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生蛺蝶圖

寫生蛺蝶圖

《寫生蛺蝶圖》是北宋趙昌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畫作描繪了群蝶戀花的田園小景。輕靈振翅的蛺蝶起舞於畫幅的上半部;秋花枯蘆搖曳於畫卷的底邊。在物象表現上,作者用雙勾填色法畫土坡、草叢、蛺蝶。其勾線富於頓挫和粗細變化,墨色亦有濃淡輕重之分,敷色積染多層,特別是蛺蝶的翅翼更因積染而色彩濃艷厚重,從而與主要以植物色染就的草葉形成“輕”與“重”的對比。

畫作內容


主體內容

寫生蛺蝶圖
寫生蛺蝶圖
該畫作描寫了岸邊的一角,水草叢生,荊棘、野菊霜葉和偃伏的蘆葦等,爬滿了岸邊。在構圖布局上,作者將景物集中在下半部,上方留下很大的空白,岸邊的植物雖然長得繁雜,但錯落有致。三隻美麗的蝴蝶,在空中翩翩飛舞,一隻蚱蜢正在向上觀望。

款印

《寫生蛺蝶圖卷》
《寫生蛺蝶圖卷》
畫卷上無作者款印,畫卷上收藏印鑒極為豐富,留有各朝代收藏印章39枚。

題跋題詩

寫生蛺蝶圖
寫生蛺蝶圖
乾隆皇帝在該圖上題詩:
青蟲出菜甲,起複化為蝶。
蝶已不復蟲,生滅迅交睫。
翻栩飄秋煙,迷離貼露葉。
煉得長生術,金丹了無涉。
元代書家馮子振在該圖上題詩:
蚱蜢青青舴艋扶,草間消息未能無。
尺綃何限春風意,約略滕王蛺蝶圖。
明代董其昌在該圖上題跋:
趙昌寫生曾入御府,元時賜大長公主者屢見馮海粟跋,此其一也。
接紙處,元朝趙岩的詩句在該圖上題詩:
粉翅濃香共撲春,林園彷彿落花塵。
誰教草露吟秋思,驚覺南華夢裡人。

創作背景


趙昌作畫特別注重觀察寫生。早年學畫期間就常常早起,趁清晨朝露未乾之時,邊觀察邊調彩作畫,他喜畫折枝花卉,技法上妙於敷色,以形傳神,能將所畫對象的特徵、情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傳世之作如:《杏花圖》、《粉花圖》、《寫生蛺蝶圖》、《四喜圖》。《寫生蛺蝶圖》一畫,便是趙昌根據其對自然界中的花卉、草蟲、粉蝶長期細緻的觀察和寫生,把花草、蟲蝶的生長規律及習性體味、琢磨得爛熟於胸后所作的。

藝術鑒賞


畫面構圖

趙昌為了更好的強調秋天原野的高曠清新,在畫面上方留下大片的空白,所要描繪的野草、雜花多集中在畫面的左下半部。它們之間也被處理得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大片的空白處畫畫了三隻凌空飛舞的彩蝶,頓使畫面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動物形象

《寫生蛺蝶圖》局部
《寫生蛺蝶圖》局部
該畫作畫幅上開著的幾朵小花用筆簡率,變化自然,雙鉤、暈染繪近處花卉的陰陽向背,使人看上去,花兒們似乎正在秋風中搖搖曳曳,給人種動態的美感。蚱蜢和蝴蝶,暈染出不同質感:蚱蜢的翅顯得堅硬厚實,而蝴蝶的翅則顯得柔軟透明,粉狀物布滿全身。附在枯木上的蚱蜢雖然緊閉雙翅,但像是對空中飛舞的蝴蝶非常羨慕,一副要跳上天空的樣子;而蝴蝶向下俯望著,似乎正在對這隻根本沒能力飛上天空的蚱蜢調笑著。畫面有一種純凈、平和、秀雅的意境和格調。

筆法技巧

筆法上,蝶、蚱以工筆細描,花草則以雙勾填色法。設色清淡、濃艷各得其所,彩不壓墨。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型畫家胡石:“北宋趙昌師法黃筌,重視寫生,他有幅作品《寫生蛺蝶圖》畫,有蚱蜢和蛺蝶,也非常生動。”

後世影響


該畫作設色明快柔和,線條簡練變化豐富,突破了北宋花鳥畫院體的束縛,豐富了花鳥畫的技法,形成了一種新風格。

歷史傳承


《寫生蛺蝶圖》最早為南宋權相賈似道收藏,德祐年時,賈似道以賣國獲罪,此卷遂被官府沒收。
入元后,它為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之姊魯國大長公主所收藏。明初,被內府典禮紀察司收存。
清代,《寫生蛺蝶圖》轉入收藏家梁清標之手,旋即又歸入清內府,備受乾隆皇帝賞識。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將《寫生蛺蝶圖》帶出紫禁城。
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儀逃跑,此畫落入了偽滿“國兵”朱國恩之手,存放于吉林長春的家中。
1952年東北文化部組織的工作小組於長春獲得《寫生蛺蝶圖》,交由原東北博物館收藏,后《寫生蛺蝶圖》被送交國家文物局,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寫生蛺蝶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石渠寶笈特展”活動中展覽。

作者簡介


趙昌,生卒年不詳,北宋田家,字昌之,廠漢(今屬四川)人,一作劍南(在今四川劍閣之南)人。擅畫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蟲。其畫師法滕昌祐,亦效徐崇嗣“沒骨”法。相傳常於曉露末干時,細心觀察花卉,對花調色摹寫,自號“寫生趙昌”,所作精於暈染,明潤勻薄,特工敷彩,色若堆起,惟筆跡較為柔弱。名重於時。《宣和國諧》著錄其作品154件,《宋中興館閣藏畫》著錄其作品27件。傳世作品有《四喜圖》、《寫生蛺蝶圖》、《寫生杏花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