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布

絲瓜布

指絲瓜瓤,,外形呈長圓筒形,一端具堅韌的果柄,果皮灰黃色,上有10條縱向稜線,果皮質脆。其餘均與絲瓜絡相似。可以像布一樣來洗碗。擦桌子等。

介紹


1.外形呈長圓筒形,一端具堅韌的果柄,果皮灰黃色,上有10條縱向稜線,果皮質脆。其餘均與絲瓜絡相似。
主產廣東。
2.指絲瓜瓤,可以像布一樣來洗碗.擦桌子打掃衛生等。
很老的已經不能吃的絲瓜,把外面一層殼剝下來,裡面剩的瓤。在燒開水時放進去一起煮可以減少鹼,煮軟了可以用來洗碗、擦桌子等。

別名


絲瓜筋、絲瓜布。天蘿筋、絲瓜網、絲瓜殼、瓜絡、絮瓜瓤、天羅線、絲瓜瓤、千層樓。

來源採制


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果實的維管束。夏、秋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內部乾枯時採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凈,曬乾,除去種子。

性狀


藥材為絲狀維管束交織而成,多呈長棱形或長圓筒形,略彎曲,長30~70cm,直徑7~10cm。表面淡黃白色。體輕,質韌,有彈性,不能折斷。橫切面可見子房3室,呈空洞狀。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木聚糖(xylan)、甘露聚糖(mannan)、半乳聚糖(galactan)等。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

味苦;性涼、甘,平。入肺、胃、肝經。

功能主治

筋骨酸痛,經閉、睾丸腫痛,便血,崩漏,胸脅脹痛、乳汁不通等。

功效分類

通經活絡;解毒消腫。祛風葯;通絡葯;清熱葯;涼血止血藥。

配伍應用

治痹痛、拘攣、麻木,與桑枝、忍冬藤、苡仁、地龍同用;治氣滯脹痛,與枳殼、橘絡、桔梗、青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燒存性研末,每次1.5-3g。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調敷。

藥材基源


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奧絲瓜成熟果實的維管束。

採收儲藏


秋季果產成熟,果皮變黃,內部乾枯時採摘,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爛,取出洗凈,除去種子,曬乾。

資源分佈


絲瓜絡全國各地均產,以浙江、江蘇、江西所產者質量為好。絲瓜布主產江西。

炮製方法


1.絲瓜絡:洗凈曬乾,切段。
2.炒絲瓜絡:取切成小段的絲瓜絡,用麩皮拌炒至黃色為度,取出,篩去麩皮。
3.絲瓜絡炭:取切成小段的絲瓜絡,盛鍋內(裝滿為度),上覆同樣大小的鍋一隻,兩鍋結合處以黃泥封嚴,然後用微火燒煅約4-5小時停火(一般用白紙貼在上面鍋底上,紙呈焦黃色時為煅透),候冷取出。
考證:出自《本草再新》
科屬分類:葫蘆科

附方


①治胸脅疼痛:炒絲瓜絡、赤芍、白芍延胡索各9g,青皮6g。煎服。(《安徽中草藥》)
②治胸痹及心氣痛:絲瓜絡15g,橘絡3g,丹參10g,薤白12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③治咳嗽多痰,胸脅痛:老絲瓜絡燒存性,研細。白糖拌服,每次2g,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④治風濕性關節痛:絲瓜絡15g,忍冬藤24g,威靈仙12g,雞血藤15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⑤治手臂痛:絲瓜絡10cm,秦艽6g,羌活3g,紅花4.5g,水煎服。(中醫研究院《常見病驗方選編》)
⑥治中風後半身不遂:絲瓜絡、懷牛膝各10g,桑枝、黃芪各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⑦治乳少不通:絲瓜絡30g,無花果60g。燉豬蹄或豬肉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⑧治小腸氣痛,繞臍衝心:絲瓜絡,燒存性研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本草用法研究》)
⑨治急性乳腺炎,瘡癤腫毒:絲瓜絡、牡丹皮各9g,金銀花、蒲公英各15g,炒枳殼12g。煎服。(《安徽中草藥》)
⑩治濕疹:絲瓜絡60g。水煎,熏洗患處。(《山東中草藥手冊》)
⑾治痔漏,脫肛:絲瓜絡,燒存性。同多年石灰、雄黃為末,以豬膽汁、雞子清及香油和調,貼之收上乃止。(《本草用法研究》)
⑿治水腫,腹水:絲瓜絡60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⒀治經事不行:絲瓜絡(煅,研),每三錢,酒下。(《(魚孚)溪單方選》)
⒁治繡球風及女陰搔癢:絲瓜絡30g,蒜瓣60g。煎水10000ml。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min。(《瘡瘍外用本草》)
⒂治關節痛:絲瓜絡15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去渣飲酒,每次1盅,每日服2次。
⒃治慢性腰痛:絲瓜絡切碎,焙成焦黃,研末,每日1個,分2次服,加黃酒少許沖服。
⒄治子宮脫垂:絲瓜絡48克,大麴酒500毫升。將絲瓜絡燒存性,研細,分成14等份備用,每天早、晚飯前各服1份,用白酒9毫升送服,7天為一個療程,問隔5~7天服第2個療程。
⒅治尿道炎:絲瓜絡水煎,加蜜少許內服。
⒆治乳腺炎:絲瓜絡1個,燒存性,研末,用醋煮開,紅糖水送服。
絲瓜布
絲瓜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