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上龍的結果 展開
- 一種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
- 上龍屬
上龍
一種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
上龍是一種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屬於上龍科,生存於侏羅紀晚期。上龍是一種大型掠食性動物,以魚類、魷魚、以及其他海生爬行動物為食。上龍在正式命名前被稱為“妖怪”,在大約2億—1.45億年前的侏羅紀,它們是海洋中的高級掠食者。上龍是上龍科中最先發現的,這主要是理查·歐文的貢獻,他在1841年對這種動物進行了研究並予以命名為上龍。較有名的上龍亞目爬行動物有滑齒龍、克柔龍,現時已知最大的上龍亞目生物為北極圈附近斯瓦爾巴德島發現的斯瓦爾巴德上龍,根據其化石殘骸推測有十多米。上龍的化石曾發現於英格蘭、墨西哥、南美、澳大利亞、接近挪威的北極地區。
根據其化石殘骸推測有二十多米,略小於最大脊椎動物藍鯨。上龍的化石曾發現於英格蘭、墨西哥、南美、澳大利亞、接近挪威的北極地區。
上龍
上龍捕食獵物時更是迅猛絕倫。
上龍處於侏羅紀時期海洋食肉動物頂層,主要以海洋爬行動物為食,也大量捕食烏賊、魚類和其他水生食肉動物等。
泥泳龍peloneustes
泥泳龍的化石出土在英國牛津郡的粘土層里,泥泳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已經有所進化,它的椎骨減少到22塊,牙齒上有十分獨特的一條垂直軸線從底部延伸到牙齒中部。科學家還發現泥泳龍的頸骨下面還有一條類似“龍骨”一樣的組織,估計是用來支撐用的,但是這樣肯定使它的脖子轉動不靈活。泥泳龍的后鰭比前鰭要大,這與大多數的蛇頸龍恰恰相反,顯示出它是一位速游專家。
滑齒龍liopleurodon
滑齒龍是最出名的上龍之一,首先,它的名字本意是“牙齒有一側平滑”,它的牙齒外側光滑,內側的牙肉則形成了一層層堆起來的褶皺,一方面加固了牙齒,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摩擦力,防止獵物掙脫。其次,在絕大多數資料顯示它其實長12到15米左右,滑齒龍椎骨繼續減少了到20塊。
克柔龍kronosaurus
克柔龍的得名於希臘神話里的宇宙統治者克隆納斯,他後來被自己的兒子宙斯打敗了(還有一種提法說克隆納斯是時間之神),克柔龍出現在白堊紀早期,是上龍發展到極至的顛峰巨獸,它全身緊湊,利於快速游泳;頸骨只有12塊,全長13米,光腦袋就有3米多,它的嘴巴幾乎與腦袋一樣長。裡面的牙齒又長又大,在那個時代根本沒有任何生物可以與它抗衡。
長喙龍
長喙龍是上龍里的晚輩,它生活在白堊紀的晚期,它似乎是一種保存了原始面貌的上龍,椎骨居然有19塊,嘴巴變得十分細長,活象只大鳥一樣。長喙龍的身體結構和克柔龍分別挺大,倒是和早期的泥泳龍很相似,只有3至5米大小。這種上龍主要在北美出土,達科它州的內海就有它的身影。
北京時間2009年10月28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在英國多塞特郡海灘發現了一塊巨型“海怪”化石。化石表明該海怪長度竟達19英尺(約6米)。
科學家將該海怪命名為“上龍”,它重約2噸,1.5億年前在全球的海洋中橫行無忌。上龍與蛇頸龍相似。蛇頸龍是巨大的水生爬行動物,生活於恐龍在地球上稱王稱霸的年代。上龍頸部較短,頭部很大,與鱷魚相仿,顎骨有力,有一組剃刀一樣鋒利的牙齒。該巨型“海怪”的顱骨化石90%保存完好,長約7.5英尺(2.3米)。
通過測量顱骨的長度,科學家估計海怪從頭至尾的總長度在10米至
16米之間。這意味著它可以與挪威科學家2007年發現於鄰近北極的斯瓦爾巴群島的身長9英尺的“巨怪”上龍化石和2002年發現於墨西哥的相同長度的“阿蘭波利怪獸”化石相提並論。這個上龍的其他部分可能還埋藏在岩石里,但也可能需要數十年的發掘。多塞特郡議會正與專家討論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分解該化石。
據悉,該化石是由英國當地收集愛好者凱文·希恩在多塞特郡韋默思灣發現的,他多年來一直在海灘上尋找化石和碎片。(2009年10月),化石已被多塞特郡議會用“樂透遺產基金”(文化遺產彩票基金)收購。
英國科學家發現1.55億年前“大嘴”上龍化石
英國科學家在研究一塊該國出土的上龍化石,它的頭骨尺寸或許可以給你一點啟發。在英國多塞特郡博物館展出的一個巨型上龍頭骨化石,長度達到0.4米。上龍是一類擁有粗短的脖子和鱷魚般尺寸驚人大嘴的海洋巨獸,它是一種兇猛的海中霸主,長著滿口鋒利的牙齒,它生活在1.55億年前。
侏羅紀海岸是一片長約152公里的富含化石地帶,是世界自然遺產地。 2003年至2008年間,業餘化石收集者凱文·席罕在這裡陸續收集了一些上龍頭骨的碎片並進行了拼接。這一化石碎片在一次滑坡中暴露出來,隨後被席罕發現,其中最大的一塊化石碎塊重達8公斤。這一完整骨骼化石的另外3塊碎片後來由另外兩名化石收集者找到,最終使這條上龍骨骼化石的完整度達到95%以上。多塞特郡博物館出資買下了這個頭骨,並邀請南安普
北極發現的1.5億年前的上龍化石
他說:“一些上龍是龐然大物,而把每一次發現的頭骨都認為是最大的,這是一種很可悲的趨勢。 ”不過他話鋒一轉,“看起來現在還沒有什麼其他的報道能反駁這一點,因此有關這個大頭骨的話題還是很不錯的媒體報道素材,只不過從科學角度看,可能是並不保險的。 ”
為了增加捕獲獵物的實力,上龍不斷進化,強化自己。它們發展出超大的眼睛,恐怖的利齒,甚至長頸鹿般的長脖子。
多塞特郡博物館展示的上龍化石頭部計算機復原效果圖,讓參觀者看到這種巨獸生前的面目。來自多所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對這一化石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如尋找該頭骨化石周邊附著的淤泥中可能存在的浮游生物微化石。
江南出版於2010年的小說——《龍族。火之晨曦》中,第七幕寫到覺醒前的青銅與火之龍王諾頓,以13號(特工)的身份潛入屠龍者的大本營卡塞爾學院,在地下水族箱中遭遇大白鯊。有驚無險從水族箱中脫出后,13號發現此水族箱的標牌顯示,裡面的主要棲息物種是神秘的"Pliosauroidea",大白鯊不過是它的食物罷了。但在此幕中“Pliosauroidea"並未實際現身,也未與13號產生正面激突。
“Pliosauroidea”即上龍亞目,意思是“有鰭蜥蜴”,是種海生爬行動物,生存於中生代的侏羅紀與白堊紀。上龍亞目屬於蛇頸龍目,起初僅包括上龍科,包括其他科與屬。上龍類,與其真蛇頸龍類的近親,還有整個鰭龍超目,都不是恐龍。相較於長頸部的蛇頸龍類,上龍類的特徵是短頸部、長頭部、體型大、呈流線型、行動快速且兇猛。上龍類是肉食性動物,長而強壯的頜部有多排銳利的牙齒,適合抓住少數、巨大的獵物。巨大的頭部大部分是嘴部,上有巨大眼睛與一對鼻孔管,鼻孔管能夠有直接的水中嗅覺,如同其他蛇頸龍類。它們與蛇頸龍類都使用四個巨大鰭狀肢來游泳,四肢已演化成長、寬、強壯的鰭狀肢,分別位在長型身體的四角。尾巴短而逐漸變細,可能作為舵使用,如同其他蛇頸龍類。它們可能對於深海環境適應良好。上龍類的身長介於4到15米。[它們可能獵食魚龍類或其他蛇頸龍類。典型的屬包括:巨板龍、克柔龍、滑齒龍、上龍、泥泳龍。化石發現於英格蘭、墨西哥、南美、澳大利亞、接近挪威的北極地區。許多早期(三疊紀最後一期瑞提階與早侏羅紀)的原始上龍類外表非常類似蛇頸龍類,所以過去分類於蛇頸龍科。
此處江南似乎在暗示,小說里的龍族,是由上龍等爬行類產生超進化而來的。
根據挪威奧斯陸古生物學家墨坦桑表示,上龍是極為兇殘的肉食性動物。如果拿上龍的顱骨與鱷魚的對比,就會很清楚了解:上龍咬嚙起來更厲害,其肌肉的橫斷面積的比鱷魚大3至4倍。因此,上龍的肌肉更粗更強,顎部龐大又有力;一隻大型上龍的體型,足以一口叼起一輛小汽車,並輕鬆咬成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