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孔明車的結果 展開
- 孔明車
- 麗江古城的標誌性建築
孔明車
孔明車
赤壁之戰前,當地為軍隊運糧草,人挑馬馱,艱難萬分,諸葛亮就想造一種木牛流馬。
一天晚上,諸葛亮在燭下畫圖樣,畫了擦,擦了畫,還是沒法,就搖扇子過陰。到了一處地方熱鬧得很,見市井大道上有一種馬車子飛馳,他一 一記下了圖樣,就回到了陽間,這時燭光未滅,就接著畫了圖樣,把夢中的車子加了兩個輪子,設計了四輪大平板車。第二天就交給軍中打造,不幾天就用上了。這種車子裝的東西又多又平穩,解除了民夫的痛苦。至今赤壁一帶還在用它。
醞釀已久的人力三輪車換型工作上周五正式啟動,被稱為“孔明車”的新式人力三輪車甫一亮相即給市民耳目一新的感覺。昨日,在記者通氣會上,襄樊市客管處稱,目前換型工作順利,4月15日前可望完成。
孔明車(三輪車)
孔明車(水車)
木牛流馬
“孔明車”俗稱年車,是60年代以前百里洲人民用以生產生活的主要運輸工具,相傳為三國時代諸葛孔明所創,因此稱之為“孔明車”,“孔明車”車體為木製結構,分車床(架)、車軸、車輪、車梁、車頭五大組成部分。車床為長方形,用以載貨;可裝1噸多;車軸邊接兩隻木製車輪,每隻車輪直徑在3尺以上;車梁是邊接車床與車頭的一根長約丈余的圓拱木;車頭為圓柱體,長2尺,直徑約6寸;車頭上斜安一根“忙爪”,也就是供車把式掌握行車方向的“舵把”。“孔明車”行車一般由一頭或兩頭水牛拉車,車把式在車頭一手握“忙爪”控制方向,一手牽韁繩指揮水牛。行走起來,兩隻大車輪與車軸的結合部相互摩擦,有節奏地發出哎哎啞啞的聲音。宋朝詩人陸遊在《泊滄灘》詩中贊其聲曰:“須臾人散寂無訛,惟聞百丈轉兩車,哎哎啞啞車轉急,舟人已在沙丘立”。
隨著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發展,百里洲的“孔明車”逐漸被鋼絲車、拖拉機、汔車所取代,現今已近絕跡。但是,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孔明車”畢竟創造過、奉獻過、輝煌過!它是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