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

海南省“五大”省級開發區之一

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位於海南省海口市,屬於海口市江東集團規劃片區,海南省“五大”省級開發區之一,成立於1991年,規劃總面積41.3平方公里,總人口6.65萬人。

2012年4月12日,桂林洋整建制移交海口市屬地化管理,2012年11月份掛牌成立開發區管理機構。

“四宜”、“三養”城市示範區,成為海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介紹


開發區成立於1991年,規劃總面積41.3平方公里,總人口6.65萬人,位於海口市江東組團規劃片區,海南省“五大”省級開發區之一。 2012年4月12日,桂林洋整建制移交海口市屬地化管理,今年11月份掛牌成立開發區管理機構。 “四宜”、“三養”城市示範區,成為海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20年來,簽訂項目合同226項,合同投資額總計為78億元和9000萬美元,投入開發建設資金187億元。兩個大型物流中心正在加緊興建海南(國家級)水產物流交易中心、海口羅牛山農產品加工及冷鏈物流產業園。

優勢


(一)優越的區位條件。
東連東寨港紅樹林國家自然保護區,南部海文高速公路貫通穿過,西接江東組團東營片區,北鄰瓊州海峽,距市中心區10公里,美蘭國際機場4公里,秀英港22公里,東環鐵路海口新站14公里,擁有6.8公里連綿優質的海岸線。在建的新東大橋和即將建設的鋪前跨海大橋,將為桂林洋地區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二)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
完成旅遊、工業、生活區、高校區共1000公頃範圍的“六通一平”工程,一座110千伏變電站,1萬門程式控制電話,污水處理系統工程。
(三)豐富的土地資源。規劃總面積41.3平方公里,工業開發區、農業綜合開發區、海濱旅遊區、桂林洋高校區,實際使用土地60523.95畝,水產品加工、生物製藥、濱海旅遊、科研教育,已初具產業規模。
(四)顯著的科研與人才資源優勢。高校區總面積11505.6畝,規劃入駐8所大學,人口12萬人,人才培育基地、產業孵化基地,已入駐4所大學,4所中專,學生4.45萬人。
(五)政策優勢。海口市委、市政府正在擬定有關開發區稅收留成、減免、人才引進、社會資本引入等方面的特殊扶持、獎勵政策。

功能與規劃


(一)戰略定位。海口市“東進、南優、西擴、北拓、中強”戰略。桂林洋經濟開發區,以新的視野重新定位自身,啟動桂林洋開發區總體規劃和“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的修編,超前規劃,頂層設計,加快功能、產業、體制轉型升級,海口“東進”版塊的崛起,海口的新名片。
(二)功能定位。桂林洋6.8公里長的優質海岸線將與東寨港紅樹林、文昌鋪前灣的海岸線相連,定位“國家城市岸線”,以“宜居、宜業、宜學、宜游”和“養眼、養身、養心”,高品位的濱海養生社區。
(三)產業規劃。
做優一產,萬畝大田洋,發展設施農業和觀光農業,全省的常年蔬果基地。
集約發展二產,適度控制,有序轉移。
著力發展三產,發展文化創意、養生、旅遊、物流、教育,依託高校園區8所大學及4所中專,15萬師生的資源優勢,打造海南國際旅遊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海口港、保稅區分工協作,發展臨空、臨港物流倉儲業。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商務模式 引入戰略投資者合作開發模式
開發區平台公司融資滾動開發模式

現代發展


2012年11月23日上午,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彩旗飄揚,歡歌陣陣,中共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海口市桂林洋農場揭牌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
海南省委副書記李憲生,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副省長陳成等領導出席揭牌儀式,儀式由海口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鄧小剛主持。
在掛牌儀式上,海南農墾總局局長周公卒,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桂林洋開發區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張磊分別先後致辭。
儀式上,省委副書記李憲生,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為“中共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揭牌,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副省長陳成為“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揭牌,海南農墾總局局長周公卒、海口市委副書記張磊為“海口市桂林洋農場”揭牌。
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中投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廣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分別發來賀電、賀信。
桂林洋農場創立於1962年1月1日,是海南農墾第一個穀物農場。1984年開始確立外引內聯的建場方針,引進外資搞開發建設。1991年成立“海南農墾桂林洋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4130公頃,劃定工業開發區480公頃、農業綜合開發區2870公頃、海濱旅遊區780公頃等三大功能區。2005年,桂林洋引進海南省政府“十一五”重點項目高校新區項目,成為海南省重要教育基地之一。2006年開發區被國務院批准為海南省僅保留的5個省級開發區之一,更名為“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2008年經國務院審批通過,桂林洋被納入海口市的主城區規劃。開發建設20年,桂林洋簽訂項目合同226項,已興建投產的外引內聯企業(工廠)141家,外來投資者投入桂林洋開發建設資金已達178億元人民幣。桂林洋高校區規劃總面積767公頃,現已入駐“海師大”、“瓊台師專”、“海南經貿”、“海口經濟學院”等四所大學。2012年4月12日,海南省國營桂林洋農場由海南農墾整建制移交海口市管理。桂林洋地區總人口6.65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6萬人,流動人口0.6萬人,大中專在校學生4.45萬人。在冊職工4778人,在崗職工992人,離退休職工2754人。開發區先後投入10多億元完成水、電、路、通訊、排污、垃圾處理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旅遊區、工業區、生活區、高校區共1000公頃範圍的“六通一平”工程。開發區2011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5.5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2.48億元,佔80%,上繳稅收1.1億元。
據悉,桂林洋屬地管理后,保留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開發區設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和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作為海口市委、市政府的正處級派出機構,代表市委、市政府行使管理職權。海南省國營桂林洋農場更名為海口市桂林洋農場。
市委、市政府新出台的《關於加快桂林洋經濟開發區發展的指導意見》,把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立了開發區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規劃為龍頭,以壯大優勢特色產業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全面加快開發區建設,促進開發區功能轉型、產業轉型和體制轉型,實現開發區“體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會、經濟融入市場”的目標,使之成為我省農場屬地化改革的示範點和海口“東進”版塊崛起的排頭兵的指導思想;確定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轉型發展、加強高校區建設管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加快開發區發展的戰略目標;根據海口市“東進”版塊產業布局,把桂林洋的產業定位為國家城市岸線示範區、“四宜三養”高端養生區、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區、農副產品加工園區、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空港物流中心。桂林洋正在重新編製開發區總體規劃、產業規劃、城區建設規劃和“十二五”規劃,力爭通過功能轉型、產業轉型、體制轉型引領桂林洋科學發展,把桂林洋打造成為海口市新的增長極。
參加今天掛牌儀式的還有省編辦、省發改委、省科工信廳、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水務廳、省國土廳、省住建廳等省部門領導,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責任人,美蘭區海口綜合保稅區、海口高新區的主要領導,海南農墾海口地區農場、桂林洋開發區內事業派駐單位、院校與企業代表、桂林洋經濟開發區(農場)的全體幹部等600多人。

風情小鎮


既要改造桂林洋大道數公里的街景立面,又要提升沿線園林景觀,除此,還要對8條道路的污水管網全部進行貫通及清淤修復。這裡,便是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傾心打造中的“風情小鎮”項目。按照規劃,在全市“雙創”模式下,明年上半年,桂林洋風情小鎮將底氣十足地向市民展現它獨具的“范兒”。
街景園林有型了
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
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
2015年11月初,在桂林洋醫院第二門診部,剛休假回來的護師周波驚奇地發現,原先破舊的門診外牆已經修葺一新。
只見,門診外牆鋪上一層格子灰條磚,一二層交界處還增設了一排烏黑的瓦片,“造型、色調都很漂亮”,周波及同事都不禁點贊。幾乎同一時間,毗鄰的另外一棟二層小樓更是華麗轉身,灰白粉刷一新,各種造型的雕紋顯得格外別緻。
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能,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鬆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營造商品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市場環境。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落地,加快推進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國有企業、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開發區熱帶農業公園
開發區熱帶農業公園
習近平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要針對突出問題、抓住關鍵點。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習近平強調,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要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揮企業家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創新人才和各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桂林洋
桂林洋
習近平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要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增強城市宜居性,引導調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要改革完善城市規劃,改革規劃管理體制。要改革城市管理體制,理順各部門職責分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實責任主體。要加強城市安全監管,建立專業化、職業化的救災救援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