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白朮

磐安白朮

白朮別名於術、冬術、浙術。為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以根莖入葯,具有治療脾虛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瀉、水腫、自汗、安胎等功效。磐安特產白朮在全國產區很多,以浙江磐安產的白朮為著名浙白朮道地藥材。2009年,磐安白朮種植面積約2萬畝,年產量3000多噸,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5%。

特產簡介


磐安白朮
磐安白朮
白朮是浙江省磐安縣中藥材種植的當家藥材,也是“浙八味”之一。到2009年,磐安縣根據白朮良種研究成果,共建立良種繁育基地近300畝,近兩年內在全縣示範推廣3000畝良種。

生長特性


藥用植物-白朮
藥用植物-白朮
喜涼爽氣候,怕高溫高濕。據杭州藥材試驗場觀察白朮在氣溫30℃以下時,植株生點速度隨氣溫升高而加快,如氣溫升至30℃以上時生長受到抑制,而地下部的生長以26-28℃為最適宜。白朮較能耐寒,在北京能安全越冬。白朮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嚴格,但在苗期適當澆水。如此時乾旱,幼苗生長遲緩,但高溫高溫季節,應注意排水,否則容易發生病害。生長後期,根狀莖迅速膨大,這時需保持土壤濕潤,如土壤乾燥對根狀莖膨大有影響。白朮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酸性的黏壤土、微鹼性的沙質壤土都能生長,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好,而不宜在低洼地、鹽鹼地種植。育苗地最好選用坡度小於15~20度的陰坡生荒地或撂荒地,以較瘠薄的地為好,過肥的地白朮苗枝葉過於柔嫩,抗病力減弱。
白朮不能連作,種過之地須隔5~10年才能再種,其前作以禾本科為佳,因禾本科作物無白絹病感染(小麥、玉米、穀子)。不能與花生、元參、白菜、煙草、油菜、附子地黃、番茄、蘿蔔、白芍、地黃等作物輪作。

產品特徵


磐安白朮形似青蛙(俗稱“蛙術”),斷面菊花紋,清香誘人,世稱蛙術,被列為珍品;磐安元胡外觀黃亮,圓堅飽滿,生物鹼含量較其它種植區高出一倍左右,為白朮中的精品。

品種選育


2008年,由磐安縣中藥材研究所承擔的省重點科研社會發展項目《富含功效成分的白朮新品種選育》通過了由浙江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該項目自2003年起開始實施,在浙江林學院、省中藥研究所等單位支持下,通過調查、收集國內10個省份33個白朮產區的種質資源,在磐安縣尚湖鎮建立白朮良種繁育基地,對各產地的種質資源進行遺傳鑒定,從中篩選出磐安林峰、天台石樑兩個優良品系。浙江省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在富含功效成分的白朮優良品系選育、開花習性及單親家系選育、遺傳多樣性分析、組培苗大田移植等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並在良種推廣應用上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成果成果


磐安縣中藥材研究所與尚湖農技站聯合開展白朮良種選育繁育及應用,專家組評審后一致認為,該項目技術居省內先進水平,其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其主要技術內容有收集全國各地白朮種質資源30份;各產地種質材料遺傳測定,優良產地中試;藥效成份含量測定;白朮組培苗大田移植;開展航天育種、輻射育種、化學誘變育種試驗;開展栽培密度、基肥、病蟲害防治、大小術栽等配套栽培技術試驗,課題組採用群體選擇和個體選擇等常規育種方法,按照育種程序,通過對全國近30個產地3年的群體選擇,選育出優良產地品種“浙術1號”,並做了大量的配套試驗工作,技術方案可行,實驗數據充分,結論可靠。
根據白朮良種研究成果,科研人員在大盤鎮的林峰村、九和鄉的革聯村建立了良種繁育基地近300畝,並在大盤鎮的林峰村、嶺下村,九和鄉的新周村、塘山村,安文鎮的陳華坑村建立了良種示範基地。兩年內在全縣示範推廣了3000畝良種,不僅穩定了該縣藥材的品質,提高了我縣白朮的一級品率和出口額,而且增加了葯農的經濟收入343萬元,促進了我縣中藥材產業的健康發展。《白朮術栽形狀與產量品質相關性研究》、《白朮植株性狀的相關性研究》分別在《特種經濟動植物》、《中藥材》雜誌上發表。

產品榮譽


2006年,磐安白朮證明商標已獲得國家商標局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