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祠畫像石
武氏祠畫像石
武氏祠在今山東省嘉祥縣南武宅山,舊稱武梁祠或武氏“前石室”和“左石室”,為武氏家族墓葬的雙闕3個石祠的石刻裝飾畫,現保存刻石40餘塊。據武氏石闕和武梁碑記載,它的創建年代在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前後,由石工孟孚、李第卯、孫宗等人刻造,並由“良匠衛改雕文刻畫”而成。
東西石闕畫像內容為神仙靈異、車馬人物與歷史故事。
現存武梁、武班、武榮三石祠中,武梁祠形體較小,為開間結構。
武班、武榮等祠形體稍大,為中間有立柱的雙開間後壁有龕的結構。
各石祠畫像內容分佈大體相同,刻神仙、靈異、祥瑞等圖像於頂部,暗含天降祥瑞之意。圍繞東王公、西王母為主的神話傳說都刻在兩山牆的山尖部位。表現儒家門人的高貴形象都刻在後壁高處和兩山牆的上層。
反映墓主人顯赫地位的出行圖布置在後壁和小龕的橫額長石上,並通連山牆。按五行思想中西方屬金呈殺的觀念,西壁下刻攻戰圖。
而表現墓主人養尊處優的宴飲、樓閣都刻在祠堂中心後壁的明顯之處。
表現節婦烈女的故事有京師節女、梁節姑姊、無鹽醜女、齊義繼母、秋胡妻、朱明妻、王陵母等。
表現孝子的故事有閔子騫、老萊子斑衣娛親、丁蘭刻木奉親、董永賣身葬父、伯榆悲親、邢渠哺父等。
另外還有義漿羊公、泗水撈鼎、柳惠、顏叔等故事畫。
武氏祠畫像採用分層分格構圖方法,在一層中包括多個不同的畫面和人物,構圖複雜而又均衡勻稱,具有濃郁的裝飾效果。
武氏祠畫像石
武氏祠畫像石的雕刻方法為凸麵線刻。先將石面磨平再勾出物像,然後把物像周圍部分鑿去,使畫面浮起造成陽文輪廓,最後在陽文上用陰線精雕細刻而成。
畫面工整樸實,其嚴謹、樸素、古拙的寫實特色,在山東畫像石中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和典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