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施鋼的結果 展開

施鋼

中國農業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

施鋼,中國農業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社會心理學碩士;國家2級心理諮詢師,取得《高級心理諮詢師督導崗位培訓合格》證書;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北京高教學會心理諮詢研究會理事。

人物簡介


廈門理工學院施鋼副教授
廈門理工學院施鋼副教授
施鋼,博士,廈門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材料教研室副教授,國際材料工程協會(ASM International)會員,福建省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廈門市科技諮詢評估專家,主要從事冶金與材料工程、結構強度的教學與研究,發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

教育經歷


博士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IIT)

研究興趣


金屬相變動力學及其在鋼鐵新材料、軋鋼、焊接、塑性成型、熱處理等材料成型加工熱過程中的應用。
超細晶粒鋼生產及其應用。
金相顯微組織的定量分析。
金屬材料及工程構件的斷裂分析。
壓力容器、大客車、自動化立體倉庫堆垛機等工程結構的強度、剛度、動力學分析與設計。

發表論文


施鋼,基於UG的大客車車身骨架的快速三維建模[J].矽谷.2008(11):33-34.
施鋼,蔡和平,張振作.基於UG的三段式大客車車架快速三維建模[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7,15(2):35-39.
施鋼,楊勇,洪漢池,徐偉木.大客車轉向機構搖臂軸的斷裂分析[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7,15(1):21-25.
施鋼.新一代鋼鐵材料扁平繞帶式壓力容器初探[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6,14(1):18-22.
施鋼.複合式滌綸側吹風空調微機自控系統[J].福建化工.1997(3):49-53.
施鋼,朱國輝,黃載生.扁平繞帶式壓力容器的極限承載能力[J].化工機械.1995,22(6):23-29.
施鋼,朱國輝,黃載生.扁平繞帶式壓力容器的基本彈性應力分析[J].化工機械.1992,19(6):336-340.
黃載生,伍小寧,施鋼等.控制棒驅動機構密封壓力殼爆破試驗[J].物理測試.1992,59(5):33-38.
施鋼.大型卧式扁平繞帶式壓力容器的強度研究[D].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0.12.
施鋼.福建省製造高壓容器的技術方向初探[J].福建化工,1991(3):26-27.
施鋼.無折邊球形封頭設計算圖的改進[J].石油化工設備技術.1989,10(2):8-20.
施鋼.無折邊錐體變徑段壁厚設計圖演演算法[J].石油化工設備技術.1988,9(3):28-34.
施鋼,林國銓,林龔亮.角鋼彎曲成型的幾點看法[J].福建化工.1988(3):47-50.
施鋼,林國銓,林龔亮.法蘭的彎曲成型探討[J].福建化工.1988(2):42-46.
孫毅,林國銓,施鋼.關於對接焊縫對口錯邊量限制範圍的探討.化工機械.1987,14(2):143-147

教學工作


近兩年擔任的教學和實踐工作:
材料科學基礎》、《材料成形原理》、《材料成形設備》、《高分子材料及複合材料》、《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控制工程基礎》、《專業英語》材料科學綜合實驗、機構測繪與分析、製圖測繪畢業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機械零件課程設計

任職


1996年畢業,留在了中國農業大學學做團學工作,97年3月到學工部德育研究室,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自97年開始,系統接受了國內外心理諮詢專業機構和不同派別專家關於心理諮詢,團體輔導、臨床技術和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初級培訓、中級培訓和高級班的培訓。
98年開始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具有2500多小時的諮詢實踐。以其尊重、平等、積極關注的諮詢風格,獲得來訪者廣泛的好評,諮詢效果顯著。
2008年1月19日做客中國心理諮詢師遠程培訓五周年慶。
主持2012年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學院新生入學心理培訓。
農大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選修課,深受學校重視,於2012年變為必修課程。並多次到各院校演講,舉辦講座。
施鋼[中國農業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
施鋼[中國農業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

個人履歷


新上崗時的一次幹部培訓,主題為青少年心理健康,讓施鋼接觸到了心理學。而這次與心理學的親密接觸,不僅喚醒了施鋼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入思考,也讓他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1998年開始,由於工作的變動,施鋼不再從事學生思想教育,轉而負責學生的宿舍管理工作。兩年的沉寂,並沒有澆滅施鋼對心理學的炙熱。工作之餘,他抓緊一切時間參加各類心理學培訓,以提升自己的心理學知識與素養。
2002年,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政府與社會各界已經越來越重視,也就是在這一年,教育部還出台文件,規定每個高校都要設置心理諮詢中心。在大環境的推動下,6月,中國農業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正式成立,全面提升本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雖然成立之初,施鋼已經訂立了心理素質教育中心的工作宗旨:始終堅持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需求,把“開展心理衛生基礎知識普及和加強維護身心健康自我意識教育”作為全部工作的核心,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發點、立足點和著力點,真正發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識教育、疾病預防、危機干預心理援助四大功能。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學生的主觀認識問題導致工作的推進並不順利。而就在此時,恰巧是5月樊富珉老師的那次團體諮詢班,給正在探索中的施鋼指明了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