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林學

育林學

二、林分的葉量 一、森林天然更新的機制 三、森林天然更新的作業種類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平裝: 165頁
開本: 32開
ISBN: 7801638719, 9787801638717
條形碼: 9787801638717
尺寸: 20.8 x 14.7 x 0.7 cm
重量: 141 g

作者簡介


兆賴之(原名王兆-)是我國著名的育林學專家,先後在北京農業大學、北京林學院、浙江林學院任教。他20世紀50年代對杉木人工林進行過深入研究,60年代利用菌根引種落葉松進行試驗,70年代對浙江省的生態和育林進行了大量研究,發表了大量論文,並出版了多本造林學著作。離休后,他依然筆耕不輟,整理了《育林學》手稿,為中國的育林事業發揮餘熱。

內容簡介


森林是一種自然過程,是某一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是地區植被演替過程的木本植被階段。
地區的大氣候,決定著森林的大分佈,形成不同的地區森林帶。地區森林帶內的地形、植被演替的起始狀態和演替進程等因素的不同,構成不同的森林生境,形成不同的頂級森林。天然的森林生境,其地上植被和埋藏在土壤中的種子,保持著植被演替過程的重疊結構。即具有先鋒、過渡和頂級三個演替階段的種子和苗木。因此,具有保持和恢復生物多樣性生態多樣性的功能。
本書是作者在浙江林學院用他自己建立的新系統和觀點多年講授育林學的教材版本,相信從事育林學的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者都能從中得到很大教益。
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為了把森林生物量轉變成各種有用的產品,開始在林業領域引進包括生物技術碳纖維 素新材料技術等尖端技術。新近出現生物量林業,將是引進高科技的一種全新的林業。
本書是一本根據上述觀點編寫的,講述在森林 生態系統內培育林木的理論技術原理,作者贊同育林之道是一門藝術的觀點,林學家要在了解自然、順應自然的基礎、巧妙的、創造性的從事育林活動。

媒體評論


書評
據了解,育林學又叫森林培育學,是林學各學科中的基礎學科,也是內容涵蓋廣泛的一門學科。中國和日本曾根據德文譯為造林學,均為培育森林之意。從“造林”二字說,僅指森林建造,沒有撫育之意,但撫育為造林后的必經階段,且為造林育林的重要方法。兆賴之先生的這部著作分森林的生境、分類與管理,林木生長的調控,培育森林的方式、方法等4篇共16章,體系完整,視角獨特,書名首次將《造林學》改為《育林學》,更加科學合理。
浙江林學院科技處的同志介紹說,當今是信息時代,讀者的時間十分寶貴,但在育林學領域有一定理論高度,內容明晰又符合現實狀況的教科書或入門書還很少見。此書全文16.5萬字,圖表文穿插,文字流暢,敘述簡明,在可讀性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此書不但可作為教材,供農林院校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閱讀,而且也可作為農林科技工作者的參考書。

目錄


第一篇 森林的生境、分類與管理 第一章 制約森林樹種大分佈的生態氣候 一、植被類型與溫度氣候帶和濕度氣候帶的相對關係 二、利用吉良的雙重籠罩方法區劃的浙江省森林生態氣候區 三、中國主要造林樹種的生態幅度 第二章 制約濕潤常綠闊葉林帶樹種小分佈的生境類型 一、山頂現象 二、中山帶水青岡林生境類型 三、濕潤常綠闊葉林帶的生境類型 四、河岸生境類型 五、海岸生境類型 第三章 生境的頂極間隔度和樹種的頂極度 一、生境和群落的相互關係 二、林業用地的生境頂極間隔度 三、樹種的頂極度 四、適地適樹第二篇 林木生長的調控 第四章 林木生長的調控 一、從育林學的角度看林木的生長 二、林分的葉量 三、林分中林木生產物質的分配第五章 制約林分中林木質量和產量的學說 一、成熟材和未成熟材,樹榦材和樹冠材 二、林木的形狀比 三、林分的生產結構 四、樹形管狀模型學說 五、森林葉簇模型 六、林分生產結構形成的時期及其動態變化與主要育林決策第六章 林分的自然稀疏與培育樹榦材的機制 一、林木之間的相互作用 二、自然稀疏的冪函數式(最大密度曲線) 三、純林的密度效果 四、林木特定部分的密度效果第三篇 培育森林的方式、方法第七章 育林方式、經營類型、育林技術體系 一、育林方式 二、林業的經營類型 三、育林技術體系的編製第八章 森林的天然更新 一、森林天然更新的機制 二、埋土種子與地上植被的關係 三、森林天然更新的作業種類 四、皆伐天然下種更新 五、漸伐天然下種更新 六、典型常綠闊葉林頂極樹種的天然更新 七、擇伐天然下種更新第九章 萌芽方式培育森林 一、萌芽更新的意義 二、薪炭林 三、影響萌櫱的因子 四、提高薪炭林質量和產量的途徑 五、萌芽方式的其他用途第十章 人工造林 一、播種造林 二、栽植造林 三、分殖造林 四、造林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