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

中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

祁徠連山國家公園地處青藏、蒙新、黃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的祁連山北麓,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水源涵養地。

祁連山國家公園是中國首批設立的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總面積5.02萬平方公里中,甘肅片區3.44萬平方公里,青海片區1.58萬平方公里,森林、草原、荒漠、濕地均有分佈。

祁連山國家公園,2017年批准成立。

2020年9月21日,由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門源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主辦,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承辦的祁連山國家公園第一屆自然觀察節暨野生動物宣傳月活動在門源啟動。

位置境域


祁連山國家公園地處甘肅和青海兩省交界,面積達到5.02萬平方公里。其中,甘肅片區總面積3.44萬平方公里,占國家公園總面積的68.5%。青海片區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占國家公園總面積的31.5%。
祁連山國家公園
祁連山國家公園
按行政區劃劃分,甘肅省涉及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民樂縣永昌縣天祝藏族自治縣涼州區和7縣(區),(另有資料載:涉及酒泉、張掖、武威金昌、蘭州5市的阿克塞、肅北、肅南、民樂、甘州山丹、永昌、涼州、古浪、天祝、永登11個縣(區)及山丹馬場。 )包括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馬蹄寺省級森林公園、冰溝河省級森林公園等保護地和中農發山丹馬場、甘肅農墾集團。
範圍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祁連縣海西州天峻縣德令哈市,共有17個鄉鎮60個村4.1萬人。(另有資料載:青海省涉及海北、海西海東、西寧(州、地、市)的大通民和樂都、互助、門源、祁連、剛察、德令哈、大柴旦、天駿10個縣,面積約16.4萬平方公里。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境內包括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濕地公園,其中祁連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面積36.55萬公頃,緩衝區面積17.51 萬公頃,實驗區面積 26.17 萬公頃。仙米國家森林公園面積19.98萬公頃,黑河源國家濕地公園面積 6.43萬公頃。

保護目標


祁連山國家公園保護對象涵蓋森林、草原、冰川、荒漠等生態系統。
公園內生態系統獨特,自然景觀多樣,平均海拔4000-5000米。
祁連山是中國32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之一、世界高寒種質資源庫和野生動物遷徙的重要廊道,是野氂牛藏野驢白唇鹿岩羊冬蟲夏草雪蓮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棲息地及分佈區,特別是中亞山地生物多樣性旗艦物種——雪豹的良好棲息地,有野生脊椎動物28目63科294種,其中獸類69種、鳥類206種、兩棲爬行類13種、魚類6種,國家Ⅰ類保護野生動物雪豹、白唇鹿、馬麝、黑頸鶴、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等15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棕熊、猞猁、馬鹿、岩羊、盤羊、獵隼、淡腹雪雞、藍馬雞等39種;高等植物95科451屬1311種;屬於國家Ⅱ級保護野生植物有星葉草、野大豆、山莨菪等32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蘭科植物16種。
根據第二次冰川編目,祁連山共有冰川2683條,面積1597.81平方公里(7.17萬公頃),冰儲量844.8±31.3億立方米(87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冰川融水量為9.9億立方米,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固體水庫”,年出山徑流量約為72.64億立方米,灌溉了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額濟納旗7萬多公頃農田,滋潤了120萬公頃林地和620萬公頃草地,提供了700多萬頭牲畜和600多萬人民的生產生活用水,是河西走廊乃至西部地區生存與發展的命脈,也是“一帶一路”重要的經濟通道和戰略走廊,承載著聯通東西、維護民族團結的重大戰略任務。
公園範圍內,河流密布,主要有黑河、八寶河、托勒河、疏勒河黨河石羊河大通河7條河流,流域地表水資源總量為60.2億立方米。
公園內濕地總面積39.98萬公頃。草地和森林廣袤,草原面積達100.72萬公頃,林地15.24萬公頃。野生高等植物68科257屬617種。

建置沿革


黨中央、國務院對祁連山生態保護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17年01月08日,甘肅“兩會”期間,甘肅政協委員、中國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石培基建議,將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的自然保護區進行資源整合,申報成為國家公園。
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確定祁連山國家公園總面積5.02萬平方公里。
2018年10月29日,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在甘肅省蘭州市揭牌,西部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祁連山至此實現生態跨區域統一保護管理。作為我國首批設立的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
2019年10月17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正式揭幕並啟用。

地理位置


祁連山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和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祁連山區過去分佈著多個不同層級的保護區,同一生態系統長期執行不同的保護標準。

標識啟用


2019年10月17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正式揭幕並啟用。
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在設計時突出祁連山脈最高峰“團結峰”,還巧妙運用帶透視的無限大符號氣貫於祁連山的山川、森林、雪山、草原、荒漠、濕地,而且靈動揮灑于山水祥和的天際之間,框內的兩塊白色寓意聖潔的雪山和飄動的白雲,彰顯出祁連山國家公園獨特的自然之美和地域文化底蘊,圖形表達運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線來表現祁連山鍾靈毓秀的自然生態及人文景觀,同時也體現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思想和造型優美的敦煌飛天彩帶飄逸的動態之美。藍、綠、黃、橙四色和圖形造型蘊含在無限大的氣場之中,標誌圖形立體地再現了祁連山國家公園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監測公報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青海省氣象局聯合發布《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顯示,該片區總體生態質量繼續趨好。
據介紹,公報基於地面監測資料和衛星遙感數據,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2018年草地、積雪、冰川、凍土、河流等生態環境要素進行了監測,對土壤墒情、土地荒漠化及植被生態質量狀況進行了監測評估,分析了區域內主要氣象要素變化特徵。
結果表明,片區年平均氣溫呈升高趨勢,降水量呈弱增加趨勢,平均相對濕度變化持平略減;牧草長勢良好,平均產量每畝197公斤,綜合評定為“豐年”;積雪面積擴大,較上年度同期增加2倍,積雪日數增加;冰川面積持平略增,與第二次冰川編目數據相比,八一冰川面積略有減少,崗格爾肖合力冰川和團結峰冰川面積略有增加;最大凍土深度與近十年平均最大凍土深度相比,西部地區呈增加或持平趨勢,東部地區呈微弱減小;大通河年徑流量與近十年平均年徑流量基本持平,為26.70億立方米。
同時,6月至8月土壤墒情總體好於上年度同期,中部土壤水分增加趨勢較為明顯;荒漠化面積減少,與近十年平均相比,重度、中度和輕度荒漠化面積分別減少31.92%、16.23%和8.12%;植被生態質量繼續趨好,核心保護區植被生態質量指數上升趨勢略低於一般控制區。

所獲榮譽


2020年4月,入選“2020世界避暑名山榜”。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

發現物種


2021年4月20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老虎溝管護站從野外回收的紅外相機數據中發現了一組赤狐撫育幼崽的珍貴視頻畫面。
徠2021年5月15日,祁連山國家公園天峻片區發現國家保護野生鳥類黃斑葦鳽,並對其救護。
2021年6月,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首次發現發冠卷尾,刷新了這一區域鳥類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