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店下鎮的結果 展開

店下鎮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轄鎮

店下鎮,隸屬於福建省福鼎市,地處福鼎市東南沿海。東臨全國著名的沙埕港,西連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太姥山,依山面海,山海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盛產糧食、茶葉、水果、蘑菇、肉雞、大黃魚、梭子蟹、對蝦、海帶、紫菜等農副產品,是福鼎市的農業大鎮,素有“福鼎糧倉”之稱的美譽。土地總面積130平方千米。2018年末,店下鎮有戶籍人口45938人。

店下鎮舊時,石亥窯村嶺棟官道邊,分水岔門上建有嶺店亭,亭旁開有小店,一條嶺道逶迤直下至海邊村莊,來往行客稱小店下方的海邊村莊為店下。又因處象山之麓故別稱象山。1983年,又改為店下區。1987年7月,進行區改鄉稱為店下鄉。1990年12月,撤鄉改鎮。1998年12月,龍安開發區管委會成立。截至2020年6月,店下鎮共下轄1個居民委員會和16個村民委員會。

2018年,店下鎮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2021年,福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店下鎮人口為25704人。

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

店下鎮舊時,石亥窯村嶺棟官道邊,分水岔門上建有嶺店亭,亭旁開有小店,一條嶺道逶迤直下至海邊村莊,來往行客稱小店下方的海邊村莊為店下。又因處象山之麓故別稱象山。

沿革

店下原名玉岐,別稱象山,位於福鼎縣東南部,距縣城45公里。
原屬福寧州勸儒鄉育仁里十二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四都。
民國一年(1912年),沿清末建制,為店下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秋,合併歸第三區,編保甲自治。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月,縮編歸第二區秦嶼管轄。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設象山鎮。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稱玉溪鎮(轄沙埕下五片)。
1949年6月,福鼎全縣劃為店下鄉,屬秦嶼區。1950年6月,店下增設為第六區。1952年5月,改為第四區。1958年8月,成立店下公社。1959年4月,合併大公社。1961年6月,改為店下區。1968年8月,又改設店下公社。1970年10月,轄區台峰大隊划入沙埕公社。1983年,又改為店下區。1987年7月,進行區改鄉稱為店下鄉。1990年12月,撤鄉改鎮。1995年,全鎮下轄2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2870戶,52380人。1998年12月,龍安開發區管委會成立。1999年6月,升格為地區級開發區(正科級機構),江南、西澳、涵頭、玉岐、楊岐、桑楊六村約4700人劃歸龍安

地理環境


美國加州李
美國加州李
店下鎮位於福鼎市東南沿海,建設中的福寧高速公路,溫福鐵路沿邊經過,省道沙呂線縱貫全鎮,水陸交通便捷,全鎮轄1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4.6萬人,面積140.75平方公里,水田2.34萬畝,旱地0.72萬畝。三面環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境內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達18.2℃,土壤屬沙質埌土,PH值在5.7-6.1之間,適合大多數農作物生長,海岸線總長28.6公里,淺海。灘塗養殖前景廣闊。

位置境域

店下鎮地處福鼎市東南沿海。東瀕沙埕灣與沙埕鎮隔灣相望,南與沙埕下片區毗鄰,西與太姥山鎮白琳鎮接壤,北與前岐鎮、佳陽畲族鄉隔沙埕灣相對。土地總面積13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店下鎮境內多為海灘沖積平原,由丘陵和沿海灘地組成。三面環山,面臨海;地勢呈西高東低。西部以高丘陵為主,海拔300~400米,境內最高峰海拔460米;東部以低丘陵和濱海灘地組成,海拔100~200米,濱海灘地僅3~5米。店下洋田連萬畝,是福鼎主糧區。

氣候

店下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8.5度℃,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其中多雨年降水量1800毫米,少雨年降水量940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分佈在每年的4月至9月,其中7~9月是颱風季節,平均每年有3至5個颱風影響該鎮。

水文

店下鎮境內河網密度大,水系短促,河床坡降大。主要河流店下溪自西向東流經鎮域和龍安新區后,經楊岐水閘流入沙埕港,流域面積61.24平方千米,流域內主要支流有洪湖溪、清坑溪、寶溪、南澳溪和龍安溪。

自然災害

店下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洪澇、山體滑坡等。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是發生在2006年8月10日的“桑美”颱風。據不完全統計,房屋倒塌2057戶8471間,房屋損壞5128戶6074間。

行政區劃


1995年,轄2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52380人。1996年,面積116.4平方千米,人口5萬人,轄店下、巽城、阮洋、江南、西澳、洋中、溪岩、嶼前、馬山、嵐亭、海田、東岐、三佛塔、溪美、篔簹、石牌、涵頭、玉岐、菰北、硋窯、楊岐21個行政村和象山居委會。
2011年末,店下鎮轄象山1個居民委員會,店下、巽城、阮洋、洋中、溪岩、嶼前、馬山、嵐亭、石亥窯、三佛塔、東岐、溪美、菰北、篔簹、石牌、海田16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店下鎮共下轄1個居民委員會和16個村民委員會,人民政府駐店下鎮育賢街14號。
下轄區劃
代碼
~001121象山居委會
~201121店下村
~202220東岐村
~203220嶼前村
~204220溪美村
~205220菰北村
~206220石牌村
~207220篔簹村
~208220嵐亭村
~209220硋窯村
~210220三佛塔村
~211220馬山村
~212220巽城村
~213220洋中村
~214220溪岩村
~215220阮洋村
~216220海田村

人口民族


2000年常住人口38215人(五普)。
常住人口29982人(2010年六普)。
2011年末,店下鎮轄區總人口46155人,其中常住人口41022人,另有流動人口6081人。總人口中,男性24234人,佔52.51%;女性21921人,佔47.49%。2011年,人口出生率13.06‰,人口死亡率8.77‰,人口自然增長率4.2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5人。
2018年末,店下鎮有戶籍人口45938人。
2021年,福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店下鎮人口為25704人。

經濟


綜述

店下是福鼎縣的主糧區。境內多為海灘沖積平原,店下洋田連萬畝,是福鼎縣的米糧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相繼興建15座水庫,總庫容642萬立方米,為店下洋提供了灌溉、發電和生活用水之便。1963年春,縣人民政府撥款建設牛矢墩海堤和閘門之後,店下洋免受海潮倒灌和洪水淹沒之害,保持農業穩產高產。1991年建成楊岐海堤,圍墾面積達7200畝。至1995年,全鎮擁有耕地38778畝。糧食主產稻穀,甘薯次之,是年糧食總產量16878噸。村民種植蘑菇,副業收入豐裕。全鎮種植業總產值達2973萬元。水產品總產量達2503噸,產值達735萬元。鎮村企業有小型水、火力發電站9座,裝機容量400千瓦。境內有縣良種繁育場。鄉鎮企業有農械、儀器、造紙、制茶、農塑、食品等49個廠場,年收入達200多萬元。
該鎮近年來該鎮堅持面向市場,立足鎮情,抓機遇,山、海、田、園齊發展,初步形成了糧茶、茹、菜、果、水產六大宗生產基地和泰國4號馬鈴薯、蠶豆、肉雞養殖,紫菜養殖等特色經濟。全鎮優質糧布種面積0.8萬畝,食用菌種植面積200萬平方尺,水果種植面積7600畝,蔬菜面積6900畝,茶葉種植面積8100畝,紫菜養殖面積2500畝,網箱養魚0.5萬口,年出成品肉雞60萬隻,2001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3億元,人均純收入達2780元。
在農業結構調整日趨科學,合理化的同時個體、私營經濟也得到快速發展。全鎮擁有台資、集體、私營等農業企業三十多家,紅心鐵觀音,福鼎大白毫、福鼎四季柚、美國加州李、元當壇紫菜、對蝦等農副產品遠銷海內外。境內建有寧德市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示範園區,著眼海峽兩岸跨世紀的農業產業發展與合作,以國家鼓勵的農業利用台資項目和出口創匯為導向,積極引進台資、良種,技術和管理經驗,加速發展高優農業。先後已有蔡氏農業新技術開發公司,上農業種植有限公司,登山石雕茶壺工藝廠,凱欣海上娛樂有限公司四家台商先後落戶。蔡氏農業新技術有限公司從德國引進一套全自動的制茶設備,可生產紅心鐵觀音300噸,示範園區收建成集具有良種繁育,高優農業示範,農產品精深加工,儲運銷售和綠色食品,生物工程開發的功能區。這裡投資環境寬鬆,是省級"文明鎮"。
2011年,店下鎮財政總收入505.98萬元,比上年增長10.9%。農村信用社1家,郵政儲蓄銀行1家。
2018年,店下鎮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農業

店下鎮耕地面積32349畝,人均耕地0.70畝,素有“福鼎米糧倉”之稱,盛產糧食、茶葉、水果、蘑菇、肉雞、大黃魚、梭子蟹、對蝦、海帶、紫菜等農副產品。糧食作物以水稻、甘薯、馬鈴薯、玉米為主。2011年,糧播面積合計4432.4公頃,糧食總產量1.60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甘蔗等,茶葉面積616.2公頃,茶葉產量為620噸;甘蔗面積9.3公頃,產量268噸;蔬菜面積1473.3公頃,產量2.07萬噸。
店下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飼養生豬出欄6136頭,家禽飼養年出欄6.83萬羽。漁業以海帶、紫菜養殖為主,全年水產品總產量516.8噸,比往年增加413.8噸,比上年增長8.7%。2011年,農業總產值2.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75元。

工業

店下鎮規模以上產業以船舶修造、機械配件、食品加工為主,規模以下企業以紫菜、茶葉、網箱、農產品加工為主。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3.87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完成年產值11億3752萬元,比上年增長88.6%。

商業

2011年末,店下鎮有商業網點676家,超市3家。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7.34萬元,比上年增長16.48%。

交通


店下鎮境內交通便捷,福寧高速公路、溫福鐵路沿鎮邊經過,省道沙呂線縱貫全鎮,楊岐至太姥山,八尺門至楊岐兩條二級公路穿境而過,全鎮實現行政村公路全覆蓋。2011年來,鎮區道路總長度7000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54米。2011年來,鎮區象山客運站1座,客車62輛,日客運量2345人次。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店下鎮有體育中心、文化中心、老人活動中心、廣播電視站各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2個,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3.6萬冊。洋中村馬欄山是新石器的遺址,此外還唐朝咸通實心石塔,唐乾符年間安福寺等21個古剎。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店下鎮有幼兒園4所,其中在園幼兒634人,專任教師19人;小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初中1所,完中1所,在校小學生970人,專任教師15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在校初中生69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5%,高中生670人,專任教師128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店下鎮有店下中心衛生院有床位36張,在崗工作人員36名,全年門診數3.08萬人次;巽城衛生院有床位6張,在崗工作人員15人,全年門診數4851人次。全鎮有共村級衛生所16個,衛生室5個,鄉村醫生43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20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店下鎮有農村低保對象1386人,城鎮低保75人,民政醫療救助62人、13.4萬元。病災戶、生活特困戶臨時救濟368戶,發放14.9萬元,資助困難學生47人,發放11.8萬元。建設鎮級避災點2個、重點村級避災點8個、其他避災點12個、共可容納2600人。重點優撫對象114人,60周歲以上退伍士兵158人。敬老院1個,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50平方米,床位68張,院民36人。村級安置點2個,五保老人18人。集中供養合計54人,全鎮共有五保老人445人,占老人總數12.1%。

基礎設施

全鎮有1所中學、2所初級中學、85所小學、2所衛生院和16個衛生所。該鎮交通方便,陸路可通秦嶼、縣城。水路有楊岐汽艇停靠站,直通桐山、沙埕。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店下鎮有郵政網點1個,累計訂各類報紙1857份、期刊442冊。電信服務網點2個,服務代辦點4個固定電話用戶4800戶,寬頻接入用戶2800戶。
給排水
2011年來,店下鎮有鎮區自來水廠1座,能滿足集鎮7000多人的生產生活,日供水1000噸。
供電
2011年末,店下鎮有鎮區擁有樹兜220千伏,變電站和楊岐110千伏變電站。
園林綠化
2011年來,店下鎮有玉石山公園1個,公園總面積約300畝,集鎮綠化3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