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枝
詞語
《藝文類聚》卷八十九〈木部下·荊〉~548~
《孝子傳》曰。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荊同株。接葉連陰。嘆曰。木猶欣聚。況我而殊哉。還為雍和。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問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財寶,遂為孝門。真仕至太中大夫。
京兆(今陝西西安)有田真兄弟三人,他們分家后,屋前一株紫荊未分,他們約次日將紫荊分斫為三,各得其一。但次日早晨,樹已枯萎。田真曰:“樹木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說罷悲不自勝,兄弟相感,遂不再分,紫荊就重又榮茂。后因以“荊枝”喻兄弟骨肉同氣連枝。
三荊 三荊樹
唐 楊炯 《恆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兄國昂,谷州刺史;弟國稀,仁州刺史:荊枝擢秀,棣萼生光。”
唐 黃滔 《送人往蘇州覲其兄》詩:“到日 荊枝應便茂,別時珠淚不須流。”
唐 陸機《豫章行》:“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
唐 楊炯《從弟去盈墓誌銘》:“三荊搖落,五都悲涼,痛門戶之無主,悼人琴之兩亡。”
在我國的花木文化中,紫荊是具有木德的佳木,為人們所敬重和推崇。
早在秦漢時期,便有“三荊”的故事廣泛流傳。《續齊諧記》和《雕玉記》均引述《前漢書》有關“三荊”的典故,晉朝陸璣的《豫章行》中援引“三荊”的有關典故以簡明的詩句加以解釋,內有“三荊欣同枝,四鳥悲異林。”之句。
最初的“三荊”故事比較簡約,徒以兄弟為故事主角,但不具姓名,屬泛泛而談,晉人蕭廣濟《孝子傳》載曰:“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荊同株,按葉連陰,嘆曰:‘木猶歡聚,況我而殊哉!還為雍和。’”說的是心懷異志的兄弟見紫荊“按葉連枝”,相依相存,繁密茂盛的景況而觸景生情,自愧不如,便復和好,不欲分離。
六朝時期梁人吳均在典故和傳說的基礎上,加上人物姓氏和具體故事情節,用以說兄弟和諧相處,患難時節相互扶助的重要性。故事的原文是:
漢時京兆田真、田慶、田廣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均,惟堂前一荊樹,共議欲斫為三段,明日就截之。其樹則枯死,狀如火燃,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不復解,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財寶遂為孝門。田真仕至中大夫。
紫荊樹既有木德,又有靈性,以身教誨,令心懷異志的兄弟合心,共同維繫。紫荊樹便奇迹般地復活,而且樹長得格外粗壯,花開得更加鮮艷。
原政協主席李瑞環來港演講時曾引用紫荊樹的故事,勉勵香港人要和諧團結,香港才能真正地興旺起來,情真意摯,令人感動也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