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轉型與社會分層

制度轉型與社會分層

市場化與國家規制??轉型期城鎮勞動力市場中的收入分配/36一、研究的緣起/36二、市場化過程中的國家規制/39三、數據說明/43四、發現與分析/44五、結論/55第四章 中國城市居民的社會網路資本與個人資本/235一、研究背景/235二、分析策略、測量指標與研究設計/237三、數據分析/242四、結論/247第十三章 單位分割與集體抗爭/269一、單位制與集體抗爭的有效控制/270二、單位制變革與集體抗爭的發生機制/273三、假設、數據與變數/275四、模型、結果與分析/283五、總結與討論/293第十五章

內容介紹


本書的研究成果基於2003年全國綜合社會調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是關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社會分層結構的狀況和變遷的社會學研究著作。
本書的分析主題涉及我國城鎮地區社會分層結構的基本領域,主要包括社會地位獲得機制、國家權力、勞動力市場、社會網路、戶籍制度與資源分配、收入分配模式的變遷、代際流動與社會分層結構的變遷、教育資源分配與教育不平等、城鎮居民社會網路結構等。作者在對調查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對中國城鎮地區社會分層結構的現狀和變遷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作者介紹


李路路,1954年生於北京。社會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系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組織研究。在社會分層領域中,曾經從“單位體制”的角度,對於現代中國城鎮社會中的社會分層結構進行過深入研究,並在中國制度轉型的背景下,對於私營企業主階層這一當代中國社會的新階層進行了多方位的分析。近年來,特別關注中國制度轉型與社會分層結構變遷之間的關係,就這一論題發表了一系列著作和論文。在組織研究領域中,近年來,將原來對“單位體制”的關注深入到對組織內部結構、資源分配和交換的分析中,並將注意力更多地轉向國有企業改革的制度變遷過程。
邊燕傑,曾為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社會科學部主任、調查研究中心主任。現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社會分層與流動、社會網路與社會資本、經濟社會學、調查研究方法。著有《中國城市的工作與不平等》(英文1994)、主編《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2001)、《華人社會的調查研究》(2001)、《社會調查實踐:論中國經驗與分析》(2004)。自2003年起,與中國人民大學李路路教授合作並主持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的長期項目。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結構壁壘、體制轉型與地位資源含量/1
一、兩種不同的地位獲得模式/2
二、結構壁壘條件下的地位獲得/4
三、分析結果/8
四、結論/12
第二章 再生產與統治:社會流動機制的再思考/15
一、理論背景與問題/15
二、數據、模型及解釋/19
三、社會流動模式中的再生產與統治機制/26
第三章 市場化與國家規制??轉型期城鎮勞動力市場中的收入分配/36
一、研究的緣起/36
二、市場化過程中的國家規制/39
三、數據說明/43
四、發現與分析/44
五、結論/55
第四章 高等教育擴展與入學機會差異:1978-2003/58
一、教育擴展與教育不平等之間關係的討論/59
二、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60
三、數據、變數與模型策略/62
四、發現與解釋/67
五、小結/76
第五章 制度變遷與教育不平等的產生機制:1966-2003/79
一、教育獲得中代際繼承的模式和機制/80
二、各時期教育制度變遷與家庭背景的影響模式/84
三、數據、變數和模型/87
四、統計結果及發現/89
五、結論與討論/92
第六章 區域差異改革中的國家壟斷與收入不平等/97
一、有關市場轉型的理論之爭/97
二、爭論的延續與研究的深入/98
三、權力控制的轉型:區域差異與國家壟斷的觀點/99
四、收入的區域差異模型/103
五、分析結果/108
六、討論與結論/111
第七章 階層化:居住空間、生活方式、社會交往與階層認同/116
一、階層化問題的理論探討/116
二、研究策略、變數設計與模型/120
三、客觀分層與居住模式的分化/124
四、客觀分層與社會交往/129
五、客觀分層與生活方式/133
六、客觀分層與階層認同/139
七、小結/143
第八章 轉軌階段勞動力市場的所有制分割與收入分配/146
一、引言/146
二、收入分配的結構主義觀/147
三、計劃體制下的經濟部門所有制分割/150
四、轉軌階段的勞動力市場分割/151
五、研究設計/159
六、中國2003年綜合社會調查的發現/161
七、研究結論/167
第九章 漸進轉型與激進轉型在初職進入和代內流動上的不同模式/172
一、市場轉型與勞動力部門的變遷/173
二、激進轉型與漸進轉型下的職業獲得和職業流動的差異/177
三、轉型研究的一般討論驗證模型的問題/18l
四、轉型分析模型的修訂/188
五、結論/189
第十章 新興勞動力市場與求職渠道運作的制度空間分析/193
一、就業模式變遷及其特徵比較/194
二、求職渠道分析的“制度空間”框架和研究假設/197
三、統計分析方法和測量/201
四、研究發現和討論/204
第十一章 機會集合、關係選擇與結構效應/209
一、理論回顧與問題提出/2lO
二、研究問題設計與假設/213
三、因變數、自變數及其測量/216
四、統計數據、假設驗證與解釋/219
五、結論與討論/229
第十二章 中國城市居民的社會網路資本與個人資本/235
一、研究背景/235
二、分析策略、測量指標與研究設計/237
三、數據分析/242
四、結論/247
第十三章 市場轉型會消除戶籍制度壁壘嗎/250
一、市場轉型/251
二、戶籍制度與戶口的影響/253
三、數據與分析變數/255
四、描述性結果:城市人口的戶口結構/256
五、戶口與階層地位的關係/258
六、戶口與流動機會的獲得/262
七、結論/267
第十四章 單位分割與集體抗爭/269
一、單位制與集體抗爭的有效控制/270
二、單位制變革與集體抗爭的發生機制/273
三、假設、數據與變數/275
四、模型、結果與分析/283
五、總結與討論/293
第十五章 生活機會分配與社會心理/299
一、各社會階層的教育機會結構/299
二、各職業一教育階層的收入機會差異及地區比較/307
三、城市居民的社會流動機會/312
四、社會心理/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