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結果 展開

草原英雄小姐妹

琵琶協奏曲

1973年,劉德海、王燕樵、吳祖強創作了一首琵琶協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以蒙古族孩子玉榮和龍梅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動人事迹為依據寫成”的。這是作者在總譜的扉頁上寫的說明。在這之前,有一部同名動畫片在全國放映,已經引起了巨大反響,琵琶協奏曲的主旋律就是取自這部動畫片的主題曲。樂曲首演於1976年,后曾於1978年和1979年兩次在美國公演,受到了國內外聽眾的讚賞,這部琵琶協奏曲可謂是中西交化交融的作品之一,這首曲子被翻譯為英文“Little sisters of grassland”。

琵琶曲簡介


《草原英雄小姐妹》採用中西樂器結合的方式編配,在西洋樂器的烘托下,充分表現琵琶樂器的獨特魅力,為民族樂器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全同共分五個部分,不間斷地連續演奏:1.草原放牧;2、與暴風雪搏鬥;3、在寒夜中前進;4.黨的關懷記心間;5、千萬朵紅花遍地開。
協奏同時摘用了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題歌的曲調片斷和阿拉騰奧勒所作的一支內蒙歌曲的曲調片斷,作為音樂素材。樂曲的引子,向我們展現了朝氣蓬勃的內蒙草原,這是作品的背景。簡短的樂隊序奏,引出了貫穿全曲的由琵琶演奏的體現“小姐妹”英雄氣質的主導音調。

分部介紹


徠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由兩個對比主題組成。第一主題刻畫“小姐妹”歡樂、活潑的放牧情景,曲調包含舞蹈性因素及內蒙民歌中“短調”的寫法:第二主題反映“草原放牧”的另一面:發自內心的熱情歌唱,讚頌美麗廣闊的草原,曲調吸收內蒙民歌中抒情“長調”風格,除了用琵琶,還加入了雙簧管的演奏。
第二部分“與暴風雪斗”,著重刻畫“小姐妹”的英雄氣質。由低音弦樂器的震音和定音鼓等打擊樂器的滾奏開始,接著是木管樂器奏出半半下一步行的邊音,一下把人們帶到暴風雪的環境當中。隨後,第一部分的兩個主題以各種形式展開、變化,把原來歡快、舞蹈性主題變奏成具有戰鬥性進行曲的風格,並多次出現。在這一段落中,琵琶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它的表情幅度和戲劇性效果,與樂隊緊密呼應、交織。
第三部分由表現“小姐妹”在寒夜中艱難進行的音樂開始,在不時出現的表現暴風雪后凜冽寒風的弦樂背景的襯托下,獨奏琵琶以搖指奏出了悠長、徐緩的旋律。隨後,琵琶在奏出“小姐妹”行進的步履聲時,長笛又吹出了她們發自內心的歌聲。由弱漸強,由遠而近的“馬蹄聲”表現尋找和援救小姐妹的鄉親們到來了。
音樂進入了第四部分。在圓號和大管的三連音音型伴奏下,由短笛、長笛、第一小提琴奏出了熱情的旋律。隨後,琵琶奏出一個質樸清新的歌謠式的曲調,並以此引出了表達對祖國無限深情的音調,這個以琵琶與大提琴加圓號相呼應的曲調,表達了深厚的感情,並把音樂推向一個激動人心的抒情性的高潮。
《千萬朵紅花遍地開》是最後一部分,這再現“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題,這時的音樂變得更加歡快、活躍、明亮,並具有“結論”性質,草原紅花遍地開放,草原小姐妹成為所有少年兒童的榜樣。我們可以聽到,樂隊模仿了內蒙流行的四胡演奏風格,使音樂更加突出了蒙古族的特色,音樂由小調轉換到大調,給人以豁然開朗之感,使音樂主題顯得更加輝煌。
迄今為止,這部琵琶協奏曲最佳演奏錄音版本為劉德海演奏(日本指揮大師小澤征爾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

演奏者簡介


劉德海(1937—— )原籍河北滄縣,生於上海,琵琶演奏家。上中學時,開始學習二胡、笛子等樂器,並參加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業餘民族樂隊。1954年隨林石城學習琵琶,195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專攻琵琶,畢業后留校任教。1970年任中央樂團獨奏演員,六十年代曾因演奏《狼牙山五壯士》而嶄露頭角。他的基本功紮實,發音純凈,技巧嫻熟,藝術處理細膩感人,音樂表現富有激情。他先後訪問了二十多個國家,贏得了很大的聲譽。1980年他與美國波士頓樂團先後在北京和美國演奏的琵琶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得到國內外聽眾較高的評價。代表作品:古曲《十面埋伏》、《塞上曲》;創作樂曲《彝族舞曲》、《唱支山歌給黨聽》、《狼牙山五壯士》、《瀏陽河》、《草原英雄小姐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