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玉衣

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

金縷玉衣(附鼻塞、耳塞、口含、手握),西漢中期 (公元前206年—24年),長180厘米寬125厘米,1986年河南永城芒山鎮僖山漢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玉衣出於西漢末期梁王墓,是由2008個玉片,用金絲綴合而成。按人體部位分別為頭罩、面蓋、上衣、袖、手套、褲、腳套等,玉衣為上古貴族的斂葬服飾,始於戰國末期而盛於兩漢,根據身份與等級的不同,玉衣的聯綴又分為金縷、銀縷、銅縷和絲縷。

基本信息


山嶽精英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泄,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所以用於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金絲縷玉

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
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 “綴玉衣服”,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銅線綴編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到目前為止,全國共發現玉衣二十餘件,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

綴玉人形

圖片所示是劉勝的那件玉衣,由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六個部分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並用金絲加以編綴。玉衣內頭部有玉眼蓋、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周緣以紅色織物鎖邊,褲筒處裹以鐵條鎖邊,使其加固成型。臉蓋上刻劃眼、鼻、嘴形,胸背部寬闊,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體型。

耗費無算

全衣耗用玉片、金絲巨多,做工十分精細。玉片成衣後排列整齊,對縫嚴密,表面平整,顏色協調,著實令人驚嘆,反映出玉師傑出的技藝和達官奢侈的生活。

考古發掘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由於金縷玉衣象徵著帝王貴族的身份,有非常嚴格的制工藝要求,漢代的統治者還設立了專門從事玉衣製作的“東園”。這裡的工匠對大量的玉片進行選料、鑽孔、拋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並把玉片按照人體不同的部分設計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再用金線相連。製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用金縷玉衣作葬服不僅沒有實現王侯貴族們保持屍骨不壞的心愿,反而招來盜墓毀屍的厄運,許多漢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盜。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解放以來,漢墓中所發現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
河北省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二件、定縣西漢中山孝王劉興的一件、江蘇省徐州西漢楚王劉戊(一說為第二代楚王劉郢客)的一件、安徽省亳州東漢末年曹操的宗族曹騰(曹操祖父)的一件,共5件,已經完全復原。以滿城漢墓的二件為例,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 片,金絲重1100克,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 克,其製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驚人的。
1978年5月,山東省臨沂市文物組對位於柳青街道洪家店村西北的劉疵墓進行發掘。發現一套包括頭、手、足五個部位的金縷玉衣。頭罩北向,正南北,從頭罩到腳罩,長1.8米。胸部有殘破玉佩兩件,右手執一玉佩;腰部靠近右手套處有瑪瑙質印章一枚,上陰文篆書“劉疵”二字。劉疵墓出土的金縷玉衣,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套只有腳套、手套和頭套而沒有四肢和上身的玉衣。整套玉衣用玉1140片,玉片以長方形為主,磨製得很薄,質地晶瑩細膩,每片玉片的角和邊緣都鑽有為穿系而製作的小孔,玉套用金絲以十字交叉式連綴而成。目前,國內共發現玉衣20餘件,其中以臨沂劉疵墓出土的“金縷玉衣”最為奇特。這套玉衣由面罩、手套(兩隻)和鞋(兩隻)組成,分別套罩在頭部、兩手和雙腳上,其用意似乎在於以點代面,即用身體最末端的幾個點來代替全身,起到象徵性的作用。
芒碭山金縷玉衣
芒碭山金縷玉衣
1986年在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僖山漢墓出土的西漢金縷玉衣,長為1.76米,分別由2008塊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為西漢梁國國王梁孝王之陪葬品。按人體部位分別為頭罩、面蓋、上衣、袖、手套、褲、腳套等,1988年參加了北京故宮舉行的全國出土文物精華展,1991年作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參加展出,為中國贏得了榮譽,現分別收藏於河南博物院“河南古代玉器館”和商丘博物館。
徐州博物館館藏國寶“金縷玉衣”,“金縷玉衣”於1994~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由徐州博物館花費兩年多的時間修復完成。是目前國內出土的金縷玉衣中玉質最好、玉片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一件。這件金縷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國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過2000多年,推斷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玉片最多,玉衣長174厘米、寬68厘米,用1576克金絲連綴起4248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質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組成,溫潤晶瑩;工藝最精,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拼合得天衣無縫,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

製作方法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從外觀上看“玉衣”的形狀和人體幾乎一模一樣。頭 部由臉蓋和臉罩組成,臉蓋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組成臉蓋的玉片絕大部分是長方形的小玉片,雙眼和嘴是在較 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塊長條瓦狀玉片合攏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構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離的;前片製成胸部寬廣、腹部鼓起的體型,后片的下端作出人體臀部的形狀。褲由左、右褲筒組成,也是各自分開的。手部做成握拳狀,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狀。一些玉璧,以及飯含、佩帶之物等。前胸和後背共置玉璧18塊,並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頭部,有眼蓋、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門塞,這些都是用玉製成的。另外,頸下有瑪瑙珠48顆,腰部出玉帶鉤。整套“玉衣”形體肥大,披金掛玉,全長1.88米,共用玉片 2498片,金絲約1100克。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黃金製成的絲縷把它們編綴,故稱“金縷玉衣”。
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根據當時的生產水平,製作一套“金縷玉衣”是十分不易的。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玉料,通過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為數以千計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狀的小玉片,每塊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鑽孔,大小和形狀必須經過嚴密的設計和細緻的加工,編綴玉片還需要許多特製的金絲。由此可見,製成一套“金縷玉衣”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驚人的。
窮奢極欲的皇室貴族,迷信“玉能寒屍”。為使其屍體不朽,他們用昂貴的玉衣作殮服,且使用九竅器塞其九竅,可謂費盡心機。但結果適得其反,由於金縷衣價格昂貴,往往招來許多盜墓賊,以致“漢氏諸陵無不盜掘,乃至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其實,即使那些盜墓賊沒有光臨,當考古工作者打開那神秘的洞室時,企求“金身不敗”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也就是一具精美絕倫的玉衣了。這些彷彿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千百年來破滅的神話。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參考信息


只有中國有

曾經有媒體報道過“埃及驚現1000具穿金縷玉衣黃金木乃伊”,但那些黃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鍍了一層金而已,並沒有玉的成分,稱不上真正的“金縷玉衣”。玉雕技藝是我國獨有,漢朝也是玉雕裝飾盛行的時期,原湖南省博物館館長熊傳薪介紹說,從長沙出土的金縷玉衣殘片來看,它不僅只是簡單磨成玉片而已,上面還雕有花紋。

是誰設計的

金縷玉衣具體由何人所設計並無史料記載。1968年,西漢劉勝和竇綰夫婦墓中發掘出兩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貴族的葬服“金縷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考察,這兩套“金縷玉衣”是我國考古出土中,時代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兩套。

哪件最有價值

我國已經出土玉衣的西漢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縷玉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整件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1968年,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世界。
解放以來,漢墓中所發現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兩件、定縣西漢中山孝王劉興的一件、江蘇省徐州東漢彭城靖王劉恭的一件、安徽省亳州東漢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共5件,已經完全復原。以滿城漢墓的兩件為例,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1100克,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克,其製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十分驚人。
山東臨沂市劉疵墓出土的一套頭、手、足五個部位的金縷玉衣。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套只有腳套、手套和頭套而沒有四肢和上身的玉衣。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江蘇徐州楚王陵金縷玉衣是現今出土最早,做工最好,最有價值的國寶,西漢,長174、寬68厘米,1994~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現藏徐州市博物館
楚王陵金縷玉衣玉片總數為4248片,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的玉衣。
玉衣非常像古代的盔甲,拼合得天衣無縫,共使用了4248片玉片,金縷1576克。玉片最多,達4248片;玉質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闐白玉、青玉組成,溫潤晶瑩;工藝最精,保存最好,墓主人身份尚未確定是第二代還是第三代楚王。

發掘工作

1968年5月,河北省滿城縣西南1.5公里處的陵山,解放軍某部奉上級的命令,正在這裡進行一項絕對保密的國防工程
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次施工,無意間揭開了一個千古之謎。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1968年5月23日,當戰士們在距離山頂30米、一個朝東的地帶打眼放炮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爆炸聲過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崩下來多少石頭。
一名走在前面的戰士,雙腳突然失去了支撐,身體隨著碎石渣猛然沉了下去。
等他完全反應過來時,一個漆黑的洞口出現在他的眼前……施工部隊的團長王秉讓同期:“當時,放下一個人去看了看,看了以後也不知道是什麼,洞很大,”
幾天以後,一份標有“絕密”字樣的報告和洞中出土的部分器物就出現在河北省主要領導的辦公桌上。報告里說--滿城發現了一座古墓。
鄭紹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是最先到達滿城古墓現場的兩位專家之一。
鄭紹宗:“當時我們就是半信半疑,覺得沒有這麼大的墓。挖這麼多墓,也沒有那麼大。感覺到非常神秘,就好像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似的。”
從陸續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許多銅器都刻有“中山內府”字樣的銘文。
歷史學者周長山:“中山指的是中山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個中山國,一個是春秋戰國時代的鮮虞中山國,另一個是西漢時期的中山國。”
鄭紹宗:“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的文字是屬於金文的而銅盆上的這種文字接近漢隸了,另外,從墓里出土的銅器,也和戰國中山國的出土文物完全不一樣屬於西漢風格,所以我們確定這座墓室西漢時期的中山,而不是戰國時期的中山。”
後來,考古工作者把這座墓室起名為“滿城漢墓1號墓”。
隨著勘查清理工作的逐步深入,1號墓的整體形制也漸漸清晰。
墓室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組成。如果俯看整座墓室,猶如一個“古”字。
秦漢以前,墓葬形制一般採用模仿地上建築的模式。這樣設計是為了把生前的一切都象徵性地搬入地下,叫做事死如事生。到了漢代,根據墓主人身份的不同,墓室分別採用宮殿或者房屋的建築樣式。
1號墓內的布局就像是一座漢代諸侯王宮殿。
漢朝皇帝死後往往用夯士的形式,把陵墓築成巨大的墳丘,這種墓葬形式就是土坑墓。
而滿城漢墓1號墓的墓室是依山開鑿的巨大洞穴,考古學家把這種墓室稱為崖墓。西漢的11個皇帝當中,只有漢文帝的“霸陵”是崖墓。
漢文帝的霸陵至今沒有發掘。滿城漢墓使人們第一次看到了崖墓里的墓室結構。
在西漢,只有諸侯王的地位僅次於皇帝,在中山國境內,當然就是中山王。
中山國作為諸侯國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共有十位王執政。雖然初步認定這是西漢一位中山王的墓葬,但究竟會是十位王中的哪一個呢?
1968年6月15日,周恩來總理把滿城發現漢墓的消息告訴了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並讓他負責滿城漢墓的發掘工作。
1968年6月27日,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和解放軍工程兵組成的聯合考古發掘隊正式開始了對漢墓的發掘清理。
在岩石中開鑿如此巨大的墓室,即使用現代化的施工方法,100個人也得需要一年才能完成。以當時中山國的國力來推算,開鑿這樣的墓室人數最少也在萬人以上,用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此時,考古工作者開始詳細清理中室的出土文物。在中室的中間位置,他們清理出十幾盞造型各異的銅燈,其中一盞銅燈吸引了專家的目光。
鄭紹宗同期:“燈的底座是個匈奴人的形象,根據銅燈上的銘文,才知道這件銅燈為‘當戶燈’。”
“當戶”是當時匈奴的一種官職名稱。
據考古專家推測,這件當戶燈,製作於漢朝和匈奴之間矛盾異常尖銳的時期。用匈奴人當做燈的底座,顯然是對匈奴人的一種蔑視。
墓中的這位中山王,很可能就生活在與匈奴頻繁開戰的那個時期,甚至是漢帝國眾多北方諸侯王中抵禦匈奴入侵的首領之一,那麼他究竟是誰呢?
考古工作者終於發現了能證明這位中山王身份的器物,一件頸部刻有“中山內府銅鈁一,卅四年”的字樣的青銅酒器。
歷史學家周長山:“漢武帝以前,中國的帝王沒有年號,在位的時間只以數計。三十四,也就是在位的年數……”
在中山國十位王中,只有第一代王劉勝的在位時間最長,有四十二年之久,其餘的均不到30年,因此確定這座墓室的主人就是中山國第一代王劉勝。
劉勝,漢景帝劉啟的庶子,漢武帝劉徹的異母兄長。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啟封劉勝為第一代中山王。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周長山:“據史書記載,劉勝“樂酒好內”。“子女百二十餘人”北耳室出土的十幾個大酒缸成了劉勝“樂酒”的最好佐證。經估算,這些酒缸總共可儲存幾千斤酒。看來,劉勝不僅樂酒,而且很可能還是海量。
不僅如此,整個墓室中出土最多的就是酒器。
除了發掘出大量的青銅酒具,在中室中,還不時發現一些殘破的玉器和玉飾品,這引起了人們極大興趣。
玉在中國已有近萬年的歷史。到了漢代,人們不僅把玉作為財富和權力的象徵,還堅信以玉護身,能使屍體保持不腐爛。
漢代的君王以及貴族死後不光口含寶珠,下枕玉璧,還用玉片和金絲連綴而成的葬服從頭包到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金縷玉衣,史書中也叫“金縷玉柙”。
金縷玉衣在戰國末期大概就有了雛形。在漢代史書中,玉衣出現的次數最為頻繁。
1959年河北定縣北庄漢墓出土了帶穿孔的玉片4000多片;在徐州出土的西漢早期墓葬中,也發現了玉衣的散片。可惜出土的玉衣都不完整。
滿城漢墓的主人是諸侯王,這也是目前漢代考古發現中身份最高的一位墓主人。那麼這座漢墓中會不會出現金縷玉衣呢?
在發掘完中室后,人們始終沒有發現墓主人的棺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后室。
后室是一個用石板搭建起來的石屋,南邊還有一個側室。裡面的文物被厚厚的草木灰所覆蓋。
當清理完草木灰以後,人們發現這裡的隨葬品更加豐富。
就在這時,在後室的北側,發現了幾塊散落的玉片。幾名考古隊員加快了清理工作,他們認為可能會清理出更多的散落玉片。
誰也沒有想到,在它的下面,出現了一件類似於鎧甲似的東西。
鄭紹宗:“首先露出的是頭部。因為頭部比較高。下邊有玉枕。頭部已經壓成扁平狀。”
當把堆積在上面的朽木灰和金屬飾件全部清理完后,一件用金絲連綴著玉片的鎧甲狀的東西出現在人們眼前。這難道就是“金縷玉衣”嗎?
1968年5月,在河北省滿城縣的陵山上,當解放軍某部秘密正在進行國防施工時,無意間發現一座西漢古墓。考古工作者根據墓中出土的文物,推斷墓主人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
人們在墓中發現了一件用金絲穿綴玉片類似於鎧甲的東西。這難道就是史書中記載的金縷玉衣嗎?
考古發掘隊的隊員們擠成一堆,開始細細地查看出土的這件“文物”。
鄭紹宗:“當頭部露出以後,腿部也同時清理了,四肢都清理出來。當時一露出玉片,一看比較完整,大夥都不約而同的啊了一聲,說了不起,確實發現玉柙葬服了。”
在清理玉衣周圍的隨葬品時,發現玉衣的東側有六十多個金豆,令考古工作者頗為疑惑。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1968年7月22日,在周總理的親自安排下,郭沫若從北京出發驅車趕往陵山。剛一下車,郭沫若顧不上休息,便直接來到墓室。王秉讓:“在玉衣的周圍放了六十多個金豆,郭老就判斷劉勝大概活了六十多歲。”
史書記載,劉勝做了42年中山王,於公元前113年病死。按照郭沫若的推斷,劉勝大概出生於公元前170年前後。
郭沫若和專家們經過分析,最終認定出土的這件文物,應該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金縷玉衣。
然而,就在這時,有人告訴郭沫若,后室只有已腐爛的棺槨,而沒有發現墓主人的屍骨。
盧兆蔭:玉衣下面沒有任何東西,並且已挖到原始岩層,也沒有發現棺槨和屍骨。
1968年8月13日,考古隊的原班人馬開始在距離1號墓的北邊繼續發掘。果然,第二座陵墓出現了,這就是“滿城漢墓2號墓”。
2號墓的墓室結構與1號墓大體相同,可以明顯地看出是在吸取1號墓的經驗上開鑿而成的。劉勝的屍骨很有可能在這座墓中。
然而出土的許多物品都是當時女性的用品,另外還這裡陪葬武器也很少,種種跡象都表明這裡埋葬的應該是一位女性。
經過組裝的這件銅燈和劉勝墓中的“當戶”燈不同,2號墓中的這座宮燈是一個“宮女”的形象。
這座宮燈設計十分精巧,能根據需要調節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燭火的煙灰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進入身體當中,使煙灰停在燈身中,以保持室內的清潔。
河北省博物館館長谷同文同期:“基辛格看過以後,特別幽默地說,中國人真了不起,你們兩千年以前就有了環保意識。”
這座宮燈的外側刻有“陽信家”三字,陽信家的字樣共有六處。那麼“陽信”指的是誰呢?
歷史學家周長山同期:“據史書記載,陽信是指諸侯王劉揭……”
尤其重要的是燈座底部刻有“長信尚浴,今內者卧”的銘文,“長信”指的是長信宮。漢文帝時期,長信宮的主人是漢文帝的皇后竇氏,而她正是中山靖王劉勝的祖母。後來考古工作者給這件銅燈命名為長信宮燈
1968年9月16日,在2號墓的后室一個錫制的盒子里發現了一枚銅印。
鄭紹宗同期:“經過室內清理,發現這個印是方形的,中間有孔,叫串帶印,正面是竇綰兩個字,背面是君須兩個字。這個竇綰印經過郭老分析,後來認為竇綰是這個墓的主人。”
據此,專家們進一步推測,竇綰應該就是劉勝的妻子,即中山國的王后。而那個長信宮燈就是竇太后送給竇綰的陪嫁品。
就在考古工作者為墓主人身份的確定而歡欣鼓舞時,另一件更令人驚喜的事情在工作隊中迅速傳開--2號墓中又發現了一件金縷玉衣。
出土的這件玉衣比劉勝墓出土的玉衣略微顯小,玉衣胸部的玉片不是用金絲編綴,而是用絲織物編結而成,由於年代久遠,織物早已腐爛,又受玉璧及棺槨朽木灰所疊壓,部分玉片已經散亂。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滿城2號漢墓玉衣時,發現在玉衣裡面有墓葬主人的頸脊椎骨和四條肋骨,以及三顆牙齒,看來2號墓的主人是穿著玉衣入葬的。這更加重了人們的疑問:為什麼1號漢墓里沒有劉勝的屍骨呢?
專家們試著打開劉勝的玉衣后,發現裡面有一些棗泥灰樣的東西,和一些牙齒,他們推斷劉勝的屍骨就在玉衣裡面,只不過已經腐爛成灰。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原來,劉勝採用厚葬的形式,隨葬品非常豐富,而動物的殘骸和大量的陪葬用酒,增加了墓室中的有機物,導致屍體容易腐爛。另外,墓室中潮濕的環境也加速了這一過程。在研究玉衣的過程中,考古工作者發現,玉衣的結構很像古代戰爭中士兵所穿的鎧甲。
專家們發現在玉衣的製作過程中,難度最大的,要數玉衣的手套部分,它也是玉衣中最為精巧的部分。
玉衣所用的金絲一般長4-5厘米,最細的金絲直徑只有0.08毫米,只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細度,分佈在手套各處。
按照的工藝水平推算,西漢時代製作這樣一件玉衣,一名熟練的玉器工人大概要耗費十餘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夏長生原是定州博物館的副館長。1991年,他接受了複製金縷玉衣的任務。歷經數載,終於複製成功了第一件現代的金縷玉衣。
男子當街叫賣金縷玉衣
男子當街叫賣金縷玉衣
夏長生家中的這件玉衣,由於是複製品,只能用細小的銅絲來代替金絲,而在漢代的史書中,對玉衣用什麼樣的金屬絲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漢代人認為玉能保持屍體不腐爛,而在滿城漢墓一號墓和二號墓中結果卻恰恰相反。而且玉衣價值連城,反而更容易招來眾多的盜墓賊。
據《三國志·魏文帝本紀》記載,“漢氏諸陵無不發掘,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
同時玉衣的減少還因為它的製作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所以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金縷玉衣。與此相印證,今天的人們,再也沒有從魏晉以後的陵墓中發現金縷玉衣。
滿城漢墓出土的上萬件文物中,金縷玉衣無疑最為引人注目。除此以外,劉勝墓中出現了大量的兵器。這些兵器,可以使我們想見當時中山國軍隊武器配備的精良。
出土的這幾根金針和銀針,是針灸九針中的幾種。它們也是我國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古代金屬醫針,可見漢時的針灸水平的是相當高的。
與醫針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醫療器具。
1968年9月19日,兩座漢墓的發掘工作全部結束。
滿城漢墓的發掘打破了考古界多年的沉寂。
在陵山上,除了劉勝夫婦的1號墓和2號墓,還有18座暴露在外面的小墓。這些小墓分別是劉勝妻妾或者子孫的附葬墓。
有專家推斷在這些附葬墓的不遠處,很可能還有一座隱藏在山岩中較大的墓室。因為陵山的某些地段的地貌特徵與1號墓和2號墓極為相似。
也就是說,陵山上或許還有一座神秘的3號墓。
金縷玉衣還有另外幾件陪葬品:玉蟬、玉豬和9個門塞。
玉蟬出自漢代。古人認為,蟬從地下爬出來變化的,不吃東西只吃露水就可以引吭高歌。因為蟬可以從地下爬出來,所以被人認為可以重生,所以一般含在嘴裡。
玉豬握在手裡。豬是農耕文化的代表,也代表了農耕文化的金錢,而玉又價格不菲,所以古人經常來用它陪葬。
門塞是分為9個玉,分別塞住的是眼睛(2片)、鼻孔(2個)、耳朵(2個)、嘴、生殖器和肛門。

巴黎展出


為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在巴黎吉美亞洲博物館開幕。展覽選取來自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湖南、陝西等27家文物單位的153組、459件展品。
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縷玉衣是目前國內出土的金縷玉衣中玉質最好、玉片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一件。1500克金絲連綴起約4300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衣則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組成,整件玉衣設計精巧,做工細緻,拼合得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