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白鵝的結果 展開
- 豐子愷文學作品
- 雁行目鴨科動物
- 娜塔莎·阿爾洛夫斯卡婭
- 邢翥創作的詩歌
白鵝
雁行目鴨科動物
白鵝(Cygnus cygnus)學名大天鵝,又名天鵝、咳聲天鵝、白天鵝、黃嘴天鵝和鵠,體長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遍體雪白,嘴黑,嘴基兩側黃斑沿嘴緣向前伸於鼻孔之下,頸修長,在水面上經常直伸,虹膜暗褐色,跗蹠、蹼、爪均黑色,幼鳥身上是灰棕色羽毛,嘴呈暗肉色。大天鵝常棲居於多蒲葦的大型湖泊中,食料較豐富的池塘和水庫。大天鵝一般成對活動,雛鳥孵出后一直跟隨親鳥,直到遷往越冬地,4齡時性成熟,通常在開始繁殖的前一年冬天或在春季遷徙的路上配對,對的結合較為固定,如無配偶死亡,一般可維持整個一生。大天鵝的分佈區非常廣闊,國內繁殖於我國北部、越冬於華中及東南沿海,在國外,繁殖在歐亞大陸北部及北美洲的西北部,越冬於亞洲中部、歐洲、非洲西北隅及北美洲西北的部分地區,大天鵝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天鵝又叫白天鵝、鵠,是一種大型游禽,體長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體重8-12千克,壽命8年。全身的羽毛均為雪白的顏色,大小類似疣鼻天鵝,但也有明顯差異。大天鵝有黃色和黑色的嘴,只有頭部和嘴的基部略顯棕黃色,嘴的端部和腳為黑色,虹膜褐色。它的身體肥胖而豐滿,脖子的長度是鳥類中占身體長度比例最大的,甚至超過了身體的長度。腿部較短,腳上有黑色的蹼,游泳前進時,腿和腳折迭在一起,以減少阻力;向後推水時,腳上的蹼全部張開,形成一個酷似船槳的表面,交替划水,如屢平地。它還常常用尾部的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塗抹羽毛,用來防水。大天鵝的喙部有豐富的觸覺感受器,叫做赫伯小體,主要生於上、下嘴尖端的裡面,僅在上嘴邊緣每平方毫米就有27個,比人類手指上的還要多,它就是靠嘴緣靈敏的觸覺在水中尋覓水菊、莎草等水生植物,有時也捕捉昆蟲和蚯蚓等小型動物為食。幼鳥身上是灰棕色羽毛,嘴呈暗肉色。一年後它們才完全長出和成鳥的羽毛相同的白羽毛。
大天鵝常棲居於多蒲葦的大型湖泊中,食料較豐富的池塘、水庫里也常見到它們的蹤跡。一般成對活動,雛鳥孵出后一直跟隨親鳥,直到遷往越冬地。南遷時,經常組成6—20餘只小群,隊列呈“一”字形或“人”字形。鳴聲響亮,音似“ho-ho”或“houk”。在南方,它們常和小天鵝混群,但無論是在取食或休息時都保持著成對的現象。越冬地區,大天鵝雖不是優勢種,但在洞庭湖、波陽湖一帶,以及長江中的沙洲上到處可見。
遷徙:9月中下旬開始離開繁殖地往越冬地遷徙,10月下旬至11月初到達越冬地。翌年2月末3月初又離開越冬地往繁殖地遷徙,3月末4月初到達繁殖地。遷徙時常成6-20多隻的小群或家族群遷飛。飛行高度較高,隊列整齊,常成“一”字形、“人”字形和“V”字形。通常邊飛邊鳴,鳴聲響亮而單調,有似“ho-ho-”或“hour-”的喇叭聲音。遷徙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地區進行,沿途不斷停息和覓食,因此遷徙持續時間較長。
生境:棲息於開闊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淺水水域。除繁殖期外成群生活,晝夜均有活動,性機警、膽怯,善游泳。候鳥,遷徙時以小家族為單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隊伍。飛行時較疣鼻天鵝靜聲得多。它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能和它比高的還有高山兀鷲),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最高飛行高度可達9000米以上,否則就可能會撞在陡峭的冰崖上喪生。
食物:以水生植物的根莖、葉、莖、種子為食,也吃少量動食物,如軟體動物、水生昆蟲。以水棲昆蟲、貝類、魚類、蛙、蚯蚓、軟體動物、苜蓿、穀粒和雜草等為食。
壽命:自然界中,天鵝能活20年,人工豢養可活50年以上。因為天鵝身體很重,所以起飛時它們要在水面或地面向前沖跑一段距離。天鵝夫婦終生廝守,對後代也十分負責。為了保衛自己的巢、卵和幼雛,敢與狐狸等動物殊死搏鬥。
愛情:天鵝保持著一種稀有的“終身伴侶制”在南方越冬時不論是取食或休息都成雙成對(一夫一妻制)。雌天鵝在產卵時,雄天鵝在旁邊守衛著,遇到敵害時,它拍打翅膀上前迎敵,勇敢的與對方搏鬥。它們不僅在繁殖期彼此互相幫助,平時也是成雙成對,如果一隻死亡,另一隻也確能為之“守節”,終生單獨生活。
大天鵝4齡時性成熟,通常在到達繁殖地后不久,最多在2周內即開始營巢。時間多在4月末至5月初。繁殖期5-6月。
營巢:在大的湖泊、水塘和小島等水域岸邊乾燥地上或水邊淺水處大量堆集的干蘆葦上。巢極為龐大,主要由干蘆葦、三棱草和苔蘚構成,內放以細軟的乾草莖、苔蘚、羽毛和雌鳥從自己胸部和腹部拔下的絨羽。巢呈圓帽狀,底部直徑1米左右,巢高0.6-0.8米。雌鳥獨自營巢。
產卵:每窩產卵4-7枚,通常4-5枚,產卵時間多在5月初至5月中旬。卵為白色或微具黃灰色,大小平均為113×73mm,重330g。孵卵由雌鳥單獨承擔,雄鳥在巢附近警戒。當有危險時,雄鳥發出高聲鳴叫,雌鳥立刻用絨羽和巢邊植物將卵蓋住,然後飛走。雌鳥在孵卵期間通常僅在每天最暖和的時候才離巢很短時間去覓食,孵化期31天或35-40天。
育雛:雛鳥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隨雙親覓食,如遇危險,雙親先將它們藏入草叢中,然後自己飛走,直到危險過去才又飛回來。
大天鵝的分佈區非常廣闊,而且無論是繁殖期還是越冬期,活動範圍都與當年的氣候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氣候溫和,它的繁殖區域可以向北方擴展,繁殖的時間也可以提前一些;而在氣溫較低的年份,冬季分佈於中國長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遷經華北、新疆、內蒙古而到黑龍江、蒙古人民共和國及西伯利亞等地繁殖。它的越冬區則可以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尋找沒有被冰封的水域,以便獲取足夠的食物。
國內分佈:繁殖於我國北部、越冬於華中及東南沿海。
瀕危因素:作為醫藥成分和食用被捕獵。
大天鵝由於體形巨大,羽色潔白,曾一度是人們重要的狩獵對象。由於過度狩獵和濕地被開墾,曾使大天鵝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在格陵蘭島繁殖的大天鵝種群,由於大肆捕獵,目前已經絕滅;在冰島的繁殖種群數量也僅有5000-6000隻;日本為11000隻;在原蘇聯以前曾相當普遍,但近來也在很多地方消失了;我國的情況亦很相似,儘管過去未曾對在我國繁殖和越冬的大天鵝種群數量作過專門調查,但據關貫勛等1960年11月31日14:00-15:00,僅在洞庭湖北岸就見到23群計430隻的情況可以看出,當時大天鵝在中國的種群數量還是較豐富的。但近30多年來,種群數量明顯下降。據世界水禽研究局(IWRB)1990年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在中國僅見到大天鵝474隻。
近來由於世界各國都注意了對大天鵝的保護,大天鵝在世界各地的種群數量已有明顯增加。目前在冰島大天鵝的種群數量已達16700隻,在北海和波羅的海有14000隻;在裏海和黑海有25000隻,在日本亦增加到25332隻(IWRB1990),估計目前全世界大天鵝總的種群數量在10萬隻左右。中國亦很重視大天鵝的保護工作,已將大天鵝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