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陵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楚王陵位於中國東部江蘇省的徐州市東郊三環路獅子山南麓。
獅子山楚王陵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彭城的某位楚王的陵墓。經徐州考古專家考證,其墓主為第二代楚王劉郢(《漢書》稱劉郢客),此說法已得到南京博物院專家的肯定。獅子山漢墓為漢代早期豎穴墓向橫穴墓演變的時期,時間較早。從隨葬物品看,其中有薛郡的文陽之印和東海郡的蘭陵之印,符合第二代楚王劉郢的身份。其次,從出土的錢幣看,出土最多的榆莢錢大量使用時期為漢文帝五年以前,與劉郢的生活時間較為吻合。
劉郢任職宗正七年,位列九卿之一,並參與了平定諸呂之亂,立為楚夷王。漢代諸侯王繼位第二年便開始修建其墓葬,該墓未修建完整是因為墓主在位時間短且死得突然。獅子山楚王墓建造倉促尚未完工,這與劉郢客在位四年薨相近。1984年發現的四千餘件漢兵馬俑是楚王的重要陪葬品,1994年發掘了獅子山楚王陵曾被評為“九五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墓中出土的金縷玉衣為中國出土的玉衣中玉質最好、玉片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一件。楚王陵鑿石為室,穿山為藏,規模宏大,結構獨特,出土陪葬品豐富,其中有數百件玉器及近300件印章、封泥,國內罕見。
景區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區)實行免費參觀遊覽政策,憑醫師證或護士證和身份證辦理免票即可。
楚王陵位於中國東部江蘇省的徐州市東郊三環路獅子山南麓。
楚王陵,有人經考證就是兵馬俑主人楚王劉郢或劉戊之墓(尚不能定論)。該墓位於兵馬俑館東400米的獅子山主峰南坡,鑿石成墓,早年被盜,有3間耳室和1座陪葬墓未被盜墓者發現,保存下來一些重要文物。該墓由墓道、天井、內墓道、甬道、耳室、側室、棺室及陪葬墓等部分組成,總長117米,寬13.2米,面積850多平方,鑿石量達5100多立方米。是歷年來在徐州所發現的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實的墓。但該墓尚未按原設計要求建成,室內有許多地方遺留下諸多待完成的痕迹。
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一次倉促的葬禮,楚王陵因此把諸多的迷留給了千年之後的人們。楚王陵主人的死因頗有懸念,而楚王陵的形制也出人意料。它坐北朝南,“依山為陵,鑿山為葬”,陵墓直接開鑿于山體之中。南北總長117米,寬13.2米,深入山下20餘米,總面積851平方米,開鑿石方量5100餘立方米。宏大的地下玄宮幾乎把山體掏空,工程浩大,氣勢磅礴,全國罕見,它應該是徐州地區所有漢代陵墓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內涵最豐富、歷史及文物考古價值最高的一處特大型西漢楚王陵墓。
楚王陵
楚王陵
外墓道的主體部分。兩側的牆壁都是兩千多年前的原始形制,是完全靠人工把整整一座山掏空形成的,這一段的平均深度達14米。
在前面墓道介面處,考古工作者清理了一座陪葬墓。這種在直墓葬入口發現陪葬墓的情況,在全國還是首次。在其中所出土死者佩帶的印章上刻有“食官監印”四個字,說明此人是負責墓主人膳食方面的一個官員。
楚王陵結構
在塞石的內側有一塊硃砂印文,寫的是“第乙下陽,東方二,簡道,廣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寰丈五寸”。上面這段文字說明的是這塊塞石所處的位置既它的尺寸大小,通過對這段文字的解讀我們可以知道塞石是由內向外共分甲、乙、丙、丁四組,這一塊就是位於第二組下面自東起的第二塊塞石。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當時墓葬的設計者對每一塊塞石的位置和尺寸都有準確的標註,可見西漢時期墓葬建設水平之高。
墓內出土了大量的銅錢,一共十七萬六千多枚,墓室出土文物就很少。主要原因就是被盜墓者捷足先登,大件的金銀器都已被盜,只剩下一些銅鏡的殘片以及鐵甲片、銅箭頭等。
楚王陵
這座墓葬修得虎頭蛇尾,外觀十分宏偉,內部修鑿卻比較粗糙。在東面的地方,可看到明顯的、正在打鑿的痕迹,沒有來得及完工。一般來說,棺材都應放在後室正中的地方,壽終正寢嘛。既然沒有完工,只好移到了甬道東面的棺床上去了。
著名考古學家、研究員王愷近22年來,憑藉一把鐵鏟,與他的同伴一起在江蘇省徐州市先後找到7座楚王陵。這位考古學家仍然拎著鐵鏟在徐州四周的山上轉來轉去,尋找那些隱藏在山裡的楚王陵。他找到的楚王陵震動了世界,他的名字因此被寫進了英國劍橋的《世界知識分子名人錄》。
王愷,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身高體胖,面色紅黑,一副長年在野外作業人的形象。其實,這正是典型的考古人的外貌特徵。
楚王陵發掘
在眾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眼睛盯住俑坑頻頻驚嘆的時候,已經找到了6座楚王陵墓的王愷,眼前晃動的仍然是兩千多年前楚王的影子,把探求的目光轉移到俑坑後面的山峰。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及敏銳的感覺,使他發出了與眾不同的聲音:“這些兵馬俑不是孤立的,附近肯定有一個顯貴的主人,且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軍事將領,因為史書上沒有西漢軍事重臣死後葬在徐州的記載。但是,古城徐州自古為經濟發達地域之一。這裡群山環抱,地勢險要,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東臨大海,西控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從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古詩里說得精彩,叫做‘自古彭城列九州,龍虎爭鬥幾千秋’。早在楚漢相爭期間,漢高祖劉邦就曾封大將韓信為楚王,鎮守在這裡。劉邦稱帝的第二年就封其異母弟劉交為楚王,都彭城,就是今徐州市,管轄薛郡、東海等36縣。這個楚國是劉氏皇權的重要封國之一,楚王是當時楚國的最高統治者,西漢一朝,楚國傳了十二代王,到了王莽的時候才斷絕。兵馬俑的附近一定有一個大型的楚王墓,如果我沒說錯的話,那裡很可能埋葬著西漢早期的一個楚王。”人們還在半信半疑,這位考古學家已經手持“洛陽鏟”(一種考古探測用的鐵鏟)上山了。
楚王陵兵馬俑
他認為這就是墓道的東壁。經過一番清理,果真發現了一道筆直的石壁,尤令他驚喜的是石壁上還有一道道密密的鑿子印。毫無疑問,下面就是楚王陵,在西漢時的徐州,只有楚王才有能力切開山體為自己造墓。
1984年12月,在徐州東郊西麓,發現了埋藏於地下二千多年,共計四千餘件西漢彩繪兵馬俑,這支象徵著衛戍楚王陵墓的部隊分佈於六條俑坑,由步兵、車兵和騎兵組成。步兵中有高大幹練的官吏也有一身戎裝普通戰士,如持長械俑、弓弩手俑、發辨俑;車兵中則有刀槍不入的甲胄俑和駕駛戰車的馭手俑;騎兵俑則剛勁勇猛,蓄勢待發。一號坑前段全部放置站式俑,共516個,後段有陶俑約500件;二號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832件,後段殘存以跪座式俑474件;三號坑尚未發掘;四號坑內有俑僅十餘件,且多破壞。獅子山僅兵馬俑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墓葬制度,兵俑的裝備和組成,騎兵、車兵的建制和運用等提供了重要資料。發現了兵馬俑,考古工作者又踏上了尋找主墓的漫漫征途。幾經寒暑,考古工作者於1991年7月找到了楚王陵墓。1994年楚王陵被正式發掘。
1994年11月,國家文物局批准發掘楚王陵。徐州市政府斥巨資動遷了130多戶居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袁仲一曾說:“楚王陵本身就奇特,因而它是世界級的。”“原來,從山頂開天井往下開鑿17米,然後鑿出12間總面積850多平方米的地下陵墓,一座山幾乎被掏空了。試想,當時的民工只憑一鏟一鑿,這麼大的工程至少要用20年才能完工。帶天井的陵墓在國內沒有見過,國際上也沒聽說過,所以說它具有世界意義。”發掘開始了。王愷和同志們一起先清理那個巨大的天井,他們動用現代化的鏟車、吊車,三個多月清理出5000立方米的夯土和填石。
楚王陵考古發現
忽然,昏暗的墓室里發出點點幽光,邱永生和他的同事們小心翼翼地向發光的地方走去。在楚王的玉棺前和嬪妃陪葬墓的旁邊,他們發現了數枚夜明珠。這些珠子歷經地下水兩千多年的侵蝕,雖然表皮有些脫落,但直徑仍達0.6厘米,而且個個顆粒飽滿、色澤鮮艷。
該墓雖遭盜掘,但內墓道的三間耳室倖免遇難,保存了下來。總計出土2000餘件(套)遺物,有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漆器、陶器、骨器等各類遺物。玉器共出土200多件,包括喪葬、禮儀、裝飾、及生活用玉等方面。喪葬用玉包括玉衣、玉壁、鑲玉木棺、玉板等;禮儀用玉包括玉戈、螭龍玉飾等;裝飾用玉包括玉壁、玉璜、玉環、龍形佩、玉沖牙、心形佩、玉觽、玉舞人、玉劍飾等;生活用玉包括卮、高足杯、玉枕、玉帶鉤等。漢墓出土的玉器總體來說博大精深,挺拔生動,代表了楚國玉器製作的最高水平。出土的金縷玉衣,用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玉片製成,玉片小而精緻,有的僅0.5厘米見方,玲瓏剔透,是發現質量最好的玉衣,堪稱絕品。出土的兵器,如戈、戟、矛、鈹、殳、劍等,填補了漢代初年冷兵器研究的一大空白。如出土好幾捆銅鈹,均為實用兵器,有大小兩種,清楚地展示了這種兵器從秦末到漢初的演變過程。漢墓出土印章200餘枚、封泥80餘枚,其數量之多,為歷代王陵所僅見。印章封泥內容分為楚王廷官吏、軍隊武官、地方職官三類,印章封泥的出土為研究西漢早期楚王國官制、區域地理、印信制度、一國與地方行政關係等問題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漢墓出土的銀盆是發現的漢代最大的銀器,金扣腰帶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質量最好的胡式帶具。根據獅子山漢墓規模大而主體建築部分相對狹小、結構上缺少廁間和排水設施、建造粗糙、兵馬俑倉促掩埋等現象。這座楚王陵墓幾乎就和地面上的王宮一樣,隨葬品也包括了楚王生前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這些精美的文物,較為系統地展示了西漢楚國的歷史風貌,填補了中國漢初考古的大量空白,因而被稱為“1995年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
楚王陵
1999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研究所對楚王陵出土的文物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科技人員通過金屬成分和金相組織測定分析,判定該陵出土選樣的鐵兵器、鐵鑿和鐵甲片為炒鋼製品,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炒鋼製品,表明中國炒鋼技術的發明不晚於公無前154年。?
2004年5月,南京大學考古隊和楚王陵管理處利用遙感技術對附近區域進行了探測,反饋數據表明楚王陵北側的確存在大型的穴洞,初步推斷為貴族陪葬墓。
2004年9月16日,徐州楚王陵東北側50米再次發現兵馬俑的神秘身影。現場有兩個長3.4米,寬2.2米的大型祭祀坑,鑿石而成。一號祭祀坑內有直徑約70厘米的大瓮和瓦片若干,二號坑比一號坑要淺得多,坑的東南角有規律地排列著140多個彩色陶俑。考古人員在距離一號坑幾米遠的地方發現了3號祭祀坑。兵馬俑、楚王陵、貴族陪葬墓、祭祀坑的相繼發現使考古工作者斷定:地區是以楚王陵墓為核心,被兵馬俑陪葬軍陣、貴族陪葬墓和祭祀坑所圍繞的一個大型陵園。
陪葬古代帝王的地下守衛軍陣地漢兵馬俑的出土,意味著海拔僅有61米的必然隱藏著一座宏大的王陵。在經歷六年三次規模浩大、花費甚多,收穫甚微的找墓工作之後,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的考古人員不舍不棄,從當地農民說的一句“山上以前有家老房子里有個紅芋窖”的話語中,敏感地嗅到“墓”的信息,因為山上積土不厚,如果有地窖,那麼這個地方積土層必定很深,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墓土”……一個轟動世界的地下寶藏被撩起了神秘的面紗。
王愷激動地說:“作為一個考古工作者,一生當中能遇到這麼一次就非常幸運了,我遇到了七次,而這一次是我一生當中最大的輝煌。”
東漢時期,玉衣使用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金縷玉衣只有皇家能夠使用,諸侯王只能使用銀縷玉衣,而在西漢時,玉衣制度並不嚴格,因此有金、銀、銅或絲縷等,縷屬的不同主要取決於經濟實力。
楚王陵
楚王陵
這次兵馬俑的出土位置在楚王陵園內,羊鬼山東側不足50米處。兩個長3.4米、寬2.2米的大型祭祀坑,均為鑿石而成,其中一號祭祀坑內有直徑約70厘米的大瓮和零散的青銅器。二號坑的東南角有規律地排列著140多個彩色陶俑。陶俑有50厘米左右高,英俊清秀,神態各異,有的抱拳,有的相擁,有的持兵器狀,他們的頭部都是面向墓主人的陵墓。
楚王陵的主人到底是誰,一直有爭議。上世紀80年代,一輛正在取土的挖掘機挖掘到兵馬俑。在此後的十幾年間,考古學家一直在尋找這些兵馬俑的主人。1991年7月,楚王陵被發現,1994年正式發掘。作為附屬建築的兵馬俑有6條俑坑。經過長期的研究,專家們初步斷定墓主人為第三代楚王劉戊。
但隨著考古發現的深入,不少專家對此墓主的真實身份提出了疑問。這次140餘件彩繪兵馬俑和部分古代兵器再次出現於楚王陵陵園,使這座兩千餘年前的地下王陵又增添了新的內容。然而,面對著連續不斷的考古發現,專家們對楚王陵的主人身份提出異議。
由於劉戊是因反叛當時的中央政府並戰敗而死,按照常理推斷,死後不該再享尊榮。但楚王陵的規格卻非常高,金縷玉衣、兵馬俑等王侯禮器一樣不少,似與劉戊的叛臣身份與地位不相稱。部分專家就此推斷,楚王陵的主人可能不是劉戊,而是第二代楚王劉郢客。
然而推斷歸推斷,任何一個科學的結論都需要事實來支持。考古工作者斷定,地區是以楚王陵墓為核心,以兵馬俑為陪葬軍陣的一個大型陵園,在這個區域內一定還有其他未發現的漢文化遺跡。楚王陵附近的確存在大型的貴族陪葬墓,其中羊鬼山是王后墓已確鑿無疑。該大型漢墓一旦獲准發掘,必將引起世人關注,也將對研究漢文化提供更加翔實、有力的依據。也許到了那時,楚王陵主人的真實身份才會浮出水面。
成功復原了楚王形象
楚國有12個楚王,那麼,楚王陵里的這一個是他們當中的哪一個?通過對出土的銅錢及印章、封泥、兵器的精心考證研究,王愷認定,墓主是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其他研究人員也都認同這個結論。
劉戊,是第一代楚王劉交的孫子。公元前174年繼位,生性淫暴。即便是在漢文帝之母薄太后大喪期間,他也敢跑到皇宮裡與宮女淫亂。劉戊積極參與七國叛亂,公元前154年所率叛軍被周亞夫打敗,拔劍自殺。漢景帝並沒有過多追究這位堂兄的罪過,同意按王爺規格將其葬在尚未竣工的王陵中。
根據在墓中發現的頭骨、下頜骨和肋骨等,考古學家和醫學專家復原了這位兩千多年前的楚王形象,他身高1.74米,肩寬40厘米,身材魁梧體格健壯,稜角分明,神態兇猛。同時,通過對牙齒、骨齡的分析,測出這位楚王死時的年齡在35~37歲之間。根據遺骨,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復原古代帝王形象,在中國尚屬首次,因而引起世人稱奇。
王愷指著塑像說:“劉戊就應該是這個樣子,這傢伙飛揚跋扈剛愎自用,當年那些勸他不要謀反的人都被他殺了。他的祖母和叔叔要不是逃到京師西安,也要被他殺掉。他曾威脅他的叔叔休侯劉富說,如果你不站在我這一邊,起事時我就先打你,所以他叔叔才帶著他祖母跑到西安。所測死時的年齡也和史書上的記載基本吻合,他是十五六歲時繼承他父親劉郢客的王位,在位大約是20年。”
5路、49路、58路附、65路、72路、92路、93路、97路、605路、608路、611路“楚王陵”站下,沿三環東路向南步行120米到兵馬俑路,再向西步行100米可至漢文化景區南門。
1.進入漢文化景區南門后,向北步行5分鐘即到。
2.電瓶車5元,只能坐一站,下車后再坐又需付5元。包車每輛150元,每車可坐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