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詞

《菩薩蠻·賞心亭為葉丞相賦》是南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詞的上片描寫了作者在賞心亭的所見所感,其中含蓄地表達了對葉丞相的傾慕之情,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對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的熱切希望。詞的下片集中寫“愁”。下片的筆調雖然輕快,實則是表現作者內心積鬱的心情。全詞將詞人內心的情感多變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詞人在寫作技巧上更是設喻巧妙,想象奇特,運用移情人景等藝術手法,意蘊十足。

作品賞析


辛棄疾的描寫情感多變,從最初動蕩飛馳的豪邁之感到淡淡流露的失望之意,再到用詼諧的語調反向表達難以淡化的愁緒,百轉千回,耐人尋味。
詞的上片,即運用擬人的手法,“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作者登臨覽勝,遠眺重巒疊嶂,那巍峨的青山乎按捺不住內心的迫切,好似萬馬奔騰般從遠處踏塵馳來,要向高人傾吐心中藏匿已久的所思所想。一個“欲”字,賦予青山以人的性情,急切之姿清晰可見。“聯翩萬馬來無數”短短几個字即描繪出一幅疊嶂賓士、萬馬迴旋的開闊圖景,彷彿置身在疆場之中,靈山的飛動之勢瞬間躍然紙上。“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山間雲霧蒸騰,煙氣裊裊,盼望著一訴衷腸的青山似乎總也到不了眼前。詞人無一字一句寫愁,但落寞失望的思緒早已浸潤在字裡行間。詞人藉由青山、煙雨向他吐露內心的情懷。辛棄疾渴望奔赴戰場,恢復宋室河山,而現實卻對他再三打擊,高人葉衡是他的希望所在。他對高人的傾慕,也無疑體現了他熱切盼望馳騁疆場,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豪邁,而還我河山的勝利卻始終如徘徊的青山和煙雨般久久不至,現實與夢想的巨大落差讓作者內心愁緒瀰漫,豪情漸漸淡去,空留悲戚。
詞的下片,作者雖將婉轉的愁緒化作揶揄沙鷗之詼諧,但還是集中寫“愁”。“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自。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他望著通體雪白的沙鷗,回憶起人們總說頭髮是因為憂愁而變白,不禁拍手笑言:你這小小的沙鷗竟是世間最為煩憂的了。詞末看似將渲染的愁情吹得煙消雲散,其實卻早已深入骨髓,無可解脫。此時的筆調愈是輕快,這種被呼喚起的愁思愈是如潑墨般濃重。可以想見,詞人憂國憂民,雖只逾而立之年,但兩鬢或已斑自,面對著似乎“一身愁”卻仍徜徉在自然間的沙鷗,兩相對比,這是一種怎樣強自解愁又不能解的鬱結?那近在咫尺的青山踟躕不前,那瀰漫的煙雨徘徊不來,沙鷗棲水而居,卻對萬般煩憂渾然不覺,真正一身愁的其實正是他本人。
作者在寫作技巧上更是設喻巧妙,想象奇特,運用移情人景等藝術的手法,意蘊十足。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這時辛棄疾被葉衡推薦為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到南宋已十二年。辛棄疾生於北國,目睹淪陷於金人鐵蹄下的趙宋河山,如今南歸十二年,又長期奔忙於各地州府,甚至屢遭誹謗打擊,恢復中原的大志一再受阻,壯志未酬卻被迫閑居。詞人臨亭而立,遠看巍巍青山,胸中思緒不免激蕩,萬般感慨,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評價


明·卓人月古今詞統》卷五:趣語解頤。
清·沈雄《古今詞話.詞品》下卷:蘇長公為遊戲之聖,邢俊臣亦滑稽之雄。若稼軒之《重疊金》云:“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滿身都是愁。”便不成詞意。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回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創製飛虎軍。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
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胄接連起用辛棄疾為知紹興、鎮江二府等職,並征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謚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其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現存詞六百多首,有《稼軒長短句》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