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自我分析的結果 展開
- 心理學名詞
- (美)霍妮(Homey,K.) 的心理學作品
自我分析
心理學名詞
自我分析,是指對自我理性、深刻、全面的分析,他比自我介紹更深刻(自我介紹最基本的內容可以省略)同時又包含自我評價的內容。進行自我分析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人在不斷的變化、進步,自我的分析也應該不斷的更新。古人有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然而“知己”應是首要任務。
自我分析與自我剖析、自我研究相類似,都是一個人為更進一步了解自身,包括了解自身的優缺點,(主要是為了解缺點),而列出的相關邏輯上的分析與對比。做出相應的分析結果,進而制定相應的對策。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我分析而不斷的進行自我完善。
每個人遇到困擾或者問題,都會通過兩種方式來解決:一種是通過自己;一種是求助於身邊的朋友或親人。但是在兩種情況下,這兩種渠道都無法很好的解決問題:一是沒有習得這種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這種能力在某些情況下無法正常發揮;二是缺乏求助的能力、或者缺乏必要的求助資源。
自我分析是指通過自己或者通過自己求助相關資源而解決問題、成長的過程。自我分析的相關研究也致力於在這兩個方面提升個人的能力或者成長水平。
自我分析並不能使死者復活。自我分析既不能消滅精神病,也無法中止戰爭。這些均是心身動力學聽析師和心身動力學技師實施的任務。但是自我分析可以引導你在生活中參與最有趣的探險,真正屬於你的自我奇遇或新異發現。
總體來講,自我分析的相關研究致力於提升個人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求助、獲得相關資源的能力,當個體越來越具備此種能力時,也會愈感覺趨向自由。
具體來講,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提升自我覺察的能力;
2、提升自我調節與控制的能力;
3、改善社會關係、獲得更多社會資源;
4、分析他人、環境的影響,合理利用資源;
人格結構理論、病理學理論以及人性觀與核心假設適是自我分析所有方法的基礎,適用於自我分析方法的所有方面,也體驗在所有方法、過程當中。
情境:任何心理過程的發生一定依賴於特定的外部環境和背景,外部環境和背景構成了心理結構的情境因素,主要包括身體條件、他人、周邊社會與自然環境、文化社會環境等等。
認知:我們對情境、對自我都會形成特定的認識,並且以自己的認知而不是客觀的現實為基礎來感知社會、並且行為,我們的認知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感受和行為,認知又包括對情境的認知和對行為規則的建構。
體驗:體驗包括需要(或動機)與情緒,需要促動行為,而情緒則反饋需要的滿足情況,當負面情緒出現時,減少負面情緒本身可以成為一種需要,而增加積極情緒也可以另外一種需要。
行為:指所有具體的行為與行為模式,行為本身有特定的形成與發展規律,並且行為模式形成之後本身具體一定的習慣力量,使人傾向於保持現有的行為而不是改變。
自我:自我的核心作用在於調節心理過程,最主要的調節功能在於對自我能力的評估,發起或者制止自己的行為。
橫向結構的5個方面體現於每一個心理過程之中,體現於每一個當下,並且相互影響,構成一個一個特定的橫向心理結構。
(一)從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來了解自己
我們看不見自己的面孔,常常藉助於鏡子,同樣,我們不易評價自己的品質,就得依靠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和反應。這正如心理學家庫里所指出的,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自我評價的一面鏡子。在與他人交往的社會生活中,我們借自己的外顯行為將自己介紹給別人,反過來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又影響著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因此,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周圍的人對自己如何評價。當然,他人的評價並非都很準確,這正如鏡子因凸凹不平會歪曲人的形象一樣。倘若我們能和多數人交往,注意傾聽多數人的意見或反應,善於從周圍的人的一系列評價中,概括出一些較穩定的評價作為自我評價基礎,這將大大有助於自我了解。
(二)通過和別人比較認識自己
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的社會比較理論認為,人有一種評估自己的內驅力;在缺乏客觀的、非社會標準的情況下,人們將通過與他人的比較來評估自己。社會實踐證實了這個理論的這兩個觀點。每當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反躬自問自己:“我在某方面的能力到底如何”時,就會很自然地想到和別人進行比較,以判定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和形象。自己跑步的速度是通過與別人賽跑中比較出來的;個子的高矮也是通過“比個兒”而確定的;個人認識評價自己的品質、能力等都是如此。我們總是通過和自己地位、條件相類似的人的對比來估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環境的關係。
自我分析方法因適應對象不同,區分為個人自我分析方法與自我分析心理諮詢模式,個人自我分析方法主要用於普通人、來訪者、諮詢師進行自我成長,而自我分析心理諮詢模式適用於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用此方法解決來訪者的問題。
(一)個人自我分析方法
個人自我分析方法主要對象為普通人、來訪者以及諮詢師,目的在於提升個體的自我覺察能力,自己解決自身的問題,不斷自我成長,邁向心靈自由。
(二)短期問題解決模式
短期問題解決模式主要用於解決那些因客觀情境壓力與特定應對能力不足而產生的問題,並且問題的持續時間並不長,且泛化的程度有限。
短期問題解決模式聚焦於現實問題的解決,一般通過4-8次解決來訪者的問題,諮詢過程中對來訪者的問題會有比較多的指導,並且在每次諮詢接受之後強調來訪者的自我分析、練習與家庭作業。
“你是個怎麼樣子的人呢?”回答這樣的問題時,一般人都會認為自己準備的自我評價是冷靜分析后的結果。事實上,那只是通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且與他人比較后形成的。其中與他人比較被稱為“社會比較”,社會比較是社會心理學名詞,指的是個體就自己的信念、態度、意見等與其他人的信念、態度、意見等做比較。在社會比較的過程中,適當的背景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只有當有關的背景因素相當時,比較出來的結果才有意義。然而,人們出於自尊往往會選擇背景不同的人作比較,以得出合乎己意而有偏差的結論。自我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比較”的影響。也就是說參照物不同,自我評價的結果也會發生改變。此外,不要做過一次自我評價就認為評價結果會一成不變,應當根據環境變化,多比較幾次。
對個體而言,進行建設性自我分析的嘗試可能是重要的。因為,這樣的努力給他提供了自我實現的機會。我這樣說的意思是,這不僅可能使他那個受到抑制而不能利用的特殊天賦得到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能夠作為一個強壯且完整的人來發展自己的潛能,從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強迫性中解放出來。但是,自我分析還涉及一個含義更廣泛的問題,它也是我們仍在為之抗爭的民主理想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一種信念,即個體——儘可能多的個體——應該全面發展自己的潛能。精神分析雖然不能解決整個世界的問題,但至少可以通過幫助個體實現這一目標,來弄清楚這類問題導致的一些摩擦、誤解、仇恨、恐懼、傷害以及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