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稔飯

起源唐朝的福建清明食俗

烏稔飯是清明食俗,而清明食俗也不能不提到畲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畲族聚居地。烏稔飯又名烏米飯,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別是柘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可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菜品特色


洗凈煮熟的烏稔樹葉
洗凈煮熟的烏稔樹葉
福建畲族三月三吃烏稔飯。它是將糯米用洗凈煮熟的烏稔樹葉 浸泡后蒸煮而成,顏色烏黑但卻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制好的“烏稔飯”,單從外表來看,不甚美觀,顏色烏黑,然而米香撲鼻與一般糯米飯相比,別有一番風味,今天人們還用紫米飯、紫菜飯代替“烏稔飯”。
此外,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吃“芥菜飯”,據說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中國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如壯族、侗族水族、苗族、畲族、黎族、仫佬、毛南、布依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做法


福建畲族清明烏稔飯
福建畲族清明烏稔飯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家家 戶戶煮“烏稔飯”,烏米飯可冷凍保鮮60天以上,用時經解凍后再蒸、熱、透后即可配料製作各種佳肴。

歷史


畲族烏稔飯
畲族烏稔飯
畲族烏稔飯唐朝(公元669年)以來是畲族同胞“三月三”過節的傳統食品,它來自大自然烏稔樹(也叫烏飯樹)的綠色樹葉泡製而成的色香味和開脾健胃驅濕膳療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綠色食品,二十世紀末經寧德市畲族烏米飯加工坊開發,現已成福建九地市和浙南等地設宴的佳肴,分別有紅鱘烏米飯、竹桶烏米飯、太極烏米飯、荷葉烏米飯、菠蘿烏米飯、草包烏米飯、烏米卷、八寶烏米飯(甜、咸)等品種。

傳說


據畲族民間傳說:唐總章二年,畲族英雄雷萬興率領畲軍抗擊官兵,被圍困山中,時值嚴冬糧斷。畲軍只得採摘烏稔果充饑,雷萬興遂於農歷三月初三日率眾下山,衝出重圍。從這以後,每到“三月三”,雷萬興總要召集兵將設宴慶賀那次突圍勝利。並命畲軍士兵採回烏稔葉,讓軍廚製成“烏稔飯”,讓全軍上下飽食一頓,以志紀念。這“烏稔飯”的製作方法並不繁雜,將採摘下來的烏稔樹葉洗凈,放入清水中煮沸,撈掉樹葉,然後,將糯米浸泡在烏稔湯中,浸泡9小時后撈出,放在蒸煮籠里蒸煮,熟時即可食用。制好的“烏稔飯”,單從外表來看,不甚美觀,顏色烏黑,然而米香撲鼻與一般糯米飯相比,別有一番風味。而畲族人民為紀念民族英雄,此後每年的“三月三”都要蒸“烏稔飯”吃,日久相沿,就成為畲家風俗。又因閩東一帶,畲漢雜居,人民歷代友好相處,婚嫁頻繁,遂使食“烏稔飯”也成了閩東各地各民族共同擁有的清明食俗。

習俗


木桶芥菜飯
木桶芥菜飯
“清明時節雨紛紛”,一俟雨停,提籃挑擔祭祖掃墓的人就多了起來。閩、台兩省祭祖掃墓的期限,從清明到穀雨,各縣(市)有所不同。而閩東的寧德、周寧壽寧等地祭祖墳,多是全族出動,近則由族裡設宴宗祠,聚族飲宴。一時舉族上下,男女老幼皆到,也算是閩東別具一格的大團圓。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而且在這段時間裡,在閩東許多城鄉中還可以吃到一種富有閩東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櫻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漿里,烙熟為時令小吃,這種小吃頗富鄉野風味。

獲獎情況


寧德市烏米飯加工坊烏米飯先後多次參加多次美食活動,受到消費者青睞。2003年5月1日參加福州市第四屆美食節;2004年5月19日參加寧德市農副產品展銷會;2004年10月25日代表閩東特色唯一參加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在寧德市區舉辦的首屆閩東美食節,譽享蕉城,烏米飯視為特色食品在閩東電視台、福建電視台1套作為新聞於2004年10月25日分別播出;2004年國慶節烏米飯由寧德市鄭明生副市長推薦介入太姥山作為閩東特色食品讓全國各地遊客品嘗,受到讚譽。畲族烏米飯應廈門客商要求2005年元旦前鼓浪嶼營業部也將開業。
歷史畲族烏米飯獲獎情況:1993年烏米飯在首屆閩東風味小吃展評中榮獲優秀獎;1999年福州陳蓉娟廚師向我廠購烏米飯製作的“烏米卷”獲得福州市99地方風味小吃創新獎;2003年5月1日榮膺福州市第四屆美食節“十佳品牌”風味小吃最高獎(福州市生活周報2004年5月8日介紹我廠的畲族烏米飯);2003年9月15日三明市明月大酒店向我廠購畲族烏米飯製作的閩東烏米飯評為三明市第四屆“旅遊美食節”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