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大葉薄荷的結果 展開

大葉薄荷

大葉薄荷

“大葉薄荷”是藿香的別名,該植物還有“土藿香”、“排香草”、“多摩羅跋香”等稱法。大葉薄荷來源於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O. Ktze.的地上部分。

形態特徵


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0~120㎝,有香氣。莖直立四棱形,多分枝,綠褐色略帶紫紅;葉對生,橢圓狀卵形或心狀卵形,先端銳尖或短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心形,葉緣具不整齊的鈍鋸齒,上部微被柔毛。長2.5-11cm,寬1.5—6.5cm,下面有短柔毛和腺點。在台灣東部約4~5月開花,為輪傘花序聚成頂生的假穗狀總狀花序;苞片披針形;花萼筒狀,具15條縱脈,5齒裂,有緣毛和腺點;花冠2唇形,下唇中裂片有波狀細齒;雄蕊4,二強,伸出花冠外。小堅果頂端有毛。花紅色、紫色或白色,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百科名片見參考資料。 )

地理分佈


藿香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有一定的耐寒性,惟怕乾旱、霜凍;不宜生長於積水的低洼地。
主產四川、江蘇、浙江、湖南。生於路邊、田野,遍及中國各地的山坡、路旁。土藿香又稱鮮藿香、川藿香,主產於四川、江蘇、浙江等省,其他地區也有出產,一年開花結穗。廣藿香原產中國以外,由南洋華僑帶入中國,在廣東栽培已有百餘年的歷史。蘇聯,朝鮮,日本及北美洲有分佈。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藿香喜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很多地方的土壤都可以種植,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平地或緩坡地,但忌高燥地和積水的低洼地塊。凡土壤粘重板結、排水不良以及蔭蔽之處不宜種植。選地后,秋翻深20--25厘米,打碎土塊,清除雜物,每公頃施農家J]P~3000公斤作基肥,翻人地里,整平耙細,做1.2—1.4米寬的畦,四周開排水溝,以利排水。若為坡地,應順坡做畦或不做畦。

繁殖

用種子繁殖或分根繁殖。多用種子繁殖,可春播,也可秋播。北方地區多春播,南方地區為秋播。分育苗移栽和直播,多數地區採用直播。

春播

在4月中下旬進行,順畦按行I~25--30厘米開淺溝,溝深1—1.5厘米,將種子拌細沙均勻地撤人溝內。覆土1厘米,稍加鎮壓,土壤過干需澆透水,畝用種量lo公斤。

秋播

在9一lo月進行,翻地后整平耙細,在畦上按株距30厘米開穴,穴深3—6厘米,開大穴,穴底要求平整。用腐熟人畜糞水與草木灰混合作基肥,將種子均勻地插入穴內,覆土l厘米,稍鎮壓即可。

育苗

適時育苗。廣藿香在中國栽培很少開花結果,主要通過營養枝條繁殖種苗。苗床通過精細整地後進行播種。播種前,每公頃施腐熟人畜糞水22500—30000公斤,濕潤畦面井作基肥。然後將種子拌細沙或草木灰,均勻地撒人畦面,用竹掃帚輕輕拍打畦面,使種子與畦面緊密接觸,最後畦面蓋草,保溫保濕。種子萌發后,揭去蓋草,出苗後進行鬆土、除草和追肥。當苗高12—15厘米時移栽。

田間管理

間苗和補苗。氣溫在13—18~C時進行間苗,條播可按株距10—11厘米,兩行錯開定苗;穴播的每穴留壯苗3--4株。移栽成活后發現缺株,應在陰天進行補苗,栽后澆1次稀薄人畜糞水,以利成活。

中耕和施肥

除草和施肥,每年進行3—4次。第1次在苗高3--5厘米時進行鬆土,並拔除雜草。鬆土后每公頃施稀薄人畜糞水15000--22500公斤;第2次在苗高7—10厘米時進行第1次間苗后,結合中耕除草,每公頃施人畜糞水22500公斤;第3次在苗高15--20厘米時進行,中耕除草后,每公頃施人畜糞水22500—30000公斤;第4次在苗高25--30厘米進行,中耕除草后,每公頃施人畜糞水30000公斤,封壟后不再進行追肥。每次收割后都應中耕除草和追肥1次。苗高25--30厘米時第2次收割後進行培土,保護老蔸越冬。

排灌水

雨季要及時疏溝排水,以防積水引起植株爛根,旱季要及時澆水,抗旱保苗。

主要病害及防治

輪紋病。從春天至秋天均有發生。發病前噴施無毒高脂膜200倍液,發病前期噴施50%多菌靈500一1000倍液;秋末清除病殘體,以減少侵染源。
褐斑病。在東北7—8月發生,防治措施同輪紋病。
斑枯病。在東北6--8月發生,防治方法同輪紋病。
根腐病。及時排除積水,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銷毀,並用石灰消毒病穴或用50%多菌靈500倍液澆灌病穴。

主要蟲害及防治

蚜蟲紅蜘蛛和銀紋夜蛾。
蚜蟲。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
紅蜘蛛。6--8月天氣干早時發生最盛,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噴殺。
銀紋葉蛾。5—10月幼蟲咬食葉片。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

收穫與加工

4--6月採摘嫩莖葉或幼苗食用;現蕾開花時,採摘花序洗凈、切段,放人醬中調味。
藿香播種后可連續收穫1年,除留種田外,一般都在7--8月盛花期收穫,選晴天齊地面割下,運回井迅速曬乾、炕干或蔭干,以備藥用。一般每公頃產4500--7500公斤。藿香以莖枝色綠、莖葉干、葉多、香氣濃郁者為佳。

藥用價值


採制

夏、秋季枝葉茂盛時或花初開時采割,陰乾,或趁鮮切段陰乾。採收后除去泥土、鬚根。曬2~3天後堆放,悶兩天再曬、再悶,直至悶透曬乾為止。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油中主要為甲基胡椒酚(methyl chavicol)、檸檬烯(limonene)、蒎烯和P—蒎烯、對傘花烴、芳樟醇、1-丁香烯等。

性味

性微溫,味辛。

功能主治

祛暑解表,化濕和胃。芳香化濕、發表解暑、和中止嘔。用於暑濕感冒、胸悶、腹痛吐瀉。
中醫學上以莖葉入葯,性味辛,微溫,歸脾、胃、肺經。夏季炎熱,經常會出現頭痛發熱、胸悶腹脹、嘔吐、痢疾等症。中醫認為,暑熱病邪是引起中暑的外因,而正氣不足則是導致外邪侵襲而發病的內因。藿香具有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功效。《本草正義》說“能祛除陰霾濕邪,而助脾胃正氣,為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甘,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葯”。常用藥有藿香正氣液、藿香正氣膠囊等。

用法用量

用量4.5—9g。

食療

食用藿香常有利胃腸,助消化,有解表抗菌消炎的功效。
1.涼拌藿香 取藿香嫩葉,將藿香嫩葉洗凈,入沸水鍋焯一下,撈出洗凈,擠干水分放盤中,加入精鹽、味精、醬油、麻油,拌勻即成。本菜清香開胃,化濁和中。適用於感冒暑濕、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痢疾等病症,並可澤膚潤膚而健美。
2.藿香拌蜇絲 取藿香嫩葉、水發海蜇皮,將藿香葉洗凈,入開水鍋中稍焯,撈出擠干水分,放盤中;將海蜇皮切成細絲,扔開水中稍燙,迅速投入涼開水中,涼透后撈出瀝水,放於藿香葉上;將鹽、味精、醬油、辣椒油、香油與藿香、蜇絲拌勻即可。此菜辛香鮮辣,具有開胃助食、清熱化濕的功效。對於暑濕脘痞、食少納呆、熱病初愈者,是良好的保健食品。
注意事項:香辛溫香散,易耗傷陰液,陰虛火熱體質者不宜用。
藿香姜棗茶
製作:先將藿香葉、薑片、紅棗分別洗凈,鍋內放適量水,放入薑片、紅棗煮 20分鐘,再加入藿香葉繼續煮 10 分鐘,加適量糖攪勻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嘔吐、食慾不佳等癥狀。
藿香湯的4種用法
治療口臭:藿香是芳香植物,洗凈煎湯后,頻頻漱口,能香口去臭。
治療中暑:藿香加一些連翹半夏同煮,可以清暑、散熱。
治療感冒:藿香加一些半夏、蘇葉同煮,可以用於治療感冒並伴有腹痛、嘔吐、腹瀉等胃腸癥狀。
治療急性胃腸炎:如果吃了過多生冷或不潔食物,而引起上腹脹悶、發熱、疲倦、嘔吐、腹瀉等一系列胃腸炎癥狀,可以用藿香加陳皮、厚朴、蒼朮同煮成湯,能很快緩解病情。

園藝


藿香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當密集的淡紫紅色花盛開時,優美雅緻,適用於花境,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十分幽雅,也可盆載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