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濟橋

四川省成都市通濟橋

位於四川省天府新區成都片區華陽街道西,橫跨府河,又名“中興大橋”。系卷拱7孔石橋,寬10米,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舉人賈璉生募捐修建。1949年冬,國民黨軍隊潰退時炸毀東端1孔,1952年修復,橋上有石欄,立石柱108根,中嵌石板,鐫刻有人物、飛禽、走獸、花卉及十二生肖浮雕。

2010年8月19日下午3時左右,由於強降雨導致河水暴漲,流速激增,數個橋墩被沖毀,導致大橋垮塌。

2015年8月16日上午9點,歷經10個月的建設,新修建的通濟橋正式通車,困擾華陽城區錦江兩岸市民近5年的“斷頭橋”問題已成為歷史。

基本信息


位於成都市華陽城區西,橫跨府河,又名“中興大橋”。系卷拱7孔石橋,寬10米,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舉人賈璉生募捐修建。1949年冬,國民黨軍隊潰退時炸毀東端1孔,1952年修復,橋上有石欄,立石柱108根,中嵌石板,鐫刻有人物、飛禽、走獸、花卉及十二生肖浮雕。
2010年8月19日下午3時左右,由於強降雨導致河水暴漲,流速激增,數個橋墩被沖毀,導致大橋垮塌。
2015年8月16日上午9點,歷經10個月的建設,新修建的通濟橋正式通車,困擾華陽城區錦江兩岸市民近5年的“斷頭橋”問題已成為歷史。

公示公告


通濟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二次公示

成都天府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委託中國輕工業成都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編製《通濟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國務院令第253號文以及環境保護部於2008年9月2日公布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第2號)的有關規定,現將“通濟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簡本”公示如下:

工程基本情況

通濟橋位於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橫跨府河,東西走向,是東、西片區聯接的重要通道。橋位處原通濟橋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為7孔實腹拱橋。1949年冬因戰事被炸,1952年修復,后經多次維修。2010年遭罕見洪水沖毀,兩岸交通需繞行至上游雙華橋過河,嚴重阻礙交通。為滿足華陽城市新規劃,新建橋在原橋處斜交布置(斜交角度25°)。新橋採用一孔148m鋼結構下承式拱橋。其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幹道,雙向四車道,橋樑寬度為49m其中主橋30m,引橋19m,設計車速30km/h。橋樑設計荷載為城A荷載,最大縱坡≤6%,設計洪水頻率為1/200,二百年洪水位476.90。

環境影響信息公示

1、社會經濟影響
項目的建設將聯接華陽中部與華陽西兩岸,可以大大方便居民出行,並減小交通阻礙影響。項目的建設對促進區域交通設施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是轉變區域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就業的需要。本項目的實施對完善規劃區內路網結構,加快規劃區建設,提升區域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促進天府新區城市的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對提升區域內土地價值,使區域內的經濟得到穩定、健康、快速、可持續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2、主要環境影響
生態環境影響:
項目位於華陽城區,主要植被為人工種植的綠化帶,本項目不涉及陸生珍稀保護動物,也不涉及魚類的索餌場、越冬場和產卵場分佈。項目的建設對植被、及動物造成的損失量較小。綠化工程使施工期對生態的影響在營運期得到一定的補償,故本項目不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太大影響。
聲環境影響
本項目為新建項目,擬建項目區域背景雜訊均較好,都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的標準限值。公路晝間、夜間施工將對上述居民點的正常生活、學習、休息造成一定干擾,雖影響均不大,但仍應按報告書提出的防治措施進行嚴格控制,防止擾民和干擾教學現象發生。項目在營運期時,敏感點的雜訊預測值較現狀值有所增加。
地表水環境影響:
施工期本項目水污染來源為施工廢水,施工營地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等,以及營運期本項目水污染來源為橋面雨水徑流。
大氣環境影響:
施工期主要大氣污染為瀝青煙、施工粉塵及揚塵;營運期主要污染物為汽車尾氣及揚塵。
固體廢棄物:
施工期固體廢棄物主要來自橋樑的建設時產生的棄土、棄石及建渣,統一堆放,統一傾倒至指定棄土場,同時應按水土保持要求,在棄土、棄石周圍用編織土袋攔擋等措施,減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沖刷。項目營運期基本沒有固體廢物排放。
3、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1)生態環境的防護措施
施工機械雜訊對水生動物和兩棲動物有一定的干擾破壞等。本項目不涉及陸生珍稀保護動物和水生生物保護物種,也不涉及魚類的索餌場、越冬場和產卵場分佈,不會造成生物多樣性變化,對生態環境影響小。施工期間加強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排放管理,減少水體污染;做好工程完工後生態的恢復工作,以盡量減少植被破壞及水土流失對動物的不利影響。
(2)水環境防護措施
施工的各種廢水嚴禁直接排入自然受納水體;橋樑施工期的施工營地應離開河岸200m以上,對於污水發生量較小且距離現有居民點較遠的施工場所,可以採取設置化糞池進行收集處理的方式,經處理后做農肥使用,不向外排放。
施工單位的施工營地盡量租用當地民房,若不租用,設置施工營地應遠離城鎮、居民區等敏感點並位於其常年主導風向下風向200m以外。應將施工營地盡量安排在永久征地範圍內。新建施工營地四周設立截水溝收集施工廢水,施工廢水經隔油沉澱池處理後排入化糞池,隔油沉澱池收集的廢油交由專業單位定期運走處理。
(3)雜訊防護措施
盡量採用低雜訊機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機械設備應事先對其進行常規工作狀態下的雜訊測量,對超過國家標準的機械應禁止其入場施工。施工過程中還應經常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避免由於設備性能差而使雜訊增強現象的發生。
施工駐地、料場、材料製備場地遠離環境保護目標,距周圍居民點應大於100m。在路線近距內有集中村居民區的路段,強雜訊施機械(裝載機、振搗器等)夜間(22:00~6:00)停止施工作業。確需夜間施工必須提前15日報請天府新區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告當地居民後方能實施。
合理安排施工活動,盡量縮短工期,減少施工雜訊影響時間。避免強雜訊施工機械在同一區域內同時使用。
按勞動衛生標準,保護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施工單位應合理安排工作人員,做到輪換操作築路機械,或穿插安排高雜訊和低雜訊的工作,給工人以恢復聽力的時間。同時,要注意保護機械,合理操作,盡量使築路機械維持低聲量級水平。操作時,工人應戴耳罩和頭盔。
(4)大氣防護措施
施工便道及未鋪裝的道路必須經常洒水,以減少粉塵污染;要求本項目的施工承包單位自備洒水車,對沿線施工便道和進出堆場的道路經常洒水(主要在夏季和秋季的乾燥天氣),洒水次數視具體情況確定;瀝青混凝土全部採用商品瀝青混凝土;項目應盡量利用拌合站,不新建拌合站,應在採購合同中明確環保除塵降噪要求,督促拌合站做好環保工作;運輸材料的車輛應加蓋籬席,避免拋撒。
(5)固廢防護措施
施工期間產生的棄渣應全部用於與本項目同期建設的連接線工程作為填方,不得隨意堆放,嚴禁棄入河道;橋樑基礎施工時,應設置沉澱池對泥漿進行沉澱,不得直接排入河道,沉澱后的上清液回用,剩餘廢渣與橋樑鑽渣一道綜合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有關內容,建議施工期在施工營地周圍建立小型的垃圾臨時堆放點,同時應該特別注意對臨時垃圾堆放點的維護管理,對堆放點定期噴殺菌、殺蟲藥水,減少蚊蟲和病菌的滋生;施工場地產生的固廢主要是剩餘築路材料,放置於工棚或露天堆放,雜亂無序,與周圍環境不協調,造成視覺污染,若石灰或水泥隨水滲入地下,將使土壤板結、pH值升高。為降低和消除上述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首先應按計劃和施工操作規程,嚴格控制,盡量減少剩餘物料,一旦有餘下的物料,應有序存放,妥善保管,可供周邊地區修補鄉村道路或建築使用,這樣就可以減輕其對環境的影響。
4、營運期環境保護措施
(1)社會環境保護措施
在施工結束、運行之前,完成各類通道的建設、與相關道路的銜接以及安全標誌的設置;對各類通道進行定期維修,保證其正常通行;維修清除的廢渣等固體廢棄物要及時清運,送城市填埋場做填埋處理;加強交通安全管理,減少交通事故。
(2)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加強管理,確保正常運行;強化道路沿線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的監督工作,除向司乘人員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外,沿線的固體廢棄物應按路段承包,每天進行清理。道路管理及養護部門應加強管理和宣傳教育,確保道路綠化林帶不受破壞。
(3)雜訊控制措施
嚴格審批橋樑兩側的新建房屋,建議距橋樑中心線110m(距離橋樑邊沿94m)內臨路第一排不應規劃直接面對橋樑的居民區、學校、醫院、敬老院等敏感建築物;兩側臨路規劃以綠化或工業、廠礦及商業用房為主。對超標的敏感點採取安裝聲屏障的措施。
(4)環境空氣保護措施建議
加強交通管理,嚴格車管制度,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機動車排放限值標準,限制尾氣超標車輛、無遮蓋措施的裝載散裝物料車輛上路;加強路面養護和清潔,維護良好的路況,保證汽車在良好的路況下行駛,減少揚塵和汽車尾氣污染;在橋樑兩側、橋下,特別是敏感點附近多植樹、種草。這樣,既可凈化吸收車輛尾氣中的污染物,又可美化環境和改善道路沿線景觀;加強對道路沿線綠化的養護,維護綠化的減污功能

意見收集與投訴監督

對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如果在本公告發布后10個工作日內有意見和建議,請問詢編製單位、建設業主,以便於及時修改、完善。在建設中或建成后,如果有意見和建議,也可向我們提出。
沖毀前的華陽通濟橋
沖毀前的華陽通濟橋
沖毀后的華陽通濟橋照片
沖毀后的華陽通濟橋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