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油棕樹的結果 展開
  • 棕櫚科油棕屬植物
  • 油椰

油棕樹

棕櫚科油棕屬植物

油棕屬棕櫚科,常綠直立喬木,是世界上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一種木本油料植物。一般畝產棕油200千克左右,比花生產油量高五六倍,是大豆產油量的近10倍,因此有"世界油王"之稱。

物種簡介


油棕又名油椰子。棕櫚科,油棕屬。常綠喬木。得名與其特徵有關。該樹屬於棕樹,果實能榨出高出大豆十倍的油量,故名。又因果實的形態像椰子,因此又名“油椰子”。
油棕樹單株直立生長,主幹粗壯,渾身布滿葉柄殘根,猶如披著一身甲胄。又長又大的羽狀複葉,輪生在樹梢周圍,形成一圈碧綠生輝的傘形樹冠。樹形粗壯美觀,綠葉四季長青,冬不萎黃。西雙版納的街道兩旁、馬路附近,都有成行的油棕樹遮日覆蔭,美化環境。這種植物已成了西雙版納常見的行道樹。

形態特徵


油棕樹
油棕樹
直立喬木狀,高達10米或更高,直徑達50厘米,葉多,羽狀全裂,簇生於莖頂,長3-4.5米,羽片外向摺疊,線狀披針形,長70-80厘米,寬2-4厘米,下部的退化成針刺狀;葉柄寬。花雌雄同株異序,雄花序由多個指狀的穗狀花序組成,穗狀花序長7-12厘米,直徑1厘米,上面著生密集的花朵,穗軸頂端呈突出的尖頭狀,苞片長圓形,頂端為刺狀小尖頭;雄花萼片與花瓣長圓形,長4毫米,寬1毫米,頂端急尖;雌花序近頭狀,密集,長20-30厘米,苞片大,長2厘米,頂端的刺長7-30厘米;雌花萼片與花瓣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毫米,寬2.5毫米;子房長約8毫米。果實卵球形或倒卵球形,長4-5厘米,直徑3厘米,熟時橙紅色。種子近球形或卵球形。花期6月,果期9月。樹榦有宿存的葉基。核果卵形或倒卵形,每個大穗結果1到3千個,聚合成球狀。最大的果實重達20千克,果肉、果仁在15千克以上,含油率在60%左右。

生長環境


喜光嗜鉀,生長要求適溫較高,宜置於熱帶地區或其邊緣。不抗風、不耐旱、不耐寒。乾旱低溫15攝氏度以下停止生長。在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熱帶地區生長較快,栽后3--4年即可結果。

分佈範圍


原產非洲熱帶地區。我國海南,台灣及雲南熱帶地區有栽培。我國大面積種植的為杜拉種,薄殼種和無殼種。

主要價值


油棕的形態很像椰子,因此又名"油椰子",它的故鄉在西部非洲。100多年前,它一直默默無聞地生長在熱帶雨林中。直到本世紀初,才被人們發現和重視,如今已是世界"綠色油庫"中的一顆明星,成了名副其實的"搖錢樹"。油棕是一種重要的熱帶油料作物,其油可供食用和工業用,特別是用於食品工業。
從油棕果實榨出的油叫做棕櫚油,由棕仁榨出的油稱為棕仁油,都是優質的食用油。它們還可精製成高級奶油、巧克力糖,代替可可脂、冰淇凌用油等。在工業上可製造優質香皂等。果殼可提煉醋酸、甲醛,制活性炭、纖維板。棕油餅可作飼料。花序成熟后,流出的液汁還可以釀酒。油棕樹的經濟壽命有20-25年之久。我國的海南、兩廣、台灣、福建、雲南等省區都有引種!

生長繁殖


播種繁殖,種子一般為9--10月成熟。種子應選擇薄殼種的第一代雜種,或從多年豐產,抗逆性強的杜拉種成齡母樹上採收。通常應即采即播,經溫水浸泡2周催芽處理后播入沙床。播后約15天即可發芽。發芽類型為毗鄰型,初生葉為全緣亞型。當苗長出2片葉后,再移入苗圃培育。做生產栽培的則需用一年生壯苗定植。

栽培技術


作為經濟作物栽培的定植株行距以6米*9米為宜,即1畝種12--13株。作為綠化觀賞用苗的生長,則以株行距2米*3米即可。定植時要選擇土層深厚,表土疏鬆,底土輕黏,排水良好的沙子壤土,並改良土壤至pH4--6。定植時要施足基肥,且宜在雨季初期進行。定植后2--3年內,幼齡樹追肥以氮肥為主,適當配合磷,鉀肥。常見病蟲害有莖腐病,芽腐病以及刺蛾象鼻蟲等,要注意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