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湖
湖北省第5大湖泊
西涼湖是湖北省咸寧市最大湖泊,湖北省第5大湖泊,面積12萬畝。她呈一個巨大的人字型。西涼湖為嘉魚縣,咸安區,赤壁市三個縣市共有,沿湖有向陽湖鎮、官塘驛、神山、官橋、新街、渡普6個鄉鎮,涉漁人口約3.8萬人。水路經金水河可通長江。在嘉魚余碼頭處亦有長江連接。湖面寬闊,湖汊眾多,野生蓮藕、芡實、蒿筍、菱角、蒓菜及各種水草生長繁茂。盛產青魚、鯉魚、草魚、鯽魚、鯿魚、鱖魚、鱤魚、烏魚、彎刀魚、紅尾魚、黃鱔、龜、鱉、蟹、蝦等多種淡水魚類。也是野鴨、白鷺等水鳥的樂園。
西涼湖的本名確是叫西良湖,《嘉魚縣誌》上就是這樣記載的。
西涼湖
但在舊中國的苦難年代里,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西良湖看起來卻顯得滿目荒涼,這也許是人們把“西良湖”誤作“西涼湖”的緣故。
西涼湖
而文革時期著名的咸寧“五七”幹校所在地向陽湖,其實就是西涼湖的一個面積頗大的一個汊角。
1969年起, 6000餘名中國文化界高級領導幹部,國家一流作家,翻譯家、藝術家、出版家,其中不泛堪稱世界級的大師及家屬下放到咸寧向陽湖,經歷了為期三年左右的“勞動鍛煉”生活。
當時幹校分為文化部機關、文聯作協口、出版口、文物口、電影口五個大隊。
在特定的條件下,浩浩蕩蕩的文化大軍,彙集於咸寧一隅,人數之多,密度之高,總覽古今中外文化史都是空前的。
他們在動亂年代,艱難時期,聚集在向陽湖勞動生息、辛勤耕耘,在中國當代文化史上留下了令人刻骨銘心的一頁,沉積了一座極為豐厚的“文化金礦”。
咸寧市委、市政府已在當年“五·七幹校”舊址,建設了“中國向陽湖文化村”,對向陽湖的文化資源進行全面規劃和總體開發。
西涼湖
五七幹校本身是一個大悲劇。
不能怪那6000多名文化人士,怪只能怪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了。如果現在要到向陽湖文化村參觀,一定可以看到“歷史在這裡沉思”這句話。
現在不少人都知道向陽湖,尤其是在文化界,對向陽湖有相當的情結,但對向陽湖的母體西涼湖卻知之甚少。
事實上,在地圖上跟本就找不到哪個湖泊叫向陽湖的。在地圖上能看到的就是西涼湖。
經濟層次上說,西涼湖一直都是鄂南地區漁業發展到支柱,直至今天,仍然是咸寧市重要的漁業和水產業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