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余店鎮的結果 展開

余店鎮

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下轄鎮

余店鎮位於廣水市西北部、先覺廟水庫東岸,西與隨州市曾都區相望,由原興隆鄉和余店鎮於2005年4月份合併組建而成,屬市級重點中心鎮,湖北省森林城鎮。全鎮轄39個行政村,39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3314人(2017年),現有耕地面積44860畝,國土面積248平方公里。

余店鎮境內多低山,丘陵、沖田、山地,間有少數平畈。總耕地面積27862.97畝,其中,水田20605.87畝,旱地7257.1畝。山林面積95346.37畝。有中學4所,小學26所。

歷史沿革


余店鎮因駐地余家店而得名。建鎮於清康熙年間,時為惠化鄉。同治年間分為余家會、河清會、宋家會。民國時設區鄉,1928年屬應山縣西四區,1931年屬第四區,1942年分為宋家鄉、余界鄉、徐家鄉。1947年劃為正義鄉,1948年稱余店鄉。1949年設立余店區,下轄合作、三清、白鶴、金盤、橫山、仁和、青龍、馬安、黑河、界河、石門、森林、徐店、關寨、興隆、九里、分水、蓮花、天子、鐵城、古井、大山等22個鄉。
1953年改余店區為應山縣八區。1955年以上鄉分別合併為馬安、合作、界河、徐店、興隆、天子、關廟第7個鄉。1958年改余店區為七一公社。1961年恢復余店區(1966年改為七一區,1968年改余店區),下轄7個公社。
1975年撤區並社,分設余店、興隆、關廟3個公社,下轄合作、馬安、界河、興隆、徐店5個管理區。1984年設區建鄉,余店區下轄西余店鎮(原合作管理區)和界河、興隆、徐店、馬安四鄉。1987年撤區建鄉,分為余店鎮(下轄合作、馬安、界河三個管理區)、興隆鄉(下轄徐店、興隆兩個管理區)。1995年3月,由合作管理區分出余店管理區。
1996年,余店鎮面積130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菜園、金盤、白鶴、雙樓、墩子、銀珠、西橫山、金庄、王家沖、盧畈、古井、古城、鄧畈、徐園、唐寨、黃土包、九嶺、張陳塆、深沖、小山坳、蘇氏祠、長河、大坡嶺、涼水溝、張家橋、封江、橫衝、界河、宋家嶺、易家溝、回龍、森林32個行政村和界河1個居委會;興隆鄉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姜嶺、分水、李園、豹嶺、楊畈、興隆、棗林、盧廟、西九里、林寨、新廟嶺、檀樹崗、東嶽廟、段河、關寨、楊榨、楊嶺、盧河、徐家店、新塆20個行政村和興隆居委會。>2002年12月撤銷各管理區。
2004年,余店鎮面積130平方千米,人口40332人,鎮政府駐余店,轄余店、紅光、唐寨、竹林、白雀、金盤、英姿寨、銀珠、雙樓、橫山、古城、墩子、九嶺山、青龍、雙河、朝陽、馬安、張氏祠、界河、豐林、楊嶺、五一22個行政村;興隆鄉面積109平方千米,人口26853人,鄉政府駐興隆,轄分水、李園、豹嶺、興隆、棗林、盧廟、先覺廟、九里、林寨、徐店、東方、段河、關寨、楊嶺、蘆河、新灣17個行政村。
2005年4月,撤銷興隆鄉,併入余店鎮,鎮政府駐余店,轄余店1個居委會和興隆、紅光、唐寨、竹林、白雀、金盤、英姿寨、銀珠、雙樓、橫山、古城、墩子、九嶺山、青龍、雙河、朝陽、馬安、張氏祠、界河、豐林、楊嶺、五一、分水、李園、豹嶺、興隆、棗林、盧廟、先覺廟、九里、林寨、徐店、東方、段河、關寨、楊嶺、蘆河、新灣38個行政村。
余店片轄余店、金盤、盧畈、白雀、王家沖、唐寨6個村;馬安片轄雙河、青龍、馬安、九嶺山、小山坳5個村;界河片轄宋家嶺、張氏祠、界河、五一、豐林5個村;合作片轄銀珠、橫山、雙樓、墩子、古城、英姿寨6個村;興隆片轄分水、李園、棗林、豹子嶺、興隆街、興隆、蘆廟、九里、林寨9個村;徐店片轄新灣、段河、徐店、盧河、關寨、東方、楊嶺、先覺廟8個村。

地理環境


余店鎮是廣水市轄鎮。位於市境西北部,東經113°31′-113°42′,北緯31°41′-31°54′。東鄰關廟鎮,南接馬坪鎮淅河鎮,西連萬店鎮接壤,北依吳店鎮、郝店鎮。東西相距15千米,南北相距25千米,總面積2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9973人(2010年六普)。
轄1個居委會、3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余店村雙園路,距廣水市區公路里程31千米,距隨州市區公路里程32千米。應山至馬坪公路過境。

地形地貌

余店鎮位於大別山脈西段,境內山巒起伏,丘陵密布,河流、溪澗穿插其間。出露地層主要為元古界紅安群,礦產資源豐富。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土壤多為黃棕壤,植被為落葉闊葉、常綠闊葉、針葉混交林。地勢:西部北高南低;中部和東部中間高、南北低。以大別山脈為分山嶺,南流,注入漢水;北水,流入淮河。最高點是北部五嶽山,海拔865米;最低點是南部河口鎮兩河口和芳畈鎮趙家畈,海拔40米。

氣候特徵

以北部五嶽山、西部娘娘頂、南部大悟山、東部仙居頂四大主峰構成地貌的基本骨架,形成環河灄水、竹竿河三大河流,跨越長江、淮河兩大流域,兼有南北氣候之特點,水、光、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4.9攝氏
余店鎮
余店鎮
度至15.7攝氏度,降水量1115毫米,日照時數2153小時,無霜期227至242天,境內大小支流324條,總長1217公里,總流程197公里,水庫128座,塘堰2.6萬處,總蓄水量4.2億立方米。

土壤

到2010年,全縣耕地面積穩定在41593.5公頃以上,其中基本農田34106.7公頃,為我縣農田一級保護對象,保護率為82%,人均耕地0.71畝。
規劃期間,建設佔用耕地不得突破625公頃,其中基期年至2000年建設佔用耕地250.0公頃,2000年至2010年建設佔用耕地375.0公頃,自然破壞耕地控制在72.7公頃以內,其中基期年至2000年控制在30.7公頃,2000年至2010年控制在42公頃。

水文

余店鎮雨量充沛,河溪縱橫,庫塘密布,徑流量大,地表水源豐富,多天然淡水,水質較凈。但地下水較貧乏。
余店鎮境內有環河、灄水、竹竿河3條主要河流,共有大、小支流324條,總長1216.46公里。環河、灄水南流漢水,竹竿河北注淮水。大悟縣是以變質岩火成岩為主的地區,鬆散堆積層碎屑層,碳酸岩分佈少,地下水資源較少。變質岩類和岩漿裂隙含水類合計動藏量為856.9萬噸/年,而多以井、泉排淺於地表或沿岩石裂縫流向低洼之處。

植被

森林在余店鎮植被中居次。分佈大體是:海拔高度500米以上的低山區,中部、下部主要是天然生長的馬尾松楓香、櫟雜林、薪炭林及人工栽培起來的松、杉、茶樹等;海拔高度250米至500米之間的高丘區,多為馬尾松、櫟雜林及低矮的灌木叢;海拔高度100米及250米之間的低丘區,主要是馬尾松和經濟林(烏桕、油桐、油茶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層發育齊全,地質構造複雜,岩漿活動頻繁,變質程度較深,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經1958年以來的礦產普查和地質部門的調查,已知礦產種類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特種非金屬、化工原料非金屬、冶金輔助原料、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等8類35種,140處礦地。
其中,大、中型礦床各3處,小型礦床19處,礦化點80處。(一)黑色金屬:鐵礦,錳礦鉻鐵礦金紅石釩礦。(二)有色金屬:銅礦,鉛、鋅礦,黑鎢礦,錫礦,鉬礦。(三)貴金屬:金礦。(四)稀有金屬:含稀土鈮礦,鈹礦,輕稀土(鈰、鑭)礦,重稀土(釔)礦。(五)特種非金屬:白雲母,電氣石。(六)化工原料非金屬:磷礦黃鐵礦,含鉀淺粒岩,蛇紋岩重晶石。(七)冶金輔助原料:硅石螢石。(八)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大理岩,石灰石礦,花崗岩,瓷石

生物資源

余店鎮農作物以糧油作物為主,兼有其它經濟作物。糧食以稻、麥為主,油料以花生為主,經濟作物以煙葉為主。
(一)糧食作物:分為夏糧作物、秋糧作物。
夏糧作物有小麥、大麥、蠶豆、豌豆,以小麥為主。
余店鎮
余店鎮
秋糧作物有水稻、黃豆、紅苕和其它秋雜糧,以水稻為主。 (二)油料作物:以花生為主,油菜次之,芝麻少量。
(三)經濟作物:棉花、煙葉、麻類和席草等,以煙葉為主。
(四)特產作物:余店鎮特產資源豐富,除花生、煙葉、烏桕外,還有茶葉、桃、李等水果及蠶桑、藥材等特產作物。
(五)蔬菜:蔬菜種類繁多。據統計:葉菜23種,瓜果菜15種,根莖菜12種,花菜2種,野生菜7種。主要有:白菜、菠菜、萵苣、芹菜、莧菜茼蒿、白蘿蔔、胡蘿蔔、蔥頭、四季蔥、大蒜、韭菜、茄子、西紅柿、辣椒、黃瓜、冬瓜、苦瓜、葫蘆、瓠瓜、南瓜、絲瓜、刀豆、豇豆、扁豆、馬鈴薯、生薑、藕、芋頭、黃花菜、珍珠花等。其中黃花菜、珍珠花較為名貴。

行政區劃


代碼名稱城鄉分類
~001余店社區鎮中心區
~201唐寨村鎮鄉結合區
~202白雀村村莊
~203金盤村村莊
~204盧畈村村莊
~205王家沖村鎮鄉結合區
~206銀珠村村莊
~207橫山村村莊
~208墩子村鎮鄉結合區
~209古城村村莊
~210雙樓村村莊
~211英姿寨村村莊
~212雙河村村莊
~213小山坳村村莊
~214青龍村村莊
~215馬安村村莊
~216九嶺山村村莊
~217宋家嶺村村莊
~218張氏祠村村莊
~219五一村村莊
~220界河村村莊
~221豐林村村莊
~222徐店村村莊
~223新灣村村莊
~224蘆河村村莊
~225楊嶺村村莊
~226段河村村莊
~227關寨村村莊
~228東方村村莊
~229先覺廟村村莊
~230分水村村莊
~231李園村村莊
~232興隆村村莊
~233興隆街村村莊
~234豹子嶺村村莊
~235棗林村村莊
~236蘆廟村村莊
~237九里村村莊
~238林寨村村莊

旅遊


景點

廣水系荊楚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匯處,有反映西周生活的王子山古遺址,有反映春秋戰國墓葬的黑洞灣古墓群,有唐朝大詩人李白隱居的龍泉寺,有宋代著名文學家宋祁兄弟結草渡蟻的宋公渡蟻橋,有明朝忠烈公楊漣故居,有南宋大將軍狄青屯兵的將軍寨。名勝古迹,以大貴三潭最負盛名。其地位於平靖關之東、大貴山北坡山谷中,清泉流瀉,一瀑掛三潭,峽谷幽邃,號稱“龍潭瀑布”。
1983開闢的旅遊風景區,建有翠竹山莊等9處客寓、休養所,茂林修竹環繞,清流映帶,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避暑勝地。市區有1980年代興建的印台山公園;城南關有古渡蟻橋;魁星樓,在市中心,猶存古建築原貌。長嶺河水庫風景區建有游泳池、療養院、招待所,是游泳、遊覽、休養、垂釣的理想場所。中華山森林公園是集森林旅遊、療養避暑、觀光度假、科研教學、垂釣狩獵和生產經營為一體的多功能森林公園。
尹家灣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
尹家灣,位於吳店鎮漿溪店塘畈村,距市北約58公里。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鄂豫邊區和新四軍第五師,為了戰略轉移,進駐四望山,五師司令部駐紮尹家灣,政治部駐宋家河,抗大十分校和教導團駐李家灣。9月15日,五師在此召開了將新四軍第五師改編為野戰縱隊的會議。
1989年10月廣水市人民政府把尹家灣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0月廣水市掛牌作為革命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開發基地。2007年春,廣水市積極申報尹家灣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成立舊址
淮瀆廟是中原局和南原軍區成立舊址,位於漿溪店街北頭,距市北約55公里。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李先念、陳少敏率領的新四軍第五師,王樹聲率領的河南軍區部隊,王震、王首道率領的八路軍359旅南下支隊等三大主力軍為戰略轉移會師四望山。於當年10月24日,三大主要負責人在淮瀆廟開會,正式成立以鄭位三、李先念、王樹聲、陳少敏、王震、王首道等六人為核心的中原局和中原軍區。下轄江漢、鄂東、河南三個軍區及兩個野戰縱隊。1989年10月淮瀆廟被廣水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鄂豫游擊支隊舊址
鄂豫游擊支隊舊址,位於漿溪店南街頭,距市北約55公里。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奉命向武漢外圍挺進,開展抗日游擊活動。由河南竹溝出發,率領八團隊留守處第一、二兩個中隊80餘人幹部60餘人,步槍96支和輕機槍1挺,組成新四軍鄂豫獨立游擊大隊,對外番號是“鄂豫游擊支隊”。李先念任司令員,化名李威,周志堅任參謀長,譚士震任大隊長。20日到此駐紮1個多月,欲以此為根據地向外圍擴展,但由於國民黨軍隊已先佔領,只好後來幾費周折才確定大悟山為根據地,組建了新四軍第五師開展抗日游擊工作。1989年10月廣水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河誓師大會舊址
北河誓師大會舊址位於吳店鎮西部約1公里。1945年8月17日,遵照中央為穩定中原局勢,準備打幾個大仗,牽制國民黨軍的指示,新四軍五師野戰縱隊和三五九旅分別在漿溪店、吳店北河沙灘舉行“反對內戰、爭取和平”的誓師大會。
10月20日,中原軍區部隊五師十三、十四、十五旅與三五九旅合編為第二縱隊分別從吳家店、漿溪店出發,當即發起桐柏戰役。著名小說《桐柏英雄》有桐柏戰役中的傷病員轉移到漿溪店野戰軍醫院治療的情節。

發展規劃


重點建設“一城五鎮”,即以縣城為中心,以宣化、河口、大新、新城、芳畈為重點,以其他鄉鎮為骨架,以中心村為基礎,構建“縣城—重點鎮—中心村”的城鄉發展體系。
1、加快縣城建設
2、建設特色小城鎮
3、因地制宜發展中心村
4、加強扶貧開發
(1)發展交通網
從屬地廣水市連通國家主幹道,打通周邊出口路,構建“四縱四橫”公路骨架。縣際公路達到二級,縣鄉公路達到三級,實現縣鄉公路等級化,通村公路黑色(水泥)化,路網養護規範化,形成省際、縣際、鄉際、村際循環貫通的公路網路。
(2)供電網
電網建設以現有110千伏變電站為樞紐,建成110千伏線路骨幹環形網架、35千伏線路雙電源脈絡,實現雙電源化。重點建設3座110千伏變電站和1座35千伏變電站(東新片區),新建大悟至新城、新城至黃麥嶺、豐店至新城3條103公里110千伏線路和宣化至三里、豐店至高店、呂王至河口、余河至夏店、新城至芳畈5條90公里35千伏線路,形成安全可靠、線路合理的現代化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