州因地制宜組織舉辦校園、職工、鄉鎮、草根四大聯賽以及賀歲杯、青年杯、球王杯、足協杯四大品牌賽事。2016年全市共舉辦足球賽事活動3000多場次。
人才是足球事業發展的基礎。梅州的“百千萬”工程,著力培養百名裁判員、千名教練員、萬名運動員,確保振興足球工作人才需要。一方面,積極通過賽事槓桿促進職業足球俱樂部、社會足球俱樂部聯盟及校園足球廣泛開展;另一方面,解決足球人才出路問題,梅州市打通從校園足球、業餘體校向省專業隊、職業俱樂部、嘉應學院輸送的人才培養路徑,使得足球人才的輸送、培養得到保障。
讓足球發展優勢成為經濟發展動力是梅州打造足球城市的重點工作之一。2015年梅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市級《梅州市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邀請專家完成了《梅州足球文化產業發展策劃方案》和《梅州市體育產業布局策劃方案》,明確加快發展以足球製造業、服務業為重點的足球產業,促進體育、文化、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打造職業足球俱樂部總部經濟和足球產業基地、特色足球小鎮等,為梅州經濟注入新活力。
據了解,2015年市級投入足球專項資金1000萬、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1000萬並成立足球發展基金會。同時,各縣(市、區)每年也投入大量資金促進本地區足球運動的加快發展。
上下一心讓足球點燃城市夢想 打造足球城市品牌
乘著國家高度重視足球事業的東風,足球之鄉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振興足球取得了一系列歷史突破。
2013年11月,梅州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城市 梅州·足球之鄉”。“申遺”成功是國家層面對足球之鄉歷史文化和梅州振興足球工作的肯定,是保護和傳承梅州足球文化、開發足球文化產業的新起點。
饒偉輝、劉彬彬等入選國家隊,國家隊再現梅州籍球員,近年來,在職業球場上頻頻出現梅州球員的身影,在各大賽事上更是為梅州爭得了榮光。五華U12少年足球隊奪得全國冠軍並代表中國出征“小世界盃”,梅州代表隊獲得2015年廣東省“省長杯”青少年足球聯賽男子乙組冠軍及2016年“我愛足球”中國足球民間爭霸賽少年組廣州賽區冠軍並獲全國總決賽第四名等梅州振興足球以來獲得的9項國家級、省級賽事冠軍,更加堅定梅州人民加快振興足球步伐的信心和決心。
2016年召開梅州市紀念譽為“足球之鄉”60周年暨振興足球工作會議,意義重大。“舉辦紀念足球之鄉60周年的活動,不僅是為了緬懷歷史,更是為了傳承足球發展之路,為了下一步加快振興足球、推進足球改革,進而讓足球點燃城市夢想,打造足球城市品牌,從而增強全社會的凝聚力和驅動力,共同加快實現梅州的振興發展。”
據了解,為了讓足球文化與城市文化進一步融合,梅州市正在籌建足球文化公園,選址就在上世紀30年代見證梅州足球之鄉光輝歷史的標誌性建築——東較場及周邊區域,規劃用地面積約320畝。
追憶昔日榮光,更堅定了日後的發展方向,六十年一甲子,今天的足球之鄉梅州,正重新煥發青春活力。
“目前,梅州已基本完成了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個一’工程,包括出台一個實施意見、簽訂一份責任書、組建一家職業足球俱樂部、建設一個足球學校、培育一批足球愛好者、組建一個足球本科專業、成立一個足球文化研究中心等任務。”陳建新說,接下來要進一步全方位地打造梅州足球產業,變足球優勢為經濟優勢,制定把梅州足球打造為城市品牌的三年行動計劃,推動落實“十三個一”的工作任務,讓足球成為梅州的城市品牌,彰顯梅州城市魅力風采。
根據《梅州市足球綜合改革方案》,梅州到2020年足球改革發展總體目標:力爭成為廣東綜合改革發展示範市,梅州市足球運動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在中甲以上職業足球俱樂部隊伍中梅州籍球員達到30名以上,在國家級足球隊伍中有梅州籍的足球運動員1至3名;青少年足球隊成績進入全省前列。
《方案》還針對完善足球協會等社團組織、完善職業足球俱樂部建設、改革推進校園足球發展、完善足球人才培養發展方式等各方面提出指導,甚至不惜重金,對參加中甲、中超聯賽的梅州市內職業足球俱樂部,於參加該級別聯賽的第一年由市財政分別給予參賽俱樂部一次性扶持資金1000萬元、2000萬元。
2017年10月21日,梅州市政府正式出台《梅州市振興足球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明確建成一系列足球城市雕塑等“十三個一”重點工程,動員各級各部門做好十年規劃最後三年的衝刺工作,推動振興足球十年規劃目標任務全面落實。

梅州足球名人


李惠堂
李惠堂,梅州市五華縣人,中國第一代球王。1926年舉辦的萬國足球錦標賽,以李惠堂任隊長的中華足球隊戰勝了葡萄牙、蘇格蘭兩支強隊,創造了華人足球隊連續擊敗外國足球隊的紀錄。
李惠堂在其職業生涯中共打進2000多個進球,並4次代表國家隊參加遠東運動會獲足球冠軍。在1976年聯邦德國一家權威性足球雜誌組織的評選活動中,李惠堂同貝利(巴西)、馬修斯(英格蘭)、斯蒂法諾(西班牙)、普斯卡什(匈牙利)一起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這是目前中國足球運動員在世界足壇獲得的最高榮譽。李惠堂曾先後擔任亞洲足球聯合會副會長和國際足球聯合會副主席,成為迄今在國際足聯任職最高的中國人。
曾雪麟
曾雪麟,梅州市梅縣區人,在60年代開始教練生涯。曾率領天津足球隊獲得過全國足球甲級聯賽冠軍、足協杯賽冠軍、全運會足球比賽冠軍。1983年,54歲的曾雪麟擔任中國足球隊主教練,並在隨後的一年中獲得了亞洲杯亞軍,1990年退休后,曾任中國足球協會副主席。
從1951年至2003年53年間,梅縣地區足球隊(包括女子足球隊)參加國內各種比賽239次,其中獲得冠軍123次、亞軍62次、季軍32次,全市有足球傳統項目學校11家,大小足球場170多個,全市先後輸送到省級以上的運動員200多名,其中國家隊30多名。

歷史人物

中國現代足球運動最早於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德國傳教士畢安、邊得志兩人在五華長布源坑傳教 (基督教)期間正式傳入。當時,德國傳教士畢安、邊得志在長布源坑教會創辦中書院 (相當於今天的初中),為東、梅兩江第一所中學。當時,他們兩人在該書院中的大操場兩端用木料搭成球門,教學生踢足球,這就是現代足球這個體育項目第一次在中國內地出現,源坑也成為中國內地的現代足球發源地。
元坑中學(當時稱中書館)先後培育出了魏錦新、江愛其、魏靈聖、李偉容、李華瑞、李其美、李興橫、李法春等中國內地的第一批足球運動員,是足球運動在梅州地區傳播的濫觴之地。從1873年現代足球落戶五華元坑,到32年之後的1905年誕生了五華籍的“世界球王”李惠堂,這裡當之無愧成為中國現代足球的“正脈”所在。應該說,對於中國足球而言,基督教巴色差會的德國籍傳教士邊得志堪稱足球運動傳入中國內地的開山鼻祖,而他的同事、法國籍傳教士畢安在整個過程中也居功至偉。
20世紀50年代以來,梅州湧現出(男足)曾雪麟、蔡錦標、池明華、楊寧、王惠良、郭億軍、伍文兵、張小文、謝育新、李雪峰、黃德保、李玉展、鄧雪昌、潘培根、張英忠、張均浪、魏崇金、楊霏蓀、楊霞蓀、楊芬蓀、楊輝蓀、楊露蓀、吳育華、曹陽、謝棟、陳漢磷、鍾小健、葉細權、鄧錫權、潘培根、張騰雲、張友標、廖友華、張悅文、陳文魁、曾育泉、曾繁欽、潘偉明、魏啟明、張宏元、饒秉飲、鄧鎮、張文濟、侯梓華、梁珊城、熊耀建、陳恆粦、古晚芳、鍾傑章、楊偉湘、張崢嶸、游紹東;(女足)吳偉英、李小蘭、張桂蓮、鍾金玉、林菲、溫明榮、張小麗、廖懷平、藍雪珠、張采新、潘麗、葉志珍、葉海燕、李足玲、張佳麗、萬佳如、趙妮菲、曾建生、楊雪爾等一批男女足國腳、省腳,開啟了梅州球員佔據廣東足球半壁江山的時代,梅州足球的球技戰術打法也成為中國南派足球的代表之一。當時足球界還流傳著“北有大連、南有梅縣”的說法。
梅州地區在新中國成立後為各省市和國家隊輸送了300多名優秀足球運動員和教練員。
至1990年底,梅州市各級各類足球隊參加省級以上的重要比賽53項,榮獲冠軍41次、亞軍31次、第三名32次。共培養輸送省隊以上足球運動員、教練員270多人。
1949~1990年梅州市輸送國家級隊成員名單表
輸送單位輸送年份姓名性別招收單位
梅縣1953曾雪麟國家隊
梅縣1954楊霞蓀國家隊
梅縣1980楊寧國家隊
梅縣1983黃德保國家隊
梅縣1983池明華國家隊
梅縣1985王惠良國家隊
梅縣1985吳育華國家隊
梅縣1954鄧雪昌國家二隊
梅縣1954張英忠國家青年隊
梅縣1964楊霏蓀國家青年隊
梅縣1964鄧錫權國家青年隊
梅縣1975葉細權國家青年隊
梅縣1976楊宣國家青年隊
梅縣1982鍾雲越國家青年隊
梅縣1982鍾小健國家青年隊
梅縣1981曾國強國家希望隊
梅縣1984侯正慶國家少年隊
梅縣1984謝棟國家隊
梅縣1984李小蘭國家女足隊
梅縣1953潘培根八一隊
梅縣1953張逸八一隊
梅縣1980李文傑八一青年隊
梅縣1959謝開朋八一軍體院
梅縣1960朱森祿八一軍體院
興寧縣1976蔡錦標國家隊
興寧縣1983郭億軍國家隊
興寧縣1983羅慶國家青年隊
興寧縣1985謝育新國家隊
興寧縣1984吳偉英國家隊
興寧縣1980李偉明八一青年隊
五華縣1964張均浪國家隊
五華縣1985曾育泉國家青年隊
五華縣1986魏啟明國家青年隊
五華縣1986曾繁欽國家青年隊
五華縣1959張國輝八一青年隊 
1979~2000年,梅州向國家隊輸送足球運動員36人。
梅州1979~2000年輸送國家級足球隊員名錄
表28-1-2
姓 名 性 別 輸送單位 輸送年份 招收單位
楊寧 男 梅 縣 1980 國家隊
黃德保 男 梅 縣 1983 國家隊
池明華 男 梅 縣 1983 國家隊
王惠良 男 梅 縣 1985 國家隊
吳育華 男 梅 縣 1985 國家隊
李小蘭 女 梅 縣 1983 國家隊
李海強 男 梅縣 1999 國家隊
鍾雲越 男 梅 縣 1980 國家青年隊
鍾小鍵 男 梅 縣 1982 國家青年隊
林菲 女 梅 縣 1986 國家青年隊
溫明榮 女 梅 縣 1986 國家青年隊
謝棟 男 梅縣 1982 國家少年隊
游紹東 男 梅 縣 1986 國家少年隊
侯春元 男 梅 縣 1990 國家少年隊
黃雄勝 男 梅 縣 1990 國家少年隊
陳文魁 男 梅 縣 1993 國家少年隊
李靈均 男 梅 縣 2000 國家少年隊
李文傑 男 梅 縣 1980 八一青年隊
白海燕 女 梅 縣 1986 八一青年隊
何苑群 女 梅 縣 1994 八一青年隊
曾麗滿 女 梅 縣 1998 八一青年隊
郭億軍 男 興寧縣 1979 國家隊
謝育新 男 興寧縣 1982 國家隊
吳偉英 女 興寧縣 1984 國家隊
伍文兵 男 興寧縣 1982 國家隊
張小文 男 興寧縣 1983 國家隊
羅慶 男 興寧縣 1983 國家青年隊
李偉明 男 興寧縣 1979 八一青年隊
曾育泉 男 五華縣 1985 國家青年隊
魏啟明 男 五華縣 1986 國家青年隊
李玉展 男 五華縣 1992 國家青年隊
鍾金玉 女 五華縣 1999 國家青年隊
張悅文 男 五華縣 1995 國家少年隊
曾環欽 男 五華縣 1979 八一青年隊
張國輝 男 五華縣 1989 八一青年隊
曾蘭芬 女 五華縣 1995 八一青年隊
周 婷 女 五華縣 1999 八一青年隊

新生代人物

2000年以來,梅州籍職業足球運動員主要有劉彬彬、曾超、葉楚貴、郭勝、謝維軍、陳立明、饒偉輝、史亮曹海清、王新輝、鍾嘉傑、張超群、王鵬、溫浩軍、饒偉全、謝錦政、潘佳、李健華、吳偉安、李海強、高志林、葉楚儒、余文鶴、劉興、鍾志良、吳民峰、鄒益楠、劉盛、朱家偉、黃龍、潘嘉俊、廖志略、李偉新、胡威威、胡揚揚、張治權、林桔源、黃隆、羅足慶、黃耿基、黃遠強、胡勇發、羅成彬、沈烽、魏立平、鍾浪、李錦昌、張濟凡、易縣龍、吳昊、魏景星、賴勁、溫錦京、李定、廖敬鋒、王永、鄭澤周、張威明、李偉軍、李熾、肖建佳、李遠平、劉志威、張威明、巫林峰、劉嘉豪、李恩典、李嘉瑋、劉君華、熊常清、李文威、李靈威、林澤恩、王鴻文、鄧新、鍾凱、方梓鴻、卜文豪、羅澤濤、林鑫、鍾宇濤、楊坤龍、溫家龍、謝文能、魏文傑、魏文浩、吳琦豪、姚偉龍、李世森、徐煌聖、蔡泳淇、陳思威、張聖明、李雨忠、廖柏基、沈煌、林煉銘、楊應忠、張偉球、李可峰、王俊鏹、周國新、李峻楓、何俊威、葉鑫聖、吳振東、吳坤賢、李坤展、葉鑫、古興祥、黎海峰、李海發、劉嘉鵬、李俊楓、溫光輝、魏惠平、何偉文、沈映華、曾慶瑞、李少君、陳海賢、丘傑華、楊朋鋒等;
女足運動員主要有:饒惠芳、張琳、張佳麗、曾穎茵、曾秀蘭、朱偉玲、李映靜、何娟容、池映玲、廖蕊、曾麗萍、梁恩苑、劉盛、葉柳南等。
2000年以來輸送國家級足球運動員名錄
姓 名 性 別 籍貫 輸送年份 輸送單位
李健華 男 梅縣 2005 國足
吳偉安 男 梅州 2005 國足
饒惠芳 女 梅江區 2006 國家青年隊
潘佳 男 梅縣 2009 國奧
史亮 男 興寧 2009 國奧
高志林 男 五華 2011 國足
曹海清 男 梅州 2014 國奧
王新輝男 興寧 2014 國奧
劉彬彬 男 梅縣 2015 國足
饒偉輝 男 興寧 2015 國足
溫浩軍 男 梅江區 2017 國足
王鵬 男 梅州 2017 國足
陳立明 男 興寧 2017 國足
謝維軍 男 興寧 2017 國足
葉楚貴 男 梅縣 2018 國足
郭勝 男 興寧 2018 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