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塘鎮

福建省古田東部的鎮

鶴塘鎮地處福建省古田東部,與寧德蕉城區屏南閩侯、羅源等縣毗鄰。全鎮23個行政村,105個自然村,面積220平方公里,人口38400人。是古田縣東部商品貿易集散地和經濟文化中心,素有古田“小蘇杭”的美稱。

鶴塘鎮,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位於古田縣境東部,東依杉洋,西鄰卓洋,南與閩侯、羅源交界,北和寧德、羅源接壤。區域面積為260.68平方千米。

2019年,鶴塘鎮下轄23個行政村:鶴塘村,坑頭村,鄭洋村,松竹村,文車嶺村,雙洋村,東際村,程際村,上井邊村,蘇洋村,西洋村,路上村,靈龜村,仙山村,后彰村,井邊村,田地村,樟廳村,南陽村,前圪村,溪邊村,佳壠村,厚洋村。2018年,鶴塘鎮戶籍人口為39685人。

2016年,鶴塘鎮工農業總產值47.2億元,比2011年增長203.5%;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2.4億元,比2011年增長58.3%;農民人均純收入10528元,比2011年增長34%。

歷史沿革


宋代屬青田鄉順委里。
元至明代屬青田鄉三十九都。
清季屬大東鄉三十九都。
民國時期改為第三區鶴西鄉。
解放初期改屬第七區,1958年成立鶴塘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改稱鶴塘鄉。
1992年,撤銷古田縣鶴塘鄉建制,設立鶴塘鎮。

鄉鎮概況

鶴塘鎮位於古田縣東部,與寧德蕉城、屏南、閩候、羅源等縣(區)毗鄰,全鎮土地面積220平方公里,設23個行政村,總人口38582人。改革開放以來,鶴塘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很大發展,成為全縣較富裕的鄉鎮之一,有古田“小蘇杭”的美稱。
近年來,我鎮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狠抓中心集鎮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狠抓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2009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1.2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73億元,農業總產值2.712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63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5.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30元。
該鎮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古寧公路貫鎮而過,鎮政府所在地離寧德港口68公里,隨著寧古公路升級改造,鶴塘的交通將得到更加便捷。
鶴塘鎮成立於1984年,歷史上人才輩出,曾出過探花5名,進士上百名名,被封為“天下師表”的清朝雍正皇帝的老師余正健就是其中的代表。近現代傑出人才眾多,其中有現任美國聯邦政府科技部部長黃宗興。
鶴塘鎮
鶴塘鎮
鶴塘文化歷史悠久,名勝古迹甚多,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田地橋雄姿依在;飽經滄桑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幽岩寺塔、“孝友無雙”木牌坊古韻猶存;橫跨西洋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沉字橋、溪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蜈蚣橋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仙山石牌坊等古迹無不給鶴塘這座千年古鎮增添一份神奇的色彩。
鶴塘地勢由北向南呈梯級降落,海拔相對高度差1025米,最高海拔1305米,最低海拔280米,年平均氣溫17.3度,積溫5675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桃、李、萘等溫帶落葉水果極適宜生長的區域,土地肥沃,糧豐林茂,全鎮耕地面積36230畝,山地250256畝,森林195232畝,是古田縣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區,糧食以優質水稻、甘薯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馬鈴薯、黃豆、玉米、桃、油萘、板栗、甘蔗、葡萄、茶葉等,盛產花菇、茶樹菇、黑木耳、白木耳、金針菇、草菇、綠茶、烏龍茶等,全鎮花菇種植量達3000萬袋,產值達1.44億元,是古田最大的花菇生產基地。茶葉種植歷史悠久,全鎮茶園面積達到6000多畝,共創辦茶葉加工廠9家,年創產值300多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鶴塘鎮
鶴塘鎮
鎮內公路縱橫交錯,23個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總長度71.2公里。把西洋、鶴塘、后彰、路上、南陽五個村接在一起的“五村一體,十里長街”建設初具規模,已建設鶴塘新村、鶴新、后彰、路上、西洋下路尾等五個住宅小區,佔地面積280畝,建設商住房1270幢,鎮區面積達到6.3平方公里。
23行政村全部開通移動、聯通電訊網,全鎮固定電話、手機、小靈通使用量達到戶均3部。2000年被列為寧德市小城鎮建設示範鄉鎮,
鶴塘鎮的電力工業發展迅速,現有電站25個,總裝機容量達25250千瓦。花崗岩石礦產資源豐富,石材開放初具規模,石材礦山開採企業41家,年開採石礦72萬立方米,建成1個生態工業園區和4個石材加工集中區,石材加工企業達到150多家,“鶴塘桃花紅”石材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年創產值6.5億元,從業人數達到2萬人左右,成為全鎮的重要支柱產業。
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擁有一座佔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體育中心,內有游泳池、健身館、室內籃球場等設施是群眾健身娛樂的好去處,2000年和2004年先後兩次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鎮”。
全鎮23個行政村全部開通有線電視;醫療衛生設施完善,2000年,新建鶴塘中心衛生院門診大樓;教育事業不斷進步,古三中被列為省三級達標中學,鶴塘中心小學被列為基礎課程改革基地校,全鎮完中1所、初級中學1所、六年制小學10所,學生可實現就近入學。

概況

古田縣轄鎮。位於縣境東部。面積22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3686人(2010年六普)。轄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鶴塘,距縣城62千米。名勝古迹有建於五代的幽岩寺,建於宋代的幽岩寺塔和沉字橋等。

沿革

宋代屬青田鄉順委里,元至明代屬青田鄉三十九都。清代屬大東鄉三十九都。民國時期改為第三區鶴西鄉。解放初期改屬第七區,1958年成立鶴塘公社,1984年10月改稱鶴塘鄉。1990年,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7945戶35699人,轄鶴塘、坑頭、鄭洋、松竹、文車嶺、雙洋、程漈、東漈、上井邊、蘇洋、西洋、路上、靈龜、仙山、后彰、井邊、田地、樟廳、南陽、前墘、溪邊、佳壟22個行政村。2000年常住人口39962人(五普)。

地理環境


鶴塘地勢由北向南呈梯級降落,海拔高差1025米,最高海拔1305米,最低海拔280米。年平均氣溫17.3度,積溫5675度入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萘、李、桃等溫帶落葉水果極適宜生長的區域。鶴塘位置優越。
位置境域
鶴塘鎮位於古田縣境東部,東依杉洋,西鄰卓洋,南與閩侯、羅源交界,北和寧德、羅源接壤。區域面積為260.6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鶴塘鎮地勢由北向南呈梯級降落,海拔高差1025米,最高海拔1305米,最低海拔280米。
氣候
鶴塘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3度,積溫5675度,終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自然資源
鶴塘鎮礦產資源有錳、鐵、螢石高嶺土、花崗岩、泥煤及稀土元素等。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存量達22960千瓦,可開發量2296.4千瓦。已建大小水電站47座,裝機容量2686.8千瓦。引水工程249處,其中鶴溪引水工程全長22.65公里。

行政區劃


2019年,鶴塘鎮下轄23個行政村:鶴塘村,坑頭村,鄭洋村,松竹村,文車嶺村,雙洋村,東際村,程際村,上井邊村,蘇洋村,西洋村,路上村,靈龜村,仙山村,后彰村,井邊村,田地村,樟廳村,南陽村,前圪村,溪邊村,佳壠村,厚洋村。
轄鶴塘村、坑頭村、鄭洋村、松竹村、文車嶺村、雙洋村、程漈村、東漈村、上井邊村、蘇洋村、西洋村、路上村、靈龜村、仙山村、后彰村、井邊村、田地村、樟廳村、南陽村、前墘村、溪邊村、佳壟村22個村委會。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350922104201121鶴塘村委會
350922104202220坑頭村委會
350922104203220鄭洋村委會
350922104204220松竹村委會
350922104205220文車嶺村委會
350922104206220雙洋村委會
350922104207220東際村委會
350922104208220程際村委會
350922104209220上井邊村委會
350922104210220蘇洋村委會
350922104211220西洋村委會
350922104212122路上村委會
350922104213220靈龜村委會
350922104214220仙山村委會
350922104215122后彰村委會
350922104216220井邊村委會
350922104217220田地村委會
350922104218220樟廳村委會
350922104219122南陽村委會
350922104220220前圪村委會
350922104221220溪邊村委會
350922104222220佳壠村委會
350922104223220厚洋村委會

人口民族


1990年,鶴塘鎮人口7945戶,35699人。
2017年,鶴塘鎮常住人口為33293人。
2018年,鶴塘鎮戶籍人口為39685人。

經濟


鶴塘鎮
鶴塘鎮
2002年,鶴塘鎮工農業總產值4.87億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總額3.46億元,財政收入19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96萬元,村財平均收入26.25萬元。鶴塘鎮按照縣委、縣政府以發展資源轉換型經濟為模式,充分發揮“桃花紅”二長花崗岩儲量達8000萬立方米的優勢,認真做好石材開發文章。
以正泰石材集團為龍頭的企業已成為全省300大企業之一,擁有開採礦173個,板材廠224家,產品有光板、存板、火燒板、磨菇石、槽面板、斧剁板等10多個品種。先進完成了石材物理特性、化學成分分析、全國統一編號命名、放射性A類產品檢測和“鶴泰”牌註冊商標等軟體工作。2002年,石材產值達到3.2億元,占鄉鎮企業總產值的71%,創稅收近千萬元。
此外,食用菌、水果、水電等產業同時成為鶴塘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食用菌產量達到2376噸;以油柰為主的水果,面積8046畝,產量2762噸;電力企業擁有大小電站27個,裝機容量7800千瓦。以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民的非農經濟收入,拉動內需,是鶴塘鎮經濟發展的特色。
按照“五村一體、十里長街”建設目標,近年來共吸納資金7000多萬元,建成佔地18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民房住宅600多座的鶴塘新區,使4000多農村人口由傳統的“農民”逐步向“農商”轉變。與此同時,先後建成郵電、公安、供電、法庭、工商等公共配套設施和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等娛樂健身場所。郵電事業得到迅速發展,鶴塘鎮電話擁有量達到8500部,加上手機,平均每戶有一部以上電話。
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帶動了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全鎮擁有股份制、私營企業1427家,各種運輸車輛2657輛,從事商業流通的個體戶700多戶,飲食服務業158家,從業人員6000多人,事全鎮農村總勞力的39.7%,農民的非農產業經濟收入達3067元,佔總收入的73.1%。
鶴塘鎮經濟以農業為主,除盛產稻穀、甘薯、黃豆、茶葉外,總面積7600餘畝的果園主產奈、梨、桃、柑桔。鶴塘鎮又是全縣食用菌主要產地和市場之一。鄉鎮企業有電力、瓷器、建築、造紙、制茶、冷凍等廠家。
1990年,鶴塘鎮工農業總產值2367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950萬元,工業產值417萬元,人均產值663元。
2002年,鶴塘鎮工農業總產值4.87億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總額3.46億元,財政收入19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96萬元,村財平均收入26.25萬元。
2009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1.2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73億元,農業總產值2.712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63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5.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30元。
2016年,鶴塘鎮工農業總產值47.2億元,比2011年增長203.5%;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2.4億元,比2011年增長58.3%;農民人均純收入10528元,比2011年增長34%。

文化


名優特產

西洋油柰,又稱柰李、青布林桃形李,為李的變種,黃綠色,品質極上,肉厚、質脆、清甜,單果重80-120克,核小2-3克,可食率96%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2%,成熟期7月下旬—8月上旬,耐貯運,常溫條件下可貯15-20天,冷存條件能貯2個月,定植后速生快長,2-3年即開始結果,平均單株產量50-100公斤,經濟壽命30-40年,適應性廣,凡能種植桃李的地方,一般能種植。

交通


鶴塘鎮交通較為便捷,S304省道貫鎮而過並有四個出口,西洋村出口,下湖村出口,鶴塘鎮新村出口,南陽村出口,鎮政府所在地,離寧德港口68公里,離寧德動車站64.6公里,至古田縣動車站70.4公里,每日有客車往返於福州班車時刻:7:30、9:30、12:30、15:30對開、寧德、屏南、古田、南平等地。

社會


基礎設施

鶴塘鎮
鶴塘鎮
各項社會事業得到超常規、跳躍式的發展。鶴塘基礎設施完善,程式控制電話開通7000多門,成為古田縣除城關之外率先開通“小靈通”鄉鎮;鎮內公路星羅棋布,23個行政村全部通公路,總長78公里;
“五村一體,十里長街”建設規劃正在實施,初具規模的鶴塘新區將成為古田東部經濟最活躍的中心;全鎮擁有完中1所,初中1所,完小23所,集鎮整體功能配套建設不斷完善。

工業發展

鶴塘鎮
鶴塘鎮
立足本地資源,致力於工業強鎮建設,是鶴塘鎮的最大特色。該鎮領導著力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針對鶴塘擁有豐富的石材資源和水電資源,石材蘊藏量達1億立方米,可開發水電資源229600千瓦。勇開先河,於1994年辦起了全鎮第一家板材廠——宏昌板材廠。緊接著,大膽走民營股份合作路子,鼓勵集體、個人集股辦廠,及時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第二年,該鎮的石材廠就已發展到30多家。鎮黨委、政府始終貫徹“積極扶持、正確引導、合理規劃、加強管理”的方針,以石板材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並遵循“連片開發、集中管理、適度發展、力求提高”的原則,唱響工業強鎮交響曲。2007年,又新建工業小區2個,新板材廠74家,全鎮形成了棋坪洋、東際、南陽等6個工業小區。已擁有石材礦點180多個、板材加工廠家150多家,年創產值2.3億元。“以電興企、以企促電”,石材產業的迅速發展,給電力業帶來了勃勃生機和活力。如今鶴塘鎮擁有水電站20個,總裝機容量達4350千瓦,電力業已成為該鎮的另一大支柱產業。
為促使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添促後勁。該鎮於1996年成立了古田縣首家鄉鎮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正泰石材集團有限公司,並申請了“鶴塘紅”石材註冊商標,大小企業打出集團牌子,亮出品牌,逐步形成了集團化經營模式。一業興百業旺。板材業、電力業已成為鶴塘鎮的支柱產業,也使得鶴塘的運輸業、餐飲業、娛樂業等第三產業進入了黃金時代。鶴塘鎮大小運輸車輛1000餘輛,餐館60多家,美容美髮廳100多家,日外來流動人口高達3000多人,鎮財村財人均收入均居全縣之冠。全鎮石材開採礦點和石板材加工廠三百三十一家,年開採方料三點五萬立方米,生產成品石材一百六十萬平方米,產值二點三億元,成為鎮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項目。鶴塘鎮在大力發展石板材生產的同時,強化環保工作,重投入、求發展,先後建立石粉水過濾池、沉積池,有效遏制了石板材生產對水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

特色物產

忙碌的車間
忙碌的車間
西洋油柰系省名、特、優水果,早在五、六十年代就以其獨特的風味,蜚聲港澳市場,1989年西洋油柰被列為本省“星火計劃”發展項目,1990年被定為全國63種名果之一,1994年經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八閩珍果”。1991年以來油柰在鶴塘鎮得到迅速發展,油柰果苗大量銷往省內外,遍布華東、華中、華南各省。西洋油柰在鶴塘已建成具規模效益的商品生產基地,全鎮油柰種植面積達6000餘畝,年出口400噸以上。近年來又不斷更新品種,提高栽培技術,對油票進行深加工,製成柰干、柰脯、柰酒等,並經國家註冊為蜜泉牌商標,是閩東十佳商標之一。
鶴塘鎮礦產業種類較多,發展潛力較大,主要礦產資源有花崗岩、葉蠟石、高嶺土、紫砂陶土等,其中“桃花紅”二長花崗儲藏量達8000萬平方米,可開採百年以上。經過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帶動鶴塘經濟發展的石材工業園區,全鎮擁有開採礦點273個,板材廠224家,鋸機710台,產品有光板、厚板、火燒板、荔枝板、磨菇石、槽面板、斧剁板等10多個品種,石材年產值3.2億元。鶴塘“桃花紅”(G3567)色澤柔和,美觀大方,經省環境放射性監理站檢測屬於A類產品,具有良好的裝飾性。是外牆及室內裝修的理想材料,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重要份額,同時遠銷東南亞等國。
雞腿菇
雞腿菇
鶴塘鎮是著名食用菌之鄉,經過三十年的發展,食用菌已成為該鎮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食用菌栽培種類包括花菇、銀耳、鮑魚菇雞腿菇鳳尾菇猴頭菇竹蓀姬松茸等。1993年該鎮成立科委和食用菌辦,有力推動食用菌生產不斷發展,連續五年香菇產量居全縣首位,在鶴塘村形成“香菇保鮮一條街”,全鎮擁有香菇保鮮廠40家。該鎮通過採用優良菌種,提高生產技術,推廣食用菌專用房等措施,重振食用菌產業,2003年全鎮共栽培花菇1480萬袋,銀耳120萬袋,鮑魚菇60萬袋,雞腿菇150萬袋,鳳尾菇50萬袋,猴頭菇30萬袋,竹蓀50萬平方尺,姬松茸50萬平方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1990年,鶴塘鎮有完全中學1所,小學87所。
2011年—2016年,鶴塘鎮建成后彰小學塑膠跑道、古三中400米8跑道和中心小學200米4跑道標準塑膠田徑場。
人民生活
2011年—2016年,鶴塘鎮開辦職業技能培訓8期,新增就業崗位1500個,勞動力轉移884人,社會就業率96%;處置化解勞資糾紛423起,調解資金6.24萬元。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5%,累計發放60周歲以上老年人養老金2222.75萬元,醫療保險參保率98.9%,發放醫療補助費4671.23萬元;為低保、五保發放生活補助費959.61萬元,為310名重度殘疾人發放助殘費408萬元;投資120萬元建設敬老院1個、幸福院5個,幸福園10個。
環境保護
2011年—2016年,鶴塘鎮在幽岩、路上等處覆土綠化160畝。拆除養豬場19個。推進“兩違”綜合治理,拆除違章建築12.946萬平方米,整治“黃標車”46輛。
扶貧攻堅
2011年—2016年,鶴塘鎮實施造福工程搬遷211戶,665人;核定精準扶貧44戶141人,貧困村5個。減災救災全面落實,設置25個避災點,發放救濟金160萬元,增取各種災情補助93萬元。

旅遊


兔耳嶺風景區

兔耳嶺位於堂義村後山,與第一旗山山脈相連,山勢以,石怪,松奇,陡而不險,高而不危。
矮小的蘆葦,春夏皮綠衣,秋季白茫茫,形成獨特的風景,五月開滿杜鵑花,日出登山,抬頭觀看天空,有祥雲出瑞,喜從天降,是神話般的美景;旅遊登高最佳去處。

白溪草場

古田白溪天然草場位於距離杉洋鎮10公裡外的白溪村畔,海拔1000米,總面積2.4萬多畝。這裡重巒疊嶂、風光旖妮,芳草連天景色秀麗。登上山崗舉目望去,群山起伏,雲霧繚繞,田野、溪流、山岩、人工湖,匯成了一幅幅南國風光的秀麗佳景。在草場上抬頭遠眺,萬畝草場壯觀景色,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有“南國草原”之美譽,

翠屏湖

位於福建省會福州的“後花園”古田縣城東郊,距城區3公里,距福州2小時車程。1958年,國家在此興建“一五”計劃重點工程、我國第一座地下水電站——古田溪水電站,築起長412米、高71米的大壩蓄水,淹沒了逾千年歷史的古田舊縣城,形成了水域面積達37.1平方公里、蓄水量為6.41億立方米的福建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因湖背靠翠屏山,遂名“翠屏湖”。這裡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嶂,四季如春;湖面煙波浩淼,空氣清新,水質碧澄,素有“福建太湖”、“福建千島湖”之美譽。
鶴塘鎮有建於五代的幽岩寺,建於宋代的幽岩寺塔、田地橋、沉字橋、蜈蚣橋、仙山石牌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