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話

銅仁話

銅仁地區漢語方言屬北方方言區的西南官話。

基本介紹


Tongren dialect
銅仁地區漢語方言屬北方方言區的西南官話。可分
為“東四縣”與“西五縣”兩大片。“西五縣”屬於西南官話岷江小片(除石阡),保留入聲等較多古漢語成分;“東四縣”屬於西南官話黔北片。東、西方言的不同,與其歷史行政區劃、移民有關。
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在銅仁這塊土地上繁衍生
息。但對於銅仁地區的歷史,春秋戰國以前,史料無確
切記述,此後直至宋代的記載也不甚詳明,耙梳歷史,
大致情形如下:
春秋時期,銅仁地區東部隸屬黔中地(郡),西部
隸屬巴國。 ·
戰國時,東、西部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時東北部
屬黔中郡,西南部屬象郡,石阡縣境置有夜郎縣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改黔中郡為武陵郡,隸
屬荊州,東四縣屬辰陽縣,西南一部分屬巴郡和仟仍郡。
漢獻帝建安五年(200),益州牧劉璋分涪陵縣地另
置丹興、漢葭、永寧3縣,合涪陵縣,置東巴屬國都尉。
永寧縣在今思南、德江縣境。東四縣仍隸屬武陵郡。
蜀漢章武元年(221),改巴東屬國為涪陵郡,西五
縣隸屬涪陵郡,改永寧縣為萬寧縣,在沿河縣境置漢復
縣。東四縣仍隸屬武陵郡。
晉至齊梁時,今境建置無多大變化。
劉宋孝建元年(454),將荊、湘、江、豫4州中的
8郡劃出設置郢州,以削弱方鎮勢力,從此武陵郡(包
括現東四縣)屬郢州。
梁太清元年(547),析武陵郡辰陽縣置南陽郡,在
石阡、玉屏境內置夜郎縣。
齊、梁、陳三代,涪陵郡沒於蠻。
北周宣政元年(578),在西五縣境置費州,東四縣
境無多大變化。
隋開皇九年(589),廢南陽郡置壽州,改沅陵郡置
辰州,改辰陽縣為辰溪縣,在銅仁縣境置靜人縣。后廢
靜人縣,所治改屬辰溪縣。西五縣在開皇五年廢費州置
涪川縣。
唐代改郡設州,西五縣初為黔州。武德二年(619),
置務州,州治務川(今沿河)縣。貞觀四年(630)置
思州。天寶初,招慰使冉安昌以“務川當仟仍、夜郎要
路”,請置郡安撫,於是改置寧夷郡。東四縣屬獎州、
錦州。
宋代因“北有大敵,不暇遠略”,對西南少數民族
地區採取“羈縻州制”,復置思州,實行“土司制”。銅
仁地區東部屬沅州,西部屬思州。西北角屬紹慶府。
元代沿襲宋代建置,直到至元十四年(1277)思州
土著首領田景賢以思州地歸順元世祖,先置新軍萬戶
府,不久改置思州軍民安撫司,今銅仁地區大部分境域
才隸屬思州。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思州宣撫使田仁智向朱
元璋稱臣,朱元璋以其地置思南宣慰司。
明洪武四年(1371),思南宣慰司改屬四川行省,
次年改隸湖廣中書行省。
永樂十一年(1413)廢除思州、思南兩個宣慰司,
將兩司原轄三十九個長官司分設思南、鎮遠、銅仁、烏
羅、思州、新化、黎平、石阡八府,並設省級行政機構
貴州布政司管轄八府。
明正統三年(1438),撤銷烏羅府,將其所屬之烏
羅、平頭著可長官司劃歸銅仁府管轄。
萬曆十五年(1587),“因思南土司易服”,“銅仁苗
情難治”,以分守思仁道駐思南府,分巡思仁道移駐銅
仁府,並划平溪(今玉屏縣)、清浪(今鎮遠清溪)2衛
屬思仁道。
清康熙二年(1663),撤銷駐銅仁的兵巡道,將其
所轄交由駐思南的思仁道管理。
雍正十年(1732),將銅仁府正大營理苗同知移駐
松桃蓼皋,改名松桃廳。
嘉慶二十一年(1779),升松桃廳為貴州省轄直隸
廳,將銅仁府所轄的烏羅、平頭著可劃歸松桃直隸廳管
轄。
民國元年(1912),撤銅仁縣(治所今江口縣)並
入銅仁府。
民國二年(1913),貴州全省府、州、廳一律改為
縣,改銅仁府為銅仁縣,思南府為思南縣,石阡府為石
阡縣,松桃廳為松桃縣,恢復原銅仁縣改名江口縣,安
化縣改名德江縣,在原思南府沿河童溪吏目駐地設沿河
縣,在原銅仁府省溪吏目駐地設省溪縣(今萬山特區),
印江、玉屏建置不變。全省分為黔中、黔東、黔西3道,
銅仁地區全境隸屬黔東道。
民國十二年(1923),繼民國九年廢除黔東道后又
廢除黔中、黔西2道,全省各縣均直屬於省。
民國二十四年(1935),貴州設置11個行政督察區,
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江口、松桃、
省溪等縣;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思南,轄思南、
沿河、印江、石阡、德江等縣。
民國二十五年(1936),全省改設8個督察區,第
六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省溪、玉屏、江口、
松桃、印江、思南、石阡、德江、沿河、后坪等縣。
民國三十年(1941),將省溪分析併入銅仁、玉屏2
縣,撤後坪縣,所治分析併入沿河、德江2縣。
民國三十二年(1943),全省改設6個督察區,第
六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玉屏、江口、印江、
思南、石阡、德江、沿河、松桃9縣。至此,銅仁地區
境域基本固定。
從上可知,民國以前,西五縣的思南是銅仁地區政
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銅仁地區漢語方言具有西南官話的一般特點:聲母
方面,平翹不分,無翹舌音;鼻音邊音不分。韻母方面,
無後鼻韻母ing、eng、ueng。西五縣大多in、ian合流,
yn、yan無別。聲調方面,平聲分為陰平、陽平兩類,
西五縣古入聲字自成一調,東四縣古入聲字(不分清濁)
多數歸入陽平,如“答七學黑執八擦鐵昨歷”等。但
有例外字:有的讀陰平,如“摸拉輟”;有的讀上聲,
如“撒~種抹~灰漿霎”等;有的讀去聲,如“飾式
拭軾諾錯窒憶億臆薏玉幕尉翼翌”等。漾頭話白讀音
入聲規律性不強。
銅仁方言也有著許多不同於一般西南官話的特點。
如西五縣的兒化系統很有特點,漾頭話“魚”讀日0J;
“動”讀to ;“星”讀~iarfl;“侄”讀tsai ;玉屏話古
遇攝三等知組、章組字玉屏話讀、百、 。假攝合I:I-
等、蟹攝合口一二等、止攝合口三等、山攝合I:l-等、
臻攝合口一等、宕攝合口一等、通攝合口一等的曉、匣
母字玉屏話讀f;止攝合口三等、通攝合三等非組字玉
屏話讀X。在辭彙語法方面,辭彙系統多與西南官話相
同,但構詞法、形容詞程度表示法卻很有特點。
銅仁地區漢語方言的“東四縣”包括銅仁、松桃、
玉屏、江口四縣及萬山特區。語音以銅仁話為代表。“西
五縣”包括思南、沿河、印江、德江、石阡五縣,語音
以思南話為代表。西五縣土著居民勢力強大,行政區劃
相對穩定,內部語言一致性強。東四縣原為苗族、侗族
聚居之地,境內漢民大多是明清時期從江西遷移而來。
民國時期才成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行政區劃相對
複雜,方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頗具複雜性。其內部差
異大到通話困難,且地域差異致數里不同音。
東四縣方言大致可分為東部、中部、西南部三個片
區。東部以漾頭話為代表,分佈在銅仁市的漾頭、瓦屋、
瓮慢、白水、滑石及萬山特區的敖寨、下溪一帶,屬含
湘贛方言成分較多的西南官話。中部以銅仁市區話為代
表,分佈在市區及附近地帶(原地區運輸公司內通行的
貴陽腔已消失殆盡),屬典型的西南官話。西南部以玉
屏話為代表,分佈在玉屏縣和銅仁市的羊寨、黑岩、江
口東南一帶,屬川黔方言的黔東南次方言。
東四縣與西五縣方言雖然都屬於北方方言區的西
南官話這一大類,但東四縣大部分屬於西南官話的湘黔
片的黔東方言,西五縣大部屬西南官話黔渝片的黔北
言。東四縣與西五縣方言的差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腔調不同:東四縣處於湘方言與西南官話(四
川腔)的過渡地帶,帶有較弱的湖南腔,呈自東南向西
北逐漸減弱態勢;西五縣帶有濃重的四川腔,呈自西北
向東南逐漸減弱態勢。
2、聲調數目不同:東四縣一般只有四個聲調,中
古入聲絕大多數歸入陽平;西五縣多數有五個聲調,中
古入聲自成一調,塞音韻尾已消失。
思南話共有5個聲調,古入聲字自成一調。
陰平]" 高天軍心精開詩初專張招
陽平J2 陳床才除田唐同台徒提條
上聲 古展口早黨短紙老本忍把
去聲 蓋岸抗奮送社近婦放告試
入聲j 竹石色說熱直時德國俗立
銅仁話共有4個聲調,古入聲字大部分歸入陽平。
陰平] 高天開初專張精心軍招詩
陽平J 陳床才除竹石色說熱直時
上聲 黨短古展紙口本忍把早老
去聲 蓋抗岸近婦奮放告社試送
3.有無兒化韻的不同:東四縣無兒化韻,西五縣
大多有兒化韻,連人名都帶兒化,而且兒化依韻母的不
同分為四種類型。其中以沿河話最為突出:
(1)1、ei、9n_+er
一支兒iJ tSer1 樹枝兒su4 tser]
一隻兒i4 tser 石子兒S1J ts
杯杯兒pei]perq 背背兒pei4 per4
扉扉兒fe門f打] 這兒ts
綳綳兒p9n]per] 本本兒p加 pert
分分兒蠡 ferq 板凳兒pant ter4
(2) i、in— Ier
鼻鼻兒pi4 pierJ 毛筆兒mauJ pierJ
皮皮兒6 fiier~ 一撇兒i4 fii~4
餅餅兒pmJ pierJ 瓶瓶兒6 J fii~J
星星兒cin]cier] 心兒cier]
(3) 1li、1.in_+uer
堆堆兒tIlei]tIler] 一對兒i4 tuer
雞腿兒 門 刑 煙咀兒inq~uert
打滾兒ta kuerl 滾滾兒kunt kuer
棍棍兒kun4 l(ucr 一捆兒iJ
(4)Y、yn_+yer
魚兒yerJ 落雨兒no4 yer
t,Jb y 洋芋兒i J yer
學軍兒cioJ~yerq 田俊兒伽J 奶rer
菌兒時er 洞菌兒t0D 時
(5)u、0、 、orj_+or
花布兒xuaq por4 石步兒 po
蘿蔔兒noJ por4 譜譜兒flu1 6o
花朵兒xuaq tor] 一桌兒i4 tsorJ
一撮兒i4 tso 哥兒korq
背篼兒pei tor] 小偷兒~iaut r]
芋頭兒y4 'orJ 勾勾兒k ]korq
時候兒s01J xo 嘣嘣兒poD por4
篷篷兒6oDJ fior~ 風兒f0r]
(6)io、i _+ior
角角兒 ioJ~ior4 腳腳兒 ioJ~ior4
雀雀兒 oJ orJ 喜鵲兒州 orJ
九兒 io 酒兒 io
燒酒兒sao]~iort 皮球兒fiiJ orJ
(7)a、all、arj_+ar
湯粑兒' ]par] 刀把兒tau]par]
手帕兒sau 6ar 號碼兒xau mart
爪爪兒飢 tSar 罩罩兒tsa tsar1
槽槽兒tsauJ tsarJ 草草兒tsau ts
房房兒f J f J 偏7~-Jbfiin]f ]
丁當兒tin]tarq 凼凼兒t叼 tarq
(8)ia、iau、i _+iar
指甲兒tS1 iarJ 馬夾兒mat iarJ
豆莢兒t iarJ 衣架兒iq iar
水絞兒sueit ~iart 樂教兒no4 iar
悄悄兒 au] ar] 鎬鎬兒 au] ar]
頸頸兒 i iar 槍槍兒 ] ar]
牆牆兒 J arJ 香兒ciar]
(9)ua、uarj_+uar
爪爪兒tsuat ~uart 拐爪兒kuait~uar4
耍兒suart 刷刷兒sua4 suar4
樁樁兒tsu~qtsuarq 官莊兒kuanqtsuarq
瘡兒thaarq 蛋黃兒tan4 xuarJ
(10)霉、ai、all_+aer
三百兒sanq p~er4 拍拍兒6aeJ fi~r4
節拍兒 iJ fi~r4 小麥兒~iaul m~er4
牌牌兒fiaiJ fi~erJ 鞋帶兒xaiJ t科
口袋兒I} 切 菜苔兒tsai '霉rJ
斑斑兒panq p~erq 上班兒s paer]
兩瓣兒ni p霉 打伴兒ta paer
(11)i霉、in— i r
葉葉兒i利i~er4 樹葉兒su4 iaerJ
頁兒i~er4
花邊兒xua]pi~erq 遍遍兒pin4 pier4
小辮兒~iaut pi~ert 一篇兒i4 fii~er]
(12)u霉、uai、uan_+u~gl"
肖國JL~iau]ku~r4 ——oJL一橫.一畫i4 xu~er4
— — 0 JL一束、一串i4舡n掰
乖乖兒kuai1 ku~rq 拐拐兒kuait ku~rt
鋼管兒k ]ku,~t 茶館兒tsaJ ku~rt
茶罐兒tsaJ l(uaer 彎彎兒uanq u~erq
(13)y霉、yn— y霉r
缺缺兒 frye4 空缺兒 D fy~r4
落雪兒n0J 拼J 出血兒 J Gy拼J
試捲兒 奶 H 圈圈兒tyynl fymrl
服務員兒fuJ yaeI_ 社員兒sei,t ymrJ
1、Ol、ei、i、in、tin、uei、Y、yn九個韻母為一類。
這些韻母兒化后開121呼讀el",齊齒呼讀ier,合121呼讀
uer,撮121呼讀yer。其中m、yn來源於中古深、臻、曾、
梗四攝。
u、o、ou、orj、io、iou、iorj七個韻母為一類。前
四個韻母兒化後讀or,后三個讀ior。
a、au、ao、ia、iau、iarj、ua、u 八個韻母為一
類。這些韻母兒化后開121呼讀作ar,齊齒呼讀iar,合121
呼讀uar,撮口呼讀yar。
、ai、all、i 、iai、in、u茁、uai、uarl、ym、yn
十一個韻母為一類。這些韻母兒化后開口呼讀 r,齊齒
呼讀i r,合121呼讀u砑,撮121呼讀ymr。其中in、yn
來源於中古咸山攝。
兒化韻反映出中古咸山攝與深、臻、曾、梗四攝的
分別。今西五縣方言沒有ian、yan兩韻,中古咸山攝細
音今讀作in、yn,但在兒化韻中卻分別得很清楚,來源
於中古成山攝的字讀i r、ymr,來源於中古深、臻、曾、
梗四攝的字讀ier、yer。反映出不同的歷史層次。可能
沿河話原本是in、ian有別,yn、yan分明的,不然就不
可能在口語層的兒化韻里保留著這種分別。
4.有無變調的不同:東四縣名詞重疊式大多要變
調,西五縣則不變調。
東四縣方言有連讀變調現象,主要是辭彙變調。可
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兩個陽平字重疊而成的詞,前一字讀本調,
后一字讀陰平。如:
瓢瓢 缽缽 盆盆 刷刷 盤盤 桌桌
皮皮 葉葉 擦擦 撮撮 角角 塘塘
蚊蚊 蟲蟲 團團 筒筒 砣砣 條條
毛毛 索索 繩繩 提提 格格 瓶瓶
房房 娘娘 爺爺 伯伯 爸爸 叔叔
(2)部分由兩個陽平字非重疊組成的詞,前一字
讀本調,后一字讀陰平。如:
蜞螞 荸薺 蚊蟲 便宜 茶葉 婆娘
紮實 舌條 石榴
這一類無規律可循。
(3)兩個去聲字重疊而成的詞,前一個字讀本調,
后一個字讀陰平:
凼凼 澗澗 壩壩 院院 店店 罐罐
配配 坳坳 蒂蒂 棍棍 棒棒 面面
67
把把 縫縫 背背 帕帕 袋袋 帶帶
泡泡 妹妹 路路 道道
(4)“上”、“下”、“頭”等字用在“高”、“下”、“底”、
“里”、“外”等字後面作詞綴,表方位時,一律變讀為
陰平。如:
高上 地上 山上 底下 地下 高頭
下頭 裡頭 外頭 屋頭 前頭
此外,“頭”在“石頭”、“岩頭”兩個詞里也讀輕
聲。“的”、“里”等字也常變調讀作陰平。我們將“的”
字作輕聲處理。
5.形容詞構形與層級的多少不同:西五縣形容詞
的構形與層級同一般西南官話相同,東四縣形容詞除具
有一般西南官話形容詞的全部特點外,還具有自己的特
點(蕭黎明1993,1998,2003)o
銅仁方言的單音形容詞除具有上述全部特點外,還
有自己的一套構形和層級形式。文讀時,一般用西南官
話和普通話的共有形式。平日交流時多用另一種形式。
從構形的角度看,西南官話的“AA 的”式在銅仁
方言里演化出“AA子的”的附加式:
酸酸子的 甜甜子的 肥肥子的 慢慢子的
沖沖子的 綿綿子的 痒痒子的 臭臭子的
蔫蔫子的 矮矮子的 禿禿子的 滑滑子的
辣辣子的 胖胖子的 光光子的 憨憨子的
西南官話的“ABB的”式在銅仁方言里演化出“ABB
子的”的後綴附加式:
甜蜜蜜子的 苦兮兮子的 酸糾糾子的
肥啾啾子的 胖嘟嘟子的 沖兮兮子的
硬幫幫子的 臭哄哄子的 灰溜溜子的
醉醺醺子的 亂糟糟子的 黑黢黢子的
白生生子的 香噴噴子的 亮晶晶子的
油嘰嘰子的 矮沓沓子的 肉嘰嘰子的
從程度的深淺看,“AA子的”程度較淺,屬於適中
程度。如“酸酸子的”表示既可以感覺出酸味,又不太
酸,正合121味。“ABB子的”表示較深程度,但未到極
限。如“沖兮兮子的”雖是貶義,形容愛出風頭,引起
說話人的反感。但不到強烈不滿,不能容忍的程度。“酸
糾糾子的”比“酸酸子的”更酸,更誘人吃,但不像“酸
酸子的”可以不停地吃,得吃吃停停才受得了。所以,
“AA 子的”式、“ABB子的”式側重的是合適性。至
於更深程度,銅仁方言有另外的表現形式:
“A 登了”相當於西南官話的“A 死了”,普通話
的“A極了”,程度比“AA 子的”、“ABB子的”深,
表示快到極限了。如:
癢登了 臭登了 霉登了 餓登了
高興登了 悶熱登了 麻煩登了
表示最深程度,銅仁話用“A死了的A”式述補結
構來表示:
癢死了的癢 臭死了的臭 酸死了的酸
熱死了的熱 精死了的精 狡死了的狡
沖死了的沖 亂死了的亂 怕死了的怕
忙死了的忙 霉死了的霉 痛死了的痛
這種述補式結構表示達到或超越極限、無以復加的
程度。能用於這種結構的都是含有貶義的單音形容詞。
即使某個形容詞不帶貶義,一旦用於這種結構,便帶上
了強烈的貶義色彩。
東四縣方言內部因地理位置、歷史淵源、交通、文
化等因素有別而形成較大的差異,既有西五縣腔,又有
玉屏腔,還有湘贛方言與西南官話融合的混合型方言。
松桃自治縣與重慶市秀山自治縣交界的達車、九
龍、長興、瓦廣、大路、謝溝、三陽、石樑、永安、甘
龍、十字、瓦溪、麻陽等鄉“四川腔”較濃,與西五縣
語音一致。江口縣與印江縣毗鄰的茶寨、德旺屬西五縣
方言。
東部的銅仁市的白水、滑石、漾頭、瓦屋及萬山特
區的敖寨、下溪、高樓坪、黃道等鄉語音一致。其中以
漾頭話為代表。漾頭人的祖先多由江西遷移而來。地理
上東接湖南的鳳凰、麻陽、芷江三縣,南與萬山特區的
敖寨、下溪鄉交界。其地文化、交通較落後。漾頭人平
日說的是漾頭話(市區人不易聽懂,稱漾頭人為“麻仡
佬”),文讀與對外交往時銅仁話成分佔90%以上,語言
中既保留著較大的湘贛方言成分,又受到了西南官話的
巨大影響,屬湘贛方言與西南官話融合的混合型方言。
東南部以玉屏話代表。分佈在玉屏縣和銅仁市的羊
寨、黑岩及江口縣民和、官和、凱里、泗渡一帶。
銅仁市區原運輸公司地帶通行的“貴陽腔”,是過
去交通落後狀況下“見多識廣”的“優勢”心理的結果。
近十多年來,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
水平的普遍提高,與外界交往日益頻繁,運輸公司地帶
的“貴陽腔”已衰落殆盡。
人們常把有無ie、ian、yan韻作為東四縣與西五
縣語音的區別性標誌,是非常愚蠢和想當然的。
實際上思南沿河德江印江老派都有iI?yI?,iIn,yIn韻,
現在只是在城區音里消失了而已,農村音廣泛保存。東
這種劃分過於簡單。拋開歷史行政區劃、地理交
通、民族構成與風俗習慣等因素,單就語言本身而論,
東四縣與西五縣方言的差異主要表現為腔調不同、聲調
數目不同、有無兒化韻、有無變調、形容詞構形與層級
的多少不同五個方面。東四縣和西五縣的語音區別應該
是有無ae,yae,uae類韻。由此看來,石阡屬於東四縣
語言無疑,應該叫東五縣。東四縣語音都有ie、ian、yan
韻,整體—致性強。西五縣的石阡縣及其鄰縣的鄉鎮,
如思南的板橋、大壩場有ie、ian、yah三韻。此外,沿
河縣的大漆鄉、洪渡河沿岸的新景、客田、洪渡、后坪
等鄉鎮也有ie、jan、yan三韻。
西五縣境內有ie、ian、yan三韻,與地理交通、歷
史行政區劃分有直接關係。
從文化的角度看,石阡縣在地理上東接江口,西鄰
遵義,南與黔東南相交,處在黔東南次方言與黔北方言
的過渡地帶;從歷史行政區劃上看,雖然石阡縣在歷史
上很長一段時間隸屬思南,但早在明永樂十一年(1413)
就在石阡設立了石阡府,聯繫西南官話的形成歷史,西
五縣方言中只有石阡縣全境有ie、ian、yan三韻,恐咱
不能簡單地用交通地理來解釋。
沿河縣境內有ie、ian、yan韻的情況同樣與交通地
理、歷史行政區劃分不開。
沿河縣的大漆鄉地理上與重慶市的秀山土家族苗
族自治縣相鄰,歷史上很長時間隸屬四川,划入沿河是
雍正年間的事情。
洪渡河沿岸地區有ie、ian、yan三韻,除地理上東
接重慶、西連遵義外,歷史上曾先後設洪杜、后坪縣。
后坪縣直到1941年才撤銷,併入沿河、德江兩縣。
中古流攝開口三等知組、庄組、章組字讀在沿河縣
的甘溪、毛田、夾石、大茶、五穀、蒲溪及德江縣的下
坪、穩坪、桶井、荊角、分水、杉樹、長豐等鄉鎮聲母
讀作ta、玎、 ,韻母讀i (“帚”讀,“驟”讀tsau4)。
例如:
周=舟=州=洲=鄒t~iaul,肘=紂=晝=宙=皺=
咒taiau4,抽fiauq,綢=愁=酬=籌=躊=仇fiauJ,
丑fiau~,收=颼=餿aiauq,手=首=守 i ,受=瘦
= 售=授=獸~ioud。
流攝開N-等知組、庄組、章組字在上述鄉鎮的讀
音的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歷史層次。西五縣流攝開口
三等知組、庄組、章組字原來就讀ta、玎、 ,只是其
他受普通話影響演變快一些。這可以從姓氏“鄒”西五
縣老派讀t~iaul得到證明。
隨著政治的高度統一、經濟和文化教育的迅猛發
展、廣播、電影、電視的日益普及,銅仁地區東西、城
鄉方言差異正逐漸縮小。
下面是一些常用短語:
蠻------嘛 EX:走蠻------走嘛
好沒------好不 EX:你莫瘋好沒------你不要瘋好不
剛剛哉-----一會兒 EX:走沒?等剛剛哉------走不?等一會兒
作列------作業 EX:喂,你到搞哪樣?我到住作列。------喂,你在幹嘛?我在做作業。
好瀨哦 ----- 好燙噢 EX:哎呀,這個水好瀨噢,我喝不下七。------哎呀,這個水好燙呀,我喝不下去。
你莫黑我-----你不要嚇我
我著你黑老火了好沒-----我被你嚇死了好不好
搞飯了沒-----吃飯了沒有
黑嗎秋綱-----非常黑
嘎公、嘎婆----外公、外婆
改放還(hai)------解放鞋
哪站來?二天個來--什麼時候來?過兩天來
我熱火你!--我喜歡你!
快點哈,等哈了我賣你的簧各!--——走快點吧,不然你跟不上我了
老子氣心慌了-----我很生氣
毛悶-----急躁+鬱悶(其實這個詞用法很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
浪個------那麼
我趕忙拉到他---------我趕快拉住他
敘毛------開玩笑
你想張個滿? ------你想怎麼樣?
頂頂吊-----蜻蜓
七飯------吃飯
慢港,等哈------等一下,一會
自強,阿強------這樣,那樣
沒,莫------不
港港哉------一會兒
洋辣子------西紅柿
娃娃崽------男生
妹妹崽------女生
七------去
曹婆,曹維,側怪------形容某人很作怪
千翻------啰嗦
了啦------完啦,當了字拖得很長時,也可以表示驚訝
發曹------發瘋
你是哪王子的------你是哪裡的(王子,可理解為王址……哪個王的地址)
你從哪個狼場來--你從哪裡來
相陰---便宜
卻波(你啷個雀波法子的)--有惡作劇的意思
嘎(第三聲)---肉
馬泡---油炸粑
顆顆哉---一點點
哭賴包---大多指小孩愛哭
仔--兒子
老仔--爸爸
老仔仔--老公公
衰包(衰,陽平)==傻子
lia(陰平)==嗲
qiǒ包--不正經
崽一-----語氣詞,通常用語驚訝等
幺------通常用語驚訝等
你搞懶樣嘛-----你做什麼呀
聞死-----淹死
捏....(拖越長越到位)媽-----語氣詞,通常用語驚訝等
拿跟我稀哈-----給我看一眼
達倒了-----摔倒了
揰(chòng)門-----推門
毛弟-----弟弟;大人稱呼陌生小男孩有時也稱“毛弟”
銅仁話簡單說就是:
普通話第一聲銅仁話第一聲,
普通話第二聲銅仁話第三聲,
普通話第三聲銅仁話第四聲,
普通話第四聲銅仁話第二聲。
比如:喜(3)歡(1)銅(2)仁(2)話(4)(普通話發音),
翻譯:洗(4)歡(1)桶(3)忍(3)畫(2)(銅仁話發音)。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