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鎮一中
1946年創於內蒙古的學校
豐鎮一中原名綏蒙中學,亦名綏遠省立第一中學。
是在原來豐川書院的舊址上,經我黨創辦的,一九四六年在內蒙西部建立的第一所學校,其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始建於1946年,作為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地區建校歷史較為悠久的一所學校,她風雨兼程,至今已走過了近七十個春秋。學校座落在內蒙古豐鎮市城東南隅飲馬河畔,與薛剛山隔河相望,東臨208國道。
半個多世紀以來,她始終以傳承文明,澤被後世為己任,奮力拚搏,與時俱進,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六十年時間,畢業的學生分佈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有的還在國外深造或工作。他們之中,有的政績卓著,造福一方;有的事業輝煌,成為國家著名工程的技術指導;有的潛心科研,正在努力攀登科學高峰;有的投身經濟,在商務大海里瀟灑遨遊……他們在各條戰線上已經貢獻了和正在貢獻著他們的聰明才智,他們,是時代的驕子,更是一中的驕傲。
校內的歷史遺址——南閣
郵政編碼:012100所屬地區: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豐鎮市
豐鎮一中
2012年以校長王貴忠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后,學校貫徹“重心下移”的管理理念,把學校管理的權力下放到基層,以年級組為教育教學管理主陣地,充分發揮年級組的職能作用,負責本年級教師和學生的具體管理,各處室宏觀指導、督查各年級組的各項工作。
與此同時,學校採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新思路,實行教案制與學案制雙軌并行的教學模式,注重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的教學管理改革,體現了“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學,兩手都要硬”的辦學宗旨,逐步形成一套責任明確、分工到位、科學有序的管理體系,從根本上保證了教育教學有序實效的進行。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不斷加強校園硬體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在原有基礎上,購置電腦,實現了教師人手一台電腦的辦公條件,並在加強校本培訓的前提下,分期分批派出教師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和業務水平。豐鎮一中力爭建成一所求真務實,團結合作,人民滿意的學校。
清雍正十三年(1735),經山西巡撫覺羅石麟稟奏照準,在天鎮新平路長城外的高廟子和大同得勝路長城外的衙門口(今豐鎮市城關鎮)分設豐川衛和鎮寧所,隸屬大朔理事通判管轄。清乾隆十五年(1750),裁汰衛、所,改置豐鎮廳,由大同府陽高通判移駐管理。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改屬山西大同府管轄。清光緒十年(1884年)豐鎮廳更名為豐鎮撫民廳,改歸山西省歸綏道管轄。至此,豐鎮廳還尚未建立官學(學校)。
光緒丁亥(光緒十三年,1887),經山西巡撫張之洞奏請允准,建學以明倫,才於光緒癸巳(光緒十九年,1893),由豐鎮撫民廳同知劉鴻逵將原廳治東南隅之官亭遺址改建為書院。其時,書院置大門一楹、二門一楹,前院內有講堂三楹,講堂東西各有書室一楹、東西廂房各三楹;中院迎面是正庭三楹,正庭的東西兩側各有書室二楹,東西廂房各五楹,廚房一楹;正庭之北後院內有正房七楹,東西廂房各三楹。碑記與匾額皆由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舉人郝耀章撰書,匾曰:豐川書院。
同年,豐鎮撫民廳同知劉鴻逵又以廳治之西南置地建立文廟,后經繼任同知劉景林踵事興修,三載落成。
光緒二十八年(1902),豐川書院奉文改為豐鎮學堂(豐川官學堂)。易名后,堂齋屋舍一仍其舊。
民國元年(1912)校名改為豐鎮縣立第一高等學堂。
1914年學校隨豐鎮縣劃歸察哈爾特別區管轄。
五四運動后,校名改稱豐鎮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
1928年又改稱豐鎮縣立第一高、初兩級小學校。
1929年綏遠省初立,學校隨豐鎮縣劃歸綏遠省管轄。
1931年,學校按照所在街道取名為豐鎮縣立南門街小學校。“七七”事變后,校址被日軍侵佔,學校被迫易址。
1947年2月,國民黨佔據豐鎮縣,遂於此處創辦了綏遠省簡易師範學校,委郭良田為校長。
1948年9月豐鎮第四次解放,學校複課,旋更校名為綏蒙第一中學。
1949年6月19日,奉綏遠省政府令,學校改名綏遠省立第一中學,當時學校的教職員工有43名。
1950年3月,學校更名為綏遠省立豐鎮中學,同時,購置民房、土地用以擴建宿舍、操場等設施。“文化大革命”初期,一度撤中學改稱豐鎮五·七大學。
1969年五·七大學外遷,恢復豐鎮中學校名。同年10月,與豐鎮城關中學合併,改稱豐鎮五·七中學。
1972年豐鎮縣第二中學成立后,豐鎮五·七中學即更名為豐鎮縣第一中學。撤縣建市后,豐鎮縣第一中學順延為豐鎮市第一中學。
學校實行以校長總負責的分層管理制度,三個年級分部管理,各部分別配置教導,政教主任,併發揮各職能部門作用,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做到獎罰分明,嚴格管理,不圖形式,不走過場,切切實實地抓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成績。學校啟動“名校工程”,確立了為清華、北大等名校培養優秀學生的奮鬥目標,為此,建立年級組與教研組雙軌管理體式,加大了教研力度,積極進行教學研究。並從2006年開始,引進先進地區經驗,大膽開拓,對現有年級實行組合招聘風險承包的管理制度,在財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提高教師待遇,穩定教師隊伍。同時在市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從大專院校招聘本科畢業生,補充力量,加強了師資隊伍.
學校內引外聯,引進發達地區先進的教學經驗,確立新的教育理念。與北京十二中建成友好學校,並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開展教學合作。與北師大附中構建網校關係,促進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並聘請外籍英語教師任教,對學生進行口語強化訓練,指導英語教學研究。
努力方向:豐鎮一中確立了進一步提高學校現代化辦學水平和全面教育質量,努力實現把學校辦成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國家級示範高中的目標。積極推行"穩步提高,重點突破;拓展服務範圍;推進教育信息化"三大戰略;努力實施"信息化校園、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學生素質、深化教育科研、注重人文教育、開拓教育產業與後勤服務社會化、創新教育管理、擴大海外交流"等八大工程;不斷探索完善以“人文、和諧、自主”為特質的個性化校園建設。今天,學校在科學的辦學理念指導下,拓寬思路,務實創新,正向著"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機制,造就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建設高標準的教育設施,營造高品位的學校文化,培養高素質的年輕一代"目標邁進。
學校內部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