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鄉
雲南省嵩明縣轄鄉
楊橋鄉位於雲南省嵩明縣境中部,距縣城僅3.5公里,距昆明市區43公里,東鄰小街鎮,東南是楊林監獄,南接楊林鎮,西北與滇源鎮相鄰,西南與官渡區交界,北與嵩陽接壤。總面積144平方公里,轄12個村民委員會,10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1369人。鄉內居住著漢族、回族、苗族、彝族等12個民族,少數民族1476人,佔總人口的3.5%。
全鄉轄西山、大村子、布能、上禾、矣鐸、月家、太平龍、楊橋、白鶴、龍街、大坡、黑營盤12個村民委員會,101個村民小組。
2006年全鄉有黨的基層組織124個,其中有一個黨委,12個村黨總支,1個機關黨總支,110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693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54人,女性黨員321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157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215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321人;六十歲以上550人。全鄉設團委1個,團總支15個,團支部96個,團員1568人。
全鄉東西最長18公里,南北最寬17公里,平均海拔1896米,最高點梁王山脈主峰大尖山,海拔2840米。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混合型氣候,年平均日照2072.9小時,歷年平均氣溫16.4℃,平均降雨量992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季節乾濕分明。
水資源豐富,清泉龍潭星羅棋布,彌良河、天化河、蓮花河、小四河流貫全鄉。四座小(一)型水庫:彌良河、大沖河、葛根塘、虎頭坡,加上小塘壩年均蓄水達1400多萬立方米。
2004、2005年,楊橋鄉黨委連續兩年被市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連續五年居全縣前列。2005年,楊橋鄉被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穩定委員會表彰為先進鄉鎮,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平安鄉鎮”,10個村委會被命名為“平安村”。2006年7月被中共中央組織部、雲南省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楊橋鄉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以構建和諧楊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平台,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主體,以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目的,解放思想,搶抓機遇,致力創新,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推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努力融入現代新嵩明建設大局,加快楊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區劃沿革
楊橋鄉又稱楊家橋。其名始於明代隆慶四年(1507),當時有資善里甸心村楊姓富翁在彌良河上修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橋,故以姓氏取名“楊家橋”,又稱“楊橋”。設農村集貿市場稱楊橋街。楊橋鄉在明清時期先後設中和里、彌良里、資善里。民國年間,先後設楊橋區、資善鄉、鳳鳴鄉、復興鄉。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初設復興鄉、鳳鳴鄉,7月改設楊橋區(一區)轄1鎮10鄉。1958年4月撤區建鄉(鎮),楊橋區轄楊橋、布能、龍街和嵩陽鎮,10月改鄉鎮建製為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建制,設楊橋區,下轄12個小鄉。1987年12月撤區建鄉,改稱楊橋鄉至今。
鄉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實力增強、社會穩定”的工作目標,堅持農業基礎地位,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全鄉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2000畝,糧食總產達26851噸。農村經濟總收入835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86元,財政收入1893.6萬元。非公經濟發展主要依託楊林工業開發區,依託縣城,圍繞昆明新機場和航空經濟區建設,不斷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引導,搞好服務,大力發展新型工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點發展建築建材、五金加工、機械製造等產業,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發展格局。2006年,全鄉非公經濟達1695個,從業人員5671人,工業總產值完成43505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10403萬元,鄉鎮企業實交稅金完成1550萬元。
全鄉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是:立足當前,放眼未來,用發展統攬全局,對全鄉及鄉內不同發展區域進行科學定位,圍繞逐步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長期目標,著力建設“一鎮”、“二帶”、“三區”。“一鎮”,即把楊橋集鎮開發建設為城郊型商品重鎮。“二帶”,就是以213國道為主軸的“楊橋-太平龍”非公工業帶,以龍街、白鶴為主的特色養殖帶。“三區”,一是長松園生態休閑區,二是西山嵩塬影視文化休閑旅遊區,三是嘉麗澤濕地高原水鄉園區的“太平龍—白鶴—楊橋”配套區。通過“一鎮二帶三區”的建設,加快全鄉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特色產業
1、水果
楊橋水果主要集中在矣鐸、月家、大坡、黑營盤等村委會,水果面積近萬畝,年產量4000噸,主要品種有桃、梨、李子、大樹楊梅等,年產值700多萬元。
2、林果
主要在矣鐸、月家、大坡等村委會,面積近千畝,年產量100噸,主要品種有核桃、板栗等。
楊橋鄉
全鄉蔬菜種植面積6445畝,產量17766噸。蔬菜大棚301個,面積755畝。
4、肉兔養殖
在白鶴村委會成立了肉兔養殖協會,建有容納11000個籠位的養兔小區,年出欄肉兔80000萬多隻。
5、漁業養殖
以龍街“2814漁場”為龍頭,全鄉漁業養殖戶達1200多戶,養殖面積4740畝,產量1500多噸,龍街漁產品獲得國家綠色無公害產品質量認證,申請註冊了“龍漁多”商標。
在抓好傳統農業的同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落實各項科技措施,優化品種種植結構,著力抓好水稻滇粳優系列、滇系系列、合系系列等優良品種的示範推廣,良種覆蓋率達100%。建成以白鶴村委會為中心,覆蓋龍街、楊橋、太平龍三個村委會的千畝優質滇粳優、“滇系”系列優質米生產基地。加大特色農產品開發力度,在全鄉推廣亞麻、洋薊、蔬菜、花卉、水果等種植。全鄉種植蔬菜6445畝,產量17766噸,花卉種植190畝,林果種植3800畝,總產5860噸。在傳統水果種植的基礎上,新增了3000畝雪蓮果,近千畝旅遊型產品大樹楊梅,種植品種不斷更新、品質逐年提高。
大力實施科技興煙戰略,繼續抓好與湖南省常德捲煙廠烤煙科技合作項目,努力打造楊橋烤煙品牌形象,全鄉烤煙種植水平不斷提高,2006年,全鄉種植烤煙10000畝,收購中上等煙1265噸,收購總值1497萬元,平均單價11.43元,完成農特稅329萬元,完成出口儲備烤煙150.5噸。
以龍街“2814漁場”、肉牛、肉鴨、白鶴肉兔養殖小區為依託,按照“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導農戶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推動全鄉畜牧、漁業穩步發展。龍街成立了綠色養殖協會、漁業協會,投資90萬元,建成佔地20畝的肉牛養殖小區,年出欄肉牛1500頭。全鄉漁業養殖面積4740畝,產量1500多噸,漁產品獲得國家綠色無公害產品質量認證,申請註冊了“龍漁多”商標,為漁業養殖創立了龍頭品牌。龍街村委會還在河北所村小組建立養鴨小區,年存欄52800隻,產鴨蛋380噸。白鶴村委會建有佔地11畝,容納11000個籠位的養兔小區,年出欄肉兔80000多隻。
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不斷鞏固“兩基”成果,紮實開展普及實驗教學工作,以學校標準化建設為契機,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全鄉有2所中學,15所小學,2006年,在校學生6051人,其中,小學4076人,初中1975人。在職教師379人。小學升學率達100%,初中升學率60%。
全鄉建有文化廣播服務電視服務中心1個,村業餘文藝演出隊22支,農村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2004、2005年投資35萬元修建了楊橋文化廣場,極大地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每逢街天,文化站前歌聲洋溢,熱鬧非凡,廣大人民群眾自發開展文藝演唱活動。鄉黨委每年都舉辦春節農村業餘文藝調演,農村文藝愛好者自編自演、寓教於樂,深得群眾的好評和喜愛。
楊橋鄉
2006年末總人口42270人,其中農業人口40511人,男性20174人,女性2033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8‰。
楊橋鄉
楊橋鄉
楊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