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芩清膽湯

中醫方劑名

蒿芩清膽湯,中醫方劑名。為和解劑,具有和解少陽,清膽利濕,和胃化痰之功效。主治少陽濕熱證。臨床常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膽囊炎。

歌訣


蒿芩清膽枳竹茹,陳夏茯苓加碧玉,熱重寒輕痰挾濕,胸痞嘔惡總能除。

組成


青蒿、黃芩、枳殼、竹茹、陳皮、半夏、茯苓、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用量


青蒿腦4.5-6克,淡竹茹9克,仙半夏4.5克,赤茯苓9克,青子芩4.5-9克,生枳殼4.5克,陳廣皮4.5克,碧玉散(包)9克。

用法


原方未著用法。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膽利濕,和胃化痰。

主治


少陽濕熱證。寒熱如瘧,寒輕熱重,口苦膈悶,吐酸苦水,或嘔黃涎而黏,甚則乾嘔呃逆,胸脅脹疼,小便黃少,舌紅苔白膩,間見雜色,脈數而右滑左弦者。

方義


本證多由濕遏熱郁,阻於少陽膽與三焦,三焦氣機不暢所致,治療以清膽利濕,和胃化痰為主。膽經鬱熱偏重,故見寒熱如瘧,寒輕熱重,口苦膈悶、胸脅脹滿;膽熱犯胃,液郁為痰,胃氣上逆,故吐酸苦水,或嘔黃涎而黏,甚則乾嘔呃逆;濕阻三焦,故小便黃小。方中青蒿清透少陽邪熱;黃芩善清膽熱,並燥濕。兩葯合用,既能清透少陽濕熱,又能祛邪外出,故為君葯。竹茹善清膽胃之熱,化痰止嘔;枳殼下氣寬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陳皮理氣化痰。四葯配合,使熱清濕化痰除,故為臣葯。赤茯苓、碧玉散清熱利濕,導邪從小便而出,故為佐使葯。

配伍特點


青蒿、黃芩配赤茯苓、碧玉散,和解中兼清里熱,理氣化痰。

運用


本方用於少陽濕熱證,臨床應用以寒熱如瘧,寒輕熱重,口苦膈痛,吐酸苦水,胸脅脹疼,舌紅苔白膩,脈數而又滑左弦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嘔多,加黃連、蘇葉清熱止嘔;濕重,加藿香、薏苡仁白豆蔻以化濕濁;小便不利,加車前子澤瀉通草以利小便。

重要文獻摘要


《重訂通俗傷寒論》:“暑濕瘧……當辨其暑重於濕者為暑瘧……暑瘧,先與蒿芩清膽湯清其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