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肝轉移

膽囊癌肝轉移

直接侵犯和淋巴轉移是發生膽囊癌肝轉移的主要原因,也可通過膽管和靜脈轉移至肝。膽囊癌轉移到患者肝臟說明病情比較晚,屬於四期的腫瘤,臨床上,膽囊癌肝轉移的治療主張進行全身性的綜合治療。

正文


膽囊癌少見,但是膽囊癌肝轉移的複發幾率卻比較大,膽石症和慢性膽囊炎為膽囊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好發於膽囊頸部。90%的組織學類型為分化較高的腺癌。肉眼觀膽囊癌多呈瀰漫浸潤性生長,使囊壁增厚,變硬,灰白色,砂粒樣。粘膜無明顯腫塊,與慢性炎症或瘢痕不易區別。有時呈息肉狀生長,基底部較寬。膽囊底及鄰近肝組織內常有轉移灶形成。除轉移至鄰近器官如十二指腸、結腸和胃外,還可發生膽囊管、局部淋巴結及小網膜淋巴結的轉移。血行轉移少見。

病因


膽囊癌常與膽囊良性疾患同時存在,最常見是與膽囊結石共存,結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臨床表現
1.右上腹疼痛
由於膽囊癌多與膽囊結石炎症並存故疼痛性質與結石性膽囊炎相似。開始為右上腹不適繼之出現持續性隱痛或鈍痛,有時伴陣發性劇痛並向右肩放射。
2.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厭油膩、噯氣、胃納不佳。這是由於膽囊功能不足以對脂肪物質進行消化所致。
黃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現。癌組織侵犯膽管引起黃疸。同時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現惡病質,皮膚、黏膜黃染,伴皮膚瘙癢。
4.發熱
部分病人出現發熱。
5.右上腹腫塊
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現腫塊。是因為腫瘤迅速增長阻塞膽管使膽囊腫大;如侵犯十二指腸也可以引起梗阻;另外腫瘤侵及肝胃胰也可出現相應部位包塊。

檢查


1.B超聲檢查
B超檢查簡便無損傷,可反覆使用,是首選檢查方法。內鏡超聲用高頻率探頭僅隔著胃或十二指腸壁對膽囊進行掃描明顯提高膽囊癌的檢出率,能進一步判定膽囊壁各層結構受腫瘤浸潤的程度。
2.CT掃描
CT掃描對膽囊癌的影像改變可分三種類型:
(1)壁厚型 膽囊壁局限或瀰漫不規則增厚;
(2)結節型 乳頭狀結節從膽囊壁突入膽囊腔存在;
(3)實變型 因膽囊壁被腫瘤廣泛浸潤增厚加之腔內癌塊充填形成實質性腫塊。如果腫瘤侵犯肝臟或肝門胰頭淋巴結轉移,多能在CT影像下顯示
膽囊腫塊和壁內測到異常的高速動脈血流信號是膽囊原發性惡性腫瘤區別於膽囊轉移癌或膽囊良性腫塊的重要特徵
4.ERCP
ERCP對於能夠顯示出膽囊的膽囊癌診斷率可達73%~90%。但ERCP檢查有半數以上不能顯示膽囊。
(1)細胞學檢查 可以直接取活檢或抽取膽汁查找癌細胞。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不高,但結合影像學檢查仍可對半數以上膽囊癌患者作出診斷。
(2)腫瘤標記物 在腫瘤標本的CEA免疫組化研究報告中膽囊癌的CEA陽性率為100%。進展期膽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達9.6ng/ml,但在早期診斷無價值。CA19-9、CA125、CA15-3等腫瘤糖鏈抗原僅能作為膽囊癌的輔助檢查。

治療


1.手術治療
可採用切除肝門部膽管癌手術,肝門部膽管癌故息性手術,中下部膽管癌切除術等方法。
2.化療
術中經胃網膜動脈插管至肝動脈,留置藥物泵於皮下后,經藥物泵給葯,常用的化療葯為5-Fu,MMC。
3.放療
術中放療、術后定位放療及分期內照射等,根治性放療劑量照射,對晚期膽管癌有一定的效果,可使癌細胞變性壞死和抑制其生長,可延長晚期膽管癌病人的生存期。目前攜康長榮質子放療廣泛應用在膽囊癌的臨床治療。質子放療與普通的X光的光子放療不同,質子放療主要有二大特點:一是可以有效的避免X光射線對癌部主要功能區的照射,並且在入射皮膚時幾乎沒有劑量的損失。二是質子射線具有布拉格峰,它可以精準的到達體內特定位置的腫瘤,在腫瘤部位實行大劑量爆破,能夠有效的殺死癌細胞,腫瘤後方沒有劑量,對後方的組織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