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頂

鶴形目秧雞科動物

白骨頂(學名:Fulica atra)是秧雞科、骨頂屬鳥類。嘴長度適中,高而側扁。頭具額甲,白色,端部鈍圓。翅短圓,第1枚初級飛羽較第2枚為短。跗蹠短,短於中趾不連爪,趾均具寬而分離的瓣蹼。體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數尾下覆羽有白色,兩性相似。

棲息於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積靜水或近海的水域。善游泳,能潛水捕食小魚和水草,游泳時尾部下垂,頭前後擺動,遇有敵害能較長時間潛水。雜食性,但主要以植物為食,其中以水生植物的嫩芽、葉、根、莖為主,也吃昆蟲、蠕蟲、軟體動物等。

廣佈於歐亞大陸、非洲、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中國分佈甚廣,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北至黑龍江、內蒙古,東至吉林長白山,西至新疆天山、西藏喜馬拉雅山,南至雲南、廣西、廣東、福建、香港、台灣和海南島。

介紹


鶴形目秧雞科骨頂屬的1種。又名骨頂雞。除中、南美洲以外,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地。外形似雞,體長約400~430毫米,體重約600~800克。通體近黑色,翅與尾羽沾褐,下體暗灰褐色。前額至嘴基有1塊大形白色角質額板,為本種的顯著特徵。嘴尖灰褐,基部淡紅。脛部橙黃,腿和腳暗鉛綠色,各趾緣具有分離的黑色瓣狀蹼膜,適於游泳時划水以及在泥沼中涉行。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鳥的額板較窄小。
棲息於內陸水域的水草茂密地區,習性似野鴨,善游泳和潛水。啄食水生植物、魚類和小型水生動物,也吃植物種子以及水稻、高粱等穀物。繁殖期間,雌雄共同在距水面不高處將水草彎折、編成盤狀巢。每窩產卵6~9枚。卵土黃色,上布紫色、灰褐色和黑褐色疏斑。雌雄共同孵卵,經20餘天出雛。雛為早成性,體披黑色絲狀絨羽,頭和翅上雜有白色。雛鳥出殼后即能隨雙親游泳覓食。遷徙和越冬時集結成百上千隻的大群。
本種在中國分佈的為指名亞種(Fulicaa.atra),是長江流域以北廣大地區的夏候鳥。遷徙時途經中國大部地區,在華南各省越冬。由於數量眾多,肉質鮮美,是有較大經濟價值的獵禽。

形態特徵


白骨頂是中型游禽,像小野鴨,常在開闊水面上游泳。全體灰黑色,具白色額甲,趾間具瓣蹼。嘴長度適中,高而側扁。頭具額甲,白色,端部鈍圓。跗跖短,短於中趾不連爪。大多數潛水取食沉水植物,趾均具寬而分離的瓣蹼。體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數尾下覆羽有白色,上體有條紋,下體有橫紋。兩性相似。身體短而側扁,以利於在濃密的植物叢中穿行。頭小,頸短或適中,頸椎14-15節。翅很寬短圓,第1枚初級飛羽較第2枚為短。第2枚初級飛羽最長,第1枚初級飛羽與第5枚或第6枚初級飛羽等長。尾短,尾羽6-16枚,通常12枚,尾端方形或圓形,常搖擺或翹起尾羽以顯示尾下覆羽的信號色。通常腿、趾均細長,有后趾,用來在漂浮的植物上行走,趾兩側延伸成瓣蹼用來游泳。
成鳥:兩性相似,頭具白色額甲,端部鈍圓,雌鳥額甲較小。頭和頸純黑、輝亮,上體余部及兩翅石板灰黑色,向體后漸沾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色,第1枚初級飛羽外翈邊緣白色,內側飛羽羽端白色,形成明顯的白色翼斑。下體淺石板灰黑色,胸、腹中央羽色較淺,羽端蒼白色;尾下覆羽黑色。
幼鳥:頭側、頦、喉及前頸灰白色,雜有黑色小斑點,頭頂黑褐色,雜有白色細紋,上體余部黑色稍沾棕褐色。
虹膜紅褐色。嘴端灰色,基部淡肉紅色。腿、腳、趾及瓣蹼橄欖綠色,爪黑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520-835克,♀430-600克;體長♂382-430毫米,♀351-405毫米;嘴峰♂28-37毫米,♀28-37毫米;翅♂195-225毫米,♀190-227毫米;尾♂55-80毫米,♀47-72毫米;跗蹠♂50-75毫米,♀51-72毫米。(註:雄性:♂;雌性:♀)
白骨頂
白骨頂

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平原草地、甚至荒漠與半荒漠地帶的各類水域中,其中尤以富有蘆葦、三棱草等水邊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庫、水塘、葦塘、水渠、河灣和深水沼澤地帶最為常見。常在稻田裡的秧叢中和谷茬上築巢棲息。主要棲息地是沼澤,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叢中築巢。繁殖生活於北方,遷南方過冬。對棲息地的選擇較廣,有濕地、草地、森林和灌叢等生活型,在非繁殖季節通常單個棲息,繁殖季節為季節性配對或家庭棲息,但在結群物種中為群居,在秋、冬季最明顯。

養殖技術


養殖環境

根據白骨頂習性。營造適宜養殖環境。第一。要有良好水源。白骨頂一天大部分時間在水中。人工馴養須有一定面積水域和良好的水源。為防養殖污染。養殖場宜在生產區建人工水塘。要求深1米左右。長、寬根據用地條件儘可能開闊。並有配套的灌排水及污水處理設施設備。第二。仿生態。在水塘外圍建綠化帶。搭小棚舍。水池內四周種植蘆葦、水草。營造仿生態馴養環境。第三。防逃逸。在整個養殖區四周及上方要用鋼絲網或尼龍網圍住。一般網高2.5米左右。網眼2厘米×2厘米。第四。遮陽。白骨頂對光線比較敏感。遇強光易噪動、驚逃。活動場所應有遮陽設施。特別是夏季。最好在圍網上加蓋遮陽網。

馴養要點

● 保證飼料的多樣性和全價性
白骨頂食性雜。馴養時除採食水生植物、昆蟲和小魚、蝦等外。還須定時投喂多種原料配製的全價飼料。滿足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白骨頂前期生長速度較快。一定要加強營養。使之保持良好的生長速度。
● 輔助開食
經觀察。白骨頂開食比較困難。出殼4-5天有一半以上雛雞不會自行進食。需輔助開食。方法是:將食料捏成乾濕適宜的小團。懸掛育雛室上方。讓其自由晃動吸引雛雞啄食;或將飼料拌成乾濕料放在料盤裡。然後用手指不停地敲打料盤。用發出的輕微“砰、砰”聲音來吸引雛雞啄食。
● 育雛
白骨頂育雛期為21-28天。經過實踐。1日齡育雛室溫度保持30℃。每隔2天。下降1℃。具體視雛雞的精神狀態進行調整。一般以雛雞均勻散布。不壓堆為宜。晝夜溫差≤2℃。切忌忽冷忽熱。
● 剪羽
白骨頂一般在70日齡左右周身羽毛長齊。活動增強並開始飛翔。在馴養時。為防止飛逃。同時提高飼料轉化率。除養殖場四周設置圍網外。宜採用剪羽辦法。在實踐中也有採用1日齡斷翅防飛逃的。即在雛雞開飲前用160瓦的電烙鐵在翅尖后的第一關節處烙斷翅膀。斷翅后再開飲。但斷翅影響外觀及價格。盡量少採用。
● 勤換水
白骨頂大部分時間在水裡。勤換水、提供清潔飲水。對促進生長、提高成活率意義重大。育雛時。要求飲水每天換3-4次。1個月後轉入自然溫度下馴養。水塘水要求3天左右換1次。
● 搞好防疫
一要強化消毒。選用高效、無毒和低腐蝕性的消毒劑。做好日常養殖環境和飼養器具消毒工作。做到棚舍內每周消毒1次。場周圍每月消毒1-2次。喂料器、飲水器等飼養用具經常清洗、消毒。同時加強養殖場進出車輛和人員消毒。二要做好禽流感免疫工作。肉用白骨頂一般飼養至90日齡、體重達到600克左右出售。全期需進行二次禽流感免疫。第一次在10-15日齡。第二次在40-45日齡。三要防止其它動物傳播疫病。定期清除水塘附近垃圾、雜草。定期殺蟲滅鼠。防止鼠害。防止貓、狗、野鳥等其他動物傳播疫病;場內最好只馴養單一動物。同一水塘禁止混養其它水禽;加強日常檢查。發現病情及時採取隔離病雞、水塘消毒等控制措施。對病死雞做好無害化處理工作。

生活習性


遷徙

中國北部為夏候鳥,長江以南為冬候鳥。每年3月下旬即開始遷來東北繁殖地。常成群活動於部分融化的冰面上,秋季於10月中下旬遷離繁殖地。

習性

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亦見單隻和小群活動,有時亦和其他鴨類混群棲息和活動。善游泳和潛水,一天的大部時間都游弋在水中。游泳時喜歡穿梭在稀疏的蘆葦叢間或在緊靠蘆葦和水草邊的開闊水面上,並不時地晃動著身子和不住地點頭,尾下垂到水面。遇人時或是潛入水中,或是進入旁邊的蘆葦叢和水草叢中躲避,但不久即又出來,危急時則迅速起飛,起飛時需在水面助跑后才能飛起,兩翅扇動迅速,併發出呼呼聲響。通常飛不多遠又落下,而且多貼著水面或葦叢低空飛行。鳴聲短促而單調,似‘咔咔咔’,甚為嘈雜。

食性

雜食性,主要吃小魚、蝦、水生昆蟲、水生植物嫩葉、幼芽、果實、薔薇果和其他各種灌木漿果與種子,也吃眼子菜、看麥娘、水棉、輪藻、黑藻、絲藻、茨藻和小茨藻等藻類。在軟土中或枯葉中探食,主要尋找無脊椎動物;粗喙的種類能扯下植物,吃種子、核果、嫩枝、葉等;能頻繁潛水尋食。也吃各種昆蟲及其幼蟲、蜘蛛、馬陸、蠕蟲、軟體動物、甲殼類、小魚以及小鳥及其卵和雛鳥。

分佈範圍


世界

分佈:澳大利亞、哈薩克、韓國、朝鮮、吉爾吉斯斯坦、蒙古、紐西蘭、挪威、俄羅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撒哈拉沙漠西部、阿富汗、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匈牙利、印度、伊朗、義大利、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盧森堡、摩爾多瓦、黑山共和國、摩洛哥、尼泊爾、荷蘭、北馬其頓、阿曼、巴基斯坦、葡萄牙、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葉門、阿爾及利亞、亞塞拜然、不丹、中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日本、約旦、科威特、黎巴嫩、立陶宛、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瑞典、土耳其、烏克蘭、巴林、孟加拉國、法羅群島、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利比亞、馬來西亞、馬里、馬爾他、茅利塔尼亞、緬甸、尼日、奈及利亞、巴勒斯坦國、菲律賓、塞內加爾、新加坡、蘇丹、泰國、東帝汶、突尼西亞、越南、布吉納法索、柬埔寨、查德、衣索比亞、冰島、北馬里亞納群島。
旅鳥:汶萊達魯薩蘭國、加拿大、吉布地直布羅陀、格陵蘭島、關島、馬爾地夫、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美國。

中國

中國國內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在北方自東北、河北北部、內蒙古、青海至新疆、西藏等地繁殖,遷徙時途經甘肅、山西、山東等地到黃河或長江以南越冬,在雲南石屏、海南和台灣為留鳥。

亞種分化


白骨頂(3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白骨頂指名亞種FulicaatraatraLinnaeus,1758
白骨頂澳洲亞種FulicaatraaustralisGould,1845
白骨頂爪哇亞種FulicaatralugubrisS.Mulle,1847

保護等級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明確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其中,對白骨頂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引導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並按有關規定完成處置工作。確需適量保留種源用於科學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論證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並嚴格履行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