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范長江的結果 展開

范長江

曾擔任《人民日報》社社長

徠范長江(1909年10月16日-1970年10月23日),男,原名希天,1909年10月16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農村。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新華社總編輯、新聞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社社長等新聞宣傳單位重要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黨的新聞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國傑出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家,社會活動家。

1970年10月23日去世。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09-10-16

出生

1909年10月16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

1932

國語大辭典編纂處剪貼資料

1932年初,來到北平,在黎錦熙主持下的國語大辭典編纂處謀得一份剪貼資料的工作。

國語大辭典編纂處剪貼資料
1936-08

《中國的西北角》出版

1936年8月將這次施行所寫的通訊彙集成《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出版。

《中國的西北角》出版
1950-01

被任命為《人民日報》社長

1950年1月被任命為《人民日報》社長。

被任命為《人民日報》社長
1970-10-23

去世

1970年10月23日去世。

1978-12-27

平反昭雪,恢複名譽

1978年12月27日,文革結束后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隆重舉行了范長江同志追悼會,以遲到的追悼會為這位著名的記者平反昭雪,恢複名譽。

平反昭雪,恢複名譽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范長江日常照
范長江日常照
1927年初,報考黃埔軍校未果的范長江進入中法大學重慶分校學習。
1928年秋,范長江考入中央政治學校。
進入了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

工作經歷

范長江[中國新聞史標誌性人物、社會活動家]
范長江[中國新聞史標誌性人物、社會活動家]
1932年初,來到北平,在黎錦熙主持下的國語大辭典編纂處謀得一份剪貼資料的工作。
被《大公報》社聘為正式記者。
1950年1月被任命為《人民日報》社長。

寫作經歷

1933年下半年起,正式開始為北平《晨報》《世界日報》天津《益世報》等撰寫新聞通訊。
先後寫出《佛學在北大》《陶希聖與“食貨”》《顧頡剛與“禹貢”》《北大研究院所藏明清檔案及其整理》等數篇通訊,在《大公報》《晨報》上發表。
接連又寫出了《從嘉峪關說到山海關》《百靈廟戰後行》《憶西蒙》等著名的通訊。
1936年8月將這次施行所寫的通訊彙集成《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出版。
平反昭雪
1978年,共產黨結束了那段不幸的歲月後,獲得了平反。同年12月27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隆重舉行了范長江同志追悼會,以遲到的追悼會為這位著名的記者平反昭雪,恢複名譽。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的胡耀邦同志親自主持了追悼會。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范長江與妻子沈譜新婚照
范長江與妻子沈譜新婚照
長子范蘇蘇。
次子范東升。
三子范小軍。
四徠子范小建。

情感生活

妻子沈譜

人物評價


范長江參加過南昌起義,是第一位報道紅軍的國統區記者。抗戰中他是活躍在各戰區的戰地記者,周恩來同志在給他的信中寫道:“聽到你飽載著前線上英勇的戰訊,並帶著光榮的傷痕歸來,不僅使人興奮,而且使人感念。”解放戰爭中,他跟隨毛澤東轉戰陝北,親眼看到毛主席指揮三四萬人,打敗胡宗南二十餘萬人。
當時他任新華總社總編輯,奉命接管國民黨在北平的各新聞單位,組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張黨報——《人民日報·北平版》。時任新華社北平分社社長的李庄同志回憶說:“北平市委書記彭真同志召集我和長江等人開會。他說市委剛剛進城,事情很多,人手不夠,設想《人民日報·北平版》先出對開兩版,以後再出四版,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和長江都認為,國民黨的《華北日報》還出對開四版,我們是勝利者,無論如何不能少於四版,而且兩版容量太少,內容很多不好安排。長江還說,他願立出四版的軍令狀:保證報紙不出大錯誤,保證每天只睡4小時,完不成任務願受處分。”
《人民日報》記者金鳳回憶說:“1950年初,范長江來到《人民日報》任社長。他不定期地舉辦‘飛行集會’,常突然地召集編輯部全體人員會議,隨時傳達中央領導同志的意見,批評或表揚某個工作人員,或者讓大家對當天的報紙提意見,或提出一些問題讓大家當場回答。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突然向某某編輯或記者提出一些問題,常常讓某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十分窘迫。弄得大家心情十分緊張,不知道今天是不是會被長江同志點中。其實,這是社長對編輯、記者的一種當場考試,是一種嚴格的職業訓練。長江同志提的問題並不刁鑽古怪,本來是記者、編輯應該知道的,不過這種方式畢竟太特別、太尖銳了,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但他從來也沒有批評過我們這些新同志,他只要求我們能很好地完成報道任務。
范長江對一些工作疲沓的老同志頗不客氣,批評他們憑老資格吃飯,工作上不力求上進。有些人對他雷厲風行的作風很不習慣,對他的尖銳批評也很不滿意。也許這是長江的缺點,但也恰恰是他的性格。”
范長江還諄諄告誡大家,要清醒地認識人民日報在社會上的地位和作用。報社每個工作人員都要兢兢業業,不能“大致差不多”就算了。韜奮辦報刊多麼周到精細,一點不含糊,數十年如一日。不要以為“我過去在老解放區就是這樣做的,那時還受到過表揚呢!”要知道,時代不同了,環境不同了,自己所處的地位不同了,從前可以的,現在就不行。他還說,靠中央黨報的牌子、地位嚇唬人是不行的,要自己真有領導輿論的本領才行。
范長江五十年前對新聞工作基本規律的概括和總結,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今天看來,許多觀點仍未過時,並不乏真知灼見。他認為“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他指出“新聞是報紙的生命,是報紙的靈魂。”“新聞必須是事實,謠言不是新聞,感想不是新聞,一定是事實。”而且“必須是新的事實,有代表性的事實。”
范長江認為,記者要有健全的人格。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他說:“在時局艱難的時候,新聞記者要能堅持真理,本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實在非常重要。”他還說,一個記者,如果能為一個偉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

後世紀念


設立獎項

我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范長江新聞獎”,是以中國傑出的新聞工作者范長江的名字設立的新聞獎。
1935年,我國處於民族危亡的年代,26歲的范長江以天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的身份,到貧窮落後的大西北採訪,他看到了當地人民的苦難,也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他以極大的愛國主義熱情,連續發表了反映當地人民備受煎熬壓迫、各界抗日激情高漲以及工農紅軍堅持戰鬥的通訊,引起國人的關注。范長江也因此一舉成名。後來他又為我國的新聞事業奮鬥幾十年,一直到1970年逝世。
他曾經擔任新華通訊社總編輯、人民日報社社長,他還是中國記協的前身--1937年成立的“中國青年記者協會”的發起人和領導人之一,范長江是中國新聞界著名的傑出的代表,用他的名字設立我國中青年優秀新聞工作者的最高獎,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開拓新聞事業的未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范長江新聞獎是中國記協主辦的全國中青年記者的優秀成果最高榮譽獎,也是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常設的全國性新聞獎。本獎從1991年起每三年舉辦一次,但自2000年起本獎改為每兩年舉辦一次。
2005年根據中央關於《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的精神,與韜奮新聞獎合併為長江韜奮獎

記者節

范長江像
范長江像
為紀念范長江同志,每年的11月8日,即他創建“中國青年記者學會”的日子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記者節”。

座談會

紀念范長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2009年11月9日,紀念范長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出席並講話。范長江同志的親屬和生前好友、原工作單位和家鄉代表、部分老新聞工作者、中國記協常務理事、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獲獎者等參加了座談會,百餘人匯聚一堂,共同緬懷這位傑出的新聞記者。
中國記協主席田聰明、人民日報社總編輯吳恆權、新華社總編輯何平、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以及范長江同志親屬代表范小建,老新聞工作者代表楊翊,范長江同志家鄉代表唐利民,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獲獎者代表欒俊學在座談會上發言,會議由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主持。
2009年10月16日是我國現代著名記者、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的前身“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的主要發起者和領導人之一范長江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日。

紀念館

2009年是范長江的百年誕辰,政府決定以此為契機,籌建范長江紀念館,作為對這位新聞巨子的紀念。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於2006年8月19日還正式作出了《關於同意修復范長江先生故居的復函》的批示。
范長江紀念館總佔地1800畝,其中包括核心區60畝,故居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以及水體面積4879平方米的范長江紀念館。工程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范長江故居進行修復性建設,並對周邊環境進行設計。根據范長江的工作性質,工程計劃把中心地帶的造型定為喇叭形,同時在中心景觀上將筆的形態進行變形,將竹捆紮起來,形成筆筒,中心栽種竹子,象徵筆桿,再用竹廊連接。碑林和景牆,象徵報紙。
隨著范長江紀念館的建成,一系列紀念范長江的活動也將隨之在內江展開,其中包括建設范長江主題公園、命名范長江學校、場館、組建范長江新聞學院等一系列活動。據范長江的兒子介紹,范長江的夫人沈譜(沈鈞儒之女)對於紀念館的修建工作非常重視,90歲高齡的她在醫院中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感到十分欣慰。而參加座談會的新聞界人士則一致認為,范長江紀念館的修建為有新聞理想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朝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