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維數

分形維數

被譽為大自然的幾何學的分形(Fractal)理論,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但其本質卻是一種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維反映了複雜形體佔有空間的有效性,它是複雜形體不規則性的量度。

分形歷史介紹


它與動力系統的混沌理論交叉結合,相輔相成。它承認世界的局部可能在一定條件下或過程中,在某一方面(形態,結構,信息,功能,時間,能量等)表現出與整體的相似性,它承認空間維數的變化既可以是離散的也可以是連續的,進而拓展了視野。
分形幾何的概念是美籍法國數學家曼德布羅特
(B.B.Mandelbrot)1975年首先提出的,但最早的工作可追溯到1875年,德國數學家維爾斯特拉斯(K.Weierestrass)構造了處處連續但處處不可微的函數集合論創始人康托(G.Cantor,德國數學家)構造了有許多奇異性質的三分康托集。1890年,義大利數學家皮亞諾(G.Peano)構造了填充空間的曲線。1904年,瑞典數學家科赫(H.von Koch)設計出類似雪花和島嶼邊緣的一類曲線。1915年,波蘭數學家謝爾賓斯基(W.Sierpinski)設計了象地毯和海綿一樣的幾何圖形。這些都是為解決分析與拓樸學中的問題而提出的反例,但它們正是分形幾何思想的源泉。1910年,德國數學家豪斯道夫(F.Hausdorff)開始了奇異集合性質與量的研究,提出分數維概念。1928年布利干(G.Bouligand)將閔可夫斯基容度應用於非整數維,由此能將螺線作很好的分類。1932年龐特里亞金(L.S.Pontryagin)等引入盒維數。1934年,貝塞考維奇(A.S.Besicovitch)更深刻地提示了豪斯道夫測度的性質和奇異集的分數維,他在豪斯道夫測度及其幾何的研究領域中作出了主要貢獻,從而產生了豪斯道夫-貝塞考維奇維數概念。以後,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沒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先驅們的工作只是作為分析與拓撲學教科書中的反例而流傳開來。

原理簡介


fractal dimension主要描述分形最主要的參量。簡稱分維。通常歐幾里德幾何中,直線或曲線是1維的,平面或球面是2維的,具有長、寬、高的形體是 3 維的;然而對於分形如海岸線、科赫曲線、射爾賓斯基海綿等的複雜性無法用維數等於 這樣的數值來描述。科赫曲線第一次變換將1英尺的每邊換成3個各長4英寸的線段,總長度變為英寸;每一次變換使總長度變為乘以,如此無限延續下去,曲線本身將是無限長的。這是一條連續的回線,永遠不會自我相交,回線所圍的面積是有限的,它小於一個外接圓的面積。因此科赫曲線以它無限長度擠在有限的面積之內,確實是佔有空間的,它比1維要多,但不及2維圖形,也就是說它的維數在1和2之間,維數是分數。同樣,謝爾賓斯基海綿內部全是大大小小的空洞,表面積是無限大,而佔有的 3 維空間是有限的,其維數在2和3之間。

詳細內容


計算分形維數的公式如圖,式中ε是小立方體一邊的長度, 是用此小立方體復蓋被測形體所得的數目,維數公式意味著通過用邊長為ε的小立方體復蓋被測形體來確定形體的維數。對於通常的規則物體,復蓋一根單位 長度的線 段所需 的數目要,復蓋一個單位邊長的正方形,,復蓋單位邊 長的立方體,。從這三個式子可見維數公式也適用於通常的維數含義。利用維數公式可算得科赫曲線的維數 ,謝爾賓斯基海綿的維數。對於無規分形,可用不同的近似方法予以計算,也可用一定的適當方法予以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