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

開發建設精神

北大荒精神,是黑龍江墾區的廣大人民群眾在六十多年的開發建設中,用青春與汗水、鮮血和生命,在特定歷史條件和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培育和錘鍊出來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覺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為規範和工作作風的集中體現。這種精神已在全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成為全國人民共同擁有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精神簡介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
什麼是北大荒精神?這便是“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字字鏗鏘有力,發人深思。北大荒人在創造豐碩的物質文明成果的同時,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倉的同時,更用他們的青春和生命,忠誠與堅韌為後人留下了名傳千古的創業精髓。
人們讚美拓荒者,歌頌拓荒牛,更頌揚在艱苦跋涉中取得輝煌業績的北大荒精神。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十萬轉業官兵在東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發起了“向地球開戰,向荒原要糧”的偉大壯舉。半個世紀來,幾代拓荒人承受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戰天鬥地,百折不撓,用火熱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號劃在了祖國邊陲那曾經荒蕪凄涼的土地上,他們以“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為內容的北大荒精神,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墾荒英雄們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們已把生命融入了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這片桀驁不馴的黑土地,實現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性巨變。

形成歷史


五十年代中期,王震將軍奉黨中央、毛主席之命,先是率領鐵道兵,后又指揮十萬轉業官兵挺進荒原,展開了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奠定了墾區的基礎。近半個世紀以來,先後由14萬轉復官兵,5萬大專院校畢業生,20萬山東、四川等地的支邊青年,54萬城市知識青年和地方幹部、農民組成的墾荒大軍,繼承發揚解放軍的光榮傳統和“南泥灣”精神,頭頂藍天、腳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馬架、睡地鋪,戰勝重重困難,在茫茫沼澤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機械化國營農場群。老一代北大荒人數十年如一日,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為墾區的開發建設“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黑龍江墾區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成為工農商學兵結合、農林牧工副漁綜合經營、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社會經濟區域。墾區始終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墾區的開發建設史是共和國發展史的一個縮影。墾區人民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還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即“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

精神內涵


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艱苦奮鬥精神;
解放思想、敢闖新路的勇於開拓精神;
胸懷全局、富國強民的顧全大局精神;
不計得失、勇於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

精神解讀


艱苦奮鬥精神

北大荒的艱苦奮鬥精神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體現。
一是環境的艱苦
史書上記載:北大荒自古以來,就是蠻荒之地。這裡荊莽叢生,沼澤遍布,風雪肆虐,野獸成群,人煙罕至,寒冷、偏僻、荒蠻、兇險以至於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等等。
北大荒是冰雪的故鄉,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西伯利亞寒流影響,冬季漫長而寒冷乾燥,冬天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8.6度,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為冰霜期,凍土層最厚達2。5米,滴水成冰、鵝毛大雪都是對這裡形象的比喻。
夏季的北大荒,野獸成群,沼澤密布,蚊虻成陣,因草水多多,蚊子就多。晚上睡覺,螞蟻和蛇常會爬進被窩裡。作家聶紺弩在《北大荒歌》中寫道:“北大荒,天蒼蒼,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葦塘。葦草青,葦草黃,生者死,死者爛,肥土壤,為下代作食糧。何物空中飛?蚊蟲蒼蠅,蠛蠓牛虻。何物水邊爬?四腳蛇蛤士蟆,肉螞蟥。山中霸主熊和虎,原上英雄豺與狼。爛草污泥真樂土,毒蟲猛獸美家鄉。誰來酣睡似榻前,須見一日之短長。大煙兒泡,誰敢當?天低昂,雪飛揚,風顛狂,無晝夜,迷八方。雉不能飛,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無虎狼。酣戰玉龍披甲苦,圖南鵬鳥振翼忙。天地末日情何異,冰河時代味再嘗。一年四季冬最長”。
二是工作的艱苦
北大荒初期的工作,就是開墾荒地。建場的時候,進點建場的人員都是靠著兩條腿一步一步走的。茫茫荒原,荊棘叢生,塔頭甸子和沼澤遍布。每刨一鎬,把泥水濺起老高,人都變成了泥猴。沒有伙房,露天打灶;沒有水井,就用泡子水過濾做飯;沒有蔬菜,就挖野菜吃。有時工作的地方處處是水,中午吃飯無蹲坐之地,只好邊走邊吃。出征歸來,臉和脖子上都被蚊子咬得胖出一圈。
三是生活的艱苦
他們長年吃的是清一色的高粱米、窩窩頭、鹽水煮黃豆,白菜粉條湯。一日三餐除了大白菜,偶爾有點土豆之外,幾乎一年也吃不到肉,逢年過節才能吃一頓大米飯或者餃子,餃子也多半是喝片湯。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雖然號稱黃金般的“北大倉",也經歷了絕大多數人沒有經受過的、可怕的飢餓。沒有了糧食,只有吃牲口的飼料——糠皮、青稞大麥、黑豆,以至樹皮、草根、瓜蔓、辣椒秧、野菜……因飢餓而亡的人也不計其數。有帶家屬的,還有帶孩子的。當時,夫妻一對一雙地安排在一個通鋪上睡。天很冷,但是得掛蚊帳,一個蚊帳里睡一對。江濱農場當年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草房,卻同時住過四對新婚夫婦。還有很多農場坐落在深山老林中,不通電、不通郵、不通車。要想和上級聯繫,只靠一台發報機。戰士們想寄一封家書,只能到幾十裡外的鎮里去寄。

勇於開拓精神

一是向荒原進軍
為了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一批又一批以復轉軍人為主體的墾荒大軍,從戰場走向荒原,有1956年王震將軍率領的鐵道兵七個師和1958年從各軍種兵種轉業來的十萬官兵;有1959年來自齊魯大地的六萬支邊青年,有1966年來自瀋陽軍區的萬名復轉官兵;有1968年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三千現役軍人和從全國各地來北大荒的80萬城市知青;還有數以萬計的科技人員、各地的高等院校畢業生以及改革開放後來到北大荒的建設者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共開墾出3600多萬畝良田,建成了中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有農場群,將5萬多平方公里的漠漠大荒建成了名聞遐邇、舉世矚目的現代化農業的黑龍江墾區。
二是科技的創新
從1948年夏始,通北機械化農場就設立了試驗室。1949年,“查育一號”經小區直播實驗,創造畝產467公斤的高產紀錄。1950年經反覆試驗,用機械化收穫水稻獲得成功。1955年,友誼農場組建了農業科研試驗站。1956年,鐵道兵農墾局成立試驗站。1957年,虎林縣湖北示範農場移交給八五零農場,改為試驗場。1962年友誼農場建立農機科研室。1964年製成國內第一台盤式精點玉米機。1965年糧食烘乾設備、凍土開溝犁、懸掛式培土機等5項科研任務的研製和開發獲得成功。1963年,東北農墾總局科研所成立,下設育種、耕作栽培、農業機械、畜牧獸醫4個研究室。1965年又成立了農業經濟研究室。同年,黑龍江農墾科學研究所成立。這一時期,從局到場、從場到連均組建了科研組織機構。1967至1977年,兵團中期恢復了科研機構,省農場管理局和7個地區農場分局,也先後恢復和建立地區農墾科研所和農場試驗站。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墾區的“北玉5號”玉米早熟單交種、LD-70凍土機、LKD-100單圓盤旋轉開溝機、懸掛式播種施廄肥機、側牽引清淤機、4W-2型立卧輥玉米收穫機、4YL-2型立輥玉米收穫機、東北毛肉兼用細毛羊的培育(協作)、哈爾濱白豬的培育(協作)等lO項成果獲國家部級成果獎。省國營農場總局科學大會首次授予獎勵的農墾優秀科技成果獎92項。
進入21世紀以來,墾區農業生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糧食單產穩定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糧食總量、商品率不斷創歷史新高。
三是體制的創新
1979年,國家對黑龍江墾區實行財務包干,30年“鐵飯碗”的歷史宣告結束。1980年,中共中央下發文件,充分肯定了“專業承包聯產計酬責任制”的優點。1983年,國營農場生產責任制繼續朝著承包到組、到戶、到勞的方向發展。1984年,中共中央《關於農村工作的通知》指出:“國營農場應繼續進行改革,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辦好家庭農場”。從此,家庭農場在黑龍江墾區全面興起。從1984年到1996年,墾區先後興辦20多萬個家庭農場,實現了農業改革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1998年,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作為國家大型企業集團試點企業正式組建。2000年,農墾總局制定了《黑龍江墾區農業現代化規劃綱要》,積極探索墾區內部政企分開的實現形式,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集團母子公司管理體制。2002年,104個農牧場和4家廠礦企業內部政企分開改革全部到位。從2004年開始,墾區啟動現代農機裝備工程。由於原有的組織模式已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於是北大荒開始了撤連建區的改革,把原來的2241個生產連全部撤銷,集中設立661個管理區,降低了農業的生產成本,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制度的創新洞開了世界的窗口,將北大荒人引向了國際舞台。墾區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和經濟技術合作關係,主要農畜產品出口世界24個國家和地區。

顧全大局精神

北大荒人有著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無論在怎樣的困難面前,他們都能咬緊牙關,服從大局,千方百計完成上繳國家糧食的任務。有些年代,由於各種自然災害,導致墾區糧食大量減產,能否按計劃完成國家交給的上繳糧食的任務,就變得十分艱巨。為了顧全國家這個大局,替國家分憂解難,北大荒人不顧個人得失,勇敢地站了出來。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墾區上上下下積極行動,獻計獻策,為完成上繳國家糧食任務而努力。他們勒緊腰帶,精打細算,將霉變的小麥當做口糧,把好的糧食和全部餘糧都上交給了國家,按時完成國家交給的糧食購銷任務。顧全大局是北大荒人的一貫信念,他們“急國之急、想國之想”,不講條件不講代價,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證實了對祖國的赤膽忠心。
他們為民族大業,為搶險救災,為完成國家任務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主要表現為:旱澇災害頻繁、江河泛濫、水土流失、風蝕沙化,耕地肥力下降,多種珍稀水禽和鳥類被迫遷徙他鄉,曾肥的流油的黑土地日益變得貧瘠。為此,黑龍江墾區提出了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綠色農業的新思路:禁止一切濕地、草原墾殖和毀林開荒活動,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退耕還草,退耕還濕。同時,加大造林的力度,多處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地、生態農業試驗示範點、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使北大荒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實行“場縣共建”,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地方與墾區互利共贏。
2009年上半年,墾區完成代耕作業面積740萬畝,共建農機合作社39個,向地方推廣五大作物高產栽培模式976萬畝,推廣良種面積2237萬畝,開展種植業保險2100萬畝,有160萬戶農民進入場縣共建產業化體系,其中北安分局與黑河市共建生態農業觀光園區等8個農業合作項目、綏化分局與哈市松北區共建萬頭奶牛養殖場等3個畜牧合作項目、北安分局趙光農場與趙光鎮等5個毗鄰場鎮(鄉)的社會事業共建項目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墾區在全省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新格局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無私奉獻精神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的無私奉獻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事業的奉獻
北大荒人承載著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伴隨著共和國艱難前進的腳步,歷經三代北大荒人的薪火傳承、拓荒風雨,終將昔日的北大荒變成今天的北大倉。
在這塊神奇的黑土地上,有數不清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把他們的一生奉獻給北大荒的墾荒事業中。他們之中有老紅軍戰士余永清、黃振榮、張文忠;有身殘志堅的殘疾榮譽軍人遲子強、郝光濃、侯祥寬、汪立國、韓應魁;有戰鬥英雄李國富、王樹功、張一千、曹學法;有支邊青年模範人物楊華、范素蘭、紀長英、梅樹生;有城市知識青年的優秀代表徐淑芳、邵玉琨、曲雅娟、高崇輝;有獻身科技事業的專家張元培、桂體仁、梁甲農、徐一戎和馮紫琅夫婦等。他們燃簧火,戰嚴寒,驅野獸,開荒原,在這漠漠大荒上建起了一座又一座農場,終於將5萬多平方公里的漠漠大荒建成了名聞遐邇、舉世矚目的現代化農業的黑龍江墾區。
二是青春的奉獻
十四萬復轉官兵都很年輕,年齡普遍在二三十歲,他們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炮火硝煙中英勇殺敵,建功立業,而當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毫無怨言,意志堅定,來到茫茫荒原,投入到北大荒的偉大事業中。從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寧波、哈爾濱等城市的幾十萬的學生和知識青年,剛來到北大荒的時候,小的只有十五六歲,最大的也不過20左右歲,他們才從學校畢業,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就來到了遙遠的祖國邊陲,為墾區的繁榮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把他們最寶貴的青春財富獻給了北大荒。
三是生命的奉獻
有多少北大荒的建設者們因長期的勞累身患重病死在了北大荒;有的在開墾荒原的過程中,被茫茫無際的沼澤地所吞噬;有的在洪水中為了搶救國家的財產獻出了生命;有的在茫茫火海中化為灰塵而永生;有的因在軍事演習中,遇突發事故為保護戰友而永不醒;有的因為在爆破之中,為排除啞炮而犧牲;有的為搶救落水的學生,毅然跳入水中而獻身;有的因搶救家屬婦女,被黑瞎子的大掌拍碎腦殼,他們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血肉之軀為北大荒譜寫了一曲曲英勇犧牲、無私奉獻的英雄讚歌。據有關方面統計,在北大荒的開墾中,有12000多人長眠於遼闊而富饒的北大荒,將生命永遠奉獻給了這片神奇的黑土地,而這僅僅是整個黑龍江墾區故去者的一部分。在長達六十多年艱苦創業的歲月里,有五萬多轉業官兵、支邊青年、知識分子、知識青年永遠長眠在北大荒。

北大荒簡介


氣候

這裡是冰雪的故鄉,屬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暴虐的西伯利亞寒流長久地在這裡盤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從南至北由2.6℃減到零下3.5℃,極端最低溫度達零下40℃!的確,寒冷是拓荒者面臨的首要勁敵。北大荒有複雜的自然地貌。

地貌

它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有莽莽山地,有平緩丘陵,還有寬大的谷地。這裡瀕臨風口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冰霜統治之下,凍土層最厚達2.5米。它的西部是松嫩平原區嫩江從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與松花江合流侵蝕,使這裡的地勢平坦,更有夢幻般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它的東部是三江平原區。平均海拔僅54米,萬分之一的坡降,構成罕見的平坦地勢,形成大面積的低濕沼澤地,漂浮垡變幻莫測,於是有“鬼沼”的神奇傳說。
兇險之地
北大荒地處邊塞之地。它的東、北兩面以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區內有大江大河攔阻有無數的川溪澗泉切割;有冰雪斷道,荊柴封路;有毒蟲結陣,猛獸成群;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疫病,如“出血熱”、“克山病”等肆意橫行,使歷史的北大荒在傳說中兇險無比。當年,著名作家聶紺弩下放此地,目睹此景,不由慨然放歌:
秀色蘊於險峰之頂。
瑰寶必藏於艱險之地。
北大荒是祖國的一片寶地。

自然資源

這裡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大都在5%到8%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這裡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儲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有珍貴的礦產資源,煤、鐵、銅、金、石油一應俱全;還有極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山林中有虎、熊、獐、鹿,沼澤區有丹頂鶴、天鵝,河湖中的鰉魚、鱘魚、大馬哈魚、白魚,俱是水產珍品,人蔘、猴頭、木耳、蘑菇也都是名貴山珍……難怪歷朝歷代的人們不懼兇險、不畏艱難,競相踏上那條幾乎沒有歸途的開拓之路,為後代遺下了可以憑弔的印跡。
北大荒原來並非是亘古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